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德国宗教与民族心理Word格式.docx

    • 资源ID:7184310       资源大小:141.19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德国宗教与民族心理Word格式.docx

    1、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宗教是重要的导火索和推动力,从而使德意志民族在整个中世纪一直挣扎在分裂的深渊里。纵观德国的宗教史,总是与德意志国家王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宗教又反过来促进了王权的兴衰和民族的分合。在德国宗教史的背后,人们看到的实际是权力斗争:世俗统治与教会权力的制衡,邦国之间为了夺取领土与控制权的无止尽的争斗,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将德国拖上了一条分裂道路。国家被分割得七零八落,民族实力日益衰落,面对近邻英格兰和法兰西一天天变得强大,德意志这头曾经的欧洲雄狮在落后中不得不默默忍受屈辱,心中积累着对民族统一和强盛的渴望。这种由宗教引发的分裂局面对德国的民族心理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术界有观点指出,德意志

    2、民族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这个令人恐惧的民族其战争性格非常突出。一方面,近几个世纪几次大的国际战争都与德意志有关;另一方面,近百年来一些骇人的杀人理论,如对人类种族的优劣区分、社会达尔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等,几乎也都发自于德国。德意志民族的性格特征不是民族所固有的,而是历史的雕刻师一斧一凿雕铸而成,从德国历史尤其是宗教史的脉络中可以发现它形成的痕迹和原因。德意志人的作者卡勒尔说:德意志民族的“民族冲动”很快堕落成了武力扩张主义,并成为19世纪德意志政治生活中的特点。按照这位研究德国人性格的德国专家的说法,所谓“民族冲动”是德国挑起一战和二战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也是德国人战争性格的

    3、根源。然而,让人奇怪的是,19世纪前的德国并不是遭受民族压迫的民族,何以会产生民族冲动,从而萌发出强烈的民族复兴的愿望呢?这个问题在德国宗教史中也可以找到答案。一、 德国宗教概况如果你在德国旅行,你会发现在大大小小几乎每个城市都至少有一座教堂,而且往往座落在城市的闹市区。教堂外观通常高大宏伟,如果走进教堂内部,则会发现有的教堂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硕大的圆柱支撑着巨大的拱型穹顶,高高的穹顶上绘着彩色的栩栩如生的宗教人物,墙壁和立柱上立有圣人的雕像,窗户全部镶着彩绘玻璃,生动传神地描绘着圣经故事中的人物及场景,在阳光的映射下异彩纷呈,给人恍入天堂圣境之感。但是,如果你在德国北部,也许你也会发现一些

    4、风格截然不同的教堂,它们规模不大,内部极其简单朴素,装饰很少,灰白色的墙壁,几排普通的条椅,前面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布道讲坛。两种教堂风格迥异,差别悬殊,其实,在这里,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体验到德国两大宗教派别不同的宗教理念。一般来说,前一种是天主教教堂,天主教认为,教堂是为上帝建造的神圣殿堂,因此,他们采取了尽可能华丽和隆重的形式来神化这个空间,除了众多的金色天使、圣徒雕像、花饰、画像等,天主教的教堂必须通过特殊的落成仪式才能移交使用,整个的落成典礼由主教主持,包括喷洒圣水净化教堂、用洒过圣水的灰在地上用希腊文和拉丁文书写成十字、给圣坛涂圣油、举行第一次圣餐、安葬圣徒的遗骸在圣坛下方的墓穴里等等繁

    5、琐项目。在教堂里,信徒们仿佛已经摆脱了日常生活的沉重负荷,在虔诚祈祷的一瞬间,心中充满着对上帝的景仰,信徒们似乎进入了一个人间的天堂。与天主教教堂相反,其教徒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的新教教堂往往显得朴素甚至简陋,教堂的建筑并不高大,墙壁也只经过简单粉刷,几乎没有装饰物。在新教看来,教堂只是一间普通的房屋,不过是用来做礼拜而已,新教对弥撒的理解有别于天主教,他们强调的重点在于信仰的真实性和虔诚度,教堂的风格和布置并不重要,正如马丁 路德本人所说,“一场严肃的祈祷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在一个猪圈里进行。”他们认为,只要心中充满信仰,上帝就会与你同在。马丁 路德曾经还说过:“只有到最后一个穷人真正得到了照

