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doc

    • 资源ID:6907611       资源大小:183.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doc

    1、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贵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2016年5月17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一) 国际国内经济现状目前来看,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际油价一路走低,国际金融动荡不已。我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过去以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拉动为特征的扩张式高速增长也一去不复返了,劳动力和地价成本不断上升,某些要素成本甚至接近或超过了美国,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推进了“再工业业化”,在这种情况下,局部高端制造业势必回流到美国,而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向越南、印尼等要素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的趋势。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式复杂多变,中央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

    2、“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思路,以互联网 +、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战略新兴产业正在神州大地逐步兴起,上述产业发展成熟后,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现有的产业格局、生产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二) 国内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汽车产业具有高度技术密集型特点,聚集着许多科技领域里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特别是电控技术和新能源技术、车联网技术嫁接到汽车产业上后,使得它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同时汽车是由成千上万颗零件组成,这就决定了它对国民经济强大的带动作用。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产业,特别是乘用车产业,经过十多年高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内一线城市汽车限牌

    3、逐步增多,汽车企业将从过去比拼产量、盲目扩张,转向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能力,特别是转向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图表1:2009-2014年中国商用车、乘用车销量占比变化趋势图(单位:%)图表2:2009-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走势图(单位:万辆,%)(三)贵州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省市,近年来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抓手,形成了“大通关、大通道”为特点的“水、陆、空”全方位开放特征,特别是“贵广”、“沪昆”高铁横空出世,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对外开放“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格局,直接融入了“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形成,交通运输业持续较快发展。贵州省启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三

    4、年会战”行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2014年贵州迈入高铁时代,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9个市(州)实现通航机场全覆盖。在交通设施建设带动下,交通运输业持续较快发展同时贵州积极推进大数据、大旅游等十大战略新兴产业,贵州省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实现了“弯道曲直、后发赶超模式”,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万亿元,为1050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贵州省GDP增幅雄居全国前列。贵州作为三线建设老工业基地,汽车产业一直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贵州是力帆,奇瑞、吉利,万达汽车整车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上汽、北汽、二汽、力帆、恒通、福

    5、特、铃木、五十铃、依维柯、美国通用等汽车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配套生产地。根据2015年贵州省统计局统计的数据,2015年全省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562。87亿元,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32。4%,比上年增长12。6%,“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31。9%。同时,在传统汽车产量逐步过剩的情况下,贵州省汽车企业也积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升级,据奇瑞汽车发布面向未来10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以纯电驱动为主线,同步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两大技术平台,力争通过十年,推动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吉利新能源汽车生产线落户贵州,也将极大的推进贵州汽车工业的发展。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6、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基地,贵州省对汽车用工数量需求十分旺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直接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员工数量达到5万人,这其中还不包括从事摩托车生产和汽车维修的庞大人群。作为典型的长线产业,汽车产业需要大量的各种高素质的零部件加工制造、热处理、表面处理、零部件检测、部件装配与调试、整车装配与调试、现场工艺和质量人员、发动机和整车试验检测、汽车售后人员。贵州省政府规划力争到2020年,贵州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按照规划静态测算,上述人员需求缺口高达5万人。三、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基础(一)校企合作合作基础学校与比亚迪汽车公司、贵州奇瑞万达汽车公司、贵州广汇乾通汽车公司

    7、、贵州吉利新能源汽车公司、贵州通源汽车公司、上海通用汽车公司、PPG公司、奔腾汽车公司、贵州依家爱车网络科技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办学, 引进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先进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途径,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师资力量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讲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10人。并且聘请了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10名为专业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三)实验实训

    8、条件 系部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制造与检修技术实训基地一个,实习场地面积达4500 平方米,设备总值 800 余万元。建有“理实一体化”教室8个,另有汽车构造与维修仿真实训室,汽车文化博物馆,现代汽车智能制造实习实训实验中心,汽车名车维修中心,汽车车身修复实训场所,汽车空调实训中心,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中心,汽车维修大赛训练场所,汽车自动变速器实训中心,汽车底盘中心中心等各一个。与贵州万友汽车销售公司、贵州广汇乾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建成就业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上述试验实训手段大部分可以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所用。(四)课程改革与建设 与企业合作开发建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

    9、检修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制造工艺基础四门核心课程,主编汽车装配或参编该专业适合我校课程设计的教材和实训指导书。(五)社会服务能力 具有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等中/高级技能培训与鉴定资质,是贵州省授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组织企业的汽车装配工、汽车维修工技能竞赛两次,参与本地区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技术服务两项,为三家汽车维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响应贵州大数据、大扶贫战略,举办“汽车维修工培训班(中级)”,培训来自贵州地区贫困家庭青年200人,并推荐他们成功就业。四、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方向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汽配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

