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 资源ID:668896       资源大小:28.27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1、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实验心理学第一章1.心理学实验:至少操纵一个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的研究。2.变量(variable):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是实验的核心。3.操作性定义: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4.实验法的特点:有目的 设置实验条件,创造最佳观察机会:“产生”新现象 可重复:检验 可控制其他条件,只改变一个条件了解其影响:因果推论5.常见的非实验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 非实验法的特点:不能操纵自变量;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6.主试(experimenter):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2、7.被试(subject/participant):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8.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变量可分为哪3类: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9.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刺激特点自变量 环境特点自变量 被试特点自变量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10.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常见因变量指标:行为水平:反应时间、正确率、主观报告。生理水平:脑电成分的波幅、潜伏期、fMRI研究中的BOL

    3、D信号。 如何选择因变量:可靠性、有效性、敏感性。11.有关变量(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足以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12.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13.实验范式(Experimental paradigms):实验方法在各种心理过程以及各个心理学分支的研究中,具体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实验范式。某种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14.实验心理学(Foundations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实验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实验方

    4、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第二章1.实验设计的基本流程:规定实验逻辑确定实验变量选择实验被试选择实验类型。2.因素:实验中的自变量称为因素自变量的水平:是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情况或取值。即指自变量的一个取值(或操纵结果)。3.实验设计中的控制:对实验条件的限制,是实验的精髓所在。4.实验组:接受自变量实验处理的被试组,即有研究者对自变量的操纵。5.控制组:除了不接受实验处理外,其他均与实验组一致。6.控制组的作用: 使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其他额外变量上匹配 为确定实验处理对于因变量的影响方向提供了一个基线7.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

    5、):被试可能会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8.安慰剂控制组(placebo control group):被试被告知对其施加了能够提高个体行为或治愈某些症状的处理,而实际上并没有对安慰剂控制组施加任何处理。9. 实验者效应/实验者偏差(Experimenter effect/bias):实验者本身的信念经过无意的暗示和鼓励作用于被试。10.单盲(single blind):实验中被试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实验或不知道所处的实验处理组。11.双盲(double blind):通常用于药物研究以及需要观察者对实验中的被试行为进行评定

    6、的研究,评定者与被试均对实验处理的类型和实验预期结果的类型一无所知。12.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13.实验中的信度和效度: 实验信度: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实验效度: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自发量的混淆,影响实验结果的推论,影响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14.实验中的内部效度:实验变量(处理)的效果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实验中的外部效度:实验结果能概括到实验情境条件以外的程度。15.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历史(经历):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

    7、件。 成熟或自然发展: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 选择:在实验过程中,未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导致实验处理前被试组与组之间已经存在差别。 测验:前测可能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实验处理后所实施的后测。 被试流失:实验过程中被试中途退出或中途死亡。 统计回归:实验处理前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势。 仪器的使用: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仪器不当或仪器失灵、测试材料出现问题。 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实验设计中,若缺乏对变量的精确控制,以上诸因素可能产生交互作用的效果,并与实验处理的效果相混淆。16.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测验的反

    8、作用效果:前后测的实验设计中,前测可能增加或降低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作用,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到无前测的实验中去。 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由于某种原因或抽样错误,所选择的被试都具有某种特征,且这种特征与实验处理发生作用对实验结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则这种有偏向的样本的结果不能推论到总体。 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一些实验中,若被试在实施处理前了解实验的安排或因参加实验而受到暗示,产生霍桑效应或安慰剂效应,其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非实验情境中去。 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同一组被试在短期内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验处理时,前一实验处理可能对后一实验处理的效果产生影响,或被试产生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9、其结果不能推广到非重复实验处理的情境中去。17.组内设计:也叫被试内设计或重复测量设计,把同一被试分配到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所有被试都接受每种实验处理条件。组内设计的优缺点:需要的被试较少 每一被试都以自己为对照条件,消除了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组内设计,如练习的阶段性、 实验处理之间的相互污染,尤其是顺序效应的混淆 一般练习效应(练习、疲劳) 初期练习效应 差异延续效应,Differental Carryover Effects:自变量中的一个水平的处理可能会完全改变其另一水平的处理时所产生的影响。一些实验难以采用组内设计组内设计的适用范围: 某一实验处