    6、应,然后才能考虑去建造教堂。”由此可见,天主教和新教观点对立,分歧巨大,可以想见,当初的宗教改革该是经过何等激烈的斗争,才能达到最终各举一隅,独自发展。;据起一战和二战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也是德国人战争性格的根源,_所以,在介绍德国的宗教时,首先应该了解它的两大主要教派,即传统天主教和新教,除此之外,还有少数的东正教教徒,主要是来自于希腊和塞尔维亚的外籍劳工及其后裔,另外有少数外来人口信奉伊斯兰教。2001年(是否可以找到更新的数据?)统计的各教信徒所占人口比例分别为:基督教 68 %, (包括天主教 32.3 %,新教 32.1 %);东正教 1.5 %;其他基督教团体 0.5 %;穆斯林

    7、 3.2 %;其他宗教 1 %;无宗教 28.5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获知,在德国人口中,基督教徒仍占绝大多数,其中,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人数相当,各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然而,这种状况在历史上并非一直如此。在15世纪之前,天主教是德国人除犹太教信仰以外的全民信仰。1517年,宗教改革改变了这种状况,马丁 路德看到基督教体制内的腐化,开始反对天主教会,并创立了新教,以此,他改写了德国和欧洲的历史。新教在德国北部大量地发展教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大约三分之二的德国人是新教徒,三分之一是天主教徒,然而在战后新教衰落了。在1945年至1990年的西德,天主教占微弱多数,而在前东德地区,经过共

    8、产党四十多年的统治,对宗教的信仰程度和参入程度均明显低于前西德地区,平均只有5%的人每周参加一次礼拜,是世界上宗教热情最低的地方之一。目前,在德国共有24个州立基督教会和27个教区,4.2万名神职人员。德国几乎每个角落都有教堂,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有两个牧师从事教会工作。由此不难看出,宗教在德国具有很深的根基,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宪法保证信仰和宗教自由,没有人会因为信仰或宗教观点受到歧视。宪法承认国家和宗教社团之间的合作。稳定的、有一定规模的、遵守宪法的宗教社团被认为是“公共法律团体”,有一定的权利,例如可以在公立学校为信徒的孩子讲授宗教知识,可以通过财政部门或由它们自己直

    9、接向信徒收取费用,如相当于所得税(是收入还是所得税?)89%的教会税等,居民如果在人口登记时或在税务报表中承认是某种宗教的信徒,就要交纳教会税。教会通过同国家签订协定与和约来处理它与国家的关系。为了在联邦政府和议会面前代表自己的利益,各教会在首都城市驻有自己的全权代表。教会有权要求国家提供财政帮助,教会创办的幼儿园、医院及学校的费用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承担。在德国,教会从事的慈善事业遍布全国,天主教有24033个社会福利机构,重点是医院和幼儿园,拥有113683个床位,40.7万名工作人员,新教有27885个社会福利机构,拥有91.2万张床位,32.6万名工作人员。德国75%的养老院由教会管理和控

    10、制,教会是仅次于全国公共机构的第二大“雇主”,提供有120万个工作岗位。由于教会所属的青年旅馆、托儿所和幼儿园收费比较便宜,因而深受人们欢迎。如今,教会的社会福利和慈善活动已成为公众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 神圣罗马帝国与德国民族性格的关系在德国国家和宗教史上,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特殊而关键的阶段。从时间上来说,它历史跨度漫长,建立于962年,结束于1806年,在德国历史上占据了八百多年时间,对于整个历史不足一千两百年的德国来说,它足以影响到国家的走向。在这段时期里,英国、法国发展成为欧洲强国,在英、法国内,新兴的资产阶级取代封建贵族。对比来看,德国却一直踟蹰不前,仍然是一个封建王侯割据的邦

    11、国。11世纪直挺(?)罗马建立“神圣罗马帝国”的欧洲霸主却在“神圣罗马帝国”之后逐渐走向衰弱和分裂,不仅不堪与英法两国相比,在欧洲国家中也掉到了落后国家行列,这对德意志民族来说毫无疑问是屈辱而痛苦的。“神圣罗马帝国”是这场实力分化的起始点,可以说,它是德国发展的分水岭,是导致中世纪德国衰落最关键的原因,甚至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过“神圣罗马帝国”,也许德国的历史将会改写。因而,“神圣罗马帝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也许了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德国的许多问题就会豁然开朗,而研究神圣罗马帝国,必定绕不过欧洲的宗教史,因为在这段时期,宗教对德国政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神圣罗马帝国最早叫“罗马帝国”,领土包

    12、括德意志、意大利和伦巴德,不久后改成“神圣罗马帝国”,后来又补充成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这里面包含三个关键词:“德意志”、“神圣”和“罗马”。先来看第一个关键词“罗马”,它指的是历史上由古罗马人建立的“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代表的是其皇帝奥托一世承继古代罗马帝国、创建伟大帝业的理想。说到奥托一世,大家想必还记得本章开头提到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后,东法兰克王国便是后来德意志王国的前身,919年,在东法兰克王国开始了萨克森王朝的统治。在萨克森统治期间,德意志王权开始创建。在德意志史籍中,萨克森王朝的第一个国王海因里希一世是“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奥托一世便是海因里希一世的儿

