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docx

    • 资源ID:6814281       资源大小:113.49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docx

    1、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LT6人文性原则。全面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充分考虑考生答题的心理需求,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在试卷中合理设置相关提示,帮助考生正常发挥,给予考生人文关怀。三、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水平层次说明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水平要求由低到高依次是了解水平、理解水平、运用水平三个层次,高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包含低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1. 了解水平要求对所列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有初步认识,记住相关概念的定义、基本理论的内容、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基本观点及相关事实。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说出、识记、比较、

    2、简述等。2. 理解水平要求对所列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用自己的语言或用与原先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阐述所学的内容,能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进行解释、说明或概括。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理解、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判断等。3. 运用水平要求具备运用所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高等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能对教育心理现象进行推断和预测、正确阐释具体教育心理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及影响;学会解读、分析教育心理现象并懂得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使用、运用、解决问题

    3、等。(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教师篇1.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教师职业生涯的内涵与特点理解教师职业生涯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含义,描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包含的内容,能说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知道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说出教师在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所关注的焦点内容。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理解专家型教师的概念,描述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表现并分析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掌握专家型教师基本的共同点。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掌握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规律并加以运用,能结合自己的情况推导出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所需的条件。教师职业生涯的“高原现象”识记教师职业生

    4、涯中“高原现象”的含义和表现。教师自我效能感掌握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的概念,分析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能运用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教师职业倦怠掌握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其核心成分,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外在和内在因素,能运用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的素养与人格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理解角色的定义以及角色期待的含义,表达现代社会对教师角色期待赋予的多重内涵。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了解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发展过程,知道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条件。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理解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含义,描述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和主要表现,说明社会上常见

    5、的几种教师职业价值观。教师的专业知识简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内容。 教师的教学能力理解教学反思能力的涵义、教学监控能力的涵义及内容,掌握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的常用方法,掌握教育机智的内涵和表现。教师的人格掌握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及其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教师的工作压力知道压力以及教师工作压力的含义,说出压力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意义,简述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原理。教师工作压力下的身心反应知道职业压力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识记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理论。教师的压力源能从社会环境和教师职业本身判断教师的压力源,理解来自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压力因素及

    6、其影响作用,初步运用归因的概念,说明两种不同的归因模式。教师的压力应对掌握压力应对、防御性应对、直接应对的含义,掌握防御性应对和直接应对常用的方法及其在压力预防和压力缓解中的运用。 学 生 篇4.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大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了解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处的发展阶段,知道认知发展的两层含义,简述大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智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掌握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辩证逻辑思维的内涵,运用大学生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特征解决问题。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初步运用促进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知道自我意识、理想

    7、自我、自我统一性的概念,能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整合等新特点及其理论,分析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困惑和问题。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教育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掌握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心理学视角的人生价值观理解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的含义,描述人生价值观的结构及其含义,说明人生价值观对行为的导向和调节功能。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标准掌握价值观形成的三个阶段,理解青年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并逐步定型的关键期,运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条件解决问题。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掌握并运用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及教育要求。5.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

    8、用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描述大学生学习内容专业性的表现,分析大学生专业学习遇到的常见问题,掌握相应的疏导方法和策略。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知道大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的表现,描述批判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说明大学生学习结果超越性的表现。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掌握学习适应的概念,分析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及其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理解专业信任感的内涵,掌握并运用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策略。 6.大学生的个别差异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智力的含义识记智力的概念,知道智力的核心成分及其最基本的特征。大学生的智力差异掌握大学生智力差异的表现,运用卡

    9、特尔的智力理论以及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分析和指导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教育。 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掌握认知方式的概念,能够比较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掌握并运用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学习者的优劣势及应注意的事项。人格的含义知道人格的概念及其特点,理解气质和性格的定义,说明性格的心理结构及其含义。 人格的发展差异知道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格的类型差异了解荣格的人格类型说和艾森克的人格三维类型说,知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掌握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类型及主要表现,分析造成大学生人格障碍的主要原因,能使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和策略。学习篇7.学习的基本

