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品ok.docx

    • 资源ID:6747961       资源大小:461.08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品ok.docx

    1、最新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品 ok最新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肖像艺术 教学目标: 1、欣赏用各种绘画工具画出的肖像作品,感受它们的不同。 2、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把“形”和“神”结合起来。 3、结合人物的外表和神态向同学描述自己喜欢的肖像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在欣赏的过程中注重“形”“神”互相结合。 教学准备: 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出示肖像作品(国画、雕塑、油画、版画、线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工具和画法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出示图片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是一幅世界上最伟大,最著名的肖像画。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作品。画

    2、家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特别注重刻画,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含义无穷,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很多人都说这是一种神秘的微笑。 3、小结: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形”我们都知道是指的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在优秀的肖像作品中,形神是皆备的,两者缺一不可。 二、学生讨论 如何才能把人物的形象和神态很好的结合起来呢?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人物外貌的基础上再去想象人物的思想感情。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猜一猜 拿出自己的照片,让你的同桌根据你的神态猜一猜你当时的心情

    3、。并想一想如何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四、画一画 选择自己喜欢的肖像图片,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改画。并可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上背景。 五、课后拓展 从课外书上,网上,杂志上去观察更多的人物肖像,并向同学描述人物的外表和神态。 2画人像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人物头像的能力。 2、 学习、掌握人物头像的速写知识和速写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头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画出人物头像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照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师出示一幅人物头像,同学们你们猜猜她是谁吗?你们说画的象不象? 这幅画用了一些简单、流畅的线条就画出了老师的形象,你们想试着画一

    4、画吗?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速写的方法画人像。 二、新授 1、观察头像特征速写是写生的一种方式,要通过观察,在短时间里用流畅的线条画出事物的大体形状、基本特征。而画人像速写要仔细观察人物头部的基本特征。请你们来观察这位同学的头像,说说有些什么特征? 2、学生练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在准备好的白纸上画一画,直接用笔来画这同学的头像,并结合用流畅、简捷的线条,看谁画的又快又好!(学生试练习,时间10分钟左右) 3、展评作品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幅作品,你认为哪几张画的比较好?为什么?这些作品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怎样修改? 4、初步了解人物的基本脸型及五官特征 你们说的很好,我们在画人物速写时,还

    5、应注意人的基本脸型和五官特点。(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照片,共同归纳一下脸型)有:椭圆形的,瓜子形的,方形的,圆形的等。我们还可以看出下巴到鼻尖、到眉毛,眉毛到发际线之间的距离大体相同。这是人的脸型、五官的基本情况。但每个人豆油自己的特征,我们在画之前都要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三、示范 1、要先仔细观察(板书:观察)那观察写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板书(脸型五官特征) 2、画(板书:画)速写同学,我们可以从最明显的部位开始画,注意各部位的位置、大小、特征。(板书:大小适当、比例准确)并用流畅、概括的线条画。(板书:线条流畅,概括) 3、 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练习 请大家再取一张纸,选择脸

    6、部特征稍明显的同学来画人物头像。(提示:注意脸部特征,线条要流畅,速度要快一点) 五、讲评作业 1、学生自评 2、我们来看这些速写作品,对照第一次的作品,你是否进步了?并说说这些作品还有哪些不恰当、不足的地方?(1)线条(2)形体特征(3)五官特征(4)布局 3、修改调整 4、展评。 六、小结 今天这节美术课,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了新的收获,因为你们都学得那么认真,作业完成的也比较理想。看,这幅抓住了特征,线条也非常的流畅;这一幅画出了人物的神态,看!他在笑呢!希望我们同学以后多画速写作品,提高我们自己的速写能力。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案:3.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伸向远方

    7、的路、风景图片、认识各种透视现象,并在平时的绘画中加以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透视现象(特别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 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知识。 教学准备: 图片,2B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 欣赏 1、出示数幅图片(风景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归纳透视现象: 小结:近大远小。 2、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主点。通过主点的水平线叫视平线,通过主点的垂直线叫主点垂线,但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

