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 资源ID:6802032       资源大小:37.69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1、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小车的运动教科书说明: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

    2、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3、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课前准备: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秒表、小桥模型、测力计、钩码“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活动过程:1、游戏导入(1)组织游戏老师组

    3、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师生交流游戏规则。注意安全。(2)交流反思: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2、探究活动活动:探究推和拉都是力(1) 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

    4、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地有效。全班交流。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2) 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总结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理、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应用(1) 谈话: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

    5、力,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推力和拉力?(2) 学生汇报交流。(3) 教师小结:播放搜集到的生活中推力拉力应用的录像。谈话: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观看了老师带来的录像,你有什么想法?自由活动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谈话:拉力和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他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下面我们来做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学生分两组进行“拔河比赛”。2、 活动评价: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拓展活动讲述: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那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他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

    6、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超大秘密!板书设计: 小车的运动推力运动拉力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教后反思:本课通过实验证明小车的运动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能够从亲自动手中理解推或拉都会产生力,推力或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整堂课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通过开关门、推拉车等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理解推或拉都会产生力,通过让小车钻过“山洞”,让小车过小桥理解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想办法让小车跑得又快又远,调动学生积极性。2、玩滑梯的启示教科书说明:摩擦力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摩擦

    7、力有关?摩擦力与我们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等问题,都是学生很少思考和探究过的。本课以学生玩滑梯等典型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摩擦力的科学规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能有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摩擦力做出合理的假设;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做好探究实验记录。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摩擦力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活动准备

    8、: 木块、直尺、木板、线等活动过程导入:谈话:同学们玩过滑梯吗?找同学说说玩滑梯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生:可结合学生说的用手相互摩擦等让学生体会摩擦生热,以及冬天晚上脱衣服时可看见电火花、梳头时梳子吸引头发等了解摩擦产生静电。滑梯中有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玩滑梯里面的科学。板书设计:玩滑梯的启示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有关因素:物体的轻重、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教后反思:本课在教学中比较顺利,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玩滑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亲身感受推或拉物体时感到费力了,对摩擦力的理解更加透彻,因此在游戏中对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想的很多,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实验证明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

    9、关,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关于摩擦力的各种生活现象深刻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同时增大有利摩擦,减小有害摩擦。3、跷跷板教科书说明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天平是生产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测量仪器,学生对它有一定的好奇心与操作的欲望,继前面探究了“跷跷板”之后,学生在潜意识里对天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了认识天平、使用天平,制作简易天平等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制作即使用自己制作的工具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目标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

    10、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4、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活动准备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天平。活动过程1(2)小组同学亲自动手操作、使用天平测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质量。从中感悟天平的平衡及结构原理。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矫正其中存在的问题,直到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使用天平。拓展活动: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学生交流。出示关于平衡的小

    11、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例如蜡烛跷跷板等。板书设计: 跷跷板杠杆尺 平衡原理物重左右一样 天平 结构:指针、游码、镊子、托盘、底座、砝码距离 注意:左物右码教后反思:利用杠杆尺的平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的动手动脑,从跷跷板过渡到科学中常使用的一种仪器托盘天平,学生对此总是跃跃欲试,学生对天平的使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老师的讲解指正。4、弹簧中的学问一、教科书说明 在物体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会产生要恢复原状的力,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对于弹性与弹力,学生虽然平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的道理并不很清楚,因此,本课将研究弹性和弹

    12、力的一些特点。本课按照“游戏问题假设体验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弹性、弹力有一定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二、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能够感知道物体的弹力;能发现生活中的弹力;会设计、制作弹力玩具。2、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3、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弹性物体与材料,如娃娃跳、跳套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教师准备:搜集弹性器材;整理与弹力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资料。四

    13、、活动过程:教学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课下你们一定玩过许多有关弹簧的玩具,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与弹簧有关的玩具。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2、教师小结:同学们玩的弹簧玩具真有趣,(出示弹簧拉力器)老师这儿有一个弹簧拉力器,谁能把这个拉力器拉开?小结:同学们玩的、说的,都与弹簧有关,关于弹簧,还有许多的游戏和问题等着我们探究呢!探究过程:? 活动一: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教师谈话:各小组同学利用老师准备的弹簧玩具,进行游戏活动。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在游戏中,发现、提出的问题多。2、学生分组活动。3、活动小结及交流。( 弹簧等,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

