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备考古典诗歌鉴赏考点专项复习.docx

    • 资源ID:6802329       资源大小:29.4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备考古典诗歌鉴赏考点专项复习.docx

    1、高考备考古典诗歌鉴赏考点专项复习2015年高考备考:古典诗歌鉴赏考点专项复习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 做题方法: 1.读懂诗歌 看标题,揣测诗歌内容;读诗句,准确翻译,前后贯通; 重注释,把握背景,知人论世;明感情,把握诗歌主题; 思方法,考虑诗歌艺术技巧。 2.仔细审题 明确答题范围,是一句,是一联,还是整首诗?明确答题方向,是鉴赏,还是评价? 注意命题者这样的问题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本诗(词)体现了哪些情感?一定要结合具体诗句! 命题者考修辞手法,你的答案一定要是修辞范围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一定不能写白描、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 命题者考全诗或者全词用了什么主要的手法,往往

    2、是大手法,这时要先考虑是不是对比、反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命题者考哪种,那你就只能答一种。命题者考哪些,可以稍多一点,但不宜超过3个。 3.规范答题 掌握好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分条作答,步骤完整 常见问题与考场自救 难以读懂诗歌 一定要按照读懂诗歌的步骤来阅读诗歌,如果仍然读不懂,可以已经学过或者做过的诗歌,对应找出相似情感类型的诗歌。 答非所问或看错答题范围 仔细审题,确定好范围再作答 答题不规范,要点淹没,语言罗嗦 动笔前先想好答题思路,把要点放在最醒目的位置,组织语言时注意避免重复或者自相矛盾。 友情提示 1.答题时不要让自己的主观意愿凌驾于诗歌之上,诗歌中本来没有的感情。

    3、 2.明确各答题术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不要乱用错用。如年老体衰与年老色衰适用的对象是不同的,如情怀和情感的区别。 3.注意组织答案一定要要点先行,分条回答,不让分析的话淹没要点。 4.审题时注意不同题型的要求不同,如概括情感类型和分析情感在结合诗句的要求上是不同的;要分清楚简答题与分析题。 5、回看已经做过的题目 答题模式表格归纳 设问角 度 设问示例 答题步骤 答题范式 考题直击 答案解析 修辞手法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再答该修辞的

    4、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描写手法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先找准

    5、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再作用分析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

    6、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抒情方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7、。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思想感情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咏怀古迹 杜甫 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

    8、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问: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观点品评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问:前

    9、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比较鉴赏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10、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

    11、,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意象赏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鹧鸪天 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

    12、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意境品味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说相关诗句; 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 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

    13、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字词推敲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

    14、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诗眼赏析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 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 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

    15、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请简要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 在诗中的意思是白白地,形象地写出了楼上人盼归无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 也传达出那人苦盼无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语言风格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写出这样的语

    16、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相关知识链接: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

    17、零 、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 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

    18、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

    19、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5、器物类 玉:高洁、旧地重游、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 (冠):官位、名望 6、颜色类 白:纯洁、无暇、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7、其它类 古人: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 (国家)、衰败、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时段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

    20、、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妙洁净、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或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或对人的摧残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类型 举例 不慕权贵、 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 如

    21、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的 隐者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陆游和辛弃疾的

    22、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爱恨情长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三)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 (1)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孤独寂寞)、思念亲友、渴望团聚、闺中怀人、边关思乡、归家无期等。 如杜甫月夜、李商隐夜雨寄北等。 (2)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念、离别的痛苦惆怅、别后的

    23、孤独寂寞、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如柳永雨霖铃、高适别董大等。 (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醉情山水、感景物凋零萧瑟,惜春伤秋,悲身世时事多艰、叹节物变迁、年华流逝等。如王维山居秋瞑、杜甫登高等。 (4)咏史怀古: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针砭揭露;自比自况、仰慕英雄、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等。如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杜牧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等。如陆游书愤、辛弃 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岳飞满江红 (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安享宁静、归隐闲居等。

    24、如李白独坐静亭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四)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用典、化用、双关、互文 2、表现手法 比兴、铺陈、象征、联想和想象、抑扬关系、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3、表达方式 古诗词中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设题较多的是其中的抒情和描写。 (1)抒情手法:这是古诗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的情感有关

    25、,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情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2)描写技巧 渲染与烘托 衬托与对比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正侧结合 点面结合 细节描写 白描 工笔 4、结构技巧 (1)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直接点明题旨或表达情感。 (2)曲笔入题,造成悬念。诗歌开头先来一个开端,不直接触到本题,这样使作品有跌宕起伏之感,吸引读者。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

    26、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3)照应:这是篇章前后某点内容的衔接,又叫呼应。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代。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4)伏笔:即在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作品内部、逆

    27、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 (5)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奔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要实现理想的豁达。 (6)画龙点睛:诗歌末尾点明主旨、亮明观点,让读者豁然开朗。 (五)常见的语言风格 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

    28、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李商隐的诗如:锦瑟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

    29、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奔放:直率有气势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

    30、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提醒: 诗歌风格是诗歌整体风貌,可以是诗人的一贯风格特色上,也可以是一首诗的风格特点上,包括形式上的特色,包括用词用句,意象选择,意境创设;也包括思想感情的特点,甚至包括表现思想情感的方式方法。 静悟自测: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2年全国大纲卷)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11年安徽卷)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备考古典诗歌鉴赏考点专项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