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阅读类题型基础知识结构树.docx

    • 资源ID:7023487       资源大小:33.77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阅读类题型基础知识结构树.docx

    1、阅读类题型基础知识结构树阅读类题型知识结构树一、诗歌鉴赏部分1、炼字 提问方式:那一字用得最为传神?某句中画龙点睛的一个字是?答题模式1、该字使用了*手法(修辞拟人、比喻、通感;表现手法化虚为实)。2、准确(生动、传神)勾画出*的情景(场面)3、表达了(展示)作者*的心情(心理),或者渲染了*的意境或氛围。补充 、叠词:除了像前面的一些回答思路外,还要加上增强语言的音韵美、修辞美。、拟声词:除像前面的一些回答思路外,还要加上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一字串诗 提问方式:诗歌体现了一个“*”字,请你说说全诗是如何围绕“*”字展开的?提问变体:全诗并无“*”字,却处处有“*”,作分

    2、析。答题模式 (1)分说每一句(联)或者上片、下片与关键字在内容上的关系。(2)总说该词对突出主旨或者结构所起的作用。3、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活泼繁复绮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淡远幽静幽默诙谐生动形象有音乐美婉约 答题模式: (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 指出这种语言风格或特色的好处(如表现了诗人的某钟情感或者营造什么意境或者塑造什么人物形象等等)4、景物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问变体: 这首诗歌为描写了什么样

    3、的景物?答题步骤 概括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有时还要加上时间地点:如塞外、江南;暮春、深秋;战乱后、水灾后。等。5、写景的手法 常见提问方式: 这首诗歌是如何写景的?这首诗歌写景的特色?正确解答 一是视觉、听觉或者画面色彩(声色形味); 二是观察角度变化,如由远及近、由高及低等; 三是动态、静态;四是虚实。五、白描。六、修辞。6、物象 提问方式:请分析本诗中“梧桐”、“寒蝉”形象。本诗的“*”物象具有什么特点?答题模式(1)分析物象的基本特征;(2)分析物象的意

    4、义(寄寓了或体现了或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或哲理)。7、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做题思路:(1)什么形象;(2)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3)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寄寓了或体现了或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步有时可以省掉。另外,一二两步有时可以融合成一个长单句。】8、修辞手法 提问方式:本诗某句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答题模式 1、本诗某句使用了*的修辞手法。2、该手法如何使用的。3、使用此手法在内容、思想感情或艺术上的效果。9、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答题

    5、模式 1、本诗某句使用了*的表现手法。2、该手法如何使用的或者说该手法在本诗中的具体特点。3、使用此手法在内容、思想感情或艺术上的效果。注意:先考虑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10、情感、主旨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注意:有时不一定是就全诗,而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模式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注意:1、如果命题者专考情感,分值是3分以上,很可能是几种情感的交织。 2、如果文中有结合诗句的要求,就一定要联系具体诗句。11、景情关系提问方式: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者本诗的某联。 答题模式1、 景与情的关系要么借景抒情(融情

    6、于景),要么反衬(以乐景写哀情)。2、写了什么景。3、抒了什么情。12、虚实关系提问方式:请从“虚” 与“实”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者本诗的某联。 答题模式1、 某处是实写,写了什么内容;某处是虚写(虚写包括:想象、梦境、回忆),写了什么内容。2、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13、某处写景的句子有什么作用。1、点明时令或背景。2、渲染某种氛围或营造某种意境。3、有时烘托诗中的人物形象。4、有时奠定全诗的基调。5、表现了诗人的某种感情。14、评价提问方式:古人或者有人认为本诗或者本诗某处“”,(省略处是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你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答题思路: ()同意或不同意。

    7、(赞美的多同意,批评的多不同意)()结合诗歌具体阐述理由。()稍作总结。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15、比较异同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1)同:两首诗都(2)异:*如何如何,而则如何如何16、自主赏析。提问方式:请赏析诗歌某一联(句)的妙处。答题思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景或者什么内容。()营造某种意境,或者抒发了某种情感。(4)本句中有没有某一个字用得极为传神。二、散文阅读第一章 作品的结构题型1 请梳理作者的思路。方法指津先给文章分层,概括回答。回答时要使用“首先其次

    8、然后最后”等字眼,使思路更清晰。强 调: 表达时,最好使造句形式整齐一些,切忌每个思路点答太多太乱。题型2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方法指津常见的文章结构有四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总分式,它包括总分总、总分和分总三种具体情况。第二种是并列式。第二种是对比式。第四种是层进式。 “总分总”是是最常考到的一种。答题模式:1、先指出结构方式,是总分总式还是对比式等等。2、再结合具体的段落对文章体现的这种结构进行解析。说明:思路题一般不要涉及具体段落,只要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而结构题一般要出现具体段落分配。 第二章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常见题型请评价文章的语言特色。1、语言风格: 常见语言风格:语言准确简练、生

