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一章免疫细胞第一节 淋巴细胞.docx

    • 资源ID:6777700       资源大小:36.7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章免疫细胞第一节 淋巴细胞.docx

    1、第一章 免疫细胞 第一节 淋巴细胞第一章 免疫细胞第一节 淋巴细胞(lymphocyte)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统称为免疫细胞(immunocyte),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和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A细胞)等。辅佐细胞又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细胞)和郎罕细胞(langerhans cell, L细胞)。淋巴细胞是构成免疫器官的基本单位,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淋巴细胞知之甚少,曾误认为是一种终末细胞,对其功能也不清楚,因而未受到重视。1960年Nowell证明小淋巴细胞并非终末细胞,而是处

    2、于静止状态(G0)期的细胞,若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可转化为幼稚母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分化潜能。此后,对淋巴细胞的结构和在免疫功能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有了深入了解。淋巴细胞在体内广泛分布,除中枢神经系统、角膜和眼前房等血流达不到的组织外,都有淋巴细胞存在。对淋巴细胞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免疫学的迅猛发展。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起核心作用,对抗原反应有明显的专一性,当接受抗原刺激后,则被活化、增殖、分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类淋巴细胞称为免疫活性细胞(immunocompetent cell,ICC)或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antigen specific lymphocyte),根据其功能等,又可进

    3、一步区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个群,除此外,还有K细胞、NK细胞、N细胞和D细胞等划归第三群。免疫活性细胞在免疫应答中主要发挥辅助、抑制、杀伤、记忆和放大等功能。但有些文献认为: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指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而K细胞、NK细胞、N细胞和D细胞等只属于淋巴细胞。一、T淋巴细胞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一) T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和定居 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多能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祖先细胞,其中有的淋巴细胞进入胸腺后,在胸腺素的诱导下,经过1030天的分化、增殖,成为成熟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即胸腺依赖性淋巴

    4、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之简称。成熟的T淋巴细胞经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有的在淋巴结分布于胸腺依赖区定居,占淋巴细胞总数75%,有的在脾脏分布于白髓中央小动脉周围,占淋巴细胞总数的35%50%,并可反复经血液、组织、淋巴、血液,再循环,周游全身,以发挥细胞免疫功能和免疫调节作用。T细胞在外周血液中的含量较多,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80%90%,在胸导管中,则高达95%以上。(二) 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淋巴细胞膜的构成,目前仍以Singer提出的“液体镶嵌模型学说”作解释,即细胞膜是由双层类脂体(磷脂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糖脂等)构成的,在细胞膜中,类脂体的头

    5、(呈圆形)相背,尾(由二条细丝构成)相对,于液态的类脂体双层中,镶嵌着球形蛋白质,有的附着在类脂体的双层表面,有的则贯穿整个细胞膜,两头裸露在膜外,这些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球蛋白,即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surface marker)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表面标志不仅可用于鉴别T细胞的亚群,它还涉及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细胞的活化、活化信息的传递、细胞因子的接受、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和相继的细胞增殖及分化过程等。因为小鼠有许多品系,特别是纯系小鼠培育成功,有利于研究遗传特征和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所以下面介绍的资料,有的来自小鼠,另外,也有来自人类的资料。1表面抗原即存在于细胞表面的抗原成分,应用特异性抗体

    6、借助免疫荧光或细胞毒试验等方法可予以鉴定。人类T细胞的表面抗原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MHC)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人类的MHC为HLA,T细胞表面上表达的MHC抗原有类和类抗原分子,其中的MHC-类抗原分子表达在所有发育阶段的T细胞表面,静止的T细胞无MHC-类抗原分子,但T细胞活化后,即可表达。(2)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白细胞的表面抗原。近年来,许多学者制备了多种抗白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用来研究各种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白细胞的分化抗原,从而大大推动了对各种免疫细胞的分化和亚群的研究。例如,应用OKT(美国Ortho厂商名,发明者Kung氏和T细胞的三个字

    7、首组成)系统单克隆抗体:OKT1、OKT3、OKT4、OKT5、OKT6、OKT8、OKT9、OKT10、OKT11、OKT17、OKT20等12种,检测出T细胞相应的分化抗原,如T1、T3、T4、T5、T6、T8、T9、T11、T17、T20。应用Leu(leukocyte 的前缀,系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与斯坦福大学合作生产)系统单克隆抗体:Leu1、Leu2、Leu3、Leu4、Leu5、Leu6、Leu9等检测出T细胞相应的分化抗原共7种。目前以上两个系列的名称仍然常见于文献中。自1982年第一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会议召开后,鉴于用单克隆抗体的命名繁多,为避免混乱

