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四年级下《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6916787       资源大小:330.97K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四年级下《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

    1、2.品读语言描写。(1)学生再读课文,画出文章船长哈尔威的语言多读几遍。(2)学生谈对船长语言描写的发现。预设:船长的语言描写中都有一个形容声音的词。(如:“大声吼喝”、“威严的声音”、“喊”、“叫”)引导学生从这些词中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以及船长的威严。学生朗读文中的语言描写,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体会船长的人物形象。船长的语言大多很简短。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环境分析语言简短的原因。(依次出示船长的语言,指导朗读)(3)反复朗读,体会船长的人物形象。学生默读文中的语言描写,找出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多读几遍,谈感受。“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的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人物形象:不近人情思考原因。引导学生明白妇女

    2、儿童优先是人类的生存规则。(4)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5)小组展示,师生共评。(6)小结学法:关注文章的语言,体会人物形象。(板书:品读语言)3.学生概括船长的人物品质,品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1)请学生概括船长的品质,并请学生在黑板指定区域板书。(2)引出课文对哈尔威船长的评价(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3)请学生根据课文谈一谈哈尔威是如何“忠于职守”的?他的“做人之道”是怎样的?(4)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向哈尔威船长学习什么?(5)小结:品读文章的关键句,深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品读关键句)三、拓

    3、展阅读,实现整合1.自由朗读,依法自学。(课件出示自读提示)(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有人坠海,画出文中的语言描写。(2)品读文中的语言描写。(3)再读文章,画出关键句(最后一段)。(4)结合文章内容,体会关键句子。2.小组合作,反复品读。(1)小组内畅谈感受,有感情的朗读。(2)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品质。3.全班交流,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1.总结本课的学习方法:“品读语言;品读关键句”。2.哈尔威船长完成了创造了奇迹,想象一下,幸存者想对船长说些什么呢?【作业设计】阅读课文阅读链接,运用品读语言和品读关键句的方法感受挑山工的品质。23“诺曼底号”遇难记1会认“

    4、脉、估”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理解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3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2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体会和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句话,“危难之处见真情”,在危急之时,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来,在这篇课文中,就塑造了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真正的英雄哈尔威船长。作者简介:维克多

    5、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1)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山脉估计剖开混乱汹涌湍急维持机械师可卑岗位主宰窟窿惊慌失措调遣来回穿梭(2)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

    6、调。(3)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重点注意“伦”与“论”、“窿”与“隆”、“维”与“唯”的区别。(4)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5):“诺曼底”号雾海夜航。第二部分(69):“诺曼底”号海难发生。第三部分(1044):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第四部分(4546):赞美英雄的船长。2指名反馈:了解了“诺曼底”号遇难的整个经过,这个故事留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谁能用一个简单的词语说一说?(感动、激动、自豪、惊魂未定、害怕、恐慌、慌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诺

    7、曼底”号遇难记,灾难会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请大家把课题读得沉重些。二、品读课文,体悟船长的英雄品质。(一)认识灾难。1朗读课文,找到描写灾难情况的段落读一读。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地说一说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课件相应展示。2适当指导朗读。(二)人群面对灾难。1诺曼底号正在慢慢下沉,千钧一发,所有人即将葬身鱼腹,人们是怎样面对这场灭顶之灾的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课件)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求生的欲望让乘客们一窝蜂地拥上救生艇,你推我挤,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会出现什么新的危险呢?(推挤中有人落海,抢救工作变缓慢,老弱妇孺会落后,救生艇会翻)(三)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品质。1灾难已经

    8、够可怕的了,但人类的自私自利更可怕,再这样乱下去,只能是船毁人亡了。这时,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了,是他救出了所有的人,他就是(哈尔威船长),让我们再次呼唤英雄的名字。2在这次组织逃生的过程中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仔细阅读描写哈尔威船长的句子,用简洁准确的词语概括他的英雄品质。在旁边作批注。3交流并相机板书:舍己救人、高度的责任感、无私、忘我、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机智、沉着、关心弱小、忠于职守4适当指导朗读和分角色朗读。5面对巨大的灾难,哈尔威船长周密考虑,镇定指挥,处变不惊,高效率救人,一切都似乎井然有序,灾难也因此却步,死神也悄然逃遁。所有的人都脱险了,哈尔威船长,他(出示课件引读最

