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师生心灵互动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6905042       资源大小:37.88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师生心灵互动Word文档格式.docx

    1、1.4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是心灵互动的最终目的2.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心灵互动的途径和方法2.1创设和谐、信任、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个体自主发展2.2采用科学、活泼并富有价值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2.2.1整体把握、局部渲染,有效调动课堂气氛2.2.2注重引导、适时点拨,有效激发学生思维2.3寄予适度期望,开展合理评价,调动学习兴趣2.3.1对学生赋予期望2.3.2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3.语文课堂教学师生心灵互动的基本教学模式3.2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师生心灵互动模式3.3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师生心灵互动模式3.4以研究性学习为中心的师生心灵互动模式结语参考文献后记原创声明白论语文课

    2、堂教学的师生心灵互动引言与文献综述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的确,教育从本质上讲,不是传输,不是给与,而是一种师生间的平等交往和心灵对话。但是,这种对话有着极其复杂的存在方式,或有形,或无声,或外显,或内隐,随时随地藏匿在师生的交往活动之中。半个世纪以来,尽管人们对于“教育的过程就是交往的过程”的研究早已经是硕果累累,但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师生互动”却仍然是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点话题。人们乐此不疲的渴望获得真相,接近真理,但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无法避免一些错误理念、错误行为的发生。看看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不少人仍带着自己对“

    3、师生互动”的简单认识和机械理解走进教室。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实际上既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此谓“无争论的统一,非真正的统一”。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象一条潺潺溪流单线条前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涌。事实上,这些交流和沟通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并未触及到学生的心灵,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是一种无效教学。这些问题

    4、的出现都是因为教师并没有把握住师生互动的实质。关于师生互动,中国古代早有论述。孔子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意为: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教育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孔子在这里向人们传达了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即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同时也告诉我们这种启发和引导是在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思维发展的状态基础上开展的,否则就会是一种无效教学。由此可见,在一千多年以前,孔子就开始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注重开展互动教学,而且这种互动是基于心灵层面的互动。类似的论

    5、述还有很多,如:“循循善诱”(孔子子罕);“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约而达,微而减,罕譬而喻”(学记);“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废.,(王阳明传习录下),这些我国早期的有关启发和诱导的论述,实际上就是师生之间开展师生互动教学的宝贵教学成果。在古代西方,比孔子年代稍后的苏格拉底发明的“产婆术”也同样富有师生互动的精神内涵。“产婆术”是苏格拉底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问答法,又叫“苏格拉底法”。这种方法大致分为谙问和助产两步,即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也不立即纠正,而是根据不正确的答案提出补充的新问题,使学生的回答前后矛盾,出现谬误,“自知其无

    6、知”。然后逐步引申,归纳,帮助学生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见解,得出正确的结论。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不断的启发和诱导学生,最终使学生自动获得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与孔子的启发教学异曲同工,两者均通过师生互动的的形式开展教学的。到了近现代,随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师生互动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对课堂互动的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这项研究的初始阶段,主要关注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的整个班级的课堂互动,尤其是提出了一些典型的课堂互动模式。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模式是提出问题一一一做出回答一一一给予反馈模式。在课堂讨论的开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做出回答,接着教师根据学

    7、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反馈。但这种互动过程不是基于平等交流方式基础上的,存在以下缺陷。首先,在这种互动模式中教师决定互动的结构和内容,学生没有机会来选择他所感兴趣的话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设计在课堂中所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教师提问什么样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教师提问的问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生必须就这个问题进行回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这与新课程精神是相背离的,因此这种互动只是表面上的互动,是单向的,没有更好的体现互动中的“互”。维尔斯(WellS)也曾指出:虽然这种基于师生之间交流的模式会继续存在下去,但是它

    8、的交流功能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置疑。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新的学习理念的转变,许多教育工作者呼吁个体在意义获得和知识建构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这种学习观点的理论转变同样影响着课堂互动的特征,也使课堂互动方式从固定的单向传授转变为与典型的日常生活背景密切联系的生动的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交流。在这种新的课堂互动中,学生作为一名社会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其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有的观点认为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互相协助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有指导的共同参与过程。这就表明:学习的产生既是在教师(或者是更有能力的学者)有意指导下的结果,也是学生作为共同体中的一员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结果,学习的过程就是在课堂情

