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鹤峰县五里乡水泉村灌垭江坪河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茶叶生产加工项目建议书 精品.docx

    • 资源ID:6854493       资源大小:41.62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鹤峰县五里乡水泉村灌垭江坪河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茶叶生产加工项目建议书 精品.docx

    1、鹤峰县五里乡水泉村灌垭江坪河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茶叶生产加工项目建议书 精品鹤峰县五里乡水泉村灌垭江坪河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茶叶生产加工项目建议书鹤峰县五里乡水泉村灌垭江坪河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茶叶生产加工项目建议书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鹤峰县五里乡水泉村灌垭江坪河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茶叶生产加工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五里乡人民政府。1.1.3项目建设技术支撑鹤峰县茶叶局。 1.1.4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5建设目标及建设宗旨建设目标: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完成200亩茶叶基地建设;2014年完成茶叶加工厂建设。建设宗旨:通过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我县库区移民农业农村产业结

    2、构调整,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使茶叶产业成为我县库区移民及农村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1.1.6项目实施范围基地建设为水泉村1-10组,加工厂及移民安置为水泉村10组灌垭。1.1.7项目建设内容新造生态茶叶示范园200亩,改造老茶园600亩,建年加工名优茶4万斤生产线1条,补助建设移民集中安置房32套。1.1.8项目建设期2013年至2014年。1.1.9项目总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65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80万元,地方政府自筹350万元,农户投工投物折资20万元。1.1.10项目效益预测200亩茶叶示范基地建成达产后,每亩每年可采优质鲜叶300斤,600亩老茶园改

    3、造达产后每亩每年可采优质鲜叶250斤。项目区内每年可产优质鲜叶210000斤,每斤均价15元计算,每年可创产值315万元,按80%效益计算每年可实现鲜叶收入252万元,项目区内940人,人平仅茶叶收入就可达到2681元,是该村2012年人平纯收入3346元的80.13%,有效增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年加工优名茶4万斤,按目前鹤峰名优茶每斤平均销价100元计算,可创加工产值400万元,按净利润10%估算,企业年净利润为40万元。同时有效解决了73户移民的就业与安置问题,还可在项目的建设中为地方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渠道,增加群众的劳务收入。1.2 项目编制的依据及原则1.2.1项目编制的依据1)

    4、、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第471号令)。2)、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3)、财政部关于印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暂行管理办法(财综200629号)。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发农经20061249号)。5)、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鄂政发200653号)。6)、省财政厅、省移民局关于印发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鄂财社发2006108号)。7)、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试行)。8

    5、)、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943号)。9)、鹤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0)、其他相关行业规程及规范。1.2.2项目编制的原则(1)坚持统一经营,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2)坚持助农扶农增收,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3)坚持库区移民优先的原则。(4)坚持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5)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推动茶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原则。(6)坚持产、供、销、加工一条龙服务一体化的原则。(7)坚持按城镇化规划科学布局原则。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 项目背景为确保江坪河库区移民的正

    6、常生产、生活、保障库区移民的稳定性,帮助库区移民搞好生产、培育库区移民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库区移民经济已成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共识,因此如何提高库区移民收入,加快经济发展,成为我县移民安置工作的重中之重。茶叶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加以科学的管理和生产,以及市场的正确引导和产业的科学配套发展,将会对我县库区移民的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茶叶消费市场的需要鹤峰县是湖北省的茶叶大县,茶叶生产加工历史悠久,鹤峰茶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欧州,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建设该项目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2.2.2

    7、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实施党中央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武陵山区扶贫规划,提高库区人民生活水平,使库区人民脱贫奔小康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各级政府重大使命,建设谋划好库区移民的发民项目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2.2.3茶叶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茶叶作为鹤峰经济的支柱产业,面积大产量多,但其整体收益水平不高。进一步通过示范带动提高鹤峰茶园管理、生产、加工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其作用非常明显。2.2.4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灌垭以其独特的区位成为连接五里坪革命旧址群、容美土司南府遗址、五龙山风景区的咽喉,随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旅游线路的开通,南府遗址、五龙山的开发,以及江坪河水库和选址灌垭

    8、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32户具土司文化风格的移民居隹小楼的建成,加上项目区内的800亩茶梯,水泉、灌垭将成为人们出游的好去处,带动旅游产业的新发展。2.2.5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加快城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库区移民的集中安置和进行产业建设可以为城镇化建设积累宝贵的经验。2.2.6库区移民实现中国梦的需要通过库区移民后期扶持,使广大移民有一个比原来更好的安居环境,有一个稳定发展的产业项目,就能收到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效果。因此,建设灌垭茶叶生产加工项目,是实现江坪河库区灌垭移民安置点移民中国梦的有效途径。并将对整合好全县茶叶生产、加工资源,优化产业

