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武汉市土地规划大纲Word格式.docx

    • 资源ID:6798065       资源大小:84.66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武汉市土地规划大纲Word格式.docx

    1、4、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22号)。5、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武汉发200350号)。6、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7、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8、武汉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2020)(200411号)。9、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10、关于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主要指标分配方案的通知( 武国土资发2004308号)。11、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意见(鄂委发20034号)。

    2、12、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鄂府发200321号)。13、中共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一体化的意见(武委发20047号)。14、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镇建设的意见(武委发200430号)。15、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拆乡并镇工作的通知。16、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17、2004年湖北统计年鉴、2004年武汉市统计年鉴、2004年武汉市统计年鉴。(五)规划的期限规划以2004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阶段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即规划时段分为: 20052010年和20102020年三个时段。二、上轮

    3、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上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1、上轮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上轮土地利用规划上级规划下达武汉市各项规划目标为:(1)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5950公顷,占1996年耕地面积的88%。(2)建设占用耕地指标302.00公顷(其中含省级重点工程金沙二江电站15.33公顷),加上省级试点小城镇追加指标122.91公顷,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共计424.19公顷。(3)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面积855公顷。(4)耕地保有量为40811公顷。(5)退耕还林面积544公顷。2、规划执行情况(1)建设用地实施情况武汉市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1998年底完成,2000年4月批准实施

    4、。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先后分11个批次依法报省政府批准建设用地158.3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15.14公顷,占上轮规划耕地占用指标的37.32%;加上华怀公路及川西环线占用耕地100公顷,共计已占用耕地215.14公顷,占总指标的50.72%,目前尚剩余耕地指标209.05公顷。(2)土地开发整理实施情况规划实施以来,全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533.33公顷,占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的62.38%,较好的完成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任务,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有余。(3)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情况2004年全市耕地面积为39134.0公顷,加上可调整园地面积,全市耕地面积与上轮规划耕

    5、地保有量目标基本持平;2004年全市仍保有基本农田面积3595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总量不减。(4)中低产田土改造和退耕还林情况全市中低产田土主要为山区坡耕地、山前水冷地、无根山区坡耕地,以及坝区旱片死角。规划实施以来,通过平坝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试点,羊马河、泉水河、桤木河、将军河等工程改造中低产田土14200公顷;通过实施无根山丘陵区国家生态项目治理,运用坡改梯、整修渠系、挖蓄水池等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改造治理坡耕地666.67公顷;全市实际退耕还林666.67公顷,占上级规划下达指标的122.55%使。通过中低产田土改造和退耕还林,使全市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耕地质量亦不断提

    6、高。武汉市19972003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如表。 19972003年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项目耕地保有量(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退耕还林面积2010年规划目标4080135950424.19855544至2003年执行情况39134215.14533.33666.67占规划目标的比重%10050.7262.38122.55剩余指标209.05321.673、规划实施成效分析(1)按规划依法有序报批建设用地,为重点建设项目及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用地保障规划实施以来,武汉市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

    7、度,坚持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预审、审查上报,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有序报批各项建设用地,确保了规划用地指标的合理使用,为重点建设项目及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用地保障。(2)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规划实施以来,武汉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切实履行“占一补一”的法定义务,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几年来全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共增加耕地面积533.33公顷,同期建设占用耕地面积215.14公顷,两相平衡净增耕地面积318.19公顷,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切实保护了耕地。(3)经济效益明显规划实施几年来,总体上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明显。全

    8、市GDP从1996年409990万元上升到2004年849582万元,增长107.22%;人均GDP由1996年6358.41元上升到2004年13086.6元,增长105.82%;全市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产值不断增加,二、三产业产值分别由1996年192306万元、134250万元上升到2004年404016万元、342273万元,分别增长了110.09%和154.95%;单位土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3.77万元/公顷上升到2003年7.81万元/公顷,增长107.16%。如表:武汉市GDP、人均GDP和单位土地面积GDP变化表年份GDP (亿元)第一产业(万元)第二产业(万元)第三

    9、产业(万元)人均GDP (元)单位面积GDP(万元/公顷)1996409990834341923061342506358.41 3.77 1997437520881931919191574086774.85 4.02 1998491772908952162531846247603.15 4.52 1999537317938162371522063498308.60 4.94 2000614215995462788372358329507.97 5.65 200170515010352032668927494110932.56 6.48 20027596861087023446073063771