    8、,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 3、 出示摄影风景图片 生活中除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以外,还有其他的透视现象,请结合书本上的图片,和自己的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有新的发现。 学生答(略) 师小结:同样高度的建筑或柱子,树木等都有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一条同样宽阔的马路、铁轨都有近窄远宽的透视现象,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 二、 学生练习 通过学生临摹写生作品,感受各种透视现象。在作画过程中,发现各种容易犯的错误。(在此过程中逐一纠正,避免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犯这种错误) 三、 展评作业 1、 透视现象是否合理把握。 2、 线条是否流畅。 3、

    9、画面是否完整。 四、 课后作业 找一找校园中有透视现象的场景。(条件允许的画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它拍下来。)或把自己家里有这种现象的图片带过来,为下一堂课的写生做好准备。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学生汇报 1、 在校园中看到了哪些场景有各种透视现象的?请学生举例说一说。 2、 投影出示校园风景照片,和学生共同欣赏。提示在绘画的过程中应注意(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二、 教师示范 1、 根据风景照片用速写的方式画下来,注意线条的流畅性,组织线条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线条的前后,疏密等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画错,比如柱子画的侧向旁边,没有直立,前后的树画的大小对比不够等) 2、 给学生每

    10、人发一张白纸,在师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三、 学生练习 1、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画校园里的场景,选择近大远小这种透视现象明显的(走廊,花坛等地方),在画的过程中还应结合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 2、 同学之间互相修改,力求把画面画的完整、生动。 四、 课后展示 布置自己班级的书画苑,让老师和同学共同欣赏,在欣赏的同时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案:4.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学目的: 1、 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 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

    11、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比例在美术中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油画棒。 教学过程: 1、出示溪山行旅图: (1) 画上画的什么? (2) 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 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 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12、 (2) 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4、 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 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吧黎圣母院。 5、 欣赏同学们的设计作品 (1) 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件最漂亮?为什么? (2) 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们成功之处在哪里? 三.作业练习: (1) 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 (2) 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四:作品展示 1. 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 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 你最喜欢哪

    13、幅作品。 五.课堂小结,提出希望,布置下节课工具 课后记:对于上节课来说,这节好多了,有了透视的一点基础,对于比例就比较好理解和接受,我在上课的过程中顺便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收效好了很多。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案:5.偶戏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2. 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 3. 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并自编偶戏故事,进行偶戏表演,激发学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偶戏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魂宝及偶戏的种类。 教学难点:制作偶戏人物并利用偶戏人物表演。 课前准备: 教具:偶戏作品图片及偶戏人物范作 学

    14、具:疲旧布料、手套、剪刀、胶水、彩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你们喜欢看偶戏吗? 2、 你知道偶戏是怎衫动起来的吗? 3、 请一学生上台说出或表演出来。 4、 师小结: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魂宝。 板书:偶戏 二、讲授新课: 1、 出示作品:木偶戏演出图 (1) 这些人在看什么? (2) 上面的木偶是怎么动起来的? (3) 还有什么办法使木偶人也能动起来? 2、出示示范作品: (1) 提线偶 (2) 扙头偶 (3) 布袋偶 (4) 皮影 师:你有办法让它们动起来吗?(请学生表演) 3、我们玩的这些木偶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名称吗?(请学生翻开课本

    15、填空) 4、师出示学生的创作作品: (1) 这些木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 怎样才能让它们动起来呢? (3) 你能把它放在一起编成一个故事吗? 5、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1) 讨论喜欢的童话故事 (2) 用带来的材料怎样制作故事人物? (3) 怎样去表演? 三、作业练习: 与小组同学选一个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跟据内客制作一组布袋偶 四、作品展示: 展示并表演,小组根据布袋偶戏的角色,大家一同表演展示。 五、课堂小结。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案:6.提线纸偶教学目标: 1、 应用纸等材料制作纸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用制作难道纸偶编故事并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教学重

