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解析.docx

    • 资源ID:6704740       资源大小:41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解析.docx

    1、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解析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单项选择题1. 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器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南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的社会生活的史实,宋朝商业繁荣,宋代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里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故答案是D。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2. “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这段文

    2、字反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 )A. 唐朝的长安 B. 北宋的开封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是在北宋时期的都城开封。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3.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开封大街,这条大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什么地方( )A. 瓦子 B. 早市 C. 榷场 D. 集市【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这条大街上有人说书、唱曲、

    3、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瓦子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勾栏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都在瓦子和勾栏,所以答案选A。4. 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 士大夫的极力提倡 B. 农民休闲的需要C.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 达官贵人的需要【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5.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

    4、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 集市 B. 瓦子 C. 勾栏 D. 邸店【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B项符合题意;市是商业场所;勾栏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邸店是专供客商存货、交易和居住的地方。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6. 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间,它的出现反映了( )A. 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 唐朝民族关系和谐C. 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 明清工商业的繁荣【答案】C

    5、【解析】宋代城市中的瓦舍是固定的娱乐场所,里面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这反映了宋代城市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 重阳节 B. 元旦 C. 元宵节 D. 中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伴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中秋节、元宵节、元旦等节日在宋朝就已经有了,最受重视的节日是是元旦,所以答案是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8. “

    6、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反映了宋代人在过哪一节日( )A. 清明 B. 中秋节C. 春节 D. 元宵节【答案】C【解析】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连妇女也出来游乐,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9. 宋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A. 赋 B. 诗 C. 词 D. 曲【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宋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词。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0. 读其词“使

    7、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是(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柳永 D. 马致远【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是北宋词坛独树一帜的大家,他拓展了词体的领域,开创了豪放的词风,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乎尘垢之外”。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句描绘了闺中女子的惜春情怀,根据其风格判断,写这首词的人是( )A. 苏轼 B. 李清照 C. 陆游 D. 辛弃疾【答案

    8、】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可知,这首词描绘了闺中女子的惜春情怀,清新婉约,写这首词的人是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12. 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看出他俩难以忘怀的是( )A. 祖国山河的统一 B. 中华文化的弘扬C. 旖旎宜人的风光 D. 个人的离愁别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词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在文学上主要是词的繁荣,南宋时金灭北宋

    9、后在南方建立的正确,人民渴望收复失地,完成国家统一,在南宋诗人和词人的作品中体现的是渴望祖国山河的统一的情怀,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13. 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由什么组成的( )A. 诗、杂剧 B. 乐府、散曲C. 词、散曲 D. 杂剧、散曲【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由杂剧、散曲组成的。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14. 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关于元杂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B. 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C. 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D. 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

    1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曲。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溶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因此ABC对元杂剧的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二)15. 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 窦娥冤 B. 西厢记 C. 牡丹亭 D. 桃花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11、问题的能力,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最著名的是窦娥冤。被誉“曲圣”。所以答案选A二、材料发析题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贸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于此。 摘自燕翼贻谋录 材料二 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北,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摘自东京梦

    12、华录请回答:(1)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的什么地方?(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3)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叫什么?试列举其中的几项娱乐活动。(4)宋代为什么会出现瓦子?【答案】(1)河南开封。(2)北宋东京是全国商品交易的中转站,商品交易规模大,夜市通宵达旦,瓦子中商业活动丰富多彩。(3)勾栏。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踢球等。(4)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随之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便应运而生。【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的河南开封;(2)依据材料信息:四方趋京师以贸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于此、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

    13、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可知,北宋东京是全国商品交易的中转站,商品交易规模大,夜市通宵达旦,瓦子中商业活动丰富多彩。(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勾栏里的娱乐活动有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踢球等;(4)依据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随之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便应运而生。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曲与诗词是完全不同的,它直

    14、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一般采用民间俗语而不用文绉绉的话语,叙述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而不是说那些生僻晦涩的东西。这是因为它都是讲述古人的事情,让百姓都能看懂听懂,而不同于文人学士抒发自己情怀的作品。 材料二 元杂剧演出时,前面有一个交代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楔子,相当于今天的序幕。剧情通过起、承、转、合四折展开。角色称旦、末、净、丑。演出时由主角一唱到底,其他角色只作配合的科白。 材料三 元代戏曲演出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元曲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2)材料二、三说明元杂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3)通过以上材料,说说元曲能够兴盛的重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语言平实,贴近百姓,通俗易懂。(2)诗歌、音

    15、乐、舞蹈相结合。(3)贴近百姓生活,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生动形象,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元曲与诗词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可知,元曲的表现形式语言平实,贴近百姓,通俗易懂。(2)依据材料信息:序幕。剧情通过起、承、转、合四折展开。角色称旦、末、净、丑可知,元杂剧的艺术特色是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3)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元曲贴近百姓生活,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生动形象,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所以元曲能够兴盛。点睛:抓住材料关键词“元曲与诗词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是解题的关键,元曲的表现形式语言平实,贴近百姓,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具有故事性和

    16、趣味性,生动形象,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所以元曲能够兴盛。18.综合探究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了主题为“宋代时期的都市生活”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材料一一位同学搜集了如图中的三幅图片(1)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B.宋朝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C.南宋经济的快速发展D.宋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材料二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吴自牧梦粱录(2)上述材料描述了宋代大都市杭州的哪一景象?(3)小丽同学为了解宋代的节日,收集了三首诗词,请你写出这些节日的名称。(4)上述三首诗词中,哪一首是词?说出你判断的理

    17、由。(5)通过以上探究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都市生活的特点以及呈现以上特点的主要原因。【答案】(1) D(2)商业繁荣(或商品经济发达)。(3)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4)第三首。理由:词的特点是句子有长有短,三首诗词里只有第三首符合这一特点。(5)特点:丰富多彩。原因: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交融加强;科技发达;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等。【解析】(1)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宋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2)依据材料信息: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可知,宋代杭州商业繁荣;(3)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三首诗分别反映的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三首是词。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词的特点是句子有长有短,三首诗词里只有第三首符合这一特点。(5)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宋代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交融加强;科技发达;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等。


    注意事项

    本文(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