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一体化 鲁教版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6877979       资源大小:244.1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一体化 鲁教版文档格式.docx

    1、(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什么是自然资源(1)自由发言:让学生结合实际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2)总结概括:教师总结概括引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探究二:自然资源的特征(1)读图识图:教师利用课件,并结合课本图认识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并概括自然资源的特征。(2)识记比赛: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识记主要的矿产地名称然后评出速度最快的同学或集体。探究三:我国各类自然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一、 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 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2. 危害:3. 对策二、 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1. 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2. 原因3. 试分析我国

    2、水资源最紧张地区是华北平原而不是干旱的西北地区:三、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小组讨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必要性,各小组选代表交流讨论结果,教师肯定学生发言并适时总结概括。(四)反思总结(见学案),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复习完了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自然资源的特征,以及各种自然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到今天为止,我们复习完了自然地理部分。这节课后大家预习农业这一部分,并完成 导学案上的预习内容。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

    3、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一、什么是自然资源1、概念2、分类二、自然资源的特征1、数量的有限性2、分布地区的差异性和规律性3、状况的变动三、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1、土地资源2、水资源3、矿产资源十、教学反思中学地理课程分为二个类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本节教材属于基础型课程。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资源日益面临短缺,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现状和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本节课中,应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逐步分析、归纳自然资源的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多设问,鼓励学

    4、生提问。本节教材的知识和地理结论有许多都以数字的形式出现,为了更便于理解,使用了大量的图表,读图分析是必须的;由于运用到的图表、内容比较丰富,前后知识点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必须采取启发式教学,对学生进行指导,分析转化图表语言和录象、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为地理结论和知识;本节教材中有大量的数据具有鲜明的对比性,所以用比较法比较合适。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自然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用图表表现出来,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分析判断,归纳结论。学案设计第五单元中国的自然资源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的基本特征。2、识记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二、预习内容所在省河北辽宁山西黑

    5、龙江江苏安徽河南煤矿山东鲁豫间新缰甘肃油田内蒙古湖北海南四川铁矿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广西有色金属矿产地措施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分析我国各类自然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2、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二、学习过程四、 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4. 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5. 危害:6. 对策五、 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4. 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5. 原因6. 试分析我国水资源最紧张

    6、地区是华北平原而不是干旱的西北地区:六、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反思总结一、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酸化污染原 因地形:山地丘陵土壤:松散的黄土高原地区气候:降水较多的江南地区植被:植被稀疏或认为破坏严重地区不合理的垦殖等人为因素气候变暖、干旱、风沙侵蚀等,滥恳滥挖、过度放牧、滥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气候干旱,地下水位高于临界水位;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沿海地区过分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酸雨;大量、不合理使用化肥;大气、水污染;工业、生活固体污染物堆放;农业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危 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沙

    7、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危害、沙尘暴危害等耕地退化、农业减产土壤酸度增大、板结,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间接污染水源、食品,危害人们健康。对 策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完善排灌系统,利用水利和生物等配套技术施有机肥、加熟石灰预防为主,治理污染源。我国水资源最紧张地区是华北平原而不是干旱的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是从人类利用的角度衡量,水资源紧张不仅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的思路见下列关系式: 试分析我国水资源最紧张地区是华北平原而不是干旱的西北地区:答案: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原因:自然原因: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流径流量小;社会原因

    8、: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活、生产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而西北地区虽然自然条件不如华北,但人口稀少,工农业规模小,用水量小,水资源不如华北紧张。三、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对比水资源(水能蕴藏量居世界首位)土地资源(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矿产资源(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海洋资源(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特点总量丰富,分布不均类型多样,比例不当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条件优越,类型丰富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年级变化大。A耕地:在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B草地:在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地区(干旱、半干旱区)C林地:在东北、西南山区和南部山地A十一大煤

    9、矿:集中在华北B五大油田:集中在华北、东北C八大铁矿:集中在华北、西北D十大色金属:集中在江南A鱼类:集中东海(舟山渔场)B海盐:集中在渤海(长芦盐场)C石油:集中在渤海、东海、南海问题水土配合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严重。A水土流失严重B土地沙化严重C森林资源减少D草场资源超载A乱采滥挖B破坏严重C浪费严重A过度捕捞B海洋污染对策A跨流域调水B兴建水库C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A依法管理B“开源”“节流”C建设,保护A贯彻矿法B合理使用C综合利用A捕养结合B防治污染四、当堂检测1.我国自然资源最基本的特征是:A、总量丰富,所以人均占有量就多B、总量贫乏,所以人均占有量就少C、总量贫乏,但因人口特