    9、结构,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保障库区移民的稳定和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 自然环境条件3.1.1水泉村概况项目区位于鹤峰县东南部的五里乡水泉村,距五里乡政府驻地16公里,分别与本乡十字村、南村村、陈家村、潼泉村接界,与燕子乡楠木村隔河相望。全村国土面积19230亩,辖10个村民小组,297户,940人,509名劳动力。该村地处二高山,平均海拨1000米,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非常适合茶叶等经济作物生长。全村现有耕地2195亩,其中水田28亩,人平耕地2.34亩,有茶园面积600亩,年产鲜叶18万斤。该村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09.5

    10、9万元,其中茶叶收入57万元,人平纯收入3346元。3.1.2项目选址概况项目建设选址于鹤峰县五里水泉村,安置江坪河库区移民73户,213人,其中:在该村10组的灌垭设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江坪河库区需移民的本村8、9、10三个村民小组中的32户,85人的库区移民。10组有耕地280亩,47户,180 人,地貌类型全为山坡地,没有平坝,项目区河流为溇水流域、澧水系,项目区干流以南渡江河为主,建成后的江坪河水库将半环绕整个项目区。3.2 土地资源情况项目区水泉村土地以山地为主坝地较少,宜林坡地资源非常丰富,根据1991年鹤峰宜林荒地资源普查结果表明,其中:坡度在615度的有30亩,坡度在1625度

    11、的有1319亩,坡度在2635度的有1379亩,36度以上70亩。按海拨分则为5 00-100米宜林地为1644亩,1000-2000米为1154亩,土壤PH值根据鹤峰县1982年土壤普查资料显示项目区土壤PH值处在4-7之间。项目区丰富的宜林坡地资源为茶叶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土地保障。3.3 气象资源条件项目区气候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雨热同季,时空分布不均,雾多,蒸发小,湿度大。地表高差悬殊,切割深、立体气候显著,低山湿润,中高山温和,高山温凉,春季平均90天,由低山到高山渐次增多。夏季平均45天,由低山到高山渐次减少。秋季平均76.3天,由低山到高山渐次增多,冬天平均1

    12、53.3天,由高山到低山渐次减少。雨量充沛,多阴雨少日照,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4.5,元月平均气温4.6,七月平均气温24,极端最高温35,极端最低温-8.7,年积温5488,无霜期266天,年降雨量1336.92189.5毫米,良好的气象资源条件均能满足茶叶生长的发育要求。3.4 区位及交通条件项目区地处鹤峰县城东南,距县城公路里程60 公里,距五里乡政府驻地20公里,省道S341公路线贯穿整个项目区,江坪水库建成后水上交通西南可通县城容美镇,东北可通五峰县锁金山公路,东南可通本县走马镇。具有一定的交通区位条件。3.5 茶叶发展现状3.5.1茶园情况项目区现有茶园面积600余亩,分布在村内10

    13、个组中,又以8、9、10组比较集中,约占全村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五里乡的茶叶主产村之一。经过多年来的茶园技术改造,茶叶产量不断提高,亩产大宗茶鲜叶达到300斤,全年大宗茶鲜叶产量达到18万斤。加工技术不断提高,名优茶加工被茶农普遍接通受,每年加工生产的名优茶以其独特生态环境下的内在品质畅销省内外,特别是受湖南长沙、石门、五峰各大茶叶加工商亲睐。茶叶以成为当地农村居民的主要产业和衣食之源。村内摘茶能手、加工技人员、茶叶经销人员遍布全国茶叶产区,极大的促进了茶叶生产、管理、加工技术的传播与发展。进一步建设生态茶园高产示范园,改造现有老茶园,调整生产大宗茶结构,建设名优茶加工厂,茶叶产业的综合效益

    14、还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因此,项目区选择发展名优茶生产加工项目易被群众接受,获得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3.5.2茶叶加工情况项目区内原有茶叶加工企业3家,每年加工大宗绿茶10万左右,加工名优茶1万斤左右,大部分鲜叶靠邻村厂家及县城、五里、燕子、五峰等地厂家收购。茶农以出售茶叶原材料为主,很少实现加工增值,有时其鲜叶销价还只相当于采茶工资。由于收购厂家的不确定性,往往使茶农茶叶不能及时出手,使茶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搓伤茶农极积性的事时有发生。随库区移民工作的推进,原有3个茶叶加工厂全在淹没区内,项目区内现已完全没有了茶叶加工企业。因此,在建设生态高产茶叶示范园、加强老茶园改造的基础上,建成一条年产名茶

