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docx

    • 资源ID:686136       资源大小:109.48KB        全文页数:1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docx

    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21 富贵不能淫 练习题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2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4分)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妾妇之道 ( ) 是

    2、焉得为大丈夫乎 ( )居天下之广居( ) 无违夫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翻译下列句子。(4分)(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_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8.得(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戒(3)往送之门,戒之曰(4)

    3、必敬必戒,无违夫子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2分)10翻译下面句子。(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1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1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13.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14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2分)(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4、。(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4分)(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4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妾妇之道 (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居天下之广居( ) 无违夫子( )3、(1) 方法 这,这样的人 居住 违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女子之

    5、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4.A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5.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翻译下列句子。(4分)(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译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7、孟子认为公孙衍

    6、、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分)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分)。8.得(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戒(3)往送之门,戒之曰(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8:(1)能够 (2)得到、实现 (3)训导 (4)谨慎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2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0翻译下面句子。(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

    7、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11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1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1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12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13.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13.

    8、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14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14.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2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所以动心忍性(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空乏其身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人恒过( )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

    10、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用课文词语回答)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9、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答案:1、孟子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3、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4、使坚韧 、奋起,有所作为 、 被举用,被选拔、 在外面,指国外、给 、 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指被任用、犯错误5、翻译(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3)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6、B 7、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8、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

    12、一番出色的事业。9、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均可。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1下列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 C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D孙叔敖举于海(由于)2翻译句子: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4文章开头连用六个事例,有什么作用?1.D 点拨:D项中“于”是“从”的意思。 2.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3不能

    13、删除。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论述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正面论证,而这句话是反面论证,如果删去这句话,就不能够充分地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4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论证更充分。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3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 ( ) (2)行拂乱其所为 ( )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2.翻译下面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译文:_3.如果将这篇短文两个

    14、自然段的顺序进行互换,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答:_二、美文品析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

    15、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注】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犯禁:触犯禁令。4.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1)委而去之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是以善为国者 ( )(4)必先富民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寡助之至,

    16、亲戚畔之。 译文:_ _ (2)奚以知其然也? 译文:_ _ 7.理解填空。【甲】【乙】两文段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_,【甲】文从_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_的角度来论述。答案解析1.答案:(1)从 (2)违背 (3)通“横”,梗塞,不顺 (4)这样2.答案: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思路的分析能力。首先要明确表态;然后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理由。答案:不能进行互换。因为本文第1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2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

    17、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灭亡),两段之间呈层进关系,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所以不能互换。4.答案:(1)放弃 (2)限制 (3)治理 (4)使富裕5.【解析】选B。B项“道”均解释为“仁政”。A项“池”分别解释为“护城河”“水池”;C项“之”的意思分别为“国家”“用在主谓之间,不译”;D项“则”分别为“就”“那么”的意思。6.答案:(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2)根据什么知道这个道理呢?7.【解析】本题考查两文段的主要观点。分析【甲】文的治国之道应抓住“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来理解,分析【乙】文的论证角度

    18、抓住“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来思考。 答案:以民为本(或“人的重要性”) 施“仁政” 富民附【乙】【译文】大凡治国的方法,一定要先使百姓富裕。百姓富裕就容易治理,百姓贫穷就难以治理。根据什么知道这个道理呢?百姓富裕就安居乡里重视家庭,安乡重家就尊敬官吏害怕犯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百姓贫穷就不安居乡里而看轻家庭,不安乡重家就敢于凌辱官吏违犯禁令,凌上犯禁就难治理。所以安定的国家常常是富裕的,而动乱的国家必定是贫穷的。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百姓富裕,然后才治理国家。2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

    19、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发动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曾益其所不能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入则无法家拂士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

    20、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二)(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21、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 劳其筋骨 / 无案牍之劳形C. 曾益其所不能 / 荡胸生曾云 D. 百里奚举于市 / 愿为市鞍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 必先苦其心志 / 其如土石何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人不知而不愠 D. 管夷吾举于士/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

    22、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B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C.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D.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4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

    23、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1分)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2分)4、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5、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3分)(四)(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文章中加点的词。(4分)于 拂衡 然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译文:3简答: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文中划线句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2分)答:4如果把这篇短文两个自然段的顺序进行互换,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4分)答:(五)(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

    25、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两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必先苦其心志(3)曾益其所不能(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 3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

    26、分)答: (六)文言文阅读(共15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 行拂乱其所为(3)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 如则无法家拂士2. 请翻译下面句子。(3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 文中

    27、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是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至若春和景明。C.贤者能勿丧耳。 D.策之不以其道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8、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 B.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 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的观点。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词语句的大意。所以动心忍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二、对比阅读:(一)(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29、,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注释】猱n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殊快:很舒服。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必先苦其心志 苦 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