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新闻传播史完整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7076557       资源大小:76.05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新闻传播史完整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1、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2、新闻来源复杂;3、非官方的商业行为;4、时新性强,传播交迅速;5、被政府视为非法传播行为。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纪传(重点):是世界上首份中文近代报刊,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于1815年8月5日正式出版,作为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释基督教教义、介绍圣经为主,也涉及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并有时事政治,其采取中国本土化策略,处处附会儒学,采用雕版印刷,有首篇预报性新闻月食及我国报刊史上最早发表的新闻插图,1821年12月因米怜病重而停刊,其创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一页。蜜蜂华报(重点):1822年9月12日,用葡萄牙文在澳门出版的周刊。为澳门出版的、也

    2、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外文报纸。该报是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是澳门葡萄牙人社会新当权者的喉舌,以鼓吹立宪派主张为宗旨,1823年被查封。广州记录报(重点):为适应鸦片贸易的需求,1827年11月8日,英国商人马地臣和美国人伍德在广州创办了英文版的商业周刊广州记录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该报主要刊登货价行情、航运消息,但也广泛涉及刊登有关中国的新闻与评论,具有强烈地强烈的政治性,该报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鸦片战争后迁往香港,更名为香港记录报(曾将三国演义译成英文在报上连载。),于1858年停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重点):1833年8月,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

    3、于广州,雕版印刷,中国书式,内容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刊载新闻,1835年该刊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年停刊。遐迩贯珍(重点):创刊于1853年8月1日,由马礼逊教育会和英华书院主办,除少量宗教外,大量刊载介绍西方国家政治、历史、地理和科学知识的文章,该报为英国殖民政策辩护。每月一日出版,16开本,沿用线装书的装帧形式,;重视新闻报道,内容涉及广泛,客观、公正地反映事件的真实面貌,曾刊登照片,并出版附刊布告篇登载广告,皆开中文报纸之先河,其是中国境内第一家铅印的中文报纸。申报:1872年4月30日

    4、年创刊(初名申江新报),创办人是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Ernest Major)。其目的是为了赚钱,所以十分重视办报质量。而且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这在外国人所办的报刊中,是第一家。申报中文是商业报纸的重要发展。商业报纸中出现以办报直接赚钱,标志着中国近代报业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商业利益的追求,推动了新闻工作的改进。申报的特点:(1)、在新闻业务上,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2)、为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出该报记者从天津发来的新闻专电,为国内报纸上出现的第一条国内新闻电讯,开辟了我国报纸利用电报在国内传递新闻的新路;还在国内报纸中最早发布

    5、号外。(3)、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还最早刊登了国际旅行通讯,东行日记为国内报纸上刊登的第一篇国际旅行通讯。(4)、还加强报纸的言论工作,认为在必要时要仗义执言;还注意发表读者来信和来论。(5)、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是新闻业务上的一大创造性举措。1872年6月4日申报第2版的戏园琐谈为我国报纸上刊出的第一篇剧评。(6)、开始使用新闻图片;(7)在发行、广告等报业经营业务上,申报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采用廉价销售的营销策略,雇佣报童在街头叫卖。同时向读者招刊广告。申报在新闻业务上的多个第一:(1)美查时期的申报,报纸内容和办报质量的改进:重视言论、文艺,使它们成为报纸必备的内容,由

    6、新闻、言论、文艺、广告四要素组成的近代报纸模式开始形成,这是申报的一大贡献。改进新闻报道:社会新闻开始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对普通百姓所受的压制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它以“强中以攘外,諏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鼓吹维新变法的必要,内容以政论为主,是我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之一。该报出版时断时续,多次易主,1959年停刊。王韬(重点):洋务派代表人,早期维新派代表人,著名的报人和报刊政论家,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创办循环日报并主持其笔政十年,其政论后来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后来的维新派报人影响很大。其政论被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7、。王韬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中国记者之父”林语堂语。王韬的办报主张:(1)提出办报的目的是“立言”,强调报纸的社会监督、向导国民作用; (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北京:万国公报中外纪闻(重点)1895年月17日在北京创刊,是康梁创办的第一份报纸。同月强学会成立,万国公报成为该会的机关报,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12月16日更名为中外纪闻,双日刊,主要刊登西方通讯社电讯及报道,并转载各省新报内容;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及自然科学。免费赠阅。1896年

