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方哲学史Word格式.docx

    • 资源ID:6909023       资源大小:54.45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方哲学史Word格式.docx

    1、人是由鱼变来的,因为人在胚胎时很像鱼。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是“无定”产生的,万物消灭后又要回到“无定”中去,这是命运规定的。根据时间的安排,万物都要为对他物的损害而进行补偿,得到报应。 米利都学派的第三位哲学家是阿那克西美尼。阿那克西美尼大概觉得“无定”是一种很难把握的东西,所以他认为本原应是有定的东西,就是气。气并不是神创造的,相反,神却是来自气。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凝聚和疏散而形成的。当气疏散时,它就变成火;当它凝聚时,先是变成云,进而变成水,然后形成大地、石头。灵魂也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使我们成为一体并主宰我们的气。十分明显,阿那克西美尼为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增加了非常可贵的思想。他用气

    2、的凝聚和疏散的运动比阿那克西曼德用冷和热两种对立的性质说明具体事物的产生有更深刻的哲学意义。在西方哲学史,他开创了用事物量的变化来说明事物在性质上的区别的历史。还有,他认为灵魂是气的思想,也开了西方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精神现象的先河。2、试述赫拉克利特的哲学观点? 赫拉克利特主要的哲学观点有: 第一,火本原说 。赫拉克利特在留存至今的著作残篇中明确表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赫拉克利特与米利都学派一样,坚持用某种无定形之物来说明世界的产

    3、生和变化。不同的是,他把万物的本原规定为火。但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的创新意义并不在于用另一个不同的东西来说明万物及其转化,而在于强调了这种转化是按照“一定的分寸”进行的,亦即在不断转化的“无定形”原则中加入了“有定形”的原则,这种永恒不变的普遍法则又被赫拉克利特表述为“逻各斯”。 第二,逻各斯。 “逻各斯”一词的原意是“话语”,也由此而带来了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逻各斯”概念的提出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它对于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西方哲学中语言学精神的出现,语言及其规律和结构(逻辑)从此成了哲学家们离不开的一个参照维度。从毕达哥拉斯的

    4、数当然也可以很自然地就过渡到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因为事物的运动变化都具有数或量的必然规律,但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并不仅仅是量的必然性,而更主要的是一种质的必然性,这种质的必然性只有通过逻各斯(话语)才能表达。第三,生成辩证法。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是古希腊辩证法的突出成就。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被成为生成辩证法。赫拉克利特以朴素的形式提出并说明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按照逻各斯的原则,一切事物都像火一样变动不居,处于永恒的生成变化状态。赫拉特利特说“因为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万物变成火,火变成万物;正如货物变成黄金,黄金换成货物一

    5、样。”生成的意思是变成某物,赫拉克利特看到在事物的生成过程中充满着对立统一,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对立的双方互相转化。他具体阐述了事物生成过程中的如下关系:第一,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第二,对立的双方互相转化。第三,对立的状态产生和谐的思想和对事物某一方面的取舍对于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取舍标准。3、试述芝诺关于运动的四个悖论及其哲学意义? 芝诺关于运动的四个悖论: 一、“二分法” :从起点到终点可分为无数的点,不可能在一个有数的时刻里经过无数的点。在达到终点前,先要完成全称的一半,要成成一半路程,又要完成一半的一半。如此分割,以至无穷,不可能到达终点。 二、“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如

    6、果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乌龟在跑一段距离,当阿基里斯跑完这段路程,乌龟又向前跑了一段距离,当阿基里斯又跑完这段路程,乌龟则又向前跑了一段距离,如此下去,以至无穷,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三、“飞矢不动”:飞矢在每一时刻都必须占据一个位置,这一位置恰好等于其自身的长度。如果飞矢在某一时刻占据的位置等于其自身的长度,也就是说,飞矢是静止不动的。四、“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如下图所示: A 12345678 A 12345678 B 87654321 B 87654321 C 12345678 C 12345678设想BC两列速度相等,三系列长度相同,那么当B运动到A的位置时,C也运动到A的位