    9、动形象;用语典雅、语言深刻;富有文采、含蓄隽永;富有激情、慷慨激昂;朴素平实、通俗易懂、使用方言、亲切自然;富有趣味性、具有音乐美;辛辣讽刺、幽默传神。2、句式:是不是用了短句或者整句。3、修辞:修辞及其效果第三章 理解词语、句子的含意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意注意点 该词语如果是名词,一般来说答案也是一个名词性词组。 该词语如果是指示代词,要在具体语境中,就近(代词一般是前指,往往在上文)找出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最好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看是否合适。 有时候还要考虑这个词语有没有两层含义:本义和在文中的意思。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指津1、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认有

    10、效区间。2、找准关键,重点理解 抓住内涵丰富关键词,重点理解 抓住修辞,重点理解 抓住代词,按图索骥3、最后,进行概括、归纳,按字数要求整理成有点像翻译一样的答案。 根据最近命题者的答案动向,我们补充一点:考句子含义时,除了翻译句子,最后请你再加上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如忧思、伤感、无奈、对什么的崇敬。第四章 作品的艺术手法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写作技巧或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重点是叙述抒情时人称的变换描写手法虚实关系(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远近上下明暗关系 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声、色、形三者结合, 白描、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以上是写景

    11、方面常用的表现手法语言描写、肖像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以上是写人方面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反衬、借古讽今、联想与想象、抑扬手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托、设问、反问、反语等题 型指认文中某种表达技巧或者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手法并分析所产生的表达作用。方法指津1、首先要回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这种手法如何使用的,结合具体内容。3、分析其效果写出什么特点,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什么情感,更突出了什么意图等等。提 醒我们最好先看看命题者所考的语段是什么类

    12、型的语段:1、 如果是描写的语段,就可以侧重考虑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方面的手法(还可以再细一点,按照写人和写景再去考虑)。2、 如果是抒情、议论语段就考虑大一些的表现手法,如衬托、象征、对比等。这样的话,就具体可行的多,省得那么多手法不知说哪一个。分类讲解(一) 指认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共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由于文学作品文体的特点,“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一般不出现。答题时就指出哪些地方是记叙,哪些地方是描写,哪些地方是议论或者抒情。(二)人称运用:人 称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适于心理描写,给读者真实感。第二人称:能增强亲切感,往往便于直接对话交流或者抒发某种情感,有时还能起到拟

    13、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二人称。(三) 叙述方式:1、顺叙 2、倒叙:作用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3、插叙 4、平叙(四)描写手法描写的手法要分写人还是写景:写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写景动静结合,远近高低的变化,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五)修辞常见修辞手法作用答题格式手 法答题格式比 喻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对象的某特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拟 人使某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或者将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排 比强调了+对象+特性,增强气

    14、势或者加强语气设 问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引出下文。对 比强调了突出了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更鲜明表现了作者的态度或者情感。反 复强调了、突出了、强化了,加强语气或者增强了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借 代简练含蓄,生动具体。夸 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对 偶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反 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双 关含蓄地表达了,使文章内涵丰富。引 用引用能丰富文章的内涵,(如果引用哲理名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果引用诗词)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典雅。(六)表现手法常见表现手法解析象 征好处:使抽象的道理或者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5、,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衬 托反 衬突出主要事物,更鲜明地体现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抑扬手法更能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某种品质,使赞扬或批评更为强烈;还能使文章行文富有波澜,制造悬念,避免平淡。托物言志非常巧妙地将作者个人的观点,融入到事物中,含蓄,富有哲理。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含蓄,使文章内涵丰富。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动 静能全方位表现事物的特点,相得益彰,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更有感染力。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能引人入胜,突

    16、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对 比强调了突出了,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第六章 好处、作用题 最常见题型标志是:某句、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好处?方法指津 第一种情况命题者指明考查某一方面的作用。那么我们当然就从命题者规定的角度去回答。 第二种情况命题者泛泛地问:某句、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们要从四个维度考虑:1、结构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

    17、,小结上文;照应开头,与某处呼应,引出下文的议论和思考,为下文某处内容作铺垫,为文章某处内容埋下伏笔。2、手法使用了对比、反衬等手法,渲染气氛3、内容写出什么内容,突出某个事物,4、主题、情感开篇点题,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体现了什么情感,深化主题,点明或升华中心。补 充1、开头作用:总领全文,点明题旨 引出下文,引出话题运用某种特殊手法(如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或作对比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2、篇中段落的作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由到;领起下文;总结上文如果该段不长,看似与文章关系不大,那么它往往是衬托(正衬与反衬

