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生审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doc

    • 资源ID:6756555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生审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doc

    1、小学生审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清泉二小 李丽芳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而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而我们的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我想谈一谈出现的原因及应对策略。1、思维定势干扰审清题目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种心理习惯的干扰,在审题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产生思维上的定势,使审题

    2、有误,解题出错。如:“3元买了6支铅笔,问每支铅笔多少元?”学生有可能因为经常用大数除以小数,而把这道题解为63=2(元),得到一支铅笔两元。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思维定势造成的。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虽然做题时不要求读出声音来,但是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句都要在心里读出来,同时要在头脑中思考。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着读着学生就会明白3元是总价,6支是数量,求单价应该用总价除以数量,而不能用数量除以总价,脑子里就会出现单价=总价数量这样的关系式,这道题就顺利完成了。看准,心读,脑记这是认真读题审题的第一步。 2心理畏惧丧失解题信心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

    3、薄弱,当他们看到问题中条件繁多而又复杂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心情立即变得紧张起来,再也不想去多看题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了,因此学习的自信心就丧失了。如五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一只杯子里装满牛奶,小明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搅匀;第二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四次全部喝完。小明一共喝了多少牛奶?本题由于喝了四次,每次喝了牛奶后又加满水,次数较多,条件较多、较繁,分析思路较乱,计算步数较多,审题时就认为有一定的难度,即使分析计算,还不一定正确,因此,往往会吓退学生,他们可能自动选择放弃。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动脑思考,仔细

    4、推敲。在认真读题的过程中,要仔细推敲题目中的字词,特别是在解决问题当中许多字词需要学生去动脑思考。语言文字是题目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在这道题中,小明尽管喝了四次,有三次喝的都加满水,但是并没有加牛奶,也就是说自始至终只有一杯牛奶,最后全部喝完。所以,小明四次一共喝的牛奶是1杯。3思想受阻思路无法延续低年级学生独立读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差,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如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只要细心审题,题意就能理解,问题就能解决。但是在一些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里,有些条件往往不是非常醒目,而以隐藏

    5、的形式存在,学生如果不能从题中分析出隐藏的条件,解题的思路就无法延续。例如:“有一种圆柱形食品罐头,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0厘米,侧面贴上商标纸,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100个这样的罐头需要用商标纸多少平方厘米?”如果去掉“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这个条件,学生的思维还比较流畅,都知道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是分别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为长和宽的长方形的面积,100个这样的长方形面积就是本题的所求,即23.14610100平方厘米。而本题中含有条件“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学生就有些不知所措了,这时候我们老师就应该善于帮助学生重点理解“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这个条件,为学生扫除审题的障碍,理清审题的思路。

    6、在这里,由于增加了1厘米的接头,所以商标纸侧面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就不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了,而是等于底面周长加上接头处的1厘米,即23.146加1,宽还是圆柱体的高,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能展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即可列式为(23.1461)10100。4情境插图困扰学生的思考现在的书本上很多解决实际问题多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而学生在练习时有时却是纯问题的理解,学生找不到条件或找错条件。如第六册数学书第12页的第5题:我们2天共吃害虫780只,问: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害虫多少只?(隐含条件:图画中是3只燕子)没有认真审题的孩子就将这道题解答为:7802=390(只)。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要求学生要将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一起分析,并能把图中的信息和问题用自己的话说出来,3只燕子2天共吃害虫780只,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多少只害虫?这道题还是比较简单的。在以前的教学中,对“说”的训练重视的不够,表现为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说。其实,不管学生审题正确与否,都要培养学生说理的习惯,要养成想说、会说、敢说的习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的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们在座的教师也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让我们共同努力,教给学生科学的审题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审题方法独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生审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