    13、子。在海因里希一世统治期间,实行的是加强王权的政策,对内力图置各个公爵于国王的控制下,对外遏制外敌入侵,保卫甚至扩张了王国的疆土,王室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力巩固。在这种政策的统治下,德意志日益强大,11世纪上半叶,德意志处于极盛时期。海因里希一世的儿子奥托一世继承王位后,继续执行父亲的政策,为了削弱公爵的权力,奥托一世更多地依赖教会。他赋予主教和修道院长国家行政管理的职权,把收取市集捐税的权利也交到德意志主教和教会手里,他有计划地利用教会力量来遏制公爵势力,希望两者能互相制衡,都服从于他的王权,就这样,奥托的萨克森王朝控制了德意志王国的五大公国。王权表面上似乎得到了巩固,但真能保证长治久安吗?今

    14、天,我们当然知道历史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在当时的德意志王国里,宗教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内,教会力量成为德意志王国政策的重要支柱,对外,奥托也越来越关注罗马教会和教皇所在地意大利。951年奥托开始入侵意大利,秋天占领了上意大利的帕维亚,并戴上了“伦巴德国王”的王冠。961年,罗马教廷为摆脱罗马城市贵族的控制,向德意志国王求助,奥托即率兵征服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962年2月2日,教皇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奥托加冕,把“罗马皇帝”的称号赐予德意志国王,德意志王国从此便获得称号“罗马帝国”(后改称“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国家和一段时期,虽然号称罗马帝国,但与罗马人却没有

    15、什么关系,这是日耳曼人建立的帝国,仔细研究一下就可以发现,日耳曼人并不是罗马人的后代,和罗马人既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政治上的承继关系,那为什么把国家命名为“罗马帝国”呢?这里宗教和教会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古罗马帝国早己灭亡,但位于罗马城的教皇和教会还在,他们作为上帝的代言人,具有这样的权威,能将“罗马帝国”这一历史荣耀的象征再一次赐予上帝所挑选的君王。可见,教会的作用非常关键,它就像一个纽带,继往开来,连接起两段历史,并赋予它合理的名分和意义。可以说,没有罗马教皇所代表的宗教势力的帮助,就不会有“神圣罗马帝国”,就算奥托利用强力建立一个大帝国,也难以摆脱“蛮夷野人”的身份,名不正、言不顺也就是必

    16、然的了。从日耳曼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意图十分明显,有了“罗马帝国”这个旗号,他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出兵欧洲大陆,实现其野心抱负,并美其名曰“保护基督教会,征服异教徒”,为大力扩张找到一个很好的借口。应该说,奥托一世是一位雄心万丈的国王,他本已有稳固的王国基业,但却不满足于做德意志的皇帝,而想通过罗马教皇的加冕当上欧洲皇帝,通过保护罗马教皇而成为教廷产业的宗主,通过控制罗马教皇,镇压罗马贵族实现他的大帝国梦想。这时的德意志,金戈铁马,野心勃勃,不啻为欧洲的一代霸主。奥托借助教会的力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一个欧洲帝国,是全体欧洲人帝国观念的寄托,在当时的欧洲,可能其它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它贯穿整个

    17、中世纪,直到拿破仑最终拿下神圣罗马帝国的王冠,代之以“法兰西帝国”,当然这已是后话。自“神圣罗马帝国”以后,双王(世俗和教会)合一,包括罗马教皇在内的教会诸侯从属与帝国并为帝国政策服务,但另一方面,德意志国王为得到皇帝的称号和皇位,必须去罗马由教皇加冕。奥托试图建立一个世俗和教会相统一的中央集权,但德意志王国和罗马教廷的依赖制约关系却由此开端,导致以后纠纷不断,矛盾越来越深,教权和政权的争斗持续了几百年。神圣罗马帝国在一个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没有明确答案,这为以后埋下了隐患,这个重要问题就是,德意志皇帝和罗马教皇到底孰主孰从。一开始,奥托一世所希望的并也最终实现了的关系是,皇帝是教皇的宗主。他