    18、);如果就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描述,那它一般是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具体展示或说明了什么,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3、结尾的作用:强化感情或者感情升华;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尤其是结尾带省略号的句子)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留下余地发人深省,呼应开头。4、某一物象的作用 在写人的散文中,如果出现某一物象,一般具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或者串起主人公的一生;二是由此物引出某物或某人,或者衬托了某种景象;三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5、特殊句式的作用 问句制造悬念,或者提出问题,激发读者思考。省略句含蓄蕴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第七章 探究题1、文章题目或

    19、者某个关键词语的几层内涵。、表层含义,也就是文章所涉及的直接事物所带有的含义。牵连含义,也就是文章所牵连到的领域或者某类人物所带有的含义。文化含义,就是文章最终所蕴含的有关文化、文明、道德、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含义。2、文章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深刻意蕴是“文章蕴含的哪些道理”,答案应该是一些哲理性语句,而且最好用判断句、祈使句的方式出现,例如“揭示了”“要”“应该”。 而“感情取向”是文章体现出作者哪些情感,答案应该是这样的语句“对的赞美”“对的担忧” “对的厌恶” “对的讴歌” “对的呼吁”等等。还有,为了使答案更完整,无论是“深刻意蕴”还是“情感取向”一定要联系有关内容,当然内容一定

    20、不要多,我们好好看看10年江苏的答案就可以获得感悟。3、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1、 是不是展示某种地域的特殊风情,是不是体现某个事物的鲜明特点,是不是展示某个人物的某方面的风采、品质。概括地说,是不是展示事或者人2、 是不是揭示什么现象或哲理,反映某种社会问题。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某种观点、态度。概括地说,是不是揭示什么理3、 是不是表现作者的某种情感:赞美什么,批判什么,呼吁什么,担忧什么概括地说,是不是体现什么情小 说 阅 读 指 导第一章、情节 题型1 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我们必须将文章大致分成几块, 按照 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

    21、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 题型2 情节的作用。提问方式:某处情节(某处内容、某处安排)的作用或好处。提问变体:为什么写某件事?某处的情节安排(如结尾)是否合理?情节作用类试题的思路:环境(交代了环境、背景) 情节(引出或推动另一个情节或者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照应前文或者后文情节,制造悬念,)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主题(表现、凸显或者深化某种主题)。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理想化的思路,有时,其中的某些要素“轮空”。强调:考结尾合理不合理其实也是考情节的作用。第二章、人物形象 题型1 :文章某处内容体现人物的何种情感?【答题思路】1、找出原文中的有关叙写,

    22、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情感。2、看看答案分为几点:像2008年那道题,命题者已经明确说了“两处”和“分别”,所以答案分两点;2011年那道题,需要看原文关于手帕的细节描写有几个小画面,有几个小画面那么答案就几点(事实上是三个小画面:递手帕、接手帕、还手帕,答案应该3点。)3、如果命题者题干中出现了“具体说明”字眼,就必须结合具体内容。【答题模式】某处内容(某处细节)表现了某某人物的*情感或心理。题型2 :概括(分析)人物的特征(特点)。【答题思路】 首先: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其次:通过研读这些文字,找出或者写出一些词语,如:

    23、勤劳,淳朴,善良,坚韧,乐观最后,要对你写出的那些词语分一分类,不要不加遴选都写进去,那样就混乱而且重复。要想想哪几个词是体现其内向的,哪几个词是体现其勤奋的,哪几个词是体现其进取的【说明】关于这种类型题要不要联系原文内容的问题(1) 如果题干中使用的是“分析人物的特征”而不是“概括人物的特征”,那么就必须结合原文的有关内容。(2) 还要看该题的赋分情况,4分的可以不联系原文;6分是尽量联系原文。(3) 联系原文的文字一定要言简意赅,不能喧宾夺主,因为其性格特征才是真正的重头戏。题型3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答题思路】 第一步:概括人物的形象本质(哪类人的代

    24、表) 第二步: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与思想特征。答案:勤劳,节俭,善良,与世无争、热爱生活、恪尽职守【说明】 【1】第一步,指出人物是那类人,我们尽量写出。如果命题者问“*是一个怎样的人物?”,那第一步是非写不可。 【2】第二步骤,概括人物的特点,最重要,必不可少,而且要占主体。要注意,不能光抓住性格方面的特征,还要概括思想方面的特征。性格特征是指与生俱来的一些特质,如勤奋、节俭、善良等等,而思想特征是指对世界、人生、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如热爱祖国,忠于职守。【3】另外,在做第二部时,我们要不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呢,同上面所讲的题型一样,如果题干中使用的是“分析”而不是“概括”,那么就必须结合

