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汇编.docx

    • 资源ID:7003405       资源大小:925.52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汇编.docx

    1、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汇编 2015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汇编 1.(2015滨州)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BCD(2015滨州)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是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2015重庆)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2015重庆)如图2所示是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其

    2、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A蒸饺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牛肉面挑面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回锅肉炒肉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 D玉米排骨汤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2015成都)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2015济南)夏季的清晨.站在黑虎泉边会看到护城河的河面上飘着淡淡的自雾.如图所示。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 B

    3、.凝华 C.汽化 D.液化(2015潍坊)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 液化现象 B凝华现象 C 汽化现象 D 升华现象1、(2015广安)小明发现瓶底还有些水的密闭矿泉水瓶静置几天后,内壁上布满了小水珠。瓶内的水变成小水珠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先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0. (2015连云港)用图甲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为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时一组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

    4、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另一组同学在烧瓶口上放置一乒乓球,继续加热,发现乒乓球被顶起,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2015威海)柴静录制的纪录片“苍穹之下”使人们对雾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空中而形成的空气浑浊现象,它和“雾”一起称为“雾霾”有关雾和霾的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液化现象引起的,液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B霾是扩散现象引起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C汽油燃烧将内能转化成化学能,燃烧不充分排出的尾气是造成霾的原因之一 D电能清洁无污染,因此电动汽车的开发利用将有效减少霾的产生 (2015乐山)下

    5、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2015内江)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2015雅安)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B.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

    6、低 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2015株州)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2015临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液化现象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D冬天,窗玻璃上

    7、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2015临沂)如图甲所示,是李辉”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2)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该物质在BC段处于 (“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 (2015自贡)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2015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14.(2015常德)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

    8、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2015扬州)下列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雪 B露 C霜 D冰(2015无锡)海水淡化可有效解决人类的用水问题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出来,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淡水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和凝固 B汽化和凝华 C汽化和液化 D升华和凝华(2015安徽)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9、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解析: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升华现象需要吸热;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凝华现象需要放热;冰晶下落变成雨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液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答案是错误的。(2015苏州)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A铁丝网上的白霜 B屋檐下的冰凌 C冰冻的衣服晾干 D草叶上的露珠【答案】A【解析】物态变化是每年中考必考题,当然也比较简单. 本题学生容易在A 和B 之间犹豫,A 中的白霜是由于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而B 中的冰

    10、凌一般都是水凝固而成,选A.(2015呼和浩特)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2)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解答:解:滴水成冰,是液态水变

    11、为固态的冰,是凝固,会放热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吸放热情况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2015呼和浩特)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内能在增大(选填“密度”或“质量”或“内能”)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32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常用的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物体的质量、物质的比热容与

    12、温度无关,物质的密度、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计的读数关键是区分零上多少摄氏度还是零下多少摄氏度,要点是看数值的变化情况,数值自下而上变大时是零上多少摄氏度,反之是零下多少摄氏度解答:解:(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物体所含物质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大小与温度无关;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温度升高,水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可知密度变小;(3)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2,数值自下而上变大为零上,由图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示数为32故答案为:热胀冷缩;内能;32点评:本题是对温度的测量工具和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这个知识点的

    13、考查本题同时考查了温度对物理量的影响,属于基本的物理知识,平时要注意掌握和积累(2015菏泽)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呈加速减少之势,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

    14、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2015济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A景区喷雾B人造雪景C撒盐融雪D人工降雨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

    15、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B、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D、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

    16、的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利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2015杭州)生活中人们发现,如不小心被同样温度的液态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A.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更多热量 B.水蒸气与液态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C.水蒸气液化时,水的内能减少 D.水蒸气与液态水烫伤都可能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解:A.同温度的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才能变成同温度的水,因此同温度的水蒸气内能更高,烫伤更严重,故A正确。 B.水蒸气和液态水是同一种物质,因此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 C.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故C正确