    9、景下师生展开互动的过程。由此,安布朗和她的同事提出了“互惠教学”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里,教师和学生面对着教学文本,共同发挥各自的特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随后的小组讨论中,教师要给出适当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给出反馈信息。另一种课堂互动是以社会文化观点为基础的,由布朗等人倡导的集体讨论。宗旨是在初级班级中提供比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互动中更多的对话空间。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谈谈各自对某一疑难问题的看法和理解,接着在各个小组中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对比、解释和辩论,然后让每一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教师在这个小群体互动过程的参与主要表现在:把问题解决的各个阶段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小组,提

    10、醒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应注意的规则,支持各种不同意见的融合和辩论,效仿正规讨论的方式并使用恰当的学术语言,鼓励全班对达成一致的观点进行评价,提供解决学生之间摩擦的策略。这种讨论非常强调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平等的参加到课堂互动中,对互动内容都可以自由发表看法,畅所欲言。布朗等人倡导的这种互动方式被称为集体讨论式。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合作学习”、“参与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补充了课堂互动观。我国2001年开始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借鉴了以上理论成果,把师生互动摆在了突出位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11、,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要求语文课堂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那么,什么是师生互动?心理与社会学理论认为,无论是教师一方还是学生一方的心理与行为变化都会对对方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互动现象”。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为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狭义的理解,师生互动就

    12、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学过程,激活、展开、丰富与提升师生生命的有机交互过程。 根据以上解释不难看出,师生互动并非是一问一答式的师生问答,也不是完全放任的学生自我学习活动,而应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从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课堂师生互动从学习程度、思维参与的程度、学习效果、师生关系四个纬度上考虑可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也就是较低层次的师生互动。在这种层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基本参与了各种学习活动,能较好的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积极参与某种思维过程并具备一定见解,有一定的情感参与度,学习效果较好,但教师的课堂预设与主导作用常突出。第二层

    13、次,也就是较高层次的师生互动。处于这种层次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敢于质疑,举一反三,多数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想象力丰富,情感被适时激发和提升,学习效果非常显著。师生能互相启发和激发,课堂常脱离预设轨道。教师充当引导者、参与者和激发者的角色。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第一层次的痕迹,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师生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的参与度还远远不够或仅仅是单一的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的学习活动仍较多,满足于对知识的简单掌握和运用。学习过程基本是在教师的预设和推动下进行,学生缺乏广阔的视野和强烈的探究意识。这种课在新课程实施后,我

    14、们看到了不少。新课程追求的课堂互动,应该不仅仅停留于此。我们不但希望学生能够积累和感受,更希望学生能够应用和创新。因此,对课堂师生互动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浅层次的对话和交流,而应该把目光放在挖掘深层次的对话、沟通上来,让对话走向纵深处,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因此,我提出来还有一种更高层次的师生互动,它是师生双方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认知、情绪、思维、意志、行为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中

    15、,并触及到对方的心灵。因此,我将这种更高层次的师生互动称为师生心灵互动。提出师生心灵互动这一概念,并不是否定师生互动,是在师生互动这一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对原有理念的补充和完善。那么什么是师生心灵互动?我认为,心灵互动就是师生双方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调动认知、记忆、思维、想象、动机、情感、意志、个性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参与教学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交互过程。不同于一般“互动”,心灵互动是在大量心理活动的参与下,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产生的。如何在课堂上开展师生心灵互动?以下我将以语文教学实践作为研究的平台,尝试探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心灵互动的基本要素、实