    16、点:与小组合作分工并表演,分享快乐。 教学难点:制作纸偶、背景、道具。 教学准备: 教具:示范作品、绳线、彩纸、铅画纸、木偶戏录象片段等。 学具:剪刀、胶水、绳、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播放录象 (1)戏中的人物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演这部戏需要些什么?(背景、简单的道具、配音等) 2、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提线纸偶。 板书:提线纸偶。 二、 讲授新课 1、 师拿出一件自制提线纸偶的作品: (1) 师演示,并配音 (2) 分析一下,这个纸偶是如何动起来的?系线彻关键点在哪里? 师:再拿出一些范作,分小组讨论方法,并交流。 (3) 问:你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纸偶

    17、动起来? 2.师:知盗纸偶的做法,那么你们准备做什么纸偶呢?(可自冉讨论) 3、 合作编故事,并进行角色分工。 (1) 主要人物的制作 (2) 背景的制作 (3) 必要道具 (4) 配音设计 第二课时 一、 巩固复习前课知识,检查材料准备情况 二、 小组合作:分工制作纸偶.背景.道具等。 三、 表演展示: 1、 作品展示并介绍人物及合作人员 2、 小组表演 3、 其他小组评价 4、 师简要小结 5、 评最佳表演小组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布置下节课工具。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案:7.动物的脸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韵味,体验水墨的特性。 2、通过赏析、尝试、总结掌握画动物脸的一

    18、般方法 3、抓动物的长相特征以墨点、线、面(块)来表现。 4、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身心。 二、 直接示范导入: 1、猜一猜画的是什么 2、找一找作画的技巧 3、师总结:表现的方法是墨点、墨线、墨块 4、实物与画作对比引出重点概括特征、夸张表现 三、尝试作画 1、生画 2、个别作品点评(表现方法的不同及墨色的变化) 3、小结:抓狮王的长相特征,以不同墨色的点、线、块表现出外形各异的狮王。 四、优秀作品赏析 1、学生评价作画的方法 2、出示动物图片,分析特征,讨论作画的方法 五、学生练习 1、作品展示 2、学生自我介绍作品(作画方法、满意之处等) 六、拓展、延伸 送给同

    19、学们的一句话: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我们的生活将更加阳光灿烂。 第二教时:解决作画中的技能技巧如:皴、擦、染、点相结合的不同作画效果 课后记:学生们很喜欢这节课,他们学习到如何去表现自己喜欢动物的方法.不过很多学生都在上课表现得有点激动.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案:8.有趣的汉字课业类型 :造型 表现课时 :1课时 授课人 :杜莎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查资料,知道汉字的由来,并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特有的美。应会:通过比较与设计,把字与绘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结合起来,达到美观、新颖、有趣的目的。隐性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

    20、对祖国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把字与绘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教学难点: 用国画工具即表现出汉字的特有的美,又能与绘画结合得恰到好处。教学方法 :资料调查法、欣赏分析法、游戏法、自主研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欣赏评价法。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国画工具和材料等。课前准备: 课前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查找资料,理解并思考汉字能否与绘画结合,怎样结合。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调整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二、导入 (课件出示)游戏:排排队。(象形字、篆字、隶书、草书、楷书)谁能说说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听

    21、了资料,你有什么想法? 把不同的字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发表调查资料。发表感受。三、探究式学习 (课件出示)自古书画同源,请你仔细找一找,在这些图片中,你认识哪些字?这些字美吗?美在哪?这些字是怎样与绘画结合在一起的?(分类研究)教师小结(课件出示):1、 汉字的笔画由图案组成;2、 汉字(特别是象形字)本身形成图案;3、 很多汉字组成图案;4、 (学生的新方法)你认为字和绘画怎样才能结合的更好?用什么工具表现更合适? 观察、分析、研究,猜测,发表看法。明确方法,发表新方法。学生探究、感受,发表看法。选择适合的工具,并说明理由。四、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注意用笔方法、要使用彩墨画的一些