    9、后一个自然段)(四)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船长和他的诺曼底号长眠于大海,连雾也是阴惨惨的。这阴惨惨仅仅是形容雾的吗?(还形容人的心情)找出文中描写雾的词句。1大海上夜色正浓,大雾弥漫。(1)2雾越来越浓了(3)3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6)4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7)5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43)雾是造成海难的直接原因,多次写雾还渲染了灾难的气氛,衬托了人们的心情。(五)想象人物画面,体会船长的英勇无私。1师:黑暗里坚定而严肃的声音,使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上只有一个人没有逃生,他就是(学生:哈尔威

    10、船长)2教师播放悲壮的音乐,示范读课文。(“船头先下去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3教师:同学们,你们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4教师小结:感人的画面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了,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自然段。5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6集体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自然段。7教师:同学们,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得救的人们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激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三、总结拓展。假如哈尔威船长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让学生开“新闻发布会”。“诺曼底”号遇难记与“玛丽号”相撞人们争先恐后地

    11、逃生船长 让其他人脱离危险自己以身殉职临危不惧舍己救人以读促解是很好的阅读方法,结合本课的特点,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利用音响效果,设置情景让学生成为“事中人”,角色转移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读贯穿始终,读中感受、读中思索、读中碰撞、读中顿悟,达到以读促解,以解助读的目的。在拓展环节:使学生回归全文,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畅谈感受,升华情感。这种感受是内心的独白,情感的抒发。学生至此受到了心灵的震撼,船长的形象也更为高大、鲜明。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5个词语。2能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

    12、方法。【语文要素】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教学重难点1.能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2.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教学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2.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完成游览路线图。(难点)一、以图激趣,了解游记要素1.图示双龙洞,介绍写作背景。1957年,叶圣陶先生游览此地,他写道(出示第1自然):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2.交流: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信息?(游记要写清何时、何人、何地、何事。)3.过渡:叶圣陶先生把这次游览的经历记录下来,成为一篇家喻户晓的游记(出示课题)。他

    13、是怎样游览双龙洞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明确要求,自读课文。(1)读正确字音,读通顺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与同桌讨论解决。(2)边看示意图,边读课文,想想作者分别写到了哪些地方,画出相关句子,并在图上填一填。路上( )( )( )( )出洞2.理解词语,分享所得。(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2)提问:你理解这些词语吗?与大家分享。(学生自由交流分享自己预习所得)(3)出示“端”字在字典中的意思,请学生选择“变化多端”的“端”的正确释义。端:(东西的)头。(事情的)开头。原因;起因。方面;项目。3.交流分享,理清文章思路。(1)提问:这

    14、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2)交流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作者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出示相关句子:一路迎着溪流。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这就到了内洞。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3)文章除了这条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我们也来找一找相关句子。板书泉水流经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三、指导书写1.出示两组生字“浙、杜、陆、端、源”和“鹃、郁、移、额、乳”。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不同。总结:第一组字的结构是左窄右宽,第二组字的结构是左右

    15、等宽。2.出示上下结构的字“笋、窄、臀、罗”,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不同,指导书写。3.出示半包围结构的字“肩”,让学生说说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导书写。第2课时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一、复习引入1.提问:叶圣陶先生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哪些地方?2.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看看他是如何写出景物特点的。二、感知移步换景1.让学生读第2、3自然段,思考:一路上,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圈一圈。(映山红、油桐、沙土、山、溪流)2.让学生读读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说说感受。(预设:景色明艳,溪流欢唱)3.讨论:溪流声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16、?预设: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缓时急,溪流声也随着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作者一路游去,我们一路看去,人在走,景在变。(板书:景随人动,景随人变)三、品味重点1.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叶圣陶先生游双龙洞的过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浏览第47自然段。在此过程中,哪一处景点最让他感到好奇、刺激,感受最深?(孔隙)2.请同学们拿出词典,查一查“孔”“隙”分别是指什么?“孔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孔隙的特点是什么吗? 3.学生读课文第5自然段,画出孔隙窄小的句子,并写出批注。4.小结写