    10、原理和理论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学习的定义理解学习的定义,说明学习的基本内涵。学习的类型知道学习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比较学习的不同层次。经典条件作用理解经典条件作用的原理和行为法则,能够初步运用经典条件作用对有关现象进行分析。操作条件作用比较操作条件作用与经典条件作用的区别,理解强化的原理,能够初步运用强化的原理塑造学生的行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了解发现学习的定义,知道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的基本涵义。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了解意义学习和“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含义,说出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及心理机制,比较意义学习和发现学习的不同,知道如何根据该理论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11、。建构主义学习论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其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并进行评价,能运用该理论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掌握该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以及罗杰斯的学习观,运用该理论进行有效教学设计。8.不同类型的学习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陈述性知识理解陈述性知识的概念,描述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三个环节,说明促进陈述性知识迁移应该注意的问题。程序性知识理解程序性知识的概念;描述自动化技能获得的三个阶段;推测出有效促进自动化基本技能获得的教学措施。学习策略理解学习策略的基本含义以及通用的学习策略,描述SQ3R阅读策略的操作步骤和内容,说明大学生学习策略形成的条件以及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的

    12、问题。品德及形成规律理解品德的含义,比较品德与道德的区别,说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当代大学生品德现状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品德现状、特点及原因。大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心理学技术掌握道德两难故事法、价值澄清术、榜样学习以及角色扮演等心理学技术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过程(步骤),并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加以运用。9学习动机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解动机与学习动机的概念,说明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关系,描述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在教学中初步运用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理解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的含义及外在表现。提高学习动机的内在因素掌握提高学习动机四个内在因素,能

    13、够联系教学实际从内在因素方面分析提高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学生的唤起水平理解唤起的含义及适度的水平,说明倒“U”形曲线关系。学生的需要描述需要的概念,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的关系,说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学生的目标定向理解目标定向理论的基本观点,初步运用将大学生的目标定向和学习动机较好地结合起来的方法。学生的归因掌握归因的概念、归因维度以及习得无助感的概念,帮助大学生使用积极的归因模式,不断消除其消极的归因模式。提高学习动机的外在因素分析提高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外在因素,并能联系教学实际从外在因素方面分析提高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教师的特征掌握教师的榜样、热情、关心、期待等对大学生学

    14、习动机的作用,掌握并在教学实际中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课堂气氛描述积极课堂气氛的表现,即有序和安全、成功、理解、挑战性,说明这种课堂气氛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教学活动理解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说明并初步运用教学活动中课程导入、内容生活化、及时反馈的具体操作方法 交往篇10师生交往及其影响因素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师生交往的含义理解师生交往的含义和特点,描述师生交往的类型。师生交往的缺失分析并掌握当前高校师生交往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师生交往的心理结构掌握师生交往的心理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加以运用,运用促进师生良好交往的方式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师生交往的功能知道积极师生交往的

    15、主要功能。影响师生交往质量的因素掌握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对学生的不同影响,理解气质的含义及基本类型,理解不良心理品质对师生交往的消极作用,掌握不同师生交往渠道的特点,能结合有关工作实际或案例综合分析影响师生交往质量的因素。 11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心理效应的内涵知道心理效应的含义,识记师生交往中的四类心理效应,知道每一类心理效应包括的具体几种心理效应。自己人效应理解自己人效应的含义,掌握让学生认可教师为“自己人”的有效策略,运用自己人效应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讨论。反馈效应理解反馈效应的含义,掌握并运用反馈效应的启示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讨论。犯错误效应理

    16、解犯错误效应的含义,初步运用犯错误效应的启示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判断与说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理解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含义,掌握并运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启示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讨论。晕轮效应和恶魔效应理解晕轮效应和恶魔效应的含义,初步运用晕轮效应和恶魔效应的启示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判断与说明。刻板印象理解刻板印象的含义,初步运用刻板印象的启示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判断与说明。投射效应理解投射效应的含义,掌握并运用投射效应的启示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讨论。超限效应理解超限效应的含义,掌握并运用超限效应的启示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讨论。霍布森选择效应理解霍布森选择效

    17、应的含义,初步运用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启示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判断与说明。搭便车效应理解搭便车效应的含义,初步运用搭便车效应的启示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判断与说明。习得性无助效应理解习得性无助效应的含义,掌握并运用习得性无助效应的启示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讨论。登门槛效应理解登门槛效应的含义,初步运用登门槛效应的启示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判断与说明。门面效应理解门面效应的含义,初步运用门面效应的启示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讨论。12师生交往的技巧考点水平层次要 求了解理解运用人际吸引的原理理解人际吸引的概念,说明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及其表现。人际影响的技巧掌握人际影响的主要技巧

    18、及具体要求,并加以运用于相关案例的讨论分析。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具备的特质掌握师生交往中教师应该具备的特质;分析如何定位认识自己和了解学生,掌握并运用表达同理心的基本立场和有效训练方法;掌握并运用师生交往中做到热情友善,主动交往;做到真诚信任,宽容礼让;做到知其所欲,善施于人的具体方法。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理解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能结合理论与实际对相关案例进行判断与说明。平息师生冲突掌握避免发生直接冲突以及巧妙和解的方法;能结合理论与实际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试卷结构1题型与分值题型题量分值