    10、1796.37 6.98 200384958210329340401634227313086.60 7.81 2004(4)加强土地管理工作逐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上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龙头”和基础地位明显增强,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通过规划的实施,使规划管理日益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已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如近年来实施旧城改造,改造旧城区300万平方米,搬迁近6000户棚户居民。城市房屋高度由5米长高到20米集约利用了近30公倾土地,新建成汇蜀花园、金带花园、蜀南西区等商公房小区,同时改造滨河路,使昔日无人问津的河滩

    11、地资源,一下从几万元一亩,上升为30万元,50万元一亩,显示土地资本的价值。盘活闲置资源,对城市拆迁丰乐水泥厂搬迁至隆兴镇砖厂废弃地上,建设新厂,实现了城市发展和企业生存的双赢。4、存在问题分析(1)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矛盾较为突出,给规划实施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规划随项目而不断调整虽然全市建设用地指标尚未用完,但由于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矛盾较为突出,建设用地实际需求与规划布局错位,造成局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给规划实施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规划随项目而不断调整。未来规划期内,新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要求城镇发展重新定位和设计,空间布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高度重视区域发展对建设用地

    12、的不同需求,以及建设用地布局对城镇及各类建设的集聚导向作用,科学、合理确定布局和分区方案,使规划更加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2)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水平不高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上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完善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效率较低。尚需积极探索运用现代高科技成果在土地规划实施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土地规划管理的效率和水平。(3)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用地保障程度较低由于近年来市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成温邛高速公路的建成和武汉市整体水平的提高,武汉市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快速发展建设对用地的需求十分迫切。规划实施几年来,由于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用地保障程度较低,其发展

    13、建设的速度较慢。随着全市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深入,现有企业及产业的格局与城市总体发展矛盾越来越突出。未来规划期内,若不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步伐,为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提供可靠的用地保障,将会影响整个市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根据2004年武汉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08992.70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90853.9公顷,占83.36%;建设用地14009.81公顷,占12.85%;未利用地4128.99公顷,占3.79%。农用地中,耕地面积39134公顷,占43.08%;园地面积1234.8公顷,占1.59%;

    14、林地面积41546.4公顷,占45.54%;牧草地面积95.20公顷,占0.10%;其它农用地面积8843.5公顷,占9.69%。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3207.7公顷,占94.55%;交通用地面积802.11公顷,占5.45%。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1294.32公顷,占32.69%;其他土地2834.7公顷,占67.31%。图2: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 图3:武汉市农用地现状结构图2、1996年与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对比分析与1996年相比较,全市土地总面积增加了191.70公顷;农用地面积减少2902.18公顷,其中耕地减少1669.29公顷,园地增加692.76公顷,林地减少

    15、1481.45公顷,牧草地减少613.90公顷,其它农用地增加169.7公顷;建设用地增加2957.2公顷(含存量土地919.50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2703.3公顷,交通用地增加313.1公顷;未利用地增加135.9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增加372.1公顷;其他土地减少236.2公顷。3、耕地面积减少与占补平衡分析与1996年相比,2004年武汉耕地面积减少1669.29公顷,其减少原因主要因结构调整改为园地、山区退耕还林和建设占用所致。其中因结构调整改为园地、苗圃929.4公顷、山区退耕还林666.67公顷、通过开发整理,净增耕地318.19公顷,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近年来武汉

    16、市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先后完成道明钟梁庵荒山开发项目、何永乡千五里河滩整理项目,以及小城镇建设自求平衡项目,共计新增耕地533.33公顷,扣除期间建设占用耕地面积215.14公顷,实际新增耕地318.19公顷,全市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有余。4、优质园地分析据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资料,2004年全市有园地面积1458.70公顷,其中果园458.20公顷,占31.41%;桑园23.60公顷,占1.62%;茶园194.00公顷,占13.30%;其它园地782.90公顷,占53.67%。全市果园、其它园地和桑园(桑园均分布于平原区)共计1264.70公顷,基本上可在市场调节下自发地逆转为

    17、耕地,规划期内,可以将部分优质园地面积纳入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三、社会经济背景分析(一)自然环境条件武汉市位于武汉平原西部边缘,东与温江区、双流县接壤,南毗新津县,西南临大邑县,北连汶川、都江堰市。全市幅员面积1090.02平方公里(2004年更新调查数)。由于地处湖北盆地向川西南高原过渡的半山半坝地区,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兼而有之。其西北部高中山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8.4%,中西部低山丘陵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7%,东南部平原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2.9%。地势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最高点火烧营海拔3868米,最底点三江蒙渡海拔485米,最大相对高差2368米。武汉市气候属于湖北盆地亚热带湿润