    10、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坚持以培养汽车企业急需人才为宗旨、以汽车企业各生产岗位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创新专业办学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水平、实训条件、社会服务能力 ,大力培养汽车制造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各汽车零部件和整车企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二)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以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为平台,在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企业指导下,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形成校企合作

    11、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汽车企业制造和装配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共建,融教学培训、技术研发、企业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把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成人才培养模式先进、教学质量高、为企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方向。2.具体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职业员工基本素质,熟练掌握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检测、汽车总成和整车装配、总成和整车磨合调试、总成和整车试验、总成和整车售后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人才培养规格及规模表1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规模规划表年 度2

    12、016年(基础)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学生规模(人)300400450500550(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目标依托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平台,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企业指导下,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完善以汽车制造与装配岗位能力需求的“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建设的目标 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汽车制造与装配职业技术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构建符合现代汽车制造与装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精选教学载体,优化学习场境,以学生为主体,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技术方向

    13、重点建设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四门核心课程,编写出版国家规划教材汽车装配教材一本。 (4)师资建设的目标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通过研修培训、学历提升、学术交流、企业挂职锻炼、兼职引进等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1名来自合作企业),培养6名骨干教师(包含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检测2名 );6名“双师”素质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85%。招聘9名专任教师,使专任教师人数达到31人;增聘兼职教师13名,使兼职教师总数达到22名;在上述教师队伍中,要形成以本科本专业为主的学历结构,同时通过引进和现职教师参加提高学历教育等形式,使具有硕士以上教师人数达到6人,具有副教授以

    14、上技术职务教师人数达到10人,青、中、老教师比例为5:4:1,形成一支学历、年龄和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使兼职教师承担职业技术、职业技能课程的比例达到4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为1:1。 (5)实践条件建设的目标 新建校内汽车制造与装配实训室(实训车间)一个。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两个(一个是汽车典型零部件制造基地,另一个是汽车整车制造基地) 。五、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内容(一)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组织与运行机制 与本院自动化系、机械系。经管系和相关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接受企业指导, 考虑到汽车制造逐步转向以机器人操

    15、作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密切和上述单位配合,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系系合作、校企合作育人、校企培养过程共管、教学成果共享的紧密合作办学机制。(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专家组的领导下,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与企业要求的结合模式,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实用人才,与贵州大学合作,开展专衔本或专本连读教学;针对现代汽车制造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汽车智能制造的需求,开展人才培养规格改革与创新,“量身定做”培养汽车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1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系统化课

    16、程体系开发与构建根据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 职业岗位(群):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检测;汽车总成、整车制造与检测;汽车总成、整车调试和试验;汽车总成和整车售后。面向上述岗位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通过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分析,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进行课程开发。2.建设校企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项目课程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参与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以汽配专业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对职业岗位(群)要求的专业能力进行梳理,进一步优化细化,参照汽车各工

    17、种有关国家职业技术标准的需要,并考虑现代汽车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确定出需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支撑这些核心课程的其他相关课程,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素质课(文化素质,综合素质),职业知识课(职业基础,职业技术,职业拓展)、职业技能(技能基础,工作过程)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基于汽配专业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思路,真实的工作任务开发课程项目工单,实现技能训练的模块化,理论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模块化方案。最终形成工作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强核心课程的建设, 将汽配专业的四门职业核心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见表2,

    18、其余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见表3。表2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规划年度级别2017年基础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课程名称院级资料准备完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院级资料准备完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院级资料准备完成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院级资料准备资料准备完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院级资料准备资料准备完成汽车制造工艺表3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其余核心课程建设规划年度建设内容2017年基础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课程名称完善课程程标准及教学资源库调研,资料准备资料准备完成汽车企业生产管理资料准备完成汽车智能制造 3.优质教材建设编写出版汽车生产

    19、管理、汽车智能制造及实训指书4本,优质教材建设规划见表4。表4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优质教材建设规划表序号教材名称主编/参编教材类型合作企业拟完成日期1汽车生产管理主编正式出版上海景格2018年2汽车智能制造合编校本教材自动化系、上海景格、奇瑞万达2019年3汽车零部件制造实训手册 合编校本教材机械系、实训中心 2019年4汽车装配和调试实训手册合编 校本教材比亚迪、奇瑞万达、吉利2018年4.开发自主学习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立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其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案、课件、习题库、试题库等,将这些课程的教学资源链接到数字校园网,教师可以借鉴相关教学资料,学生通过习题库、试