    8、,建议以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命名,取代各国实验室上述的单克隆抗体命名法。到1989年已命名了78个分化群,即CD1、CD2、CD3CD78,其中有的分化群,再分为a、b、c等不同的亚群,这些分化群抗原表现在不同的细胞系统上,已知T细胞抗原有12种,B细胞抗原18种,髓样细胞抗原18种,活化细胞抗原6种,血小板抗原7种,还有不属于上述细胞系统和NK细胞抗原17种。1993年11月在美国波士顿召开了第五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会议,建议在原有T细胞、B细胞、髓样细胞、血小板、活化细胞抗原的基础上,将原来的NK细胞抗原和非细胞系统性抗原再分为NK和粘

    9、附分子两个独立分组,并新增加了内皮细胞和细胞因子受体共9个分组。白细胞分化抗原(CD),已由原来的CD1CD78,扩增为CD1CDw130。1996年召开的第六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会议上,将白细胞分化抗原扩增为CD1CD166。2000年于英国Harrogate召开了第七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会议,建议在原9个分组的基础上,再增加红细胞、树突状细胞、干细胞/祖细胞、碳水化合物/凝集素4个分组,这样就是13个分组;白细胞分化抗原,也由CD1-CDw130扩增为CD1CD247。2006年小白鼠为CD1CD339。现列举T细胞主要的分化抗原见表1.3.1,其它见第八章白细胞分化抗原。表1.3

    10、.1 T细胞主要的分化抗原细胞类型 分化群命名 McAb命名 备 注皮质胸腺细胞 CD1 Leu6、OKT6 早期T细胞抗原,亦见于郎罕细胞,外周T细胞无此抗原E花结形成细胞 CD2 Leu5、OKT11、T11 泛T细胞抗原,T细胞上的E受体成熟T细胞 CD3 Leu4、OKT3、T3 亦见于T细胞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皮肤T细胞淋巴瘤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Th/Tind) CD4 Leu3、OKT4、T4 可进一步分为辅助性T和诱导性T细胞亚群泛T和泛B细胞 CD5 Leu1、T1、T101、OKT1 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移植后的B细胞成熟T和B细胞 CD6 T10 恶性T细胞泛T

    11、细胞,胸腺细胞 CD7 Leu9、3A1 T细胞白血病抑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TS/TC) CD8 Leu2、OKT5、OKT8、T8 可进一步分为抑制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据检测,成熟T细胞主要的分化抗原为:CD2分子,分布于全部T细胞及NK细胞表面,如人T细胞表面的CD2分子就是绵羊红细胞受体,可用E-玫瑰花环作检测;CD3分子,表达在人全部的T细胞上,是鉴定T细胞的重要标志,由、等几种多肽链组成,T细胞的CD3分子与TCR分子紧密相连,将TCR与抗原结合后,产生的信号传递至T细胞内部,以活化胞内的双信号系统;CD4分子,分布在T细胞的辅助细胞亚群和诱导细胞亚群的细胞表面,在T细胞亚

    12、群的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CD8分子,分布在抑制性T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对于鉴别T细胞亚群有重要作用。小鼠的表面抗原有:Thy-1抗原(抗原),即胸腺抗原,存在于T细胞上,B细胞没有;Ly抗原,即淋巴细胞抗原,Lyt存在于T细胞,Lyb存在于B细胞;TL抗原,即胸腺白血病抗原,只存在于少数小鼠胸腺细胞表面;H-2抗原,为小鼠的MHC,T、B等有核细胞上均有此抗原。2表面受体T细胞表面的受体甚多,这里只介绍与T细胞活化及增殖有关的7种。(1) E受体:即异种动物红细胞受体,又称CD2分子、T11或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 (lymphooyte function-associated a

    13、ntigen-2,LFA-2)。为T细胞重要的表面标志,B细胞无此受体。有些动物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可以结合某种动物的红细胞,形成不同百分率的所谓E(erythrocyte, 红细胞)-玫瑰花环(E-rosette),见图1.3.1,如马淋巴细胞-豚鼠红细胞形成的E-玫瑰花环率为38%,骡-绵羊为27.5%、牛-绵羊为38%、山羊-绵羊为13.3%、猪-绵羊为54.1%、犬-豚鼠为32.4%、猴-绵羊为63.5%、猫-豚鼠为32.3%、豚鼠-家兔为58%、大鼠-绵羊为21%、小鼠-绵羊为30.76%。临床上常用此试验检测患者外周血液中的T细胞百分数,从而判定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E受体是一种糖