    7、置。这样B经过A的距离(4个字母)就是C经过B的距离(8个字母)的一半。因为BC两列速度相等,所以B经过A的时间应该是C经过B的时间的一半。 芝诺是巴门尼德最喜爱的学生,虽然他本人在哲学思想上并没有什么新建树,但却运用归谬方法,系统地论证了其师的基本观点。巴门尼德的“存在”的基本特点是不变不动和独一无二,这是只有靠抽象的思维才能把握住的特点;芝诺则要用归谬法来说明,作为感官对象的运动和多在理论上是自相矛盾的,从而来反证巴门尼德的观点。芝诺论证的意义:(1)就他的论证本身而言,他向人们提出了连续和间断、无限和有限、整体和部分的矛盾,深化了早期自然哲学家关于一和多、不变和变之间关系的讨论。(2)他

    8、的论证揭示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矛盾方面。芝诺首次运用悖论的方法进行反驳,不能简单地斥之为无聊的诡辩,而应该从这些带有诡辩色彩的论证中发掘出深刻的辩证成份。亚里士多德把芝诺称为辩证法的创始人,是有着充分根据的。4、试述原子论发展的理论线索及其哲学意义。 原子论发展的理论线索: 原子论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认为世界万物是由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的原子所组成的唯物主义学说。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由古希腊哲学家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所创立。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继承了伊奥尼亚学派的唯物主义思想,特别是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进一步提出世界万物是由原子与虚空构成的理论。他们认为,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

    9、,其根本属性是绝对充实性,原子的数量是无限的。他们还用原子来说明人的生命现象和认识的形成。 古希腊晚期哲学家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原子唯物论的学说,提出原子有重量的重要理论。他还指出,原子由内部的原因会产生偏斜运动,使原子之间发生碰撞,结合成万物。从而克服了德谟克利特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片面观点。 古罗马时期卢克来修根据当时科学法阵的水平,在物性论中以丰富的事例和诗的语言详细的论证了原子唯物论,其中主要是伊壁鸠鲁的哲学原理,他概括了两条基本规律:没有任何事物能从无产生出来,一切东西都是从一定原子产生的;也没有任何事物消灭后归于无,物质是永恒存在的 原子论发展的哲学意义:原子唯物论是同柏拉图的

    10、理念轮相对立的学说,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最高成就,尽管它还没有脱离古代哲学的朴素性和自发性,但它不是用人们直观观察到的某种具体物质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这是人类认识思维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对客观世界认识深入的表现。但原子唯物论者把原子看成是不可分的最小单位是不科学的。5、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整体特点? 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整体特点: 一、爱智慧、 尚思辨、 重探索 哲学产生更为深刻的原因是希腊民族是一个具有思辨禀性的民族,在希腊语中,哲学一词的本意就是“爱智慧”。作为爱智之人,只有在不断地探究宇宙来源、找寻万物真实和拷问人生目的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享受真正的幸福。米利都学派

    11、的创始人泰勒斯就以实际行动(通过晓星象预知粮食收成而大得利润)来证明:哲学家要富起来很容易的,如果他想富的话,然而这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早期希腊哲学的认识论还很不发达, 但是 “学以致知” 成为哲学家们的最高理想, 他们大多淡薄功利, 醉心于精神的追求, 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和哲学家,构成了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二、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内容:探讨自然、 本原早期希腊哲学称之为“自然哲学”,由于古希腊的哲学家从一开始就把自然作为思考对象,先后曾有七位哲学家写过 论自然 这样的著作。他们有着宽广的自然观,把自然看作 “大宇宙” ,人则是“小宇宙”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最初的自然观来源于宗教神话

    12、, 当人们不再满足于幻想式的方式而要求就自然本身而认识自然的时候,便开始了哲学的思考。希腊哲学所有的问题几乎都与自然有关。古希腊哲学主要讲的是本体论的问题,注重本原问题。三、前苏格拉底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朴素直观的辩证性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自然观具有必然性、 神圣性、 有机性和整体性等基本特征,他们注重事物的观察和问题的思考,把自然视为神圣的、自我产生的、生动的有机整体,试图以知识来说明千变万化、丰富多样的自然事物的统一性,从总体上来把握世界,把它看作一个相互变化,彼此联系的整体。他们为现存的一切自然现象寻找在其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根据或理由, 使它们的产生和存在得到合理的解释。尚未在本质与现象