    14、一种要恢复原状的力 ,这种力就叫做弹力。教后反思: 这节课本身内容很少,但与生活息息相关,弹簧等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关于弹簧有很多小实验,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没有分组实验,但在后面补充了一些弹簧在生活中应用了视频,学生对弹簧里的学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5、有趣的磁铁教科书说明磁铁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学生对磁铁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但对磁铁的一些性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本课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磁铁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探究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磁性等性质,以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

    15、;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计、制作磁铁玩具。2、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3、知道磁铁的性质。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具盒、剪刀、蜡笔、纸板等。教师准备:各种磁铁、大头针、曲别针、水槽等;收集、整理与磁铁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磁铁在生活应用的录像资料。活动过程:谈话导入:大家带来了不同形状的磁铁,这节课我们从认识磁铁的形状开始吧。谁先介绍自己的带来的磁铁?各组展示、交流各种各种形状的磁铁。教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和实物。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知道常见的磁铁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方形磁铁等。探究活动? 活动一:玩磁铁游戏,感知磁铁的性质。1、学生交流玩磁

    16、铁的方法。(1)谈话: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交流一些你们玩磁铁的方法吧!(2)学生交流。(3)师生小结:同学们想到的玩法可真多!不过,在玩磁铁的时候要多观察,看有哪些新发现,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2、开展“磁铁游戏”活动(1) 启发、指导各组同学开展以下的磁铁游戏; “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不能吸那些物体,可以吸那些物体。总结出:磁铁能吸铁。l “悬调磁铁”游戏:把一个磁铁水平悬挂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的两端分别去靠近它的一端,知道不同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两个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两个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1、 “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用磁铁的两端与中间分

    17、别去吸引图钉或铁圈,发现两端吸引的数量多,中间少,从而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2、“看不见的磁力线”游戏:将条形磁铁或蹄形磁铁放在一张纸的下面,把纸放平,轻轻地将铁屑撒在纸上,把纸抖一抖。观察纸上的铁屑有什么变化,形成的图案是直线还是曲线,这些显示完全围绕磁铁的吗,从而感知到磁力、磁力线、磁场的存在。 3、 用磁铁靠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磁铁对电磁波有影响。4、用一绳拴着磁铁中间,稍等片刻,看磁铁指向。磁铁有指示南北的性质。(2)交流总结教师在参与个组活动、听取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对学生发现的磁铁性质进行总结。? 活动二:说一说,生活中那里用到了磁铁。1、利用资料

    18、卡或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司南。2、教师小结:通过探究,了解了磁铁的很多性质,而且知道了“司南”作用,其实,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更广泛的应用,(播放有关磁铁应用的录像)3、学生交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4、教师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磁铁在生活中正越来越到地被运用到各个方面。我们做了许多与磁铁有关的游戏,探究除了磁铁许多性质,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磁铁?老师这里有一根缝衣针和一个磁铁,谁能把它做成小磁铁? 活动三:设计、制作磁铁玩具1、制作磁铁:(1) 学生根据资料卡说明,把缝衣针制作成小磁铁。(2) 交流、展示。2、设计、制作磁铁玩具。(1)制作指南针(2)制作小帆船自由活动:玩一玩我们制作的玩

    19、具课堂评价:这节课我的收获?板书设计: 有趣的磁铁吸引铁等物体磁铁 有两个磁极 N北极 S南极异极相互吸引,异极相互排斥教后反思:本节课内容很多,我尽量的采取学生感兴趣的实验,以此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枯燥的知识比较灵活的展现出来,使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的接受理解新的知识。6、指南针教学目标:1、会利用指南针测定方向,能尝试制作指南针,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知道指南针是用来测定方向的仪器,磁铁指示南北的性质做成的,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及用法。3、体验到科学技术能为人类服务,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活动准备:指南针、条形磁铁、缝衣针、线、透明塑料小碗、剪

    20、刀、胶棒纸片教学活动:(一)教学引入(二)探究活动1、认识指南针的构造及原理。(1)指导学生观察指南针。思考:指南针由哪些部分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2)提问: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你认为与指南针的哪部分有关系?你还见过其他指南针吗?(3)讲解:指南针是根据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南针的种类很多,外观、构造不完全相同。但是,无论哪种指南针,都有两个基本的部分磁针和刻度盘。磁针是一块小小的磁铁,指南针之所以能指南,就是因为有这个小小的磁针。磁针的两极是尖的,漆着不同的颜色。被一个上端是尖的支柱支撑着,能自由旋转。刻度盘上标有东、西、南、北,在这4个基本方向之间还有刻度,表示这4个基本方向之