    17、。 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粘膜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烫伤时皮肤受损,人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故D正确。(2015安顺)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1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2015南昌)云、雨、雹、雪、雾、露、霜都是水的家族成员,其中露的形成属于,霜的形成属于,这两种物态变化形成时都要。(2015南昌)中考前,为了给你增加营养,爸妈准备早餐时,经常煮鸡蛋。煮鸡

    18、蛋时,水开了后,为了能快点煮熟,爸爸建议用大火加热,而妈妈认为水已经开了,用小火同样能将鸡蛋很快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为什么?(2015益阳)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填 “A”“B”“C”或“D”)。 (2015黄冈)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

    19、放几桶水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2015黄冈)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器材装配的合理顺序是(填序号)_(烧杯;酒精灯;温度计;铁圈及石棉网)。(2)图乙中读数的错误之处是: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_。(3)图丙是正确实验后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_(填“不变”或“升高”)。(2015黄石)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雾;B初冬,田野里出现了霜;C家中,冰箱里冰盒中的水凝结成冰块;D房里,敞口瓶中的花露水蒸发(2015武汉)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

    20、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2015娄底)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性质制成的;(2)该实验

    21、应选用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如图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的现象,通过现象可以判定水 (选填“正在”或“没有”)沸腾;杯口冒出的“白气”.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2015北京)图3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2015郴州)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21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

    22、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2015东营)2015年5月8日,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局部地区出现罕见的五月飘雪景象。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A凝同现象且吸热 B凝同现象且放热C凝华现象且放热 D凝华现象且吸热(2015泉州)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小姜的操作如图17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写出一点

    23、即可)(2)他改正错误后,继续完成实验。图18是他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时间图象,通过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温度保持 ,且需要 。(3)小王实验时在烧杯上加盖纸片,如图17乙所示,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2015厦门)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2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 B37.5 C38.0 D38.5(2015厦门)如图3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2015厦门)图5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处于沸腾

    24、状态Dc到d是熔化过程(2015孝感)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2015张掖)“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经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2015遵义)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本次实验不

    25、能使用 温度计。(选填“水银”、“煤油”或“酒精”)。(水银的沸点为357、煤油的沸点为150、酒精的沸点为78)(2)水沸腾后,温度计液柱隐定时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地水的沸点为 。(2015郴州)福城郴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资兴的“迷漫小东江”、宜章莽山的“翠屏雾海”、汝城 热水温泉上的“白雾”,这些景观中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 液化 熔化 汽化 . 凝固 (2015海南)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2015河南)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

    26、是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2015黑龙江)“林都”伊春,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下列现象的成因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河面飘荡着的白雾C.秋天果香扑鼻 D.冬天,飘落的雪花(2015河南)探究水沸腾时对温度变化的特点。(1)图14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 。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

    27、知,烧杯内水面上方气压 标准大气压。(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选填序号)。冰 霜 雾 雪解析: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液泡要充分跟被测物体接触,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液泡不能跟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接触;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由表中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因此烧杯内水面上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白气”是小水滴,是烧杯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雾也是液化形成的。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 缩短加热时间(或减小热量损失)(2)小于 (3)(2015哈尔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8、 A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2015荆州)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 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 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2015吉林)下列过程中属于液化的是 A积水干涸 B.大雾弥漫 C千里冰封 D.霜满枝头(2015昆明)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不见了C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没有了 D放在

    29、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2015常州)2014年11月,溧阳某钢铁厂液氧塔发生泄漏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发现泄漏点周围雪花飘飘雪花的形成是_(物态变化名)过程,需_(吸/放)热此时在现场快速奔跑是非常危险的,衣物的剧烈摩擦会导致火灾,原因是_消防队员用湿棉布捂在泄漏口,借助水的_(物态变化名)止住泄漏(2015长春)一瓶冰冻的矿泉水置于常温下,表面会变湿,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熔化 B、汽化 C、凝华 D、液化(2015齐齐哈尔)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 )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B春天冰雪消融 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 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2015河南)某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请结合图像写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