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怎么说课附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7034592       资源大小:23.6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怎么说课附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1、说出对每个环节、每个层次、每个步骤的设想和安排及这样设想和安排的依据;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关键点的理由和方法;说出习题设计和板书以及设计的意图、目的和理论依据。 一般可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教具学具准备,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板书设计。 (4)说“准”练习安排。 习题的设计,既要准确体现该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又要体现以促动学生发展为宗旨,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水平,做到分层设计、区别对待,真正体现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发展。 四、说课应注意的问题 1、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说课稿。在备说课稿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说课稿不宜过长,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把握要求、容量

    2、适当。 2、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3、说课的理论依据要随说课的步骤提出,使教例与教理水乳交融,有机结合。 4、应掌握详略,突出重点,避免空泛,力求实在。 5、体现专长,突出特色。 范文一 一、说教材及学情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这个单元中,然后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重点

    3、是使学生理解不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很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编排情况,然后我确立该课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然后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水平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水平和口头表达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的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的难点:建

    4、立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然后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水平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

    5、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理解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然后全课以“实践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 三、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做“说一不二”游戏 (1)2块橡皮泥:1+1=? 错了!一块橡皮泥再加一块橡皮泥等于一块。 (2)5块糖:你猜2+3=? 2+3怎么等于1呢?(5块糖放进一个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吗?) (3)50+50=?反应太快了!怎么等于“1”呢?这100个苹果不是就是“1”筐苹果吗? (4)谁也举一个说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过游戏导入

    6、,使学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单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 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能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

    7、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协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因为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

    8、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协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能够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能够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

    9、题,通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个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所以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个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

    10、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拓展创新 这个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即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升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

    11、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个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

    12、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范文二 一、 说教材 (教材分析)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2、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二、 说教法 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而目标教学分层递进正是因材施教的体现。目标教学分层递进是从各类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明确各自学习目的,使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独立自主地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延伸,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目标教学分层递进这以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全班教学为主,小组学习为辅,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分层教学。我力求做到:努力形成一种各层次学生都争取“递

    13、进”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揭示知识规律使学生能学,展示知识过程,使学生会学,并利用观察讨论等方法,协助学生建立相对应的知识概念,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参与教学全过程。 三、 说学法 学生使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正如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尔所说:“数学使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种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数学活动种学习数学,也就使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基于上述思想,本节课我设想: 1、 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发现探索水平。 2、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抽象概括,发展学生思维水平。 教学准备: 四、 教学过程 (一)前置补偿,动机内趋

    14、 这个环节采用全班教学,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同时设疑置问,激发学生求知欲,产生内趋力,为分层教学打下基础。 (二)分层目标,分层施教 分层目标有效的为教学活动定向,引导教学过程的展开,同时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为衡量教学效果提供准确的标尺。分层目标要以学生低中高三各层次的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合:A层目标体现于基础性,B层目标着眼于变通性,C层目标着力于发展性,为分层递进注入活力。 (分层次教学) (三)分层练习,即时反馈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水平的主要手段,也是评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因而,我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在课堂中设计如下有坡度有层次的练习

    15、。 1、 基础巩固性练习 2、 变通发散性练习 3、 综合提升性练习 (四)分层总结,持续提升 总结是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揭示规律的重要环节,协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实行系统整理,使新知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有效的知识网络。本节课我采用学生自己小结的方法,各层次明确自己学到了什么,肯定每位学生积极探索,发现规律的精神,从而诱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五、 最后值得强调 目标教学分层递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使一种重视人本思想的教学组织形式,所以在全体发展,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教学内容,班级条件学生题点而异! 范文三 一说教材。 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

    16、册分数除法单元中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意义理解,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意义和分数乘法意义及计算,而本课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理解到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实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实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

    17、数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实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过程,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水平。 本课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 本课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因为思维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

    18、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才是有意义。所以,在重难点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意义。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对应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经验,这样处理很多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算式: 1整数形式:10

    19、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 ;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 100克=1/10千克 ;1/103=3/10(千克) 这样处理不但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不过然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义对照。 您现在正在阅读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精品教学资源!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说课稿 在改编成求每盒重多少千克问题情境下,引出相对应三个除法算式: 13003=100(克)=0.1(千克) 20.33=0.1(千克) 33/103

    20、=1/10(千克)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实行比较,从而理解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小数除法意义相同。 3练习: 1217= 204 2.81.5= 4.2 2/34=8/3 20412=( ) 4.21.5=( ) 8/34=( ) 20417=( ) 4.22.8=( ) 8/32/3=( ) 在前两步理解意义基础上,即时安排相对应巩固练习。分别是已知三种形式乘法算式,不计算直接写出相对应除法算式商。如:2/34=8/3,8/34=( ),8/32/3=( )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第一步:教学4/52 1.创设问题情境:没有已知乘法算式,你还会计算4/52这道分数除法吗? 1鼓励尝试计算;

    21、2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反馈): 方法A因为22/5=4/5,所以4/52=2/5 这是受刚才所学除法意义影响,迁移而来; 方法B4/52= 42/5=2/5 绝大部分是看到4与2倍数关系,想当然在计算;可能小部分能从数组成实行解释。 方法C4/52=4/51/2=2/5 课前预习过;但能说清为什么恐怕很少。 2引导理解方法B和C。 1师:4/5里面有()个()/(),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 2师:在长方形里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解释两种方法。 3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在先请学生实行解释基础上,引导思考: 4/5里面有()个()/(),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

    22、)/();在部分学生有所感悟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根据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折一折、涂一涂,再来实行解释。 因为已经将长方形纵向五等分,所以从直观上很容易理解方法B。再进一步启发:还有不同折法吗?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比如说横向折,沿对角线折等等; 通过这些折法体验,使学生深刻理解到,不管怎么折,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始终是它12,也就是说始终能够将2转化为乘以1/2。 第二步:教学4/53 1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 2尝试计算4/53; (要求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 反馈,追问: 1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1/3? 求一个数几分之

    23、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首先请学生对两种方法实行初步比较:这时并不急于统一思想,转而请学生计算4/53。也要求根据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然后实行反馈,并引导思考: 1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5(1)/(3)? 此时通过对比和思考,应该说对方法C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理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授予知识,也不是知识简单积累,它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组织和重组,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过程。一开始初步比较哪种方法好,学生此时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体验4/53求解过程,使学生自觉在心里实行了比较,也就是主

    24、动开始建构理解,这时理解是较为深刻理解。 第三步:实验与验证 1师:其它这样分数除法计算是不是也和刚才两题一样呢? 在理解例题基础上,抛出一个疑问:其它这样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是不是也能将除数转化为乘以它倒数呢?从学生思维历程看,这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要实行实验和验证动机。然后根据课前提供空白长方形纸条组织学生展开研究,并组织展开同伴间交流。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感知只有经过一般化检验,才能上升成为知识。展开实验与验证符合从特殊到一般需要,而且还是学生主动、内在需要,这无论是对理解掌握算法、还是对培养良好数学思维习惯,都有积极意义。 2反馈交流。 归纳:(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表示: AB=A1/B 观察: (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最后,组织实行反馈,得出最后结论,并引导学生将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化表示。这里不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包括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其目在于培养学生概括水平,促动更好理解。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课在经历了感性交流和实践探索以后,应该在数学层面上形成对知识客观性及其本质更为深刻理解,从而形成科学态度和严谨思维。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怎么说课附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