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历史必修三分专题练习Word下载.docx

    • 资源ID:6888374       资源大小:2.19M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必修三分专题练习Word下载.docx

    1、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D“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9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A宗法血缘关系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10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人情关系 B伦理道德 C法制建设 D礼乐秩序11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中多数篇章是孔子弟子的作品,其中写道:“君天下曰天子”。董仲舒

    2、在春秋繁露顺命中写道:“皇天右而子之,号称天子”。以上两种对“天子”的说法( )A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主义的色彩 B都反映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都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 D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12有文写道“金者司徒(官吏)也。”“夫木者农业,农者民也,不顺如(而)叛,则命司徒诛其率正矣,故曰金胜木。”该文作者应该是(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13“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

    3、央集权的需要14“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15. “执法之吏,不窥先圣之典;捂绅(有声望有地位的人)之儒,不通律令之要是以博陈其教吏服训雅,儒通文法,故能宽猛相济,刚柔自克也。”这一材料主张()A. 法儒皆黜 B. 崇法抑儒 C. 崇儒抑法 D. 法儒调和16朱熹说:“性即理也。当然之理,无有不善者。孟子之言性,指性之本而

    4、言。”朱熹的主张( )A否定孟子的伦理观 B与孟子的伦理观一脉相承C倾向荀子的伦理观 D在伦理观上自相矛盾17.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这段话的实质是(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18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

    5、平等的 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贡献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 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19李贽在续焚书中说:“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以下四句话中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A“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C“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D“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20 “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表明黄宗羲( )A反对实行君主制

    6、度 B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C认为君主不能世袭 D强调宰相职位应该世袭21.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A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B思想内容的辩证性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22.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23(13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7、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干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分)(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1分)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

    8、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3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右图是一幅用甲骨文字体创作的书法作品。关于该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字体是甲骨文,因此它是商朝的作品 B东汉出现造纸术,因此它是东汉的作品 C唐朝书法家辈出,因此它是唐朝的作品 D甲骨文是清末发现的,因此它是清末或以后的作品2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

    9、了。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3中国古代某位书法家的创作风格是“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道劲而气概凛然,更有其人格魅力凝聚于其中”。该书法家的代表作是( )A B C D4“舍形悦影”是对绘画领域的新开拓。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以画墨竹出名,且喜爱画影,自认为:“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予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明代徐渭也曾提到:“万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在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A讲究师法自然B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C追求勾画精致D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10、5.(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书肇于画,象形之书,书即是画也楷、真、草、行之变,书离于画也。昆虫、草木、山水、人物、黼黻藻绘、傅采饰色,画异于书矣。”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书画同源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 B书法和绘画在本质上具有很大不同C书法艺术自由多样的线条具有特殊美感 D绘画艺术注重景物的逼真摹写6 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 ”其铭文内容有助于( )遂公盨及铭文拓片

    11、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 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 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 研究中国“德治”思想的渊源A B C D7观察下列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它们反映出该时期绘画领域的主要特征是( )赵佶锦鸡图 苏汉臣货郎图 夏珪溪山清远图 倪瓒六君子图A文人画流行 B风格多样化 C宫廷画活跃 D趋向世俗化8唐代御史李舟说:“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这表明李舟( )A要求严加查禁怀素的书法 B认为怀素的行书笔画新奇C认为怀素的书法过于癫狂 D对怀素的书法有赞赏之意9 “明遗民深感家国之痛,以字画寄趣。如八大山人。狂醉之后,挥笔泼墨,涂一帧残山剩水,间或勾一笔

    12、白眼向人的鸟,染数尾怒目而视的龟,表示睥睨社会尘垢的心境。”依据这一描述,右图八大山人的孤禽图可归类为( )A景物素描画 B花鸟工笔画C文人写意画 D社会风俗画10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动时期。从分期角度提出“唐宋变革”首推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1910年他在日本历史与地理上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下列支持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有(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程朱理学的出现 交子的出现世俗文化兴起ABCD11.某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相符的是( )A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B诗风壮浪恣肆,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C

    13、题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D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12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3十袈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 ) A王阳明传习录 B文征明点阐贴 C顾炎武日知录 D吴承恩西游记14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

    14、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日“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

    15、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材料四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16、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 (3分)(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4)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四所反映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阅读魏源的相关资料人物生活经历言论观点魏源在沿海地区任职多年“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不