    15、1万斤,优茶3万斤的名优茶加工生产线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建好加工生产线,在很大程度上可进一步激发茶农的种茶积极性,并带动周边茶叶产业的发展,使扶持效益放大、叠加。3.6 市场发展潜力展望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19世纪初,茶叶的成分才逐渐明确起来。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

    16、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唐朝卢仝的七碗茶歌也对茶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因此,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饮用品和保健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充分利用项目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和相对较好的交通区位,建设生态高产示范茶园200亩,把面积恢复到淹没前的水平,改造老茶园600亩,建设名优茶生产线1条,实现年加工名优茶4万斤的能力,不断提高茶叶加工企业的技术和科技含量,不断拓宽茶叶产品在省内外销售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市场,建立起公司+基地+茶户+

    17、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将会给项目区农户以及全乡、全县以乃至武陵片区茶叶种植户和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4.1项目建设内容建设生态茶叶基地200亩,改造老茶园600亩,建设年产名优茶4万斤生产线1条,建移民安置房32套。其中:老茶园改造采用补助形式由茶农自行完成后统一验收的较松散管理方式实施;32套集中安置房由政府按每套补助资金5万元,余下部分由入住户按建安成本出资,统一设计进行建设。200亩生态示范茶园项目,以73个移民户为优先对象,户平2.74亩,由政府资金投资84.13%、移民受益户投工投物折资占15.87%。年产4万斤名优茶生产线由政府项目资金全额投资建设

    18、优先安排移民人员,不足人员项目区内选聘或向社会公开招聘。4.2项目建设布局项目区灌垭建年产名优茶4万斤加工生产线,项目区8、9、10组建生态茶叶基地200亩,其中:8组30亩,9组30亩、10组 140亩。项目区其他各组实行600亩老茶园技术改造,其中:1组60亩,2组70亩,3组80亩,4组50亩,7组80亩,8组70亩,9组70亩,10组120亩。项目区内均有老茶园资源分布,是茶叶种植的适宜区,但由于茶叶生长喜欢土壤肥沃,偏酸性地块,以PH值4-6适宜,4.3-5.7最佳,小于4大于7则不利生长。因此在生态茶叶基地场地选择上应以坡度小、地势平缓的坡耕地资源为主,并要求土壤PH值适宜。在茶园

    19、建设布局上本着规模化、基地化、科学化和效益最大化的思路,按照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方便管理的战略,搞好项目区的茶叶产业建设。本次生态茶园基地项目建设及老茶园改造面积总共达到800亩高效茶园,其中200亩为高标准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计划安排在江坪河库区移民集中的8、9、10组内,意在恢复原有茶园面积,使移民户的茶叶收入不仅不因移民受到损失,而且还因移民使茶叶收入得到增加。其他600亩为常规建设安排在除5、6组外的其他各组内。高标准基地建设要求基地内有步道和蓄水池,蓄水池按新园5亩修建1个30立方米容量蓄水池,建池40个,老园按100亩建1个30立方米容量的蓄水池,建池60个,以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成

    20、效,同时也达到辐射带动周边的效果,较好地推动项目的发展。4.3项目建设年限2013年至2014年4.4项目建设进度2013年7月前完成200亩基地、600亩老园技改、年产4万斤名优茶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建议书、可研报告、实施方案的编制,上报以及评审等工作,8月前基地面积落实到地块并完成与农户的相关签约手续,9月前完成200亩生态茶园基地的整地,12月前完成生态造园及老茶改造,2014年2月前完成加工生产线建设,2014年3月加工生产线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并投入使用。民居建设与茶叶加工生产线同步进行到2014年12月完成交付使用。第五章项目建设技术5.1生态茶园基地造园建设5.1.1茶苗

