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Word下载.doc

    • 资源ID:6947295       资源大小:235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Word下载.doc

    1、各种植物v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特色(图:埃斯特别墅)恰当地运用地形辟出台地、整齐地格局和建筑设计的原则、结合地形组织多种理水形式、模样绿丛植坛、运用明暗浓淡不同的绿色配置、运用大小比例的不同引起对规则布局感的消失v 法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及特色(图:凡尔赛宫)勒诺特:在丛林中辟出风景线运用原野上自然的水体形式构图中心的雕塑喷泉乡土树种v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特色v 西方近代园林的发展(图:法国拉 维莱特公园)第一章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效益第一节 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一、保护城市环境v 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增加氧气含量、吸收有害气体CO2:落叶乔木合欢、泡桐、紫叶李、西府海棠、刺槐、柿树;落叶灌木紫薇

    2、、丰花月季、碧桃、紫荆;藤本植物凌霄;草本植物白三叶;SO2:臭椿、夹竹桃、海棠、紫薇、石榴、广玉兰、棕榈、馒头柳、银杏;附图)、吸滞烟灰和粉尘减少含菌量健康作用负离子、芳香油放松神经v 改善城市气候降低气温调节湿度调控气流v 降低城市噪声二、减灾防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战备防空三、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中不同群落类型配植的绿地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生活空间,与城市道路、河流、城墙等人工元素相结合的带状绿地形成一条条绿色的走廊,保证了动物迁徙通道的畅通,提供了基因交换、营养交换所必要的空间条件。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范围内除人以外的生物

    3、分异程度。主要通过城市绿地系统所容纳的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得以体现。第二节 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一、日常休息娱乐活动必要性活动日常户外活动 自发性活动 (图:户外活动与物质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社会性活动环境载体:公园、街头小游园、林荫道、广场、居住区公园、小区公园、组团院落绿地等城市绿地二、观光及旅游三、修养基地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特殊的地理及气候等自然条件四、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图:湿地公园)第三节 美化功能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二、美化市容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第二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发

    4、展简介(一)“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18431898年)特征:由以单个的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图:波士顿公园体系)(二)“田园城市”运动(18981945年)(三)战后大发展(19451970年)(四)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更重视将城市中的绿地与城市的自然地形、河流、湿地等相结合,并把各种类型的绿地连成网络,同时考虑城市绿地与城市范围以外广阔的自然地段的联系,使城市完全融入绿色环境,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的新趋势 广度上的拓展 城市建成区城市规

    5、划区区域规划 深度上的拓展 土地、植物水文、大气、动物、微生物、能源、城市废弃物等 新技术的运用 红外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三、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状况、问题及前景对城市绿地重要性认识不足;绿化指标普遍偏低,绿化水平总体不高;城市绿化水平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第二节 城市绿地的分类一、原有分类标准的问题问题: 1、两种标准造成统计中的混乱 2、绿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缺少协调关系 3、新的绿地类型需要统一规范 4、某些名称无法准确反映绿地的主要功能特性。二、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2002年9.1城市绿地指以自然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

    6、用地。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五大类、十三中类、十一小类)G1公园绿地 G2生产绿地G3防护绿地 G4附属绿地 G5其他绿地 第三节 各类绿地的特征一、公园绿地(一)综合公园a、全市性公园:a=10-100公顷;r=2000-3000m;30min(乘车) 区域性公园:a=5-10公顷;r=1000-1500m; 15min(步行)b、内容设施较为完备、规模较大、质量良好;c、有较明确的功能分区(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安静休息、儿童游戏、动植物展览、园务管理等);(二)社区公园a、居住区公园:a=2-5公

    7、顷,r=500-1000m,步行5-10min;b、小区游园: r=300-500m(三)专类公园1儿童公园: a、用地5公顷左右; b、尺度合适、色彩明亮、造型活泼、装饰丰富、植物无刺无毒;c、分区设立(学龄前、学龄、幼儿)、接近居民区,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2动物园: a、在大城市中一般独立设置,中小城市常附设在综合公园中; b、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必要时需设防护带; c、如果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独立布置;3植物园:a、尽可能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 b、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4、历史名园 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