    13、之间作出明确的区分之前,多样性的统一和运动、变化与产生等等被看作是事物的基本特征。 综上所述,前苏格拉底哲学的特点,拥有爱智慧、 尚思辨、 重探索的精神,注重探讨自然、本原的内容,具有朴素朴素直观的辩证性。6、如何理解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尺度”?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既是存在者的尺度,又是不存在者的尺度”。这句话应该放在智者运动中理解。自巴门尼德之后,哲学家普遍认为,存在是真理的对象,人只能沿着真理的道路接近存在,却不能改变存在、支配存在。普罗塔哥拉却说“存在”只不过是人们发明的一个概念,把他们认为所是的东西称作存在,把他们认为所不是的东西称作不存在。这只是人用“存在”概念衡量

    14、一切东西的语言现象。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用“存在”概念衡量万物,其理论意义在于否认存在是不依赖人的绝对本原,指出它不过是人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工具。按照柏拉图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样子”“我们每个人都是存在或者不存在的尺度,世界中的一切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同于另一个人,正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存在着并向他显现的东西不同于另一个人来说存在并向他显现的东西。”普罗塔哥拉把知识归结为感觉,并把感觉等同于个人感觉。既然每个人都只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事物。既然人们的感觉各不相同,那么,他们必须不能就事物的存在和性质作出不变的共同判断。再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尺度和标准,没有一个共同

    15、的标准衡量这些不同认识的优劣是非,这样,相对主义的结论就顺理成章的推导出来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被后人赋予了各种含义:成为表达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主观主义、唯我主义、个人主义等的命题。7、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说,内在于心灵的原则是德性。德性指过好生活或者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的最高尚的技艺。他认为这是一种每一个人都能够学会、或者可以确定地知道的原则。在此意义上,他把德性等同于知识。德性就是知识与认识你自己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性的知识。他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自称知道一件事是善,但又不去实现这件事,这说明,他并不真正的知

    16、道这件事的好处(善),他并没用关于这件事的知识。相反,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行善;知道善而又不实行善事自相矛盾的,因而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相信,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下做出的。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的“无人有意作恶”这一断言有这样的描述:“如果人们不相信一件事是最好的事,他们就不会去做这件事,如果他们这样做了,那只是处于无知。 苏格拉底提出“德性就是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道理。他并没有考虑到那些知道后世才产生的复杂的理论上的区分,他知识身体力行自己认识到的真理。可以说,苏格拉底的道德实践就是对德性就是知识的最好注解。当他被判处死刑之后,他多次有生的选择:他可以交

    17、付一笔赎金,换取生命,他的朋友也愿意代他交付赎金;他还可以把妻子和孩子带上法庭求情,用妇孺之情感化陪审团;在临刑前,朋友又为他安排好了出逃的道路。但他认为,这些行为都是与法律相抵触的不正义的行为,在他知道什么是正义之后不能再做不正义的事。他宁愿承受不正义的惩罚,也不愿意做不正义的事。因为人们对他不正义的惩罚乃是出于无知,而他若做不正义的事便是出于自愿。他为德性就是知识、无人有意作恶的道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8、试述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哲学史上的意义。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理论。认为理念是“一”,是单一的、同一的,具体事物是“多”,是组合混合的,不是同一的;理念是不变的,具体事物则是

    18、经常变化的;理念是看不见的,不能感觉到的,只能由思想把握,具体事物则是看得见可以感觉到的;理念是纯粹的,具体事物是不纯粹的;理念是永恒的、不朽的,具体事物则不是永恒的,是要毁灭的。并把这种区别和对立应用到灵魂和肉体的关系中,认为灵魂是神圣的、不朽的、理智的、单一的、不可分的、不变的东西,而肉体则是人间的、有死的、杂多的、可以分解的、永恒变动的东西。灵魂越是离开尘世的羁绊,便越能进入那个神圣的、不朽的、智慧的世界,获得自由和净化,所以灵魂和肉体死后是不朽的,哲学家也因此不害怕死亡。理念论是西方哲学中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之一,甚至有观点认为:两千年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柏拉图理念论在哲学史上的