    21、选择选择优良品种,栽植用苗为一年生无性系繁殖的茶叶扦插苗,品种为福选9号、名山131、平阳特早等优良品种。5.1.2合理布局精细整地选择坡度较缓、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酸碱度适宜的山包集中连片造园。茶行沿等高线平行整地筑梯开厢,形成美丽的茶梯风景,厢面宽不低于1.5米,土层60厘米以上,沟池道路水系配套。重施基肥,亩施饼肥200公斤,农家肥2500-5000公斤作基肥。5.1.3合理密植定植密度:双行错窝条栽,亩植株数5000株,但对立地条件差,土壤脊薄的地块可相对较密一些,对土壤肥沃、雨水充足的地块可相对较稀些。定植时期。因茶苗喜湿不耐干旱,易蒸腾失水,因此定植时期一般在11-12月进行定植。

    22、定植技术定植时先在定植穴上挖大小适宜的坑,将苗放入坑内,确定好茶苗的位置和深度,将根系疏展开来,填入细土,再将苗向上提,然后将土回填,踩紧踏实即可,然后每株苗浇足定根水,确保种植成活,离地5寸定型修剪。5.1.4加强田间管理严禁施用高残高毒农药,限制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严格按无公害茶叶栽培管理技术标准管理茶园。5.2老茶园改造5.2.1地上部分(树冠)的改造(1)深修剪:适宜于茶树树冠“鸡爪枝”丛生,生产枝细弱,育芽能力低,新梢出现大量的单片和对夹叶,而茶树骨干枝仍然生长比较旺盛的茶树。根据树势衰老程度,一般可剪去树冠顶部1015厘米的新梢。(2)重修剪:适宜于未老先衰的茶树以及一些树冠虽

    23、然衰老,但骨干枝及有效分枝仍有较强生育能力的茶树。这类茶树,一般年龄不大,往往是建园时基础未打好或建园后未进行系统修剪,放松肥培管理且采摘强度太大等原因造成的。由于树龄不大,多数枝条活力尚旺。所以,可以利用较重的修剪,在离地3540厘米处剪去地上部分。对原来茶丛比较矮小的茶树,也可以剪去原有树高的1/2,从而剌激新梢萌发,养成新的树冠。(3)台刈:适宜于比较严重衰老的茶树,这类茶树枝干灰白,并有严重的回枯现象,寄生有较多的苔藓、地衣、多数枝条育芽能力衰弱,对夹叶占绝大多数,根系也向根颈部萎缩,即使增施肥料,因吸收能力弱,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也不高。对这类茶树,一般在离地面78厘米处剪去地上部全部枝

    24、干,以剌激根颈部潜伏芽抽发新枝。修剪、台刈时期,一般选择在春芽萌动前期或春茶即将结束时进行,茶树台刈后及时喷一次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清园消毒。5.2.2 地下部分(根系)的改造(1)茶园坡改梯有些老茶园由于种植时没有按水平梯地等高移植,经长年累月的雨水冲刷,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所以在老茶园改造时,将坡地茶园按茶树水平行数(即横行数)改为梯地,在坡改梯时遵循外高内低的原则,以增强茶园的保水、保土、保肥的能力。(2)深耕(槽)施肥深耕(槽)方法是在茶树树冠边缘垂直往下挖深50厘米(1.5尺),宽40厘米(1.2尺)的一条沟,单株茶树可绕茶树根部挖成半圆形。施肥以有机肥(农家肥或杂草)为主,化肥为辅。一

    25、般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左右,复合肥50公斤以上。施肥时先施有机肥,后施化肥,最后覆盖,以达到偷生还熟,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的作用。深耕(槽)施肥时间与茶树修剪同时进行,能提前进行效果更好。5.2.3归并覆阴改造(1)移植归并。老茶园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茶树种植密度不足,缺株断行多,土地利用率低,劳动投入多,经济效益低。所以对种植密度不足,缺株断行多的茶园进行移植归并,移植归并只能采用同龄茶树,因为茶树根部能产生一种毒性的物质,所以在大茶园里面补栽小茶苗很难成活。移植归并的方法是将茶树修剪后(重修剪)留下少数枝叶连根挖出,将茶树根部在拌好的干净的黄稀泥中醮根,使根系沾满稀泥,然后

    26、挖坑栽植。(2)种植覆荫树。在茶园四周及茶园内的空地上栽种覆荫树,改善茶园内部的小环境。树种以杉树、桂花树为主,不少于20株/亩,茶园内栽种覆荫树也是传统茶园转化为有机生态茶园的一项基本要求。5.2.4管理技术改造改造老茶园,是为了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这就必须加强改造后的茶园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改造的作用。(1)增施肥料老茶园改造后的施肥,要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增加磷钾肥的比重(一般复合肥中磷、钾含量即可满足茶树生育的需要),特别要重视增施有机肥。(2)修剪养蓬不论采用何种修剪改造,在初期都要按照新植茶园培养树冠的要求,采用修剪和打顶养蓬方式培养树冠,直至茶树树冠养成后才能正式投产。