    8、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5、游乐园6、体育公园: a、运动场地和设施可集中也可分散布置,最好能利用起伏地形做看台;b、用地大(10h),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费工,一般设一到三处;c、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四)带状公园a 、常与道路、河滨、海岸、老城墙等结合;b、有相当宽度(10m以上),可设小型服务设施;c、需有专供游览休息的宽敞游步道,与城市交通道路有绿带相隔;(五)街旁绿地二、生产绿地只要能为城市提供苗木、花卉、草坪、种子的各类圃地都可计入生产绿地。但其他季节性或临时苗圃、从事苗木生产的农田、单位内附属的苗圃等不计入生产绿地。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生产绿地不参与城市建设

    9、用地平衡。三、防护绿地卫生隔离带常设置于工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殡葬场等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城市高压输电线路下方一定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防风林通风防风安全防护林常布置于易于发生自然灾害和具有危险隐患的区域城市组团隔离带在城市建成区内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在生态敏感区域规划建设的绿化带。四、附属绿地1、居住区绿地组团绿地。宅旁院落绿地、居住区公共建筑附属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地2、道路绿地道路绿带(行道树绿带、分车隔离绿带、路侧绿带等)、交通岛绿地(中心岛、导向岛等绿地)、交通广场、停车场绿地3、公共设施绿地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设施的附属绿地4、对外交通绿地对外公路、铁

    10、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地5、其他特殊用地军事、外事、保安等用地范围内的绿地五、其他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林地、郊野公园、野生动植物园、森林公园 城市绿化隔离带、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湿地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沼泽、湿原、泥碳地或水域(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永久的和暂时的,水体可以是静止的或流动的,是淡水、半咸水或咸水,包括潮落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另外还包括毗邻的梯岸和海域)第四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目标及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充分认识城市自然条件、地貌特点、自然植被及地方性园林植物特点等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各级各类绿地按合理的规模、位置及空间结构

    11、形式进行布置,形成完整的系统,以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地发展。规划层次和设计重点1、规划层次:a、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总体规划);b、城市园林绿地分区规划;c、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d、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e、城市园林绿地设计 2、各个规划设计的重点 系统规划:a、全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原则、目标;b、各类绿地定位、定性,规模结构和布局;c、定额指标的拟订;d、树种规划几实施管理措施;e、与城市总规、旅游规划、国土规划相协调; 分区规划:a、原则、目标;b、各区绿地类型、定额指标、分区结构布局;c、与系统规划协调; 控制性详规:a、各地块类型、指标、性质位置、规模等控制性要求;b、与相应

    12、有关规划协调; 详规:a、 绿地布局、园林空间的划分、游览路线的安排和组织、植物配置、建筑和园林小品的定位、布置、经济技术指标的拟定、竖向规划(地形改造);b、解决好园林要素构成协调; 绿地设计:a、各园林构成要素(山石、山体、建筑、园路、小品) 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b、提交设计成果,指导园林施工;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1、确定目标、原则;2、拟定各项指标;3、布局、确定性质、位置、范围和面积;4、树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提出分期建设及实施措施、计划;5、编制图纸及文件;6、重点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方案,重点地段绿地设计任务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对规划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总体现

    13、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划分保护的层次,做出生物物种、基因、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的规划,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生态管理对策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等。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总目标:使各级各类绿地以最适宜的位置和规模,均衡地分布于城市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环境、经济及社会的综合效益,同时使各类绿地本身能正常持续的发展。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一)生态学的观念、城市整体空间体系(二)结合其他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三)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四)均衡分布,服务半径合理。(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保证各阶段绿化的效果及质量。(六)结合生产,创造经济价值四