    16、现途径与的操作模式。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师生心灵互动(一)1.课堂师生心灵互动的基本要素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师生心灵互动的内涵,激发和调动学生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我认为,应把握住课堂教学心灵互动达成的几个基本要素,即师生心理状态、基本途径、形成的关键点和最终目的。四要素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和影响,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实现心灵互动。1.1保持师生心灵自由,是师生心灵互动的前提。 何谓师生心灵自由?不是指漫无目的的联想或天马行空式的幻想,.而是指人的心理处于较开放的状态,对新事物、新知识具有较强的接纳性和反思能力。在开放的心理状态下,师生双方对对方提出的要求能积极接纳、主动反应。师生围绕教学目标

    17、全身心地投入,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认同接纳的同时,也能自由质疑。师生的心灵越是相互开放,彼此之间的接纳程度越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越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感觉课堂就像顺水驾舟,只需轻轻点拨,就能顺利达到预定的目的地,有时可能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自由心灵”状态下的学生,暂时摒弃了求知以外的“私心杂念”,带着愉悦的心情、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思维、灵敏的反应、友好的合作态度进入学习当中,学习过程将不断出现思维的火花:认同、疑问、异议、讨论、争辩、升华等。这种心灵状态使得学生的思维如草原上脱疆的野马,或顺势而下的滔滔江河,只需适时点拨,便能驾轻就熟、百川入海。概括来讲,心灵自由指的就

    18、是学习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是师生双方最大限度的彼此开放。也只有当师生双方心理实现最大限度的开放程度,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使师生保持心灵的自由? 首先,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缺乏平等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鲁迅小说祝福谈到“祥林嫂之死谁是凶手”时,说道:鲁四老爷不是凶手,四婶不是凶手,柳妈不是凶手那么到底谁是杀人凶手呢?有学生提出:“祥林嫂是自杀的,不存在凶手问题。”教师没有听到预设的答案,马上把答案“封建礼教是真正的凶手”强加于学生。这样,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你讲我听”,“你教我学”的状态,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绝对权威,把学生当作被灌输的对象,既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也

    19、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地位,这显然是一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师生互动就不易于发生,或者师生互动常常是被动的、无效的,学生的反应是消极的,甚至是抗拒的。课堂上要产生心灵互动,应该要有一个基础,那就是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这是师生互动的本质。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生命互动的过程。”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两者应该是平等的。唯有人格平等,才能调动师生互动的积极性,才能有互动的流畅。因此要形成心灵互动,教师首先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要让每一个学生有安全感,有被尊重的体验,努力创造一种

    20、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面对学生不能简单说“对”或“错”、“能”与“不能”的结论。在师生的交往中,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要由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否则,又会回到“一言堂”。这意味着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应努力在精得出结论,同时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发现价值。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彻平等的教育理念。平等不仅仅是人格的平等,还包括在课堂上信息交流的双向性。师生之间谁也不能控制谁,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这样在双方共同的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发生的互动,是积极的、主动的,并且是充分有效的互动。 其次,要使学生在课程运行中主体参与,师生关系必须

    21、是民主性的,否则,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体性参与,而是被动、消极的参与。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保持适当的心灵自由度。现代课堂教学提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其次,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优良的潜能,都有成长与发展的天性,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发展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允许学

    22、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成熟,形成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在这种民主、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反应灵敏,容易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激起情感的共鸣。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热情和爱,并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所授学科上去,增强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和信任度。反之,如果课堂气氛紧张或者松散,学生对老师存在反感和抵触情绪,就会出现心情烦躁、如坐针毡、精力分散、思维消极、反映迟钝的现象,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尽量将愉悦的情绪带入课堂。陶行知先生说:真教

    23、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师生之间要心心相印,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敞开自己的胸怀,并随时接纳学生的心灵。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善于调节自身心理状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当教师将这种愉悦情绪传递给学生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反应反过来又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因为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能让施教中的教师如沐春风、通体舒泰、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妙语如珠,体验教学愉悦感的同时,更能充分发挥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机智。这种教与学的愉悦感在师生之间来回传递,为他们插上了想象和思辨的翅膀,在有限的课堂里构建的无限空间中任意翱翔,感受自