    14、蛋白,分子量35 00070 000,现在已能用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E受体的生理功能是作为一种免疫粘附因子发挥作用,当T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或B细胞相互作用时,它能促使细胞之间相互接触。(2) 有丝分裂原受体:有丝分裂原(mitogen)又称有丝分裂素,简称丝裂原,是指能激活一群淋巴细胞的许多克隆(可达淋巴细胞总数的30%60%)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故有丝分裂原也称为多克隆刺激剂。T、B淋巴细胞表面均有多种丝裂原受体,在体外实验条件下,丝裂原能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激活静止的T淋巴细胞,使之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表现出DNA合成增加,产生多种淋巴因子,或具有细胞毒效应。B细胞激

    15、活后,转变为浆细胞,分泌Ig。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受体是不同的,T细胞表面的有丝分裂原受体仅可接受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和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 ConA)的刺激,而发生转化,此称为T细胞丝裂原。但有的丝裂原如美洲商陆(pokeweed mitogen,PWM)对T、B淋巴细胞都能激活。依此,临床上多用PHA或ConA作为刺激剂,与外周血T细胞共同孵育,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test),以了解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至于特异性抗原只能激活带有相应受体的T细胞或B细胞(通常

    16、只占淋巴细胞总数的0.02%0.1%),因此用抗原作为刺激物在体外研究T、B细胞的活化过程是困难的。目前还发现有些微生物毒素,如葡萄球菌肠毒素、A族链球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A等,有类似T细胞丝裂原的作用,可激活T细胞,但它又不同于丝裂原,也不同于特异性抗原,这些物质是与TCR的链(或链)结合而激活T细胞,目前称这些物质为超抗原(superantigen,SA),它起着T细胞部分群体多克隆活化剂的作用。(3) 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antigen receptor, TCR):机体的免疫系统之所以能够精确的特异识别和捕获特异性抗原性异物,是通过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进行的,是一个重要的方面。T

    17、细胞抗原受体的化学本质现已有所了解,它是由和两条多肽链组成,每条多肽链也象免疫球蛋白Fab片段的多肽链一样,折叠成两个功能区可变区和恒定区,镶嵌在T细胞膜内,T细胞通过它来识别和捕获各种抗原物质。在T细胞抗原受体上也存在着独特型(idiotype)抗原决定簇,故称T细胞抗原受体为Ti分子或Ti抗原。现知Ti抗原能同时识别外来抗原决定簇和自身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决定簇(即为MHC限制性的)。据检测95%成熟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与免疫球蛋白轻链和重链的结构相类似,系由、两条肽链组成异二聚体(heterodimer),每条肽链上均有V区和C区,由、二聚体组成的TCR称为TCR或TCR2;少数T细胞的

    18、抗原受体由和两条肽链组成的异二聚体,它在T细胞分化过程中出现较早,由此组成的TCR称为TCR或TCR1。链的分子量为49kD,链的分子量为4043kD,链的分子量为5560kD,链为44kD。具有链和链组成的T细胞抗原受体,与具有、链组成的T细胞抗原受体的免疫功能不同,它不要求双识别,即非MHC限制性的。(4) Fc受体(Fc receptor,FcR):是能和免疫球蛋白Fc片段结合的受体,该受体在T细胞表面只有少量存在,主要是结合IgM的FcR和IgG的FcR,其数量较B细胞膜上的Fc受体少得多。(5) 细胞因子受体(cytokine receptor, CKR):多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T细胞

    19、,这是由于T细胞表面表达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受体,如IL-1R、IL-2R、IL-3R、IL-4R、IL-6R等,其中的IL-2R表达于静止的及活化的T细胞表面,按与IL-2结合的亲和力不同,IL-2R可分为高亲和力及低亲和力两类,前者主要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表面,后者则主要表达于静止T细胞及早期T细胞表面。(6) 麻疹病毒受体:是T细胞表面上特有的一种能够结合麻疹病毒的受体,检查这种受体,有助于鉴别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7) 补体受体:已发现T细胞表面有CR1(CD35),但生物学功能尚不了解。(三) T淋巴细胞的亚群及其功能T淋巴细胞是一个不均匀的群体,根据其发育阶段和免疫功能不同,可再区分

    20、成许多亚群(subset)。T细胞亚群的概念是Claman等于1969年提出的。1按T细胞表型(phenotype)及功能区分亚群 人的T细胞至少可区分为四个主要的亚群,即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或Tc)、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lymphocytes, STL或Ts)、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T lymphocytes, TDTH)及诱导-辅助性T细胞(inducer-helper T lymphocytes, Th/ind)。这些T细胞亚群的特点总结于表1.3.2。表型