    14、、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依据1、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2、技术标准规范;3、已获得上级批准的城市总规及相关规划;4、当地现状基础条件相关术语与概念园林绿地面积-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园林绿地率-区域内园林绿地面积总和/区域总面积 人均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区域内绿化覆盖面积总和/区域总面积 公园面积率-区域内公园面积总和/区域总面积 游人量-到达各类公园的游人数量人均公园面积- 公园均布率-城市中所有公园按服务半径所覆盖的居住区面积率。城市绿地- 城市用地-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及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15、城市绿线-规划的城市公园及其它绿地的外围边界线。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一、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1、衡量城市绿化水平、城市环境、居民生活质量。2、作为城市总规各阶段调整用地的依据。3、估算城建投资计划。4、在统计及研究工作中统一计算口径。二、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1、国民经济水平;2、规划的时代潮流;3、城市性质;4、城市规模;5、城市自然条件;6、城市现状三、城市绿地系统指标的制定2002.9.1 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城市绿化三维量;城市绿化结构指标;游

    16、憩指标;城市绿地计划管理指标;城市绿地人均指标四、城市绿地指标的计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Ag1m=Ag1/NP城市绿化覆盖率Agm=(Ag1+Ag2+Ag3+Ag4)/Np城市绿地率g=(Ag1+Ag2+Ag3+Ag4)/Ac 100%第六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一、城市绿地布局的目的及要求1、满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2、满足全市居民日常生活及休闲游憩的要求;3、满足工业生产防护、生产生活安全卫生;4、满足改善城市艺术面貌的要求二、城市绿地的布局形式(图、例)块状绿地布局:均匀分布、接近居民,多出现于旧城改造;带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改善小气候和城市艺术面貌;混合式绿地布局第七节 城市绿化的树

    17、种规划一、树种选择原则1、以乡土树种为主;2、选择抗性强的树种;3、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4、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近期以速生树为主;5、根据具体立地条件选择适宜该环境的树种;6、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元进行树种的选择及搭配。二、树种规划的步骤1、调查研究;2、选择骨干树种;3、制定主要树种比例;4、为城市重点地段推荐具有合理配植结构的种植参考模式第八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资料及文件编制一、基础资料工作(一)城市概况自然条件、经济及社会条件、环境保护资料、历史与文化资料(二)城市绿化现状城市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技术经济指标;园林动植物资料(三)管理资料管理机构;人员状况;园林科研、资金与设备、

    18、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情况二、编制工作(一)图纸部分: 1、区位关系图(1:100001:50000) 2、现状图(1:50001:25000) 3、绿地现状分析图(1: 4、规划总图(1: 5、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1: 6、绿地分类规划图(1:20001:10000) 7、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1:(二)文件部分1、规划文本 1总则;2规划目标与指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规划8古树名木保护;9分期建设规划;10规划实施措施 ;11附录2、附件 规划说明;基础资料三、审批程序 建制市(市域与中心城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

    19、该市城市总体规划审批主管部门(通常为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技术评审并备案,报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建制镇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技术评审并备案,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所辖行政区的绿地系统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上一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第三章 园林绿地的组成要素第一节 园林植物一、园林植物分类 乔木、 灌木、 藤本、 竹类、 花卉、 草地二、园林植物各器官的观赏特性(多图) 根、树干、树枝、叶、花、果实与种子、树冠三、园林植物的配置基本组合形式: 孤植(诱导树):表现个体美,白皮松、银杏、

    20、红枫、雪松、香樟;对植: 对称(规则式种植构图中);非对称(自然式园林进出口);丛植:两株配合 dr1+r2;三株配合 最大最小株成为一组;四株配合 基本平面形式为不等边四边形或不等边三角形;五株配合;六株以上配合树群: 主要表现群体美,规模不可过大,一般长度60m;树林(风景林):密林和疏林;绿篱: 整形绿篱:忌到处围篱设防,应用于古典园林、名胜古迹 自然式绿篱(自然园林):分割空间;防风遮荫,隐蔽不良景观;花坛 :a、花丛式花坛:观赏花卉本身或群体的华丽色彩为主题,b、模纹花坛:以图案取胜,五色苋;c、花坛群:d、草坪花坛:石做主景,点缀花灌木或小乔木;e、树石花坛:在台基上置石种花(古典