    24、由自在、无拘无束,并从中得到真善美的陶冶和提升。1.2交流和沟通,是心灵互动的基本途径。 虽然师生间由于社会角色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心理位差,其心灵互动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可避免地具有规定性和“控制一服从”的特征,但就其本质而言,师生间的心灵互动是师生双方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和影响。师生间的心灵互动不仅仅是师生双方交往或各自个性、特征的总和,而且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包含多种成分在内的综合网络系统。师生双方以往的交往经验、对交往和双方关系的期待、互动过程中双方不同的反应等,都会影响到师生互动。但无论如何,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都应出自双方心灵之间真诚的动机和愿望,应该以交流对话为载体,在相互沟通

    25、中实现的。要架设一座成功的沟通之桥,首先,教师心中应有正确的互动观。理想的师生心理关系中,教师与学生都是独立自主、自由发展的行为主体,他们作为具有平等而完整的人格的个体一一“我”与“你”而相遇、交谈,自由地展现各自的情感与理智、经验与知识,由此获得沟通和交流,促使师生之间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这里所说的“对话”,是一种人际发生的过程,是解释者与解释者的对话。其本质并非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改变对方的观点,达到一种新的视界,是一种开放性、公平性的对话。以对话为主要的交往行为形式,师生双方在“生活世界”中展开模仿、暗示、感染、同化等合作性心理活动,实

    26、现着有用信息的双向流动、思想意识的及时传递、知识智慧的交互碰撞和人生意义的共享,从而最终完成理想的师生心理关系的建构。这种沟通和交流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合作的基础之上,与前面谈到的“零距离接触”、“满堂问”、“满堂跑”存在本质的区其次,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创造和渲染气氛,带动整个班级进入到主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堂关于“保护鸟类”的情境作文教学课颇为精彩。他首先播放一段林中小鸟轻快的叫声,仿佛小鸟在歌唱。然后他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手持猎枪的猎人,在林中寻找鸟儿,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今天林中的小鸟真多啊,我又可以享受

    27、美味的下酒菜了!”顿时下面的学生急了,有好多学生站起来阻止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不能捕杀。”于老师“不肯”,并示意学生说出理由来。有几个考虑成熟的学生走上台前。一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于老师说这还不够,并又故意重复着先前动作。这是又有一个学生赶紧上前,又说出另一个理由。于老师还是没听他们的劝告,依然“我行我素”。紧接着第三个、第四个,越来越多的同学说出其他更多咨的理由,竭力劝阻于老师放下手中的猎枪。于老师看基本上理由全了,就说:“听你们的吧!”他就是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有意识构建了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一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鸟儿的行列

    28、中来。这要比教师空洞说教式的指导效果好多了。再次,及时而恰当的评价与激励。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认知特点和智能组合方式,建立多元变通的评估机制估用心善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做出多元的、客观的、公正的、发展性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客观事实为准绳,努力发掘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给予学生展示自我、乐观向上的平台和动力;避免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自我投射等认知偏差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仅凭个人的主观偏好和臆测大搞“双重”标准,对学生随意地妄加评价。学生的聪明才智往往在课堂的45分钟里迸发出来,教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能让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感,保护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9、,拉近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有时甚至不用语言,一次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赏的表情都能成为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能够感到被人关注、关心和爱护,这种情绪自然的带到学习中来,使他们更能体验到“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可从外在的学习行为和内隐的思维活动两方面体现出来。但两者的结果指向并不总是趋同,如:有些课堂表面上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非常积极主动,效果似乎也很显著。但只要内容稍一变换,学生就不知所措了。在这种接受型的学习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指令,思维却仍处于封闭状态。因此,评价师

    30、生互动开展成功与否,应着眼于学生思维是否受到触发,而不应仅仅以课堂行为表现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学生是否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全神贯注;二是看学生的情绪,是否情绪饱满、热情参与、敢于争辩;三是看学生的意志力,当碰到难题时能否继续认真思考,另辟蹊径,寻找出路。作为学生思维触发的诱因,教师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高级伙伴,而不是旁观者。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而且要和学生一起开展学习。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挖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如: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激励性和挑战性的。任务,采取


    注意事项

    本文(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师生心灵互动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