    19、单项选择题 约18约18多项选择题 约10约20辨析题约4约24简答题约2约14论述题约1约12材料分析题约1约122内容与分值考试模块分值教师篇约占30%学生篇约占20%学习篇约占30% 交往篇 约占20%3不同难度试题分数比例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赋分比例约为721。4. 不同水平层次分数比例了解约占20%,理解约占40%,运用约占40%。五、题型示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把你所选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入答题框里。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题号1234567答案【例1】范伟特别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他总是竭力表现自己以吸引别人的注意,渴望表扬和同情

    20、,和别人说话时表情夸张、夸大其词,常掺杂幻想情节,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常强求别人按他的想法去做,不如意时会强烈表达不满,情绪波动较大。范伟的人格障碍类型是 A依赖型人格 B褊狭型人格 C回避型人格 D表演型人格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主要考核考生对人格障碍类型及主要表现的掌握情况。本题属于运用层次,较难题。解析:大学时代既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由黄希庭教授主持的“中国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格异常和人格障碍类型主要有:依赖型人格、自我中心型人格、褊狭型人格、回避型人格、表演型人格等,其中表演型人格是以过分感情

    21、用事或夸张言行来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的人格障碍。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D【例2】“无功也受禄”“利益均沾”“坐享其成”等现象符合的心理效应是 A超限效应 B霍布森选择效应 C搭便车效应 D习得性无助效应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搭便车效应,主要考核考生对搭便车效应含义的理解和初步运用,本题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解析:搭便车效应属于引发负向行为的心理效应之一,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做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独自承担的心理现象。在当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合作学习中,“搭便车效应”时有发生。因此,选项C正确。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在各小

    22、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把你所选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入答题框里。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选对一个选项给0.5分。)题号123456.答案【例1】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安全内驱力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主要考核考生对奥苏伯尔关于构成学习动机主要心理成分的观点的了解情况。本题属于了解层次,容易题。解析: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成就动机,这是一种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一般称之为

    23、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何谓内驱力?即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内驱力和动机往往被看做同义词。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所有的指向学业的行为都可以从这三方面的内驱力加以解释。答案:ABC评分标准:得分答题情况2分ABC 1分只选AB; 只选AC; 只选BC0.5分只选A; 只选B; 只选C0分错选、多选、或未选(三)辨析题(先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然后简要说明理由。)【例1】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是大学生学习与中学生学习明显不同的特点。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考核考生对大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的理解情况。

    24、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较难题。解析:自主性是大学生学习与中学生学习明显不同的特点。中学生自主支配学习的时间很有限,而大学生则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因此,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答案要点:在中学,每天的课程都是排得满满的,且都有老师和班干部的监督,中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很有限。大学则不同,老师一般不具体规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和时间,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选择性、批判性和探究性。(四)简答题【例1】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品德及形成规律,主要考核考生对学生品的形成的一般过程的理解情况。本题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

    25、题。解析: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个体依据社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和特征。构成个体品德的基本要素,有道德规范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等。个体品德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接受社会规范、执行规范行为,并从社会反馈中强化对规范的认识,获得规范行为的情感体验,从而确立规范行为的自觉机制的过程。答案要点:(1)认识道德规范:晓之以理,知荣明辱。(2)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动之以情,好荣恶辱。(3)确立道德行为:导之以行,践荣弃辱。其中,道德认识是前提,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五)论述题【例1】试析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26、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教育,主要考核考生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把握在实际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运用层次,较难题。解析: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念系统。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要研究青年心理,最重要的是应该探讨代表其总面貌的自我意识的变化发展。自我意识制约着各方面个别心理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核心问题。大学时代是自我意识发展、稳定、完善的关键时期,因此,探讨大学生心理特点必然涉及自我意识。同时,自我意识也是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突出特色的方面,是大学生个性发展最集中的表现之一,高校应根据

    27、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促使他们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答案要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我是谁?”的困惑。(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的对策:(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2)帮助大学生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3)帮助大学生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4)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同一性。(六)材料分析题(仔细阅读以下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例1】韦老师是某高校2016年度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之一。他性格随和,待人热情,总是面带微笑,主动跟学生打招呼,还能叫出学生的名字;课余时间,他常常跟学生一起打球,一起读书,举办学术沙龙,还有意识地让学生加入到自己的研究团队,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并适时给予鼓励与肯定;韦老师


    注意事项

    本文(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