    21、园林、民族特色)花台花镜 草坪第二节 园林建筑一、园林建筑的作用与分类(一)作用:1、满足功能要求;2、组成游览路线和组织风景画面(二)分类:1、按传统形式分类:亭、廊、榭、舫、厅堂、楼阁、其他;2、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文教宣传类、文娱体育类、服务类、点景游息类、园林管理类;二、园林绿地的小型建筑设施与雕塑(多图)常见小型设施:1、园椅、凳:一般布置在安静休息、景色良好及游人需要停留休息的地方;力求造型美观、舒适、坚固;色彩、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高度宜在3045cm;2、园灯:不同环境条件下,要求不同;3、栏杆: 台阶、坡地一般防护栏(8595cm);悬崖峭壁(1.11.2m);分隔空间(

    22、视需要而定);装饰性镶边栏杆(1520cm);坐凳式栏杆(凳面高度3545cm)4、宣传廊、牌:2.22.4m;5、门、窗、墙;6、雕塑: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三、园林建筑的布局要点 满足功能要求; 满足造景需要; 使室内外互相渗透,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第三节 园路和场地一、园路(一)园路作用1、组织交通;2、引导游览;3、组织空间、构成景色 ;4、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二)园路的分类主要园路:从园林入口通向个景区中心、各主要建筑、广场、景点等;宽度4-6m;6m,纵坡8%以内;次要园路:连接各景区内的景点,通向各主要建筑;路面宽度常为2-4m,纵坡18%以内;游览功能交通功能;游息小路

    23、:游步道、支路;多曲折自由布置;一般宽1.2-2m,小径也可为1m;(三)园路的规划设计要点 1、园路的布置必须主次分明,方向性强,导游明显;路网安排尽可能是环状,避免死角;坡度、弯度设计要合理,游步道要进行较强的装饰,富于艺术效果; 2、要因地顺势、依山傍水;有起伏变化,曲折迂回;将变化的景观串联到园路中来; 3、交叉口不宜过多,交叉角不宜过小,主园路相交应尽可能采取正交; 4、山地园路纵坡10%时,就需要设置台阶(10%的局部设置),一般室外台阶踏面宽度3038cm,高度1015cm(3812多见); 5、园路与建筑的关系要灵活多变,一般情况下道路可采取适当加宽或分出支路的办法与建筑相连。

    24、三、园桥(多图)第四章 园林艺术设计原理第一节 景与造景一、景的观赏(一)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图:西湖十景)(二)观赏点和观赏视距a、观赏点游人所在的位置; 观赏视距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b、 园林景物中, 垂直视域为30时,D(大型景物)=3.3H; D(小型景物)=3H; 水平视域为45时,D=1.2W;c、园林建筑如有华丽外形,可设1、2、3、4倍视距点;d、一般封闭广场中,如中心有纪念建筑时, D:H=1:31:6; D=3H即仰角18,可观看景物的全貌及周围环 境的关系;D=2H即仰角27,基本能看清景物的整体;D=H即仰角45,只能看清景物的局部或细部;(三)平视、俯视、仰

    25、视的观赏1平视观赏 平静、深远、安宁、不易疲劳2仰视观赏 雄伟严肃,高度方面感染力强3俯视观赏 开阔惊险二、造景 主景与配景(图)突出主景的一般手法: a、主体升高 ;b、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 ;c、动势;d、空间构图的重心(几何中心(规则式园林)、 构图重心(自然式) 前景、中景、背景 借景距离 远借借园林绿地外的远处景物;邻借(近借)苏州沧浪亭;视角 仰借休息设施;俯借安全设施;时间 因时而借地点 因地而借 对景与分景对景正对:在道路、广场的中轴线端部布置景点或以轴线作为对称轴;互对:在轴线或风景视线的两端设景,两景相对,互为对景;分景障景(抑景):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 隔景 :实隔实墙、山石、建筑;虚隔水面、漏窗、通廊;虚实并用; 框景、夹景、漏景、添景(图) 造景手法意境处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


    注意事项

    本文(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Word下载.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