    10、别多,人均占有量就更少D、自然资源大国,人均资源不足2.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3.属于非农业用地的是: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建筑用地4.在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约占:A、10.4 B、12.7 C、33.8 D、13.55.我国的大小兴安岭和横断山区等山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A、草地 B、耕地 C、林地 D、荒漠6.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是:A、由于大规模的“开源”,使耕地面积不断增加B、由于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耕地面积迅速减少C、近几年来,我国土地并没有变化D、由于水土流失,沙漠侵蚀,盲目开发,使耕地迅速减少7

    11、.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南少、西北多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8.下列地形区中,缺水最严重的是: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9.在城郊蔬菜大棚中,最值得推荐的灌溉方式是:A、大水漫灌 B、自流灌溉 C、喷灌 D、滴灌10读“跨流域调水示意图”回答:(1)A是_工程,引黄河水进入_河上游的大同市,以解决山西省煤多水少的局面。(2)B是_工程,将滦河水引入_水系,结束了天津人民喝咸水的历史。(3)C是_工程,引滦河上游水进入工业城市_。(4)D是_工程,引黄河下游的水进入旅游和工业城市_。(5)南水北调是指把_调往_和_,

    12、其意义在_。南水北调过程中,应把调水与_、_相结合。(6)E、F、G三个调水方案中,工程量最大的是_,不能自流输水的是_,影响范围最广的是_,现已部分实施调水的是_。(7)南水北调三个方案的计划调水路线分别是:E方案:在江苏省_市江都抽水站把长江水抽入_,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_河后,向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_市。G方案:引金沙江、_江、_河水,通过巨大的隧洞引水至黄河上游。F方案:在长江上游三峡水库引水至_水库,再沿伏牛山、太行山自流北上,直达_市。(1)引黄入晋 汾(2)引滦入津 海河(3)引滦入唐 唐山(4)引黄济青 青岛(5)长江流域的水资源 华北 西北 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解决我

    13、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6)G E G E(7)扬州 京杭运河 黄天津 雅砻 大渡 丹江口 北京课后练习与提高读下图,完成12题。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2.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读下图,回答34题。3.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A.季风水田农业;土壤贫瘠 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C.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 D.季风水田农业;4.当地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水土

    14、流失、酸雨 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 D.风沙危害、寒潮根据表1资料,回答5-7题。表1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省(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耕地面积(万公顷)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木林总蓄积量(亿立方米)34.3532.51865.815.853.51539.1727.915.051.9542.4404.40.431.1361.0184.62.05. 表1中、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A川、黑、苏、陇 B. 苏、川、陇、黑C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6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比小,因此山区面积比大B水

    15、资源总量比多,因此,年降水量比大C木材总蓄积量比少,因此,森林覆盖率比低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比大7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A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B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C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D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8.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中,我们现在能积极直接参与的是:A、跨流域调水 B、设计海水淡化的办法C、修建水库 D、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表1 部分土地覆

    16、盖类型面积构成类型箭竹及灌丛阔叶林旱地水田石砾地、裸地高山灌丛草甸比重(%)28.9025.3010.403.105.700.019.该水源地位于A.长江三峡谷地 B.青藏高原 C.汉江谷地 D.江南丘陵10读“黄河中下游地区示意图”(图105),回答下列问题。图105(1) 图中山脉是我国多种地理事物的界线,比较山脉两侧地理事物的差异,完成下表。(6分) 地理事物1 地理事物2 地理事物3 A B(2)A省 资源丰富,该资源外运的措施有 。(3)A地区存在的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有哪些?(8分)(4)B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 。(2分)(5)图中两项工程比较,工程的有利条件是 ,工程的起点是 。(4分) 山西省 黄土高原 第二级阶梯 河北省 华北平原第三级阶梯(2)煤炭(2分) 修建运煤铁路线,在煤矿附近建坑口电站(4分) (3)水土流失(2分) 严重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多降暴雨(6分) (4)水资源缺乏(2分) (5)利用京杭运河河道(2分),节省投资丹江口水库(2分)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一体化 鲁教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