    27、(3)合理采摘树冠改造后的12年,要把采摘看作是一项培养树冠的技术措施,要贯彻“以养为主”的原则。在茶树高度尚未达到90厘米,树幅未超过1米时,只能打顶采摘培养树冠,要采高留低,采顶留侧,采密留稀,抑制主枝生长,增加分枝密度,提高生产枝的数量。只有当茶树高度、树冠幅度(蓬面)达到开采标准时,才可正式投产开采。如果提前开采,势必造成茶树矮小,采摘蓬面不大,单产低,且树势很快再次衰老,结果达不到改造目的。(4)病虫害防治茶树改造后,新生枝叶幼嫩繁茂,容易招引各种病虫的危害。因此,要加强病虫的检查和防治工作。修剪后,在萌发前喷施一次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萌发后根据我区情况,重点防治小绿叶蝉、茶尺蠖和茶

    28、饼病。5.3加工生产线建设5.3.1厂址选择加工生产线建设选址于水泉村10组灌垭江坪河库区还建公路与原鹤南公路交汇处。厂址东面靠山,北面、西面临湖,南面为鹤南公路,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具备项目建设的水源、电源接入条件,道路畅通,场地基本平整。周边不存在影响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因素。5.3.2土建工程建加工生产厂房一栋,建筑物占地1100平方米,砖混结构2层,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第一层为鲜叶收购用房600平方米,优茶加工车间500平广米。第二层为名茶加工车间500平方米,成品库200平方米,包装间200平方米,办公用房200平方米。建砖混结构3层生活用房一栋,建筑物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29、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第一层为员工食堂,第二、三两层为员工住宿。5.3.3配套工程附属设施建设铺设水管1200米,建50立方米水池一个供生产、生活、消防用水,新增 输电线路1000米,筑2.4高水泥砖围墙200米。道路、场坝硬化1000平方米,建公共厕所一个。5.3.4设备选型设备选型明细表规 格 型 号 生 产 单 位单位数量单价总金额(元)FP-50热风炉(带烟机)浙江上洋机械台11200012000电炒锅组浙江上洋机械台2420084003.0翻板烘干机(电)浙江上洋机械套1360003600025铜揉捻机浙江上洋机械台233006600FSZ40/13 提升机浙江上洋机械米140004

    30、000FSP40/2.0D 斜平输机浙江上洋机械米1400040006CHF 10m烘干机浙江上洋机械台134000340006CSF100热风杀青机浙江上洋机械套1263000263000 冷却机浙江上洋机械台11200012000不锈钢平台浙江上洋机械m30200060000包装机浙江上洋机械台15000050000合 计4900005.3.5主要生产技术方案本项目技术流程主要为:鲜叶验收-鲜叶摊放-电热源杀青-冷却回潮-揉捻-烘干冷却-包装入库。第六章 环境保护6.1厂房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措施6.1.1扬尘扬尘主要在沙石、水泥的运输、堆放过程和场地清扫、开挖中产生。减少扬尘的有效方法主要是

    31、加强有序的施工管理指挥,采取必要的洒水抑尘措施,避开风速大的时段施工。由于工程量不大,场地地势平坦,不需要大量的挖填方,扬尘产生量少,且施工时间较短,因此,对环境的影响小。6.1.2尾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废气产生量与施工机械的选型及施用量有关。工程施工中不会使用大型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量很小,其对于环境的影响小。6.1.3装修阶段产生的废气废气主要是装修阶段的甲醛、氨等有害废气,由于量小在大气环境中易于稀释扩散,对大气环境影响非常小。但茶叶生产车间若残留浓度超标时,不仅影响员工身体健康,而且可能影响茶叶品质。因此,装修后应加强通风或采取其吸附措施净化空气,使生产车间甲醛、氨等有害废气车间内达标。6.1.4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为生活污水,其施工人员为10人,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48t/d。施工人员为村内附近居民,不在工程区内食宿,对周围水环境影响小。施工期产生的含泥污水浊度高、悬浮物量大,沉淀后可全部回用,收集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小。6.1.5环境噪声影响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是汽车运


    注意事项

    本文(鹤峰县五里乡水泉村灌垭江坪河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茶叶生产加工项目建议书 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