    10、理条件可能存在差异延续效应时,不适用组内设计。 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则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当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代表一种连续事件的延续结果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如脑损毁实验。18.组间设计:又称为被试间设计或独立组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优点:避免了练习效应、疲劳效应等由实验顺序造成的误差。缺点:所需要被试量大 不能从根本上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适用范围:不适用于实验条件过多的情况,难以保证区组内的同质性。(随机区组设计)19.顺序效应控

    11、制的方法: 顺序随机化:顺序随机区组:根据实验处理数以及每种处理条件的重复试次(trial),分成不同区组(block),每个区组内,处理条件的顺序随机。 顺序完全随机:在所有试次内以随机顺序接受实验处理。 伪随机:通过一定的方式在随机的基础上调整或限定顺序。 抵消平衡法:自变量只有两个水平时,即只有两个不同实验处理条件时,可以按照ABBA的顺序进行四个试次的实验。抵消平衡法不能控制的顺序效应:初期练习效应应对方法: 实验开始时先做练习,去除初期练习效应对实验处理的影响。 结合被试间平衡,例如两组被试分别接受ABBA和BAAB的处理。 拉丁方设计:当自变量水平或处理条件有两个以上时,平衡的拉丁

    12、方设计(balanced Latin square design)是较为常见的设计。 一个平衡的拉丁方是一个两维距阵,其中列表示实验条件,行表示被试。20.交互作用: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21.多变量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或因变量的实验设计。【多自变量实验设计:也称析因设计或多因素实验。与单因素实验设计相比,多因素实验设计具有一些优势:可获得交互作用、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混合设计: 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一般说来,

    13、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对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多因变量实验设计: 同时测量与实验可能相关的多个因变量,如行为指标等。多变量设计的优势: 经济性、效率性、普遍性、准确性。】22.准实验设计:在现场进行的实验研究中,被试不可能随机地分配到实验条件中,我们把被试以非随机方式分配到实验处理上的设计,称为准实验设计。23.典型的准实验设计类型:不对等组比较设计、间歇时间序列设计、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优缺点:24.时间序列设计(time-series design):是借助多次重复测量的一种前测后测设计。优点:时间序列设计较好的控制“成熟”对内部效度的

    14、影响。 可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多次测验降低测量的随机误差。缺点:缺乏控制组,不能排除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然事件的影响。第三章1.心理物理学(Psychophysics):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2.心理物理学的两个研究主题:感觉阈限的测量 &阈上感觉的测量3.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感觉阈限的类型:绝对阈限(absolute threshold):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被叫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j.n.d):差别阈限值也称最小可觉差。差别阈限是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

    15、%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4.韦伯定律(Weber Law)。5.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及基本实验流程: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基本实验程序: 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的交替组成 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戒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 递增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不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机选择。 递减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机选择。 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主试以“有”“无”戒”“”记录被试的反应,对于递增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有”,便停止实

    16、验;对于递减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无”,停止 若被试感觉”说不准” 或者要求其进行猜测 或者记录为“?”,其意义与前一个反应相反,如在递增系列中,“?”表示“有”;在递减系列中“?”表示“无”。 恒定刺激法:基本实验流程:1. 主试根据预实验选择少量刺激,通常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 2. 选定的每种刺激向被试多次呈现,一般50-200次 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 3. 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经过随机安排 4. 计算每种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大/小)的次数 平均误差法:基本实验流程: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17、 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 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6.习惯误差: 所谓习惯误差就是指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 期望误差:期望误差是指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 怎么测量: 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习惯误差 递增系列的阈限小于递减系列,且差异显著期望误差7.时间误差: 空间误差:8.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SDT)是信息论的一个重

    18、要分支,1940年以来,在通讯、雷达等领域取得重要发展。信号(Signal):在SDT实验中通常把刺激变量看作是信号,常以SN表示信号。噪音(Noise):在SDT实验中,通常把刺激中的随机物理变化或感知处理信息中的随机变化看作是噪音。常以N表示噪音。9.信号检测论与传统心理物理学的区别: 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不区分感受性和判断标准,二者混在一起。信号检测论区分感受性和判断标准,并以独立的数据分别来反映这两个指标,d和。10.击中率:玩色子游戏时,当色子总数是由3构成(即特殊色子是3时),而你事先也是猜特殊色子是3,那么你就猜对了,这叫击中。(玩色子游戏时,如果你心目中定下一个标准:凡色子数目总

