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7062803       资源大小:25.68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Word文件下载.docx

    1、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国家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内容。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 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第七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

    2、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第八条 国家建立土壤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卫生健康、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平台, 实行数据动态更新和信息共享。第九条 国家支持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监测等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鼓励土壤污染防治产业发展,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3、, 促进土壤污染防治科学技术进步。国家支持土壤污染防治国际交流与合作。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 增强公众土壤污染防治意识,引导公众依法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规划要求、 土地用途、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和监测结果等,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第十二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土壤污染

    4、状况、 公众健康风险、生态风险和科学技术水平,并按照土地用途,制定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建设。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对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 可以制定严于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地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地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国家支持对土壤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基准的研究。第十三条 制定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和论证,并征求有关部门、 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和公众等方面的意见。土壤污染风险管

    5、控标准的执行情况应当定期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标准适时修订。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第十四条 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每十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业、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土壤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土壤环境监测规范, 会同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卫生健康、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组织

    6、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站(点)的设置。第十六条 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 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下列农用地地块进行重点监测:(一)产出的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的;(二)作为或者曾作为污水灌溉区的;(三)用于或者曾用于规模化养殖,固体废物堆放、填埋的;(四)曾作为工矿用地或者发生过重大、特大污染事故的;(五)有毒有害物质生产、贮存、利用、处置设施周边的;(六)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七条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下列建设用地地块进行重点监测:(一)曾用于生产、使用、贮存、回收、处置

    7、有毒有害物质的;(二)曾用于固体废物堆放、填埋的;(三)曾发生过重大、特大污染事故的;(四)国务院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八条 各类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和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包括对土壤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应当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等内容。第十九条 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回收、处置、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避免土壤受到污染。第二十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根据对公众健康、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程度,对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筛查评估,

    8、公布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并适时更新。第二十一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规定, 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等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 向社会公开并适时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并按年度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排放情况;(二)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保证持续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三)制定、实施自行监测方案,并将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前款规定的义务应当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当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现土

    9、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测数据异常, 应当及时进行调查。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进行监测。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拆除设施、 设备或者建筑物、 构筑物的,应当采取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制定包括应急措施在内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并实施。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土壤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按照相关标准和总量控制的要求,严格控制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重点污染物排放。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

    10、应当按照规定,加强尾矿库的安全管理,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危库、险库、病库以及其他需要重点监管的尾矿库的运营、 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 进行土壤污染状况监测和定期评估。第二十四条 国家鼓励在建筑、通信、电力、交通、水利等领域的信息、网络、防雷、接地等建设工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防止土壤污染。禁止在土壤中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降阻产品。第二十五条 建设和运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周边土壤进行监测; 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的,应当根据监测结果,要求

    11、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运营单位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 建设城乡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防止土壤污染。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制定规划,完善相关标准和措施, 加强农用地农药、 化肥使用指导和使用总量控制,加强农用薄膜使用控制。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药、 肥料登记,组织开展农药、肥料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安全性评价。制定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及其包装物标准和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应当适应土壤污染防治的要求。第二十七条 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 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12、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 扶持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控制农药、兽药、化肥等的使用量。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农业生产者采取有利于防止土壤污染的种养结合、 轮作休耕等农业耕作措施; 支持采取土壤改良、土壤肥力提升等有利于土壤养护和培育的措施; 支持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的建设。第二十八条 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畜禽粪便、 沼渣、沼液等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监督管理,防止土壤污染。农田灌溉用水应当符合相

    13、应的水质标准, 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农村、 水利主管部门加强对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的管理, 对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进行监测和监督检查。第二十九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采取下列措施:(一)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先进喷施技术;(二)使用符合标准的有机肥、高效肥;(三)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四)使用生物可降解农用薄膜;(五)综合利用秸秆、移出高富集污染物秸秆;(六)按照规定对酸性土壤等进行改良。第三十条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农业投入品生产者、 销售者和使用者应当及时回收农药、 肥料等农业投入品

    14、的包装废弃物和农用薄膜, 并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交由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进行无害化处理。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制定。国家采取措施, 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回收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和农用薄膜。第三十一条 国家加强对未污染土壤的保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点保护未污染的耕地、 林地、草地和饮用水水源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保护, 维护其生态功能。对未利用地应当予以保护,不得污染和破坏。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和学校、 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单

    15、位周边新建、 改建、扩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第三十三条 国家加强对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对开发建设过程中剥离的表土, 应当单独收集和存放, 符合条件的应当优先用于土地复垦、土壤改良、造地和绿化等。禁止将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或者污染土壤用于土地复垦。第三十四条 因科学研究等特殊原因, 需要进口土壤的, 应当遵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有关规定。第三十五条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包括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后期管理等活动。第三十六条 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活动, 应当编制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

