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

    • 资源ID:6850758       资源大小:65.44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案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围绕“亲情”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时,要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 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通过回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以及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作者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抗争。这种生存情况下写出来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体会文中流露出的情绪,找出文中感情丰富的语句,体会其情感。 同时

    2、反思一下:沐浴在亲情中的我们,是否只知接受,不会感恩和回报呢?散步选自中国青年报,通过讲述一家三代人-起散步的故事,表现了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内容看似比较浅,但是仔细品味,不难发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有感情地朗读本文,读出其中的情味,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这样的温情。散文诗二首包含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这两篇散文。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金色花想象小孩子变成了金色花与母亲嬉戏,表现了母子情深。荷叶母亲写作者看到雨中荷叶护莲,联想到母爱,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二则选自世说新语笺疏,包含咏雪和

    3、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两篇散文。世说新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较为出名的两则。学习本文时,注意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写作 学会记事”要求学生将事情写得生动具体,且有真情实感,提高其写作记叙文的能力。“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让学生了解“朋友”的内涵,学会与别人交朋友,认清自我,让别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2.培养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提高整体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2.抓住精彩的、关键的词句进

    4、行理解、赏析,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其情感体验。2.锻炼学生在写作中记事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3.了解“朋友”的内涵,学会与别人交朋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2.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其情感体验。教学难点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教学措施1.默读法.学习默读,重在强调一气呵成地通读全文,遇到生僻字,可先跳过,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保证

    5、一定的阅读速度。2.感悟法。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人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3.探举法.充分发挥主休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机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探讨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课时安排秋天的怀念2课时 散步 2课时散文诗二首2课时世说新语二则2课时写作2课时综合性学习课时5 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积累优美的语句。2.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过程

    6、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方法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2.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等方式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母爱的伟大,思考生命的意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文中运用细节描写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内涵,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2.感受母爱的伟大,懂得感恩和回报,思考生命的意义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一个让人容易感伤的季节。那飘零的黄叶,那南飞的雁群都有可能引发我们不尽的感伤。作家史铁生在菊花开得泼泼洒洒的

    7、时节想起了逝去的母亲,悲悔交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去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2.背景资料作者在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 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3.知识链接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

    8、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插人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使文章结构紧凑。4.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憔悴(qido cui)侍弄(sh)捶打(chu)诀别(ju)淡雅(yd)烂漫(Ian man)翻来覆去(f)悄悄(qiao)悄然(qido)宿舍(s)星宿(xi)什么(shn)什锦(sh)鲜血(xu)(2)词语释义瘫痪: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没有规

    9、律。沉寂:十分寂静。侍弄: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憔悴:形容人痩弱,面色不好。央求:恳求。神色:神情。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哕里哕唆。敏感: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深沉:形容程度深。泼泼洒洒:水泼洒的样子。 文中形容花开得茂盛。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三、合作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答案示例: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2.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10、答案示例:课文写了四件事: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疏通了文章的字词,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感知。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文章的具体内容。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相应训练。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课文几次写到秋天,叙事的线索是什么?1答案示例:课文两次写到秋天,第一次是在母亲即将去世前(第1自然段第二句“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和第3自然段第一、二句中“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和“北海的菊花开了”体现出来的);第二次是母亲去世后,“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第7自然段“又是秋天”)。2线索:看花。“我”不同意母

    11、亲带“我”去看花一一“我”答应同母亲去看花一一妹妹推“我”去看花。二 、新课导入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史铁生的遭遇和经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今天我们将体会到更多。三、合作探究(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文中的“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答案示例:脾气暴怒无常。表现为:(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2)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3)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

    12、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示例:(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2)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3)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3.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答案示例;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

    13、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答案示例:动作、神态描写。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悄悄”写出了母亲动作之轻,怕打扰“我”,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突出了母亲的细心;“偷偷”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不放心和关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眼边儿“红红”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地关爱、呵护儿子。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答案示例:动作、语言描写。“扑”“抓”“忍”三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和痛苦的心情,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3.她憔

    14、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答案示例:神态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已病入膏肓;“央求”表现出母亲的执着。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答案示例:语言描写。表现母亲要“我”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说明了“我”答应去看菊花使母亲心中十分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答案示例:心理描写。怕“我”想到自己瘫痪,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表现出母亲的细心。(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1.本文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表达“我”的愧疚和对母亲的深深怀念。2.