    8、1月20日遭查封而停刊。出版意义及影响形同京报木版雕印的双日刊,由康有为独资创办,委托民间报房雕印,随报房所印的京报免费分送在京的官绅,这是维新派欲开民智先开官智的理论的实践。中外纪闻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的译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强学报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南方的代表。康有为1896年元月12日创刊,康有为的弟子徐琴丶何树龄主编。其政治色彩浓厚,采用孔子纪年以托古改制,旗帜更为鲜明的倡导变法,呼吁开设议院,并充分宣传报纸对政治的巨大作用。由于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干预和被封,之发行了两期的强学报被迫停刊,上海强学会解散。时务报(重点) 189

    9、6年在上海创办,梁启超任总编辑。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旬刊,以“域外报译”为主,同时开设言论栏目。(维新变法的代表作是变法通议,此文在时务报上连载;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维新变法主张,是维新派的政治纲领,其新闻思想代表作论报馆有益于国是,提出“去塞求通”的观点,认为报馆有耳目喉舌的作用。) 主要宣传进化论,倡导学校废科举,设议院兴民权,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呼吁捍卫民族独立,该报在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中的爱国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影响。该报是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该报发行量最高达1.7万份。国闻报在维新派报刊中独树一帜,很有特色:首先,它以“通

    10、外情为要务”;其次,讲究办报的策略;再次,消息迅速,稿源茂盛。“报章文体”是维新派在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新颖的报刊论说文体。首先由王韬在循环日报上运用,后以时务报上梁启超等人的政论文为代表,故被称为“时务文体”,也被称为“新民文体” 。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或外来语。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特点(重点):1报刊数量多 ;2 办报地区广; 3 办报种类多; 4 与外报相反的发展路线,国人办报是由内地到沿海 ; 5 与外报相比,国人所报这些报刊均属于政治家办报,其目的是为了变法自强; 6 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重点)两个突破:既突破了外报在

    11、华的垄断地位,又突破了封建王朝的言禁。两个开端:政治家办报和政党办报都由此发端两个创新:在新闻思想和报刊文风两个方面呈现出新风貌。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2、新闻报道中夹带评论;3、编辑工作有所改进;4、重视新闻的采访工作;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补充1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一.创办者身份比较复杂;二.一般为私营性质的;三.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宣传者;四.有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五.大多参照外国人在当地出版的中文报纸的模式;六.处境十分困难(经济和政治阻挠).2.梁发与蔡高被誉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报人。3. 第一份国人自办的中文报刊,是艾小梅1873年

    12、8月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4.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范文澜语),也是我国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他的译报编辑活动是国人办报的先声。5.郑观应的主要新闻观点: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应该维护民族尊严,允许国人办报;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第四章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内容:(1)言论出版及新闻从业人员的自由权利;(2)报刊创办的管理制度;(3)报刊出版的管理制度;(4)报刊禁载事项。特点:(1)资本主义形式,封建主义的内容;(2)无法取信于民,在实践上缺乏全面实施的社会基础;(3)无权制裁在华外报,染有半殖民地色彩。

    13、中国日报革命派兴中会的第一个机关报,也是同盟会香港分会的机关报,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中国日报中的鼓吹录是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陈少白任编辑,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1913年停刊。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革命派报刊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民报宣传的主要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 第一次系统提出了民族国家的立国思想。对马克思和社会主义作了介绍。新民丛报:康梁保皇会在日本的机关报。梁启超1902年2月8日创办于日本横滨,并任主编。该报宗旨在于“开民智”、“造新民”,成为保皇会最主要的言论机关。1907年8月

    14、悄然停刊。告别线装书形式,改用白报纸印刷 。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简述于右任的办报活动于右任的神州日报和“竖三民”:神州日报是于创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1907年在上海创刊。创刊80天后遭火灾,于退出。1909至1910年间,于在上海相继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民呼日报以大量篇幅揭露贪官污吏的行为而被封。民吁日报因赞扬刺杀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英勇行为,出版48天后被封。民立报创刊之初言论较为温和,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言论日趋激烈,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的一家日报。由于这三份报纸都是于右任创办,报