    18、通过将意大利的部分产业和领地献给罗马教皇,确定了皇帝的宗主地位,同时,德意志皇帝也履行自己宗主的义务,向罗马教廷提供保护,当教会受到外部势力的威胁时,由皇帝出面帮助维持基督教会的秩序。奥托确实非常尽职地这样做了,他曾多次出兵为罗马教皇平定罗马城贵族的叛乱,以至于他统治的后半期几乎都是在意大利度过的。当然,作为受保护的一方,罗马教皇对德意志皇帝必须履行效忠的义务。这样一来,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使教皇等同于公爵和王侯,拥有了世俗的财富,并行使世俗的义务。野心勃勃的皇帝妄图用王权控制教会,战场上的铮铮铁骑,屡屡告捷,帮助他更顺利地达成了目标。奥托要求罗马人保证,在他们选举教皇、授予教皇圣职前必须得到皇帝

    19、的同意,更有甚者,皇帝干脆直接指定教皇。963年和965年,奥托连续指定了两位教皇利奥八世和约翰十三世,使他们成为罗马的“总督”,代理皇帝管理和统治教廷。而奥托的孙子奥托三世则完全不知避嫌,将自己的一个远房外甥扶上了教皇宝座。998年,奥托三世在平定叛乱后,又任命自己的老师和亲信格伯特为拉温纳大主教,显然,奥托三世这个时期,世俗王权对罗马教权的控制程度远远超出了奥托大帝时代。在传统意义上,教皇与皇帝管理的分别是世俗和宗教的两个世界,教皇和皇帝是相对独立的“双王”,教会拥有极大的权力和自由,而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们,强行用王权和武力干预教会,控制教会,使教会势力屈从于世俗帝王,或者直接任用亲

    20、信心腹担任教会职位,这种做法已经违背了宗教最初的精神和使命,必然会遭到强烈的反抗。事实也确实如此,神圣罗马帝国所开创的政教结合,让教士们同时效忠于世俗国王和神圣天国的理想,承担国家和教会的双重义务,这一点一开始就遭到许多教士的反对,代表者有美茵兹大主教弗里德里希和他的继任者威廉,以及当时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的克吕尼派修士们。克吕尼派是十世纪起在天主教内部出现的支持改革的修士派别,目的在于加强教皇的权力,创立教会对世俗权力的独立性。皇帝成为教、俗两界的首领,这一点是否合理,是引起宗教界激烈争议的话题,在宗教界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虽然皇帝可以利用权力控制教会的人员组成,但反对的声音却一直不绝于耳。从

    21、另一方面看,正是皇帝自己将这场矛盾激化为不可调和的斗争。一开始,教会的力量还不足以和日耳曼铁骑对抗,教皇和皇帝最早的合作是建立在互帮互惠基础上的,皇帝为了借助教会抑制公爵和贵族的势力,也为了让教会更好地效忠,因此赐予了教会很多土地以及种种特权,教会的力量因而得以壮大扩张,实力不输于任何公爵王侯,这为后来的对抗提供了可能性。皇帝为了拉拢教会,忘记了这是一个力量足以与王权抗衡、甚至可以颠覆王权的搭档。教会不同于封建诸侯,其神圣的宗教性赋予它无穷的精神力量,最好的方式也许是保持一定独立性的合作,而不是驾驭和将其世俗化。神圣罗马帝国的教会非常独特,其主教往往既是宗教的首领,同时又是世俗的统治者,拥有世

    22、俗领地和权力,如奥托一世的弟弟布鲁诺就身兼二职,既是洛林公爵又是科隆大主教,奥托特别倚重于他。这种教会参与统治的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教廷越来越世俗化的后果是,它越来越多地受到世俗权力的诱惑,越来越深地沉溺于世俗的浮华荣耀,从而越来越急切地捍卫自己的财富和利益,进而无法回避地卷入世俗的权力争夺之中。再来谈谈第二个关键词“德意志”,这里强调的是德意志的使命,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可以与古罗马相媲美的伟大帝国,但它不是由罗马人,而是由日耳曼人所建立,是德意志人的帝国。第三个关键词“神圣”,它代表的是上帝的意志、基督的十字架,即通俗所说的君权神授。神圣罗马帝国之神圣,在于它的君主是上帝挑选和恩准的,是上

    23、帝授命罗马教皇涂膏加冕的王。这个“神圣”注明了其宗教性质,罗马的皇帝并不需要加冕,野蛮的日耳曼人取代文明的罗马人统治欧洲,必须得到上帝的慈爱和恩典,才是获得承认的君主。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廷的权威,也就是说,教廷仍然保留否认皇帝、拒绝加冕的权力,这为日后两者互相疏远和互相斗争预设了重要的条件。接下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几乎乏善可陈,只有一个贯穿的内容,就是或明或暗的教皇和皇帝之间的权力斗争,一些相似的情景不断地重复上演:新王即位,受到教皇的加冕,皇帝出兵意大利,皇帝罢免或指派新教皇,教皇将皇帝驱逐出教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两位比较有代表性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海因里希四世和红胡子弗里德里希