    17、除弊而能兴利之法”、“立译馆,翻夷书,刺英事,筹夷情”资料中体现出魏源向西方学习的因素有( )民族危机严重 追求变革的意识 较早接受西方影响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A B C D2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契约立国 B人民主权 C以法治国 D君主立宪 3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先进人士( )A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B唤醒了民众反侵略意识C开启了政治改革大门 D提出了民

    18、主与科学口号4甲午战争失败后,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吁请修备储才折中提出了“练陆军、练海军、造铁路、设枪炮厂、广开学堂、速讲商务、讲求工政、多派游历人员、预备巡幸之所”等九项措施。这些措施( )是清廷内部补救危局的全新纲领 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思潮的主流反映了洋务派在近代化中的贡献 说明办洋务未因甲午战败而终结A B C D5康有为说:“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邹容说:“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二者的共同依据是( )A民主共和说 B社会进化论 C君主立宪说 D经世致用说6梁启超在湖南事务学堂课艺批中写道:“议院制虽创设于泰西,实吾五经诸子传纪,随举一义,多有其义

    19、者。”梁启超写此话的目的是( )A为了在中国实行议院制而寻找圣贤遗训B驳斥议院制最早设立于西方国家的说法C说明五经中已有关于议院制的完整理论D阐明儒家经典中含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7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认为,“中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强敌,处境大非昔比,不仅不再是独一无二的神州,甚至存亡系予旦夕。”近代中国与西洋的对抗一直处于劣势,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之外,优势还在于( )制度先进 技术领先 资源优势 国民素质高A B C D8“(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20、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9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这时各种西方社会学说涌入中国,最能刺激中国人神经的是()A. 自由主义学说 B. 社会进化论C. 卢梭的人民主权说 D.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10“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个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C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 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11梁启超强调历史学的性质是“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盛衰兴亡之迹”。他的这种认识是基于() A历

    21、史学强调客观性 B救亡图存 C全球化加速 D国际竞争激烈12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A工业化 B科技现代化 C政治民主化 D国防现代化13由洋务派创办的两国近事汇编(1873年1900年)在介绍某国情况时,提及其“各工会会议,藉境内高室积产,按名公晰,以赡贫困,其工值所得亦公晰,以均有无”。该记载反映了() A“中体西用”之说 B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 C社会契约论的观点 D早期的社会主

    22、义思想14 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他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下列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 B完全排斥西方文明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D全面继承洋务思想15“觉悟的声浪,在二十世纪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利害。有了这种觉悟,遂酿成这次全国的学潮,冲动了全国的学生界”“酿成”此次“学潮”的原因之一是A魏源、严复的宣传 B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

    23、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诞生16.梅光迪说:“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惟欧西之马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欧化之威权魔力,深印入国人脑中,故凡为西洋货,不问其良否,即可畅销。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于是作伪者乃易售其术矣。国人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乃时髦举动,为戈名邀利之捷径。”以下事件与上述说法相符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7.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觉得很怪异,都在发笑。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

    24、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后来促成“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的是(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A B C D18.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自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此一改变应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中共建党 D国民大革命19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使其他文明不得不效仿它。”中国近代能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事件有()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A B C D20.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但

    25、是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正式宣布科学破产,开始埋首整理国故。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法国大革命的冲击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一战对欧洲的打击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21“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变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下列事件具有第一种倾向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22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A民族资

    26、本主义发展迅速 B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C“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23(12分)在西学冲击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规发生了分化,其群体也随之分化、重构,形成新旧两个阵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嬗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予之幼时,即有万里封侯之志,既冠而读兵书;年垂四十,身虽登科,终无机会风云,不得已而舌耕度日。自光绪庚子后改设学堂,不数年停止科考,并派学生出洋留学以学洋夷之学洋学既盛,孔孟之学遂无人讲;中国人士均尚西学,则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皆置诸如无有之乡,遂养成许多叛逆,至宣统三年,突然蜂起,革我清之命,改称民国,号曰共和,而乱臣贼子乘势行其素志岂非孔孟之学不行而洋学是尚之所致乎?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材料二材料三 中国与此新出现的“夷狄”更常处于一种敌对的状态之中。现在反要向其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又是“制夷”。何况这些“始创自由平等于己国之人,即实施最不自由平等于他国之人”。故中国士人对学习西方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中的多重尴尬是不言而喻的。 罗志田新的崇拜:西潮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权势的转移(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属于新旧哪个阵营,从政治与文化的立场及其个人利益角度说明其依据。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必修三分专题练习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