    15、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又互相衔接,史称“竖三民”报。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政治活动家,著名报人,报刊宣传家、报刊政论家、学者。梁的办报活动与政治活动相始终。1895年主编中外纪闻到1919年创办改造,近30年报人生涯中创办或主编、主笔了15种报纸。对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思想,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梁氏的论说被称为“时务文体”或“新文体”、“报章文体”,开一代文风之先河。梁启超在近代新闻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结果,性质和意义:民报创刊后,为从思想上扩大革命派的影响,主动向

    16、改良派报刊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双方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论战:第一,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这是整个论战的中心。第二,进行民权革命?第三、 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第四、 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论战中,新民丛报虽然具有一些合理的观点,但总体上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民报从总体上把握了人民的心声,时代的潮流,即革命。在民报的带动下,革命派在海外和香港的各家报纸也纷纷与当地的改良报刊展开了论战,论战持续了两年多,最终以改良派的失败而告终。论战的性质和意义:1:这次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报刊发动的一次全面猛烈的政治进攻,也是革命阵营与反革

    17、命阵营、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与半封建半殖民地道路的斗争,也是一次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斗争,在“中国往何处去”这个重大问题上,革命派占了上风。2:这次论战是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三民主义深入人心,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许多改良派的人也开始转向革命派,同时通过论战,革命派还培养起一批革命骨干。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早期的新闻思想:(1)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2)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代表作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对近代报刊的功能及作用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3)他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早期改良派的新闻思想,第一个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新闻理论;(4)他的“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

    18、确而速”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在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流亡,提出新的观点:一是报纸的“两大天职”说;二是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辛亥革命时期:(1)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他认为舆论是天地间最大的社会制裁力,报馆则是体现舆论最有力的机关;(2)提出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即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最后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但是,他们的新闻思想与改良派的也有质的不同,他们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因而具有资产阶级上升

    19、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康有为的新闻思想:重视报刊的宣传作用,要求“设报达聪”。革命派1、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2、承认报刊的党派性,主张利用报刊宣传革命的纲领、政见,公开承认其报纸为“党报”和“机关报”;3、高度评价报纸的政治斗争工具的作用,把报纸视为革命的锐利武器。郑贯公曾将报纸称为“笔枪”;4、重视报刊制造舆论的作用。指出要革命就必须造革命之舆论,造革命之舆论必须靠报纸。孙中山更将报纸视为“舆论之母”。另外,鼓吹资产阶级的言论自由;重视报纸“开民智”的作用;认为报刊宣传应与武装斗争紧密配合;主张以通俗的语言向“下等社会”宣传革命等。简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

    20、结果和影响。苏报:是1896年6月由胡璋在上海创刊, 是以他的日籍妻子生驹悦的名义在上海的日本领事馆注册的。该刊常常刊载公堂桃色新闻,趣味低级。陈范当馆主后,苏报具有进步的政治倾向。1902年以后,苏报开始成为一份倾向民主革命的报纸,之后开辟“学界风潮”专栏,成了革命组织爱国学社的言论机关。1896年创刊的苏报在1902年后转向革命立场,公开呐喊革命,为清政府所不容。6月30日,清政府包围苏报馆,章太炎等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7月7日,苏报被查封,7月15日,以清政府为原告,以章邹等为被告的“苏报案”在上海租界会审。章太炎、邹容等被判入狱,苏报永远停刊。这就是“苏报案”。补充 政治官报我国历

    21、史上第一份中枢部门直接创办和公开出版发行的政府机关报沙架免度新录 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新闻团体的兴起报刊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天津报馆俱乐部中国最早的报业同业组织中国报界俱进会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全国性报业组织1872年,英国路透社远东分社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最早的通讯社1904年,广州中兴通讯社是中国第一个国人自办的通讯社,骆侠挺创办。著作权章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钦定宪法大纲: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大清报律此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时报首创了报纸周刊;新闻报:企业化经营管理,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家发行量突破10万份的报纸京话日报:北京历史上第一种销数逾万的报纸,通

    22、常被认为是中国报纸刊登新闻照片之首。东方杂志:1904年由商务印务馆创办于上海,1948年12月停刊,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文摘月刊。第五章暂行报律1912年3月4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在正式宣布废除大清报律的同时,与报界约法三章,基本内容为: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3月6日,上海报界俱进会代表十几家报纸专电南京临时政府表示坚决反对。孙中山知道此事后,于3月9日下令撤销暂行报律。“横三民报” 民国成立后,在“政党政治”潮流的影响下,全国掀起了“政党报刊”的出版热潮。自由党在上海创办了民权报