    21、是指一群有特征性的表面标志,可初步用于T细胞亚群的分类。表1.3.2 T 细 胞 亚 群 的 分 类T细胞亚群 表型 MHC识别限制 功 能 末梢血中%TC细胞 CD3+CD4-CD8+ I类分子 杀伤靶细胞,分泌IFN 35TS细胞 CD3+CD4-CD8+、 抑制靶细胞功能,分泌TSFI-J+(小鼠) Th/ind细胞 CD3+ CD4+ CD8- 类分子 分泌淋巴因子 65辅助T、B、巨噬细胞应答TDTH细胞 CD3+ CD4+ CD8- 类分子 分泌MIF,IFN-抗抑制性T细胞 CD3+ CD4- CD8+ 分泌TcsF,对抗抑制T细胞功能IJ+(小鼠)检查小鼠的T细胞亚群,仍用Th

    22、y-1、CD3、L3T4及Lyt-2、3分子。Thy-1及CD3分子表达于所有T细胞;L3T4及Lyt-2、3分别相当于CD4及CD8分子。小鼠T细胞与人T细胞相似,至少也可分为四个亚群。鉴于表型上Tc与Ts细胞相似;Th/ind与TDTH细胞相似,分别为CD3+CD4-CD8+及CD3+CD4+CD8-,常将前者称为细胞毒/抑制T细胞亚群,后者称为诱导/辅助性T细胞亚群。由于在成熟T细胞表面CD4与CD8分子是相互排斥存在,故此分子可分别表示Th/ind及Tc/Ts细胞数目,两者的比率,相对稳定,即CD4+/CD8+=1.52.0。(1) 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

    23、Tc或CTL):亦称杀伤T细胞(killer T cell, Tk),其表型在小鼠为Thy-1+CD3+L3T4-Lyt2.3+,在人为CD2+CD3+CD4-CD8+。它能特异性杀伤带有抗原标记的靶细胞,例如感染微生物的细胞,同种异体移植细胞及肿瘤细胞等。Tc细胞的杀伤力较强,可连续杀伤数个靶细胞。CTL的杀伤靶细胞机理,目前认为主要是通过释放多种的介质和因子介导的,如穿孔素(perforin),又称成孔蛋白(pore-forming protein, PFP)、补体C9相关蛋白或溶细胞素等。成熟的穿孔素分子由53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6575kD,它贮存在电子稠密胞浆颗粒中,在杀伤相

    24、时,CTL细胞脱颗粒,穿孔素从中释出,插入靶细胞膜上穿孔杀伤;丝氨酸酯酶,其作用可能类似补体激活过程中的酯酶作用,通过活化穿孔素,而促进杀伤作用;淋巴毒素,可直接杀伤靶细胞,但杀伤过程较慢。(2) 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cell, Ts):其表型与Tc细胞亚群相同,在人为CD3+、CD4-、CD8+,在小鼠能表达I-J及Lyt-2分子。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和抑制体液免疫的作用。它的抑制机制可能是由Ts细胞产生特异性可溶性因子(TsF)来识别抗原,使抗原对B细胞刺激无效,或不传递信息给B细胞所致。TS细胞对Th细胞的抑制机制亦如此。Ts细胞的抑制作用与Th细胞的辅助作用,对于稳定与

    25、调节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免疫应答的强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T细胞中还存在一种反抑制性T细胞亚群,其表型为CD3+ CD4- CD8+,称为抗(反)抑制性T细胞(Tcs),它被诱导活化后,可分泌反抑制性T细胞因子(TcsF),直接作用于免疫应答进程中的Th细胞,可解除Ts细胞的过度抑制作用,使Th细胞恢复其辅助活性。(3) 辅助/诱导性T细胞(helper/inducer T lymphocytes, Th/ind):其表型在小鼠为Thy-1+CD3+L3T4+Lyt2-,在人为CD2+CD3+CD4+CD8-。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最近有人认为Th尚可再区分为三个亚群,一是协助B细胞