    24、一世。海因里希四世和格雷戈利七世教皇的斗争激烈而曲折。1076年,在沃尔姆斯会议上,海因里希四世经过德意志主教们的赞同,公开罢免了教皇。教皇对此的反击是宣布所谓的破门律:开除、废黜和放逐海因里希四世。按照破门律,被惩罚者如果不能在一年内获得教皇的宽恕,他的臣民都要对他解除效忠宣誓。德意志的大封建主趁机和教会结成同盟,反对皇权,并自立了一位新国王。面对当时的不利局面,海因里希四世倒也能屈能伸,1077年他亲自到意大利卡诺莎,在风雪中赤足披毡,等候三天,向教皇忏悔赎罪,此举使教皇不得不取消破门律,海因里希四世得以获得转圜之机,他重新聚集力量,取得贵族和城市的支持。1081年,海因里希四世第二次进军

    25、意大利,1084年攻陷罗马,另立教皇。但是,这一次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终结,罗马教廷改革派很快恢复过来,选出新教皇,并与德意志的封建主反对派联合,斗争由海因里希四世和格雷戈利七世的后继者们继续下去。红胡子弗里德里希一世是一位强悍的君主,他在国策中将国家的最大目标定为对意大利的统治。为了这个政策在德意志能得到足够的支持,他向大封建主们作出种种让步,给他们赐封领土和爵位,并授予公国世袭权和各种独立特权。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弗里德里希一世曾六次入侵意大利,他的红胡子据说是被意大利人的鲜血染红的。他的暴力最终激起了意大利城市同盟和教皇的联合反抗。1176年,皇帝被击败,签署威尼斯合约,答应归还教会财

    26、产,并屈辱地吻了教皇的脚。从此,德意志皇权越发江河日下,再也没有力量恢复旧日的风光。在红胡子弗里德里希一世的儿子弗里德里希二世统治时期,各大封建主势力强大,成为了各邦诸侯,各自割据一方,皇帝沦为傀儡,帝国形同分裂,一代帝国迅速地衰落下去了。如上所说,神圣罗马帝国是德国历史的一个拐点,德国在此从统一走向分裂,从强大走向衰弱,我们分析其中的原因,至少可以发现以下三点特别之处:首先,神圣罗马帝国是一种世俗权力与教会权力媾合的国家组成方式,世俗君主试图成为教会的保卫者和承担者,或者说是控制者,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其世俗使命,教会的事务占据了其日常事务的核心内容。对于国家来说,其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

    27、国家行政权力的减弱,同时,民族的凝聚力也随之减弱。这一点有直接的历史材料为证,德意志国王们因为肩负保护和扩大基督教会利益的神职,每一位国王在刚上任时都要到罗马一行,以后也要不断赶赴罗马,德意志的政治中心逐渐移往了意大利,德国因此没有统治中心,没有国家政府机关,甚至没有国家首都,国王实行“行旅政治”,国家的文件带在随行的马车上,国家的事务也在马队行进中处理。这对一个刚刚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来说,不能不说是非常危险的。神圣罗马帝国意味着国家重心的转移,从本土转往境外,从对国家的管理转往对罗马教会的控制,从追求民族统一到追求神圣帝国的光环,其不可逃避的结局就是王权的衰弱,国家虽然笼罩着一层神圣的光环,

    28、但内部却一天天松散瓦解,最后留下一个没有多少实力和凝聚力的国家空壳。其次,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是在德意志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建立的,最初罗马教皇基本被德意志皇帝控制,但教皇也手握一个重要的制衡条件,即德意志皇帝必须由罗马教会承认和加冕。相对于绝对的君主制,君权神授无疑是给王权套上了一层枷锁,这个格局从一开始就蕴藏着不稳定的因素。尤其当强硬派的教皇在位时,例如格里高利七世和英诺森三世,他们都奉行教权至上的观念,认为罗马教皇作为圣彼得的继承人,是基督耶稣的在世代表,应继承基督掌管人世间的两种权力: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神权由教皇亲自掌管,政权只是通过加冕形式暂时交给皇帝掌管,皇帝的世俗权力既然由教皇授予,教皇就能随意废黜他们。他们把教皇比作太阳,世俗君主比作月亮,月亮之所以明亮乃是借助太阳的光辉,因而,皇帝、国王应臣属于教皇。在教皇的这种观念影响下,教权和政权的斗争几乎是不可避免而且会激烈而持久。这场斗争在教


    注意事项

    本文(德国宗教与民族心理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