    19、意义:从本体论出发,认为理念是同名可感个体事物的本体、本原,它先于和离开可感事物而独立存在,因此它们各自分属两个彼此分离和对立的世界。而可感事物或者是由于分有理念而派生。从目的论出发,认为理念和具体事物之间有价值高低的不同,理念高于事物,而善理念是最高的理念,其他一切理念是由于分有善理念才成为理念;理念是善的、好的,是事物追求的理想或目的。从认识论出发,认为是超越时间的真正实在,凭感觉是不能认识的,感觉只能以可感事物为认识对象,由此只能产生意见。灵魂或者凭借理性在感觉的启发下,通过逻辑的演绎和分析推理而回忆起理性认识;或者通过从认识一类具体事物开始,逐步上升,最后产生突然的飞跃而认识理念;或者

    20、通过“灵魂转向”,由以可感世界为对象,转向以可知世界为对象,从而逐步由理智上升到理性,从意见到认识理念直至最高的善理念。从逻辑学出发,认为理念是指一般概念、种、共相、范畴,是同名诸可感事物的共性,因此能以一个理念来统摄同名杂多的个别事物,在后期则演变为“最普遍的或最重要的种”、“最高的共相”或“通种”。从宇宙发生学出发,认为作为宇宙生成变化最高原则的“创造者”,以永恒存在不变的理念为模型,结合原初混沌的物质和空间,使原先无秩序的东西安排成包括神、人在内的有生命的宇宙,它有开端但无终结。9、评述亚里士多德形式资料说。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讨论了事物运动的原因,他认为事物运动的原因有四个,分别是

    21、,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古希腊人所说的“原因”与“为什么”相对应,对于一个对象我们可以提出多少个“为什么”的问题,它就有多少“原因”。对于事物的运动,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为什么”,与之相对应的理由就是运动的四个原因:一、事物为什么在运动中继续存在?因为它们由不变的质料构成。这一理由即质料因。二、事物为什么会以某一种特定的方式运动?因为它们各有特定的形式。这一理由即形式因。三、事物为什么会开始或者停止运动?因为它们受到外力的推动或作用,这一理由即动力因。四、事物为什么要运动?因为它们都要实现自身的目的,这一理由即目的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通常是一致的,因为,

    22、形式因是事物的本质;而一个事物在运动中朝向的目的就是它所缺乏的形式,它所应该具有的本质。第二,事物只能接受与它本质相同的东西的作用。因此,形式因、动力因、和动力因属于形式,或者说统一于“形式”这一概念。亚里士多德强调三者的一致性是为了把四因归结为质料和形式的区别。亚里士多德还用质料和形式的区分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事物的区分,如他的运动的三本原说和运动是潜在到现实的过程的观点,都可以归结为质料和形式的区别。 在四因说基础上批判了柏拉图在事物之外寻找事物本质和形式的做法;质料实质是抽去了具体规定的最一般的物质,是西哲史上首次次提出的比较明确的物质概念;对质料和形式关系的论述包含着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23、关系的辩证法思想的萌芽;用质料与形式、潜能与现实等范畴把握“运动”本质的尝试是西哲史上第一个试图用“概念的逻辑”来表达运动的人;四因说是对古希腊哲学关于世界本原、世界多样性统一的争论作出的精彩总结,是哲学史上本体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0、试述古罗马哲学的主要特点和流派。古罗马哲学的主要特征: 一、古罗马哲学是逐渐衰落的希腊哲学 二、古罗马哲学具有明显的伦理化倾向,即以伦理学为核心或者归宿,哲学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追求智慧,而是追求幸福。与此同时,哲学也变得追求实用。 古希腊哲学的流派:指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新柏拉图主义以及柏拉图的追随者组成的学园派和亚里士多德的追随者组成的逍遥派等哲

    24、学!西方哲学史近代哲学部分1、如何理解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认识论转向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问题,在古希腊和中世纪时期,哲学家们追求事物的本质,并以其本质建构各自的思想体系。但是,一切本质都来自于哲学家的“所思”,于其说世界的“本质”,不如说是自我的“思”的本质,因此,在探讨世界本质之前,我们仍要批判这个“思”本身,看看它到底有没有能力去把握世界的本质。即开始探讨人类的认识能力问题。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命题,开启了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哲学的这种转向不是依靠自身的逻辑和思辨推理出来的结果,而是自然科学这一外来刺激的结果。因此它能反过来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不可取代的保障和导向。 欧洲

