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务专题报告.docx

    • 资源ID:6967643       资源大小:45.6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务专题报告.docx

    1、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务专题报告上海“十三五”文化事业、产业发展规划思路公共文化专题研究报告“十二五”以来,上海在深入学习和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与国际文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和社会化,着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由广覆盖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由传统、在场向在场和数字在线互动转变,公共文化内容供给由文化系统内循环、单一渠道向全社会、多渠道转变,公共文化活动运作机制由政府主办为主向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社会支持、群众受益转变。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十二五”公共文化领域发展现状回顾(一)

    2、重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持续优化“十二五”以来,文化广场、巴金故居、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宋庆龄事迹陈列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顺利竣工对外开放。结合上海世博会场馆后续利用,加快推进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项目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两馆落成标志上海艺术博物馆体系已经形成基本完整的格局,即上海博物馆展示古代艺术、中华艺术宫展示近现代艺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示当代艺术。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于2013年6月1日开馆首演。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刘海粟美术馆于2012年年底正式开工;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京剧院迁建完成;朵云轩艺术中心建成、世博会博物馆、崧泽遗址博物馆、上海

    3、文艺活动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项目正有序推进。经过“十二五”持续的建设,上海重大文化设施布局和建设取得新进展,上海在重大文化设施上已经趋近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二)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提升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求,建成开放宝山区图书馆新馆、嘉定区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和博物馆、嘉定保利大剧院、韩天衡美术馆、闵行区群众艺术馆新馆、崇明县文化馆、图书馆和美术馆等一批区县级文化设施。新馆在接待能力和服务功能上都有了全面提升,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阅读、文化和娱乐环境。浦东新区群艺馆、虹口区图书馆乍浦分馆、静安区文化馆等一大批文化设施的新建与改扩建项目也在加紧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总面积逾300万平

    4、方米,拥有115家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237个上海共有博物馆115家,美术馆32家,公共图书馆238家,实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三级网络全覆盖,区级文化馆26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03家,300家东方社区信息苑,小区公共电子阅览室305个,村(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5245家,1771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点、1514个农家书屋,完善了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三)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持续创新成立“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协调小组”,确立公共财政对重大文化工程建设资金的扶持政策。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形成市、区、街镇共同参与的投入保障机制。探索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管理机制,部分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实

    5、行社会化委托管理。2011年11月,出台关于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2013年4月,颁布实施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成为全国首部社区层面的公共文化立法;制定“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上海以东方评估中心、上海市民寻访团、上海市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为主体的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三级监管评估体系已渐趋完善。推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中央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社会监督机制,委托市民巡访团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暗访测评。深化国有公共文化事业单位运营机制改革,推动中华艺术宫、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立“理事会决策、学术委员会审核、基金会支持”的“三位一体”运营

    6、架构,并以此为示范,推动全市国有公共文化事业单位运营机制改革。加强居民自治。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民自治模式调研,推进居民参与本社区公共文化事务的管理和建设,引导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四)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文化项目分级承担,分类补贴制度,积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经费保障制度的制定,为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经费保障。继续引领各类社会资本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运用“上海市公益性演出专项资金”和“上海民办博物馆扶持资金”支持公益性专场演出和营业性演出低价票,支持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完善扶持实体书店发展配套政策

    7、,2013年新闻出版专项资金对33家单位的43个项目进行扶持。市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继续扶持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与此同时,加强与银行等各类社会机构紧密合作,多渠道筹措资金。(五)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效能显著提升国家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深化落实。本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对接需求,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工程等各项国家级文化惠民工程在上海农村郊区的全覆盖。公共文化内容供给效率不断提高。继续发挥上海中心图书馆、东方宣传教育中心、东方讲坛、东方社区学校服务指导中心、东方社区信息苑、东方社区文艺指导中心、东方永乐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等单位在内容配送

    8、方面的作用,采用“资源整合、百姓点菜、政府买单、区县联动、按需配送”的方式,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能力,“东方系列”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送系统直接受益人次超过6000万。探索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本市70余处公共文化场所实现WLAN覆盖。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服务全面拓展。全市已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基本项目免费服务。通过设立公益性演出专项资金等举措,坚持“政府资金给支持、演出单位作贡献、观众买票育市场”的运作方式和“剧团、剧场、观众”三得利的工作原则,举办高质量公益性专场演出,推广营业性演出低票价。目前全市已有10个公益性演出定点剧场、2个非定