    23、,由戴季陶、何海鸣主编。该报以言论激烈闻名于世。民权报与同时在上海出版的中华民报和民国新闻,被人民称为“横三民报”。它们与大共和日报和民立报公开论争,成为当时“激进派”报纸“癸丑报灾” 袁世凯用残暴的手段对报界实行专制统治。他迫害新闻界,捣毁、查封报馆,逮捕、驱逐、杀害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的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的500家少了三分之一。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这段历史在被称为“癸丑报灾”。东京通讯社1915年7月,邵飘萍在东京留学期间组织的,专门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它首先向

    24、读者报道了袁世凯政府和日本政府秘密商议中的“二十一条密约”的详细内容,对国内的反袁斗争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报业短暂繁荣的表现:北京市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创办的报纸最多,有50多家,以下依次是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报纸的急剧增加,反映了当时社会大变动期间人们对新闻的渴求。有的报纸为了抢时间,还出了午刊、晚刊。新出版的报刊中,绝大多数是政党报刊。除了“同盟会-国民党”和“共和党-进步党”两大政党系统的报刊以外,一些小的政党,政治团体和个人也办了不少报刊。原因: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

    25、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一方面是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之中;二是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和法律,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三是废止清朝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规定,颁布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法令。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是如何扭曲自由新闻体制的?袁世凯及北洋军阀统新闻事业的手段1、创办御用报纸和收买报纸、报人。袁世凯自从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后,就立即着手创办和收买报纸。先后在北京、上海、长沙创办了多家报纸,比较有影响的是亚细亚日报和神州日报。另外,据统计,袁世凯执政期间直接或间接收买的报纸在125家以上。2、制定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为了使摧残舆论的暴行合法化,袁世凯在执政

    26、期间先后颁布了戒严法、治安警察法、报纸条件和出版法,对报刊的登记,出版、发行、言论、采访、编辑等活动横加干涉。北洋政府颁报纸法。3、用暴力手段任意摧残报业、迫害报人,袁世凯时期,多家报纸被封,报人遭迫害,使得全国报纸总数始终维持在130-150上下,形成了持续四年的新闻事业的低潮。黄远生对我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要贡献?黄远生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以新闻采访和新闻通讯写作而盛名的新闻记者,是中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远生通讯”更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他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通讯奠基人。在新闻思想方面也有不少独到见解,如四能”要求。“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

    27、能听,手能写。”政论很出色,继承了“时务文体”的特点而又深可见长。“远生通讯”特点:1、题材重大,思想深刻;2、将文学手法引进新闻通讯写作,善于捕捉细节,刻画入微,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具有很强的现场感;3、语言风格上。融文、白于一体,有很强的表现力。文风亦庄亦谐,在嬉笑、戏谑中显露锋芒;4、将政论手法引进新闻通讯写作;5、采访深入详实。黄远生的通讯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历史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又具备了现代通讯的基本特点,即真实性、新闻性、生动性、评论性。他的新闻通讯写作实践,在中国新闻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简述邵飘萍从事新闻活动的事迹。(重点)邵飘萍(1886-1926),原名新

    28、成,又名镜清、振青,字飘萍,笔名阿平、素昧平生,浙江金华人,时值辛亥革命后期,改良派和革命派报刊的大辩论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读了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的文章,则使他萌发了“要做一个新闻记者的动机”和“新闻救国”的思想。1905年毕业后回金华教书,同时应聘为申报特约通讯员。1911年浙江宣布独立后,他怀着为民主共和而战的激情奔赴杭州创办汉民日报,任主笔, 他不畏权势,不受利诱,撰写了大量论说、时评和随笔,抨击袁世凯及军阀的专横跋扈,揭露贪官污吏的罪行。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汉民日报同时被封。1914年出狱后,他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政法学校。在此期间,他与同学创办了东京通讯社向国内发稿。1916年春回国后,受聘于上海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主要撰写时评。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驻京特派记者。邵飘萍毕生从事新闻工作,当过通讯员、编辑、特派记者、主笔、社长,办过通讯社,并从事过新闻学研究和教育工作,是民初新闻界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才。1925年,邵飘萍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26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名杀害于北京。邵飘萍1923年出版的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简述19131918年,我国通讯事业的发展情况。我国的通讯事业在1913年到1918年的五六年内有了长足的发展,新创办的通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新闻传播史完整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