    17、作方法。写孔隙,作者用人们常见的东西比较说明,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真实感受去描绘。这样,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5.练习背诵。第一遍,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边看边听;第二遍,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尝试配音。6.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写内洞”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各自读第6、7自然段,小组内交流读出了内洞的哪些特点,分别用一个字概括。7.让学生分别找到相关的句子说明内洞“黑、大、奇”的特点。从写作的角度想想,为什么叶圣陶先生只写了像黄龙、青龙的石钟乳,而对其他内容一笔带过?(有详有略,写出了作者的真实感受。8.阅读写外洞的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思考:外洞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9.小

    18、结。课文中除了反复出现叶圣陶先生的游踪,还有什么也反复出现?(溪水)这就构成文章的两条线索: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四、写作延伸叶圣陶先生的这篇游记为我们学习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怎样把学来的技能迁移到写作上?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运用本节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游记,先写出看到的,再写自己的感受,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教学板书教学反思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主要写了“外洞、孔隙、内洞”景物的特点,为了将特点写清楚,作者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感觉到的情况去描绘观察到的景物。在课堂上,如何对学生

    19、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我通过反复读、欣赏视频、共享学习成果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重点: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难点:1.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教学

    20、准备:ppt课件、自主预习作业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指名读,齐读。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教师补充材料)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欣赏课文朗读录音。4、出示生词:“浙

    21、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 ,不要读成zh ;“蜿”的读音是wn,不要读成w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5、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6、交流多音字7、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

    22、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四、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五、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一片明艳)(3)媒体展示沿途风光图片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

    23、“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练读此句。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研读。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2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结合板书: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二、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课

    24、文的重点部分。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选择其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供自学提示:1、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自己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3、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三、汇报自学情况(一)“洞口”部分1、洞口的特点是宽。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板书:宽(相关句子)2、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打比方(二)“外洞”部分1、“外”洞的特点是“大”。 板书:大走进去,一定不觉得拥挤。(相关句子)(二)孔隙部分窄、矮、险窄、矮、险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1)船大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读有关句

    25、子)学生互相补充,各抒己见。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者通过的特点和经过。3、学生继续就这一部分进行朗读汇报,互相评论。教师重点指导以下两组句子的朗读。(1)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好了,船就慢慢移动。(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指出要重读的词语,以强调作者的感受(作者的描写方法),突出孔隙的特点。4、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复述作者通过的特点。(三)内洞的特点是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

    26、板书:黑、奇、大(相关句子)2、课件出示,欣赏体会。3、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句子的朗读。“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也很值得欣赏。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四、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路线,领略了沿途的美景和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好这篇游记的吗?(1、按游览的顺序写。 2、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五、拓展阅读: 鼎湖山听泉课后教学反思:本课有一个重要目标是解决“从课文中获取游览的各个地点,画出游览路线示意图,从而归纳本文写作顺序。”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时,大多数学生能抓住“洞口、外洞、内洞”对于“沿途、孔隙、出洞”的提取比较困难,在引导上我还需多下功夫。当学生把整个路线梳理出来后,就能很容易概括本文是按照游览顺序介绍的。记一次游戏能按顺序把游戏写清楚,写出想法和感受。能自己修改习作,并把习作誊写清楚。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都做过什么游戏?你会怎样介绍这个游戏?(指名回答)看来丰富多彩的游戏都是大家喜欢的活动,我们不仅可以在游戏中享受快乐,还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四年级下《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