    9、点剧场及2个少儿戏剧定点剧场,共举办公益性演出300余场,体现文化的便民惠民。(六)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全方位打造“百姓大舞台”,统筹安排“周周演”活动,有序推出“上海市民文化节”、“上海之春”、“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利用各种重要文化节庆,打造群众性文化活动国际交流平台。发掘城市公共空间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功能,制定并启动了营造城市文化氛围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文化进地铁、进广场等“十进”工程,推进街头艺人管理立法,依托城市主要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举办城市广场音乐会,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展演展示。鼓励群众自愿组建各类文化团体,积极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10、,全市各类有备案的群众文化团队已达8284支。组织专业艺术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基层文化骨干为群众文化团队提供艺术指导,满足群众文化团队提高质量的需求。近年来,先后有10个区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区,17个街镇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12个地区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群众文化共获国家级奖项771个。2013年,首届市民文化节为全面展示上海社区文化和市民风采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以“百个社区大展示、万支团队大竞技、千万市民齐参与”为目标,365天不落幕,共举行活动近五万项,参与群众近三千万。营造出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城市文化氛围。(七)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依托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建

    11、设海量文献资源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到2010年底,全市18个区(县)212家街道(镇)图书馆全部加入中心图书馆“一卡通”服务体系,实现同城三级图书馆网全覆盖。推动中华艺术宫两万件藏品影像数据采集、上海舞台艺术精品数字化集成与典藏、上海艺档馆及各类艺术机构数字化建设。推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民间博物馆、非遗展示馆设施集群数字化功能建设配套。按照国家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要求完成上海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建设方案设计。在嘉定、闸北区开展云服务试点。提出“文化上海云”三年行动建设方案,整合各级文化资源,综合利用云计算、云储存、数字、网络、通讯等技术,到2016年底,完成总平台硬件、资源库主体和门户建设。二

    12、、国内外公共文化建设发展趋势和上海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国内外公共文化发展趋势1、国内发展趋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指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因此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趋向。2014年3月,国家公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会议,讨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

    13、正式启动。在我国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国家尤其是在硬件设施和服务已经出台一系列标准,由于区域发展、城乡差别比较大,各地也不断地出台地方标准。在我国公共文化建设中,均衡化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别;二是城市与乡村的差别;三是城市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的差别。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均衡化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因此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标准化和均衡化。随着云计算、云储存、数字、网络、通讯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了促进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文化服务效能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文化服务的均衡化和公平化,数字化已经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发

    14、展趋势。我国公共文化建设一直以来突出政府主导的作用,但是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也是近年来公共文化领域试点和实践的重要方面,公共文化建设社会化也已经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2、国外发展趋势西方发到国家特别是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公共文化建设体系完备、供给充足、管理先进,从二战以来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很少有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的严格区分,总体而言,发展趋势有一下几个特征:一是,公共文化建设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无论是以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政府主导型,美国、德国等民间主导型还是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分权主导型

    15、,政府往往通过相对独立的基金会和专业委员会等机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许多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实行“外包”;采取政府托管或公私合营等方式,倡导有限政府和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大量私人企业、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机构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职能。二是,推行公共文化管理评估与绩效考核。管理评估一开始主要是财务审计,后来引入指标体系,对服务质量和效果等进行评估,评估大多由政府委托专业机构或行业协会等实施,文化机构均要向社会公年报,包括人力使用、设施安全、服务品质、运营状况、工作计划、资助计划、财务预决算、未来发展诸多事项。三是,公共文化功能综合化。西方发达国家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和单位无论是国有私

    16、有,大致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剧院、社区中心等组成,这些文化机构虽然各有行业的细分,但在服务上由有综合化的趋势。尤其是在最基层的社区中心,很少有像我国功能细分的做法,社区中心往往是各种服务功能集中在一起。比如,美国三大公共图书馆系统之一的纽约皇后区图书馆,在资源和服务供给上看已经成为这一区域的信息中心、教育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甚至职业培训和健康咨询功能都包括在内。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程度高,在均衡化方面城乡差距不是最大的问题,城市中文化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的问题也是引起政府注意并极力采取措施给予改善,以达到公共文化均衡化的目标。(二)上海存在的主要问题1、有影响力的公

    17、共文化设施和品牌文化活动不够上海文化设施和文化品牌在数量上(更不要说人均数量)低于伦敦、纽约等其他国际文化大都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设施和文化品牌也极其缺乏。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京剧院,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国内和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还不足以和其它国际文化大都市相关文化品牌媲美。上海经过后世博的文化建设,在博物馆、美术馆体系建设上基本完成,但上海博物馆艺术馆和画廊的绝对数量仍低于伦敦、纽约等国际都市。文化品牌一个最明显的衡量标准就是其是否能够成为城市旅游的目的地,上海包括一些硬件一流的场馆还没有能够像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和东京国立博