    21、间还有更准确的方向。2、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什么时候用到指南针?生:怎样使用指南针?讲解:在使用指南针测定方向时,首先要把指南针放平,等指针停止摆动时,就能指出南北方向。转动底盘,使底盘上表示南、北的刻度线与指针重合,根据地盘上的刻度,就可以知道周围各种景物的方向了。3、了解指南针的历史。讲述: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罗盘。4、制作简易指南针。了解了以上这么多的知识后,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指南针呢?根据课本的提示,分组进行实验制作。(三)巩固应用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针确定周围物

    22、体的方位。板书设计:指南针磁铁能指示南北。 司南底盘、磁针教后反思: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经常用不到的指南针兴趣非常高。通过讲解,我发现学生对于指南针的使用方法有很不正确的地方。经过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知道了基本的使用指南针的基本方法。对于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北,应叫指北针让我有些不知所措。7、认识太阳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3、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依据,不迷信权威;能大胆想象太阳的概况,愿意合作与交流。教

    23、学准备:关于太阳的图片,文字,录像资料。教学活动一、师生游戏,教学导入(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红色的圆圈)大家猜猜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学生猜。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现在我在加上几笔呢?(沿圆的周围画八条短小的直线)学生回答。师:对,这是太阳,它是我们的一个好朋友,你对它又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汇报一下自己的认识)师:看来,大家对太阳都有或多或少的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太阳,研究太阳。(板书:认识太阳)二、交流资料,探讨新知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实现资源共享。师:哪个小组先来告诉大家你们所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学生发言。学生所搜索的资料可能有重复的,汇报中学生相互补充,可以丰富知识,拓

    24、展知识面。三、知识巩固,内容拓展。师:通过大家的积极努力,我们对太阳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哪些知识让你印象最深呢?(学生自由汇报。)安排这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对当堂课的内容加深印象,达到巩固认知的目的。四、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太阳,谁知道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自由汇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是太阳给了我们生命。假设没有太阳,我们的世界又会怎么样呢?我们已经知道太阳还有50亿年的寿命,过了50亿年之后,人类该怎么办呢?(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师:关于太阳还有很多秘密,比如为什么会发生日食?请大家在课下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让我们逐步揭开太阳神秘的面纱

    25、。教后反思:8、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2、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将观察到得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3、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的应用于生活实际。活动准备:铅笔、手电筒、白纸活动过程:一、 教学引入师:同学们,当你每天沐浴着温暖阳光,在阳光下游戏的时候,是否发现身边有一位好朋友时刻伴随着你,猜一猜它是谁呢?生:影子。师:对于影子你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生: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太阳和影子真是一对

    26、好兄弟,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揭开它们的秘密。二、 通过游戏揭示产生影子的条件。1、做影子游戏,发现问题。师:什么情况下会有影子呢?让我们再来做一做,看一看。(利用灯光、透明或不透明的卡片做投影游戏。做完之后,引导学生汇报发现。)师:你们有什么发现?生1:灯光越亮影子越黑。生2:卡片是透明的,影子很浅。(教师随机用透明的物体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发现透明物体没有影子。)生3:手离灯光近影子大,离得远影子小。生4:关上灯后什么都看不见了,没影子了。2、根据实验,得出产生影子的两个条件:有光,有不透明的物体。三、 探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认为一天中

    27、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长短、方向各是怎样变化的?2、引导学生猜想。生1:一天中物体影子的的长短不一样,早晨跟傍晚可能会长一些。生2:影子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3、制定实验方案。四、 探究太阳位置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五、 拓展活动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很大收获,请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古代人们是怎样利用影子来计时的。教后反思:9. 用太阳计时教学目标1、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2、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3、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教学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

    28、电筒、日晷模型教学过程(一)铺垫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用太阳计时(二)探究新知认识古代计时器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3小组请代表汇报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1初步认识日晷a.介绍牛顿的故事(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了解其中的现象。)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

    29、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b.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2.探究日晷原理(1)介绍日晷: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30、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2)学生回答。(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晷针与晷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4)在小组研究日晷是怎样工作的。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7)为什么用日晷可以计时

    31、?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三)认识手掌日晷1原来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好处。那么在没有日晷的时候你能利用这一原理计时吗?2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手掌日晷流传于民间,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领同学们实践体验):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4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8教师小结。让学生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可以利用影子来计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这节课


    注意事项

    本文(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