    15、文章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答案示例:“秋天的怀念”是指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 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重新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文章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表现“我”人生态度的变化的?答案示例:“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一“要好好儿活”(再生)。(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几十年后,回忆起母亲,史铁生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请读

    16、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走向自己的幸福的路;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一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答案示例;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作者完全理解母

    17、亲了.四、课堂小结“秋天的怀念”并不是指对秋天的怀念,而是指在秋天这一特定的时令的怀念。 作者徜徉在菊花丛中,怀念的不仅是母亲用心良苦的深恩厚爱,更是母亲身体力行教给他面对苦难的精神力量,是母亲给他第二次生命的爱,是母亲对他勇敢而坚强的精神力量的唤醒和激发。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不仅仅是看到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相应训练。六、板书设计“我”双腿瘫痪,暴怒无常秋天的 母亲忍受病痛,央求“我”去看花 伟大怀念 母亲临终前牵挂儿女 无私“我”和妹妹去看花,懂得母亲的心意教学反思:6散步教学目

    18、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信服、熬”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过程与方法1.学习“以小(细节、情节)见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的写作方法。 领悟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2.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2.品读课文中优美的语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教学难点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方法: 朗读

    19、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一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对,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莫怀戚(1951-2014),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小说透支时代X陪都旧事花样年月

    20、,散文散步等。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选.2.背景资料散步写于1985年,当时莫怀戚的父亲刚去世。照料了父亲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目标,身体状况变得很糟糕。莫怀戚的弟弟是医生,他认为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这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作者对“生命”与“责任”的感受和思考。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熬(o) 嫩芽(nn) 分歧(q) 一霎时(sh) 拆散(chi) 水波粼粼(ln) 新绿(l) 熬夜(o) 绿林好汉(l) 熬白菜(o) 劳累(li) 累赘(li) 积累(li) 强壮(qing) 勉强(qing) 倔强

    21、(jing) (2)词语释义信服:相信并佩服。 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一霎时:极短时间。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委屈:使人受到委屈。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三、合作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答案示例:散步的时间:初春散步的地点:南方的田野上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儿子、妻子散步的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散步的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散步的结果: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2.祖孙三人面对“岔路”

    22、,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你知道他们选择了什么,理由分别是什么吗?答案示例:母亲:走大路 大路平顺,母亲已风烛残年(她老了,身体不好)儿子: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儿子的好奇心强,喜欢美的风景我:走大路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是第一位的3.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答案示例:互敬互爱、其乐融融。四、课堂小结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字词读音和释义,了解了课文的整体含义。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理清全文思路,填空。“我”劝母亲散步 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 一 “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答案示例:全家一起散步 “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孙

    23、子二、新课导入在这条充满着阳光、充满着温馨的乡间小路上,家庭的小矛盾解决了,但爱的故事却在继续延续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三、合作探究(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答案示例:因为小路难走,恐怕稍有闪失,摔伤了自己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慎重。表现了“我”和妻子的责任感,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妻子的认识。答案示例:母亲:能听从儿子的劝告来散步,可见母亲性格温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可见母亲善艮、无私、关爱家人。“我”作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

    24、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团结妻子一同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妻子: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是一位贤妻。(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请赏析下面句子。1.写景的句子(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编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丝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答案示例:这句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们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衬托了一家人散步祥

    25、和、欢乐的情绪。(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答案示例:这句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祖母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老师适时点评)(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答案示例: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2

    26、)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答案示例:对比巧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答案示例:句子: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利富有情趣。(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文章

    27、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示例:“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 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一一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 作者运用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出了自己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第2自然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插叙。 补充说明散步的原因,突出孝敬父母这一

    28、中心。2.散步这样的小事,作者是如何把它写得波澜起伏的?答案示例:作者采用了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被“我”劝出来了,解决大小路的分歧一“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 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3.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大词小用,以小见大,你能找出几例吗?为什么要用这种写作手法呢?答案示例: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 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

    29、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表达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答案示例:要点:可以是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或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四、课堂小结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 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六、板书设计总起散步的地点、人物散步原因散步分述散步时的景色及乐趣尊

    30、老爱幼产生分歧及解决方法教学反思:7 散文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匿笑、沐浴”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和感情基调,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2.通过描绘画面,表达出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和思想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譜有关母亲与孩子的金色花,看看母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二自主预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