    18、物馆一样,成为所在城市首要旅游目的地。2、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一是公共文化设施配置不均衡。国际大都市大型文化设施集中布局是其共通的特征,一味地把城市重大文化设施按照区域和人口进行均衡化布局既不现实也务必要。但是相对的均衡仍然是政府努力的方向。上海的大型文化设施基本上分布在中心城区,虽然近年有所改观,但还没有形成整体上的变化。特别是在郊区新城和人口导入地区不仅缺少大中型文化设施,甚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达不到标准。比如有的镇100多平方公里只有一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二是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同人群、城乡差距比较大。3、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结构多元化不够公共文化产品和服

    19、务主体多元化、多样化已经成为公共治理的共识,上海在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方面做出比较大的努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从政府一元体系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多元体系转变,但是由于社会组织发育不够,个人和企业对文化建设认识不足,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所以目前政府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巨大。虽然上海在一些文化单位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和理事会等制度,但是由于大多数公共文化单位仍是事业单位,治理结构不能从更本上得到改变,运营效率和水平有待提高。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上协同不够, 还没有形成合力公共文化服务仍然存在多头管理、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的问题,活力没有完全得到释放,效能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20、,具体表现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没有得到系统的统筹,一是工青妇科教系统分布在社区内的大量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资源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用起来。二是如何将企业、民间和其它社会机构的文化设施和资源调动起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来。5、城市文化氛围、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调查显示,73.90%的上海市民认为上海是“金融中心”,33.33%的市民认为上海总体定位是“经济中心”,只有28.43%的市民认为上海是“国际文化大都市”,这基本反映了上海经济发展定位的变迁脉络上海作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的总体定位已经得到高度认同,并深入人心,因而,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定位要获得提升需要做出积极举措,不但要加大对

    21、国际文化大都市定位的宣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还要不断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提升上海本土文化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提升上海文化的国际话语权。与其他国际文化大都市比较,上海城市的文化氛围还不够浓郁,作为商业都市已经得到高度认同,但文化空间、文化活动、文化品牌等都需要进一步提升。6、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上海制定颁布了上海高层次公共文化人才认证标准和吸纳引进办法、联手高校开展公共文化万人培养计划,建立公共文化人才资源库,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实效,但总体上,公共文化人才特别是基层公共文化人才与实际需求有一定距离,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从业人员60%为社会招聘人员,由于待

    22、遇低,存在年龄老化、专业弱化、能力退化的问题,尤其是专业人员引进 难、稳定难。三、“十三五”公共文化领域发展展望(一)发展目标2011年中共上海市第九届委会员第十六次全会提出:力争到2015年,使上海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等多个领域的主要可比指标趋近国际大都市水平;到2020年,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建成文化要素集聚、文化生态良好、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文化英才荟萃、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生活多彩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国际文化大都市是上海“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目标的形态化表述,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23、、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四个中心”目标相辅相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还有更多的命题需要破解。一方面,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应具备国际文化大都市最具普遍性的架构和内涵,体现基本的共性指标特征;另一方面,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还应具有上海特色和时代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世博会后,上海文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上海已经构造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地位已经得到比较高的认同。同时,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上海,与世界上其它国际文化大都市,特别是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认为“十三五”上海公共文化发展的目标定位应当是:建设与国际文化大都市

    24、相匹配的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1.文化设施上海的文化设施种类齐全,总量位于全国前列,上海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基本实现了“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要求。上海市民对文化设施的总体满意度较高。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市民对市级文化设施的满意度最高(81%);其次为对区级文化设施的满意度(63.3%);再次为对街道级文化设施的满意度,比例为46.2%,体现了对文化设施相当高的总体满意度。表1:柏林、伦敦、纽约、巴黎、新加坡、东京、上海主要文化设施与供应数据指标柏林伦敦纽约巴黎新加坡东京上海国家博物馆数量18115245827其他博物馆数量14016

    25、2126113483987美术馆和画廊数量4218577211046252688208公共绿地(公园和花园)占全市面积的百分比14.4%38.4%14%9.4%47%3.4%2.6%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数量3414010其他遗产所在地、历史遗迹数量86891890114823792634192049公共图书馆数量8838322083025377477每十万人拥有的公共图书馆数量2.55370.532国内图书出版量9312415196930241074788无78501328387书店数量245802777102516416751322每十万人拥有的书店数量7109931315珍本和二手书店数量4