    16、告。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当主要包括地块基本信息、 污染物含量是否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等内容。 污染物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还应当包括污染类型、 污染来源以及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等内容。第三十七条 实施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活动, 应当编制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主要污染物状况;(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范围;(三)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公众健康风险或者生态风险;(四)风险管控、修复的目标和基本要求等。第三十八条 实施风险管控、修复活动,应当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风险管控、修复活动,不得对土壤和周边环境造

    17、成新的污染。第三十九条 实施风险管控、 修复活动前, 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权根据实际情况, 要求土壤污染责任人、 土地使用权人采取移除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等措施。第四十条 实施风险管控、 修复活动中产生的废水、 废气和固体废物,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处置,并达到相关环境保护标准。实施风险管控、 修复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拆除的设施、 设备或者建筑物、 构筑物属于危险废物的, 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处置。修复施工期间,应当设立公告牌,公开相关情况和环境保护措施。第四十一条 修复施工单位转运污染土壤的, 应当制定转运计划,将运输时间、方式、线路和污染土壤数量、去向、最终处置措施等

    18、,提前报所在地和接收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转运的污染土壤属于危险废物的, 修复施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处置。第四十二条 实施风险管控效果评估、 修复效果评估活动, 应当编制效果评估报告。效果评估报告应当主要包括是否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等内容。风险管控、修复活动完成后,需要实施后期管理的,土壤污染责任人应当按照要求实施后期管理。第四十三条 从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 风险管控、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后期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受委托从事前款活动的单位对其出具的调查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

    19、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并按照约定对风险管控、修复、后期管理等活动结果负责。第四十四条 发生突发事件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土壤污染,并依照本法规定做好土壤污染状况监测、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等工作。第四十五条 土壤污染责任人负有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的义务。土壤污染责任人无法认定的, 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关当事人自愿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第四十六条

    20、 因实施或者组织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后期管理等活动所支出的费用,由土壤污染责任人承担。第四十七条 土壤污染责任人变更的, 由变更后承继其债权、 债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履行相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义务并承担相关费用。第四十八条 土壤污染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 农用地由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 林业草原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定,建设用地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定。 认定办法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第四十九条 国家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 按照土壤污染程度和相关标准

    21、,将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 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 不得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已经建成的,应当限期关闭拆除。第五十一条 未利用地、复垦土地等拟开垦为耕地的, 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依法进行分类管理。第五十二条 对土壤污染状况普查、 详查和监测、 现场检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农用地地块, 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 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土壤污染状况调

    22、查表明污染物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农用地地块, 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 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 并按照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管理。第五十三条 对安全利用类农用地地块, 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 应当结合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等情况, 制定并实施安全利用方案。安全利用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农艺调控、替代种植;(二)定期开展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三)对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四)其他风险管控措施。第五十四条 对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地块, 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

    23、应当采取下列风险管控措施:(一)提出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的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二)按照规定开展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对严格管控类农用地采取调整种植结构、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湿、轮作休耕、轮牧休牧等风险管控措施,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第五十五条 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地块的土壤污染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地下水、 饮用水水源安全的,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农村、 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制定防治污染的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五十六条 对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地块, 土壤污染责任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

    24、告的要求, 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并定期向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 林业草原主管部门报告。第五十七条 对产出的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 需要实施修复的农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责任人应当编制修复方案, 报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备案并实施。 修复方案应当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内容。修复活动应当优先采取不影响农业生产、 不降低土壤生产功能的生物修复措施, 阻断或者减少污染物进入农作物食用部分,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修复活动完成后, 土壤污染责任人应当另行委托有关单位对风险管控效果、 修复效果进行评估, 并将效果评估报告报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备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25、及其成员、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负有协助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的义务。第五十八条 国家实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由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制定, 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 并根据风险管控、修复情况适时更新。第五十九条 对土壤污染状况普查、 详查和监测、 现场检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土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用途变更为住宅、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 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前两款规定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当报地方

    26、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第六十条 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表明污染物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建设用地地块, 土壤污染责任人、 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并将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报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第六十一条 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规定, 对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组织评审, 及时将需要实施风险管控、 修复的地块纳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 并定期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27、和修复名录的地块, 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第六十二条 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中的地块,土壤污染责任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并定期向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风险管控措施应当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内容。第六十三条 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中的地块,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下列风险管控措施:(一)提出划定隔离区域的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二)进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状况监测;(三)其他风险管控措施。第六十四条 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中需要实施修复的地块

    28、,土壤污染责任人应当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编制修复方案,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并实施。修复方案应当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内容。第六十五条 风险管控、修复活动完成后, 土壤污染责任人应当另行委托有关单位对风险管控效果、 修复效果进行评估, 并将效果评估报告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第六十六条 对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 修复目标的建设用地地块, 土壤污染责任人、 土地使用权人可以申请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移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对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 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组织评审, 及时将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 修复目标且可以


    注意事项

    本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