    20、题库开展练习和模拟考试,扩大学生习空间;教师也可在网上布置和批改、讲评作业和网上考试、教学等活动。 以学院数字校园网作为支撑平台,系部配置专人对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管理。(四)汽车装配与制造教学团队建设汽车装配与制造教学团队建设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一并进行,融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之中。1.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在现有中青年专任教师中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从校企合作企业中引进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和领军作用。将具有中级技术职务的“双师”素质教师列入培养对象,规划期内,培养6名骨干教师。按照学院“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五个工程”强化师

    21、资队伍建设。培养6名骨干教师;6名“双师”素质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85%。招聘9名专任教师,使专任教师人数达到31人;增聘兼职教师13名,使兼职教师总数达到22名;形成了一支 “双师”素质的校级教学团队,在规划建设期内,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队伍增加到44人,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见表6。2.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参加国家示范职业院校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或企业技能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和参加专业教改科研、核心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参加说课比赛、教案比赛、讲课比赛等方法,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双师”素质教师6名,师资队伍培训进修规划见表7。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兼职

    22、教师资源库,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 ,兼职教师承担职业技术、职业技能课程的比例提高到40%以上。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师职业规范、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培训,累计不少于15学时,同时,通过教学研讨,观摩“教学公开课”等方式,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表5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表年度人数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学位结构双师素质兼职教师高级中级初级硕士以上学士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017年2211283683662829167315681438。82018年24114937。5937。562

    23、528。3197118751842。92019年26216934。61035。7727311。520772180。72247。82020年282181035。71139。2725414。321752485。72648。12021年302201033。31240826。6413。32376。6258330502022年322221238。71238。7722。5516。12374。227873150 表6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培训进修规划年度人数培训进修( 天以上/人)挂职锻炼( 天以上/人)社会兼职( 天以上/人)2017年(基础)185天/215天/830天/82018年205天/

    24、215天/930天/92019年225天/215天/1030天/102020年245天/215天/1130天/112021年265天/215天/1230天/122022年285天/215天/1330天/13合 计295天/315天/1330天/13(五)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主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用,单独建设好主要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服务的一个实训中心。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共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有关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一个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如表7所示。表7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

    25、业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序号实训基地名称实践课程实践项目建设年度经费(万)备注1汽车智能制造实训中心1.汽车概论2.汽车机械基础3.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4.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5.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6.汽车装配调试1汽车装配调试的技能培训。2对社会待就业人员、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共用)2016-2018年350新建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指导下,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依据专业工学交替的实施方案,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训的层次包括: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汽车总成与整车装配实习、技术岗位的实习,汽车零部件加工、装配工艺、磨合调试工艺规程编制,企业

    26、技术、质量管理,顶岗带薪实习。新建5家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情况见表8。表8:新建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情况序号合作企业名称企业类别主要实训内容1贵州奇瑞万达汽车有限公司一类 汽车总成和整车装配调试2贵州吉利制造有限公司二类汽车曲轴毛坯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和检测、汽车整车装配3比亚迪一类新能源汽车整车装配4贵州广汇乾通汽车公司一类汽车检修5贵州华阳电器公司一类汽车零部件制造六、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由学院领导班子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学习与研究,认真学习国家和贵州省示范及骨干专业建设的相关文件,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理念,在专业建设体制机制上创新,坚定了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的办学的信念。利用专题会议、

    27、讲座、宣传栏、校园网等多种方式和载体,向全体教职员工宣传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意义与必要性,提高了全院教职工对重点专业建设的认识,汽车工程系系行政和党总支领导对学院的上述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增强了全系教职工建设好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该专业的建设的全面顺利实施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一)组织保障在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汽车工程系成立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该专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组 长:待定成员:学校和企业专家组成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和专业负责人制,由专业方向负责人具体负责建设

    28、,制定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并负责按时、按量、保质完成各项目的建设计划,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根据项目完成进度和建设质量进行考核,并给予必要的奖惩。(二)资金保障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预计需要资金500万元,主要依靠举办方和学院自筹来完成。 系部将严格依据学院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分建设项目和年度对项目资金进行分配,接受学院和上级部门的审计监督,实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在建设过程中,明确项目建设进度,认真执行验收标准,确保汽车制造与装配 专业建设项目的顺利建成。(三)管理保障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是学院重点专业培育建设项目, 学院和系部将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使项目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建立建设项目监控机制,实施项目动态管理,对专业建设中各个项目和各项建设工作的质量、进度、经费使用等情况适时进行监控,实行信息公开,向学院主管领导和财务等主管部门及时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向全系教师和员工公开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高质高效。保证建设项目的有序进行和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


    注意事项

    本文(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