    26、689928212681343电影院数量941081173023482230电影银幕数量2665665011003239334670每百万人拥有的电影银幕数量77736185472528电子游戏厅数量无441714无997587剧场数量562144203535523097主要音乐厅数量21015158154现场音乐表演场地数量250349277423无38544上海当前共有国家级博物馆17个(其中一级3个,分别为上海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占比15%,艺术类博物馆数量占博物馆总数的比例仅为5%。与伦敦、巴黎、纽约等国际文化大都市艺术类博物馆占全部博物馆数30-40%相比,

    27、上海博物馆总量不够,艺术类博物馆也偏少,博物馆结构比例欠合理。上海的图书馆数量共计477家,在数量上仅次于巴黎,超过伦敦、纽约、柏林、新加坡、东京。上海已形成相对较为完整的图书馆体系。按国际图联标准计算,上海人均图书拥有量仅1.30册,与国际图联人均2册的要求相差较大。藏书资源数字化水平偏低,视听文献(含电子文献)比例不高,图书资源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社区图书馆新书补充不足,图书相对陈旧。与中心城区相比,郊区公共图书馆配置标准偏低,郊区图书阅览服务半径偏大(含农家书屋),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参照国际经验,公共图书馆研究型阅览空间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书店数量,上海在与其他各大文化大都市的比较中

    28、处于领先位置。在美术馆和画廊数量上,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数量较少。相比柏林、伦敦、纽约、巴黎、新加坡、东京等城市,上海的电影院和电影银幕总量位居前列。与柏林、伦敦、纽约、巴黎、新加坡、东京等城市相比,上海的剧场数和演出场次与伦敦、纽约、巴黎、东京比较有很大的距离。剧场的设施布局呈集聚趋势,初显“剧场群”雏形。上海中心城区艺术演出场所保持在30家以上,环人民广场剧场群已初显雏形。郊区的专业剧场相对缺乏。宝山区、青浦区、原南汇地区、金山区、崇明县等郊区的艺术演出场所数量出现进一步下降趋势,上海传统艺术演出场所正在逐步消失。上海文化设施在数量上(包括人均数量)低于伦敦、纽约等其他国际文化大都市。因此

    29、,“十三五”公共文化发展应当以国际文化大都市作为对标进行研判,立足上海发展阶段,制定更加国际标准,拟定更加趋近国际大都市的重大文化设施补充规划,力争有10座左右影响力进入世界前十的文化设施;同时,在城市人口导入地区以及郊区新城,适当布置大中型文化设施。2.文化内容(1)与伦敦、巴黎、纽约等国际大都市比较,上海的历史底蕴相对薄弱,上海还没有一处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外滩、苏州河、石库门等都是申遗的重要资源,“十三五”期间应谋求启动申遗。(2)国际文化大都市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要具备高度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和完善的文化服务功能,并通过其出色的文化品牌发挥对周边以及全世界的影响。任何一个国际文化大都市往往

    30、在博物馆、美术馆等重要文化设施以及电影、戏剧、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都非常发达,标志性文化设施和文化机构往往成为国际文化大都市最为值得注意的竞争力因素。总体上看文化品牌塑造上不够有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设施和文化品牌也极其缺乏。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京剧院,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国内和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还不足以和其它国际文化大都市相关文化品牌媲美。文化品牌一个最明显的衡量标准就是其是否能够成为城市旅游的目的地。比如,纽约有联合国自然遗产自由女神像、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林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

    31、百老汇、纽约爱乐、大都汇歌剧院团、帕森设计学院、SOHO区、纽约电影节、纽约时装周等不下30家世界闻名的文化品牌,伦敦等国际文化大都是也莫不如是,都成为世界各地人们旅游的目的地。上海包括一些硬件一流的场馆还没有能够成为首要旅游目的地。“十三五”应当以国际文化大都市著名文化设施和文化机构进行对标研究,制定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文化品牌提升计划,力争上海在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画廊、节庆等领域塑造20个影响力进入世界前十的文化品牌。(3)与其他国际文化大都市相比,上海的节庆活动数量明显短缺。而根据调研结果,市民对上海的节庆活动知晓度不高,体现了节庆活动的文化品牌影响力不足。除了上海国际电影节(84.6%)、上海旅游节(53.5%)具有较高的知晓度之外,其他13个节庆的知晓度都未能超过半数。图1:柏林、伦敦、纽约、巴黎、东京、上海节庆活动数量比较市民对上海三大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的知晓度不高。“上海民俗文化节”,约58.70%的知晓度;市民对“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的知晓度更低,仅为54.35%;市民对“上海民俗民族民间文化博览会”的知晓度仅为36.04%。“十三五”时期,上海应参考其他国际文


    注意事项

    本文(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务专题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