    25、近代哲学从它产生的时候开始,就与欧洲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可以说,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是决定近代哲学发展的根本因素。但是,哲学受经济、政治的决定作用不一定是直线的或直接的,往往会在它们之间加入一些中间的因素,这些因素会成为哲学的直接影响因素,哲学也会通过它们对社会的经济、政治产生作用。这样,分析这些中介因素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原因、特征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欧洲近代哲学来讲,近代自然科学就是这样的对其特征有决定作用的重要因素,其中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就与近代自然科学的状况分不开。关于近代的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的关系,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近代

    26、自然科学本身就充满着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哲学精神。 具体表现为: 1、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探索自然奥秘的求知精神。 近代自然科学以自然为对象,给理性创造了充分去表现的舞台。 2、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重视观察和实验的求实精神。 近代自然科学家发扬了13世纪英国唯名论者倡导的“实验科学”的精神,注重把经验尤其是科学实验当作发现和检验知识的方法。这时理性作用的表现之一。 3、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精确的量化而达到的确定性。 近代科学成功地运用了数学语言去精确地描述客观规律。这更是理性的强大作用的表现。 4、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理解世界的机械论图式。在近代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范式中(牛顿力学体系),被想象的世界

    27、模型是机械模型世界被想象为一架大机器,自然物被想象为有形而无灵魂的零件,没有本质的高下之分,它们按相同规律运动,没有天界和地界之分。上帝被设想为自然这架机器的设计师和第一推动者。2、如何理解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通过怀疑,清除心灵中一切传统的偏见和一切可疑的知识后得到的第一条哲学原理。笛卡尔认为我可以怀疑一切事情,包括我是否有一个身体。但是只要我在思维的过程中,我就存在。即使我怀疑我的存在,也必定有一个能怀疑的“我”存在着。否认正在思想的东西的存在是一个矛盾。这是清楚明白因而也是确实可靠的事实。“我”的本质就在于它只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只是一个心灵,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

    28、所以,这个“我”并非指身心结合具有形体的“我”,而是指离开形体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我”的根本属性就是思想,即怀疑、感觉、想象、理解等,“我”是与思想共存的,有我存在就有时想,有时想就有我存在。“我思故我在”是对不可知论的怀疑的第一个限制,是严格知识的起点,它是一个人关于存在所能肯定的第一件事。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开启了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3、斯宾诺莎关于实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实体”是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基石,斯宾诺莎将实体定义为:“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换言之,形成实体的观念无需借助于别的事物的观念。 斯宾诺莎的实体具有如下的特征:首先,实体是自因,它的本质包含存在。实体

    29、是自己以自己为根据的存在。“实体不能为任何别的东西产生”实体自己就是自己的原因,它只按照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其次,实体是无限的,因为它不受任何东西的限制。斯宾诺莎认为,如果实体是有限的,则必然是他因的,因为有外因就不能是自因的;如果实体是有限的,那它就会被别的实体所限制,从而导致多个实体。第三,实体是唯一的,因为它是无限的,包含着无限属性和状态;如果在它之外还有另一个实体的话,那么,那个另外实体的性质或状态必然包括在这个无限的实体之中,否则的话,我们将无法把两者区别开来。再说,实体是自因,而自因的概念排斥了设立另一个实体的必要性。就是说,我们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设定和想象多个实体。第四,实体是一个

    30、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切存在和认识都包含在实体之中,但实体不是它所包含的存在和认识的总和,否则的话,它就要收到它的部分的限制,这与实体的无限性和唯一性相矛盾。 在斯宾诺莎那里,实体、神、自然是等同的,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斯宾诺莎把实体称作神,但他明确的否认有超越世界的人格神,他在证明了“一切存在的东西都在神之内”的定理之后,对神人同形同质的人格神的传统宗教观念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斯宾诺莎并不反对崇拜神,但他认为人们崇拜、热爱神应该是对永恒真理的追求和热爱,而不是为了获得财产、荣誉和享乐。4、斯宾诺莎关于样式的定义及其特征? 实体的样式的定义是:“实体的特殊状态,亦即在别的事物内并通过别的事物而被认识的东西。”实体存在的特殊状态就是个别事物。 斯宾诺莎关于样式的特征: 第一、样式是由实体通过属性派生出来的,依赖于实体,但是样式相互之间处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之中。与实体的自因不同,个别事物是一个他因造成的结果,


    注意事项

    本文(西方哲学史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