    22、技法。 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五、小结 点评作业,分析所用的方法。总结:书法,由“渐成艺事”,到“尚韵”,再到“尚法”,最后到“尚意”,这与绘画如出一辙,都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最高目标。所以请大家找一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用绘画或书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吧! 发现新颖、有趣的作业。记录课后作业。 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案:9.飞天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飞天”的来历及不同时期“飞天”的异同点。 2、通过欣赏感受壁画艺术的风采。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过程: 在地图册上找出甘肃省的敦煌、河南省的洛阳、巩县。授课时以导游的身份带学生去参观旅游 西方文化艺术中我们经常能看

    23、见一个双肩长有翅膀的可爱天使,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在参观中国的寺庙、石窟时我们经常看到的另外一个没有翅膀,却依然飞舞飘扬的却是“飞天”形象,他们有的手捧果品,穿云过河;有的手持乐器,吹笛抚琴,美妙动人。 你想知道他的来历吗?飞天的来历 “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在佛经里称为天歌神、天乐神、散花神。传说中飞天能歌善舞,每当佛在讲法时,他们便凌空飞舞,奏乐散花。传说中每当飞天凌空飞舞时全身还会散发出芬芳馥郁的香气,所以又称之为“香音神”。 在西方艺术中飞天早已有之,中国古代也有飞神,即羽人、飞仙的神话传说。然而,出现在中国的云冈、龙门、敦煌石窟中的飞天艺术却来自印度。在印度神话中,飞天是云

    24、和水的女神,以湖泊沼泽为家,常遨游在菩提树下,又说她是伎乐天(佛教中的天神)的情人。 随着佛教的流传,飞天成为中国寺庙、石窟中随处可见的装饰形象。在山西的云冈石窟、在洛阳的龙门石窟、在敦煌石窟,飞天在中国古代杰出石匠的精心雕凿之下向世人展示出无穷的魅力,他们仅凭两条飘扬的丝带,或吹奏、或散花、在碧空中飘飘荡荡,自由翱翔。西域式飞天 云冈石窟大致建于北魏时期,其中的飞天形象造型比较粗扩奔放,一股袒露上身,赤足,形象稍欠生动,人物有男有女,有的还留有胡子,带有浓厚的西域色彩,称为西域式飞天。 不同时期飞天的风格: 1、北魏散花飞天,脸型长条但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

    25、豪迈大方,势如飞鹤,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强。 2、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飞态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 3、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画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嵋动人。 敦煌飞天

    26、敦煌飞天产生于盛唐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壁画艺术水平已达高峰,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飞天形象。敦煌550多个石窟里的4000余身飞天,不再是有男有女,而是清一色都是少女形象,体型苗条,面部丰满,神态潇洒、情状温柔。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敦煌飞天中第一次出现了裸体飞天。它们身上不长翅膀,不饰羽衣,手持各种乐器,身披长巾飘带,奏乐、散花、飞舞。向人们形象地表现出一群少女凌空飞舞,自由翱翔的动人情景。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

    27、仙不分。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乐为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 ,后来成为一种敦煌壁画艺术。 代、宋以后的飞天,在造型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 三、飞天的风格特征: 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 四、学生选一件飞天作品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可以提出问题。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案:10.色彩的色相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2、 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

    28、么是间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 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重点: 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准备: 学生: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 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老祖

    29、宗”,有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 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 (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 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 (四)、作业评价 (五)、小结 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案:11.色彩的明度教学目标

    30、1、 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 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建议此课教授2课时:第一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调制;第二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装饰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色。 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五)、小结,课后拓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上一节课中的成功及不足的作品,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做的尽可能好。 (二)、新授 欣赏课本中的装饰画,讨论装饰画是怎样画的?你想怎样画? 1、 画一个简单的图形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品ok.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