    25、原文的有关内容。还要看该题4分的可以不联系原文;6分是尽量联系原文。联系原文的文字一定要言简意赅,不能喧宾夺主,因为其特征才是真正的重头戏。题型4: 分析小说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塑造人物的常见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别人的描述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某一方面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 除此之外,还有考虑修辞手法。题型5: 写某一个人物的作用或者好处。总结思路 1、人物(通过这个人,衬托、反衬或者补充了主要人物)2、情节(这个人可能是全文的线索或者是整个事件的见证者。这个人的某种行为推动某一情节发展或者带来什么样的

    26、结局。这个人的出现可能使情节出现波澜,避免平铺直叙)3、主题(这个人或直接或间接体现某种主题。这个人身上寄寓着作者的某种情感)。4、环境 (这个人交代出当时的某种社会环境和背景。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那个衙役就起到了交代当时环境和背景的作用。)【说明】1、如果命题者考的这个人是次要人物,我们答案的重点要放在衬托、反衬主要人物上;如果命题者考的是主要人物,我们答案的重点要放在主题的揭示上。注意,是说重点,其他的几个角度还要考虑。2、要分清“烘托、反衬(对比)和补充”的区别:拿采浆果的人来举例,曹大平夫妇就是反衬二鲁兄妹,苍苍婆就是衬托(这里的衬托是指正衬)二鲁兄妹。至于补充,往往是次要人物与主要人

    27、物都是同类型的,二鲁兄妹二人,他们就是相互补充,使得人物形象更为完整。类似的还有苏教版所选的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中的格斯拉兄弟。3、“环境”这一角度在一般情况下常常轮空。第三章、 环 境 题型1 环境(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换 动静 虚实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心理感觉等结合 明暗色彩 白描 修辞【说明】1、 当某一段写景的文字使用了较多的形容词,而且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一般不再考虑“白描”。2、 动静包括“动静结合”与“以动衬静”。3、 “明暗色彩”具体的说,就是“明暗结合”、“多种色彩相结合。”例如:阳光下的翠柳吐露着生机,那只白鹭眺望着远方的山村;而那面高墙投下大片

    28、的褐色阴影,躲在其中的蔷薇花如同舔舐着红色舌头的小猫,猜度着行人脚步的远近。“4、 列举完手法后,应该谈一谈这些手法的效果,比如生动传神,丰富多彩,使人身临其境等等。题型2: 环境(景物)的寓意。这其实是考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那么自然景物常常有哪些寓意呢?1、 暗示象征着某种社会局势。2、象征着某种生活方式。3、象征着人物的某种人生志趣或者高洁品格。此类题可以结合诗歌鉴赏来获取灵感。题型3: 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1、环境 (交代了时间,营造、烘托、渲染氛围或者气氛)、2、情节 (推动,暗示,铺垫了情节)3、人物(体现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烘托人物形象。体现人物品质。暗示人物的命运。)4、主题

    29、(寄托,暗示,揭示)。【说明】1、 上面几个方面是理想化模式,不一定所有都能出现。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这一方面。2、 除了上面的几个角度,有时还要考虑点题的问题。3、 有时命题者专考自然景物(环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那么我们作答时就只要从人物方面考虑。4、 按照江苏卷的答案特点,我们以后做这种题,应该先找出全文哪些地方写景,然后对应着这些地方分别写出答案。第四章、主 题 题型1 概括文章的主旨。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首先:看主人公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如果结局是好的,那一般是赞美主人公某种精神。如果结局是坏的,可能是批判主人公的某种不好的思想,或是同情主人公的遭遇,或是揭示了某种社会问题。其次,具体根据文中主人公的言语和行为,分析文中到底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倾向。再次,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还要看看文章最后作者有没有指出要怎么做。【答题模式】通过(某人的遭遇,某件事),揭示了(体现了),赞扬了(讽刺了)【说明】1、注意,一篇文章的主旨往往是三部分构成:是不是展示事或者人、是不是揭示什么理、是不是体现什么情。 如果命题者笼统问这篇文章的主旨,那就三个方面都考虑。如果命题者考“深刻意蕴”,那就只要答“理”部分;如果命题者考“情感取向”,那就只答“情”部分。2、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


    注意事项

    本文(阅读类题型基础知识结构树.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