    18、季风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秋短夏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日照时数1161.5小时,年均湿度84%,年均降雨量1012.4毫米,无霜期284天,年均日照百分率26%,年均太阳总辐射量87.6千卡/平方厘米,大于0的年均积温5830。全市土壤类型有油沙土、紫色冲积土、灰色冲积土、冲积黄泥土和黄壤等。市境属岷江流域,主要河流有西河、黑石河、金马河。西河流经市域16个乡镇,纵贯南北,排灌兼用,为全市农业命脉;黑石河南流经7个乡镇,是外江输水干渠之一;金马河系岷江正流,位于市境之东,系市境届河,市内河流总长达10.2公里。武汉市矿产资

    19、源有煤、铅、锌、硫磺、石灰石、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区,目前开采地热等部分矿产资源。武汉市森林植被类型丰富,有乔灌木65科、2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20种。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3.8%,活木总蓄积量近百万立方米。市境内有林野资源动物、兽类约34种,鸟类120余种,爬行类约11种,其中珍稀动物20种。有植物皇后珙桐和国宝大熊猫。全市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有鞍子河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鸡冠山省级森林公园(不含保护区)和九龙沟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分别为101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和108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27%、1.38%和10%。(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及在省市区

    20、域内的地位武汉市2004年辖20个镇、14个乡,2004年全市总人口64.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59万人(统计数),占85.63%;城镇居住人口为21.09万人(含农村人口到城市及小城镇居住人口11.76万人),占32.33%。人口密度596人/平方公里。按照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拆乡并镇工作的通知要求,行政区划调整将西江、金鸡并入崇阳镇、东关并入王场镇、听江并入三江镇、安阜并入羊马镇、上元并入街子镇、何家、西山并入怀远镇、崇德并入燎原乡,全市现辖25个乡镇。武汉市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1999年进入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强县之列;已连续3

    21、年跨入全省“十强县(市)”行列,在西部县域经济竞争力强县评比中名列第12位。2004年全市GDP达到84.96亿元,分居武汉市第8位和湖北省第12位,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10.32亿元,第二产业40.40亿元,第三产业34.23亿元,分别占12.16%、47.55%和40.29%;全市人均GDP达1.31万元,分居武汉市第14位和湖北省第22位;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亿元,分居武汉市第15位和湖北省第2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3亿元,分居武汉市第6位和湖北省第17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57亿元,分居武汉市第9位和湖北省第28位。2004年全县实现工业总

    22、产值110.36亿元,工业增加值35.54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1.83%。见下表。 2003年武汉市与武汉市主要经济指标表指标武汉市在武汉市19个县区的位次在湖北省180个县区的位次年末总人口(万人)64.921044.3144784.961870.89812人均GDP (万元)1.311.811422农业总产值(亿元)17.18243.81636工业总产值(亿元)110.361971.854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2.489.5815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3771.50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17.57862.97928资料来源:2004年湖北统计年鉴

    23、、 2004年武汉市统计年鉴、2004年武汉市统计年鉴(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根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未来规划期内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为: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继续实施工业立市和工业强市经济发展战略,依托良好的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以日用玻璃、皮革制品为主的轻工业制造业;以中药材为主的高新技术加工业和以铸造塑管为主的建材制造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壮大以羊马、崇平为重点的家具、皮革,以元通、观胜为重点的建材,以三江为重点的汽车配套三个产业带;稳

    24、步发展农业,加快构建两区六带(桤泉农产品加工示范区、集贤省科技水产示范区、15万亩优质稻油基地生产带、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带、2万亩食用菌生产带、3万亩优质水果生产带、万亩花卉苗木生产带、万亩水产品养殖带),加速发展服务业,建立商贸、旅游新格局。通过着力抓好轻工业制造业、机械铸造配件加工业、建筑业、旅游业等主导产业,建设轻工、农副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速市内主要公路沿线经济发展带的形成,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量和质的飞跃。到2007年,全市GDP达到136亿元,人均GDP达到2.1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92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7.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5、达到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到2010年,全市GDP达到196亿元,人均GDP达到3.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7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57元。到2020年,全市GDP达到556亿元,人均GDP达到8.3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86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5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见下表)。 武汉市主要经济指标表单位2003年2007年2020年GDP亿元


    注意事项

    本文(武汉市土地规划大纲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