    26、的亚群,当Th细胞与胸腺依赖抗原(属半抗原、蛋白质或完整的细胞)上的抗原决定簇结合后,由该细胞携带着抗原运行至B细胞处,将该抗原另一端的抗原决定簇交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与之结合,形成抗原联结的桥梁,由此起着抗原的作用,可以帮助B细胞克服抗原的过强刺激,同时也可使B细胞获得由T细胞传来的抗原信息,而促使B细胞激活,以致较易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二是协助细胞毒T细胞的亚群。三是协助抑制T细胞的亚群。近年来,Mosmann将这类细胞分为二型,一型为Th1,或称炎症性Th细胞,可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发生,参与抗细胞内寄生菌(结核菌等)免疫,另一型为Th2或称辅助性Th细胞,主要是辅助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27、,参与抗细胞外寄生菌(链球菌等)的免疫。(4) 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T cell, TD或TDTH):其表型在人与Th/ind细胞相似,亦为CD2+CD3+CD4+CD8-。介导继发性超敏反应性的T细胞主要为Th1,其次为CTL,前者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趋化性细胞因子,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引起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后者直接破坏靶细胞。除上述四型外,还有一类称记忆T细胞(memory T lymphocyte,Tm),它是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中途停止分化,处于静止状态的T细胞,它能长期保存免疫信息,一旦再

    28、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即迅速分化增殖,成为致敏淋巴细胞。这类细胞数量很少。2. 按T细胞的分化抗原区分亚群考虑到按功能区分亚群未必能完全反映T细胞亚群的真实情况,因此近年来用抗人T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对胸腺细胞及外周血T细胞作亚群研究。许多研究表明,人外周血中,成熟T细胞表面通常有CD3、CD4和CD8抗原,而无CD1抗原,其中CD3存在于全部T细胞(所谓“泛T”)上,CD4(相当于小鼠的L3T4)存在于约60%的T细胞表面,认为这些细胞是具有辅助功能的亚群(Th);CD8(相当于小鼠的Lyt2),存在于约30%的T细胞表面,认为这些是具有抑制(Ts)或细胞毒(Tc)功能的亚群。据Mosman

    29、n等的研究证明,CD4+ Th细胞中还可再区分为Th0、Th1和Th2等3个型,近来又报道了Th3型;其中的Th0系成熟未致敏的T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可导致CD+ Th0细胞分化为Th1和Th2细胞;Th1细胞分泌IL-2及IFN-,不分泌IL-4,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涉及抗病毒,抗胞内寄生菌和移植物排斥,辅助Tc细胞发挥杀伤功能等;Th2细胞分泌IL-4,不分泌IL-2及IFN-,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应答,提高抗体产生的滴度等;Th3细胞分泌TGF-,主要功能是下调Th1细胞及APC的活性,诱导免疫耐受发生。对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研究,在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上均有重要的意义。如Th细胞

    30、和Ts细胞是免疫调节的中心枢纽。当其失调或缺陷时,可表现为Th细胞功能的加强,发生全身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等自身免疫病。又如Ts细胞的过度活化,还可导致严重的免疫缺陷病发生。对T细胞亚群的分类仍有不清楚和争论之处,如Tc和Ts细胞是否为同一亚群,因Tc细胞对免疫应答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亦表现为抑制作用;Tc/Ts细胞依赖于外源性IL-2的供应而增殖,但亦有20%的Tc细胞可分泌IL-2而自给;Th/ind细胞中还有少数对MHC 类分子起应答的杀伤细胞。二、B淋巴细胞 (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一) 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和定居 B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主要可分为前

    31、B细胞(preB cell)、未成熟B细胞(immature B cell)、成熟B细胞(mature B cell)、活化B细胞(activated B cell)和浆细胞(plasma cell, pc)等五个阶段,其中的前B细胞和不成熟B细胞的分化是抗原非依赖性,它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化为前B细胞和不成熟的B细胞,前B细胞和不成熟的B细胞在哺乳动物的骨髓中,或鸟类的腔上囊中分化成熟,因而命名为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或囊依赖性淋巴细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故两

    32、者均简称为B淋巴细胞。成熟的B淋巴细胞经血流,有的定居于淋巴结的生发中心,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25%,有的定居于脾脏的髓索,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50%65%,其中只有少数参加淋巴细胞的再循环,因此,正常机体血液中的B细胞含量较少,约占淋巴细胞总数5%20%,在胸导管中5%。成熟的B细胞被相应抗原刺激后,成为活化的B细胞,进而成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各类免疫球蛋白。(二) 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B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T细胞雷同,但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表面上有较T细胞更多的微绒毛状凸起物,即表面标志,主要有MHC、白细胞分化抗原和膜表面受体等多种膜表面分子,籍以识别抗原,与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作用。研究B细胞膜表面分子的种类及存在,有助于B细胞的分群。已知B细胞有下列表面标志。1. 表面抗原(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抗原分子:成熟的B细胞不仅表达MHC-类抗原,而且还表达MHC-类抗原。除了浆细胞外,从前B细胞至活化B细胞均表达MHC-类抗原,MHC-类抗原由I区编码,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章免疫细胞第一节 淋巴细胞.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