    19、数等于9或大于9时,我就说特殊色子是3;凡色子数目总数小于9时,就说特殊色子是0。那么,你的击中概率为26/36=72%。) 击中率P(Y/SN)漏报率:玩色子游戏时,当色子总数是由3构成(即特殊色子是3时),如果你猜特殊色子是0,那么你把3漏掉了,这叫漏报。(玩色子游戏时,如果你心目中定下一个标准:凡色子数目总数等于9或大于9时,我就说特殊色子是3;凡色子数目总数小于9时,就说特殊色子是0。那么,你的击中概率为26/36=72%。但是有10次特殊色子为3时,你漏掉了,所以你的漏报率就为10/36=28%。)漏报率P(N/SN)。虚报率:玩色子游戏时,当色子总数是由0构成(即特殊色子是0时),

    20、而你事先猜特殊色子是3,那么你是把0当做3,这叫虚报。(玩色子数目总数等于9或大于9时,特殊色子是0的可能次数为10,按照刚才9的标准,你都说特殊色子是3,所以,你虚报了,虚报概率等于10/36=28%。)虚报率P(Y/N)正确否定率:玩色子游戏时,当色子总数是由0构成(即特殊色子是0时),如果你事先猜特殊色子是0,那么你就猜对了,这叫正确否定。(当总数小于9时,特殊色子是0的可能次数为26,按照9的标准,你都说特殊色子是0,你说对了,正确否定率为26/36=72%)。 正确否定P(N/N)互相之间的数量关系:击中率+漏报率=100%,虚报率+正确否定率=100%11.ROC曲线:以虚报率作为

    21、横坐标,击中率作为纵坐标做图时,可以形象地看到随着标准的变化,击中率与虚报率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曲线上各点代表在特定刺激条件下被试所采用的各种反应方式,所以叫做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曲线中隐藏着什么信息:ROC曲线的曲率怎样代表着被试对信号的感受性以及他(她)的反应标准。当信号本身的强度很大时,它容易被察觉,因此ROC曲线向左边弯得更高;当信号变弱,ROC曲线就向45度对角线靠拢。ROC曲线的曲率是由被试的感受性和信号强度所共同决定的。12.敏感性指标: 辨别力指数d人觉察到的信号分布和噪音分布的中轴(平均数)之间的距离(d)代表信号与噪音之间的可辨别性,也是人的感受性的反映。因此,信号分布的平均

    22、数和噪音分布的平均数的距离,就可以作为被试辨别力的指标。 辨别力指数(d)的计算公式是:d ( M SN M N )N反应偏向指标: 判断标准由于存在信号与噪音的混杂,必须确定一个判断信号是否出现的内在标准,即决策标准(),也称似然比。在图上以一条垂直于横坐标轴的直线表示,它可以左右移动表示标准的变化。 的数学定义为给定Xc水平上信号分布的纵轴与噪音分布的纵轴之比。 =击中率的纵坐标/虚报率的纵坐标13.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 有无法: 要求事先选定SN刺激和N刺激,并规定SN和N出现的概率,然后以随机方式呈现SN或N,要求被试回答,刚才的刺激是SN还是N。 根据被试对呈现刺激的判断结果来估计

    23、 P ( y /SN)和 P ( y /N),进而计算两个指标d和 。 评价法: 评价法呈现刺激的方式和有无法一样,但要求被试反应的方式和有无法不同。 在有无法中,只要求被试以“有信号”或“无信号”来反应。每次实验被试只用一个标准作出判断。 在评价法中,还要求被试对信号出现的可能性作出评价。如果被试判断“有信号”,还要求他对这个判断的确信程度做出评价。 这时被试实际上同时使用着几个标准。14.心理量表的三种类型: 顺序量表(Order scale):顺序量表是一种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出一个次序。 等距量表(equal interval scale):

    24、是一种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等距量表除了其有类别量表和等级量表的性质外,它要求整个量表的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但没有绝对的零点。 比例量表(或比率量表)(ratio scale):既有真正的零点,也是等距的。一个比例量表除含有名称、等级这些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它是测量的最高水平,也是科学家认为理想的量表。若一项测量结果在比例量表上是零,那么,我们可以说某个事物并不具有被测量的属性或特征。由于它具有绝对的零点,且量表上的单位相等,因此就可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物理学中,我们所用的绝对温度量表就属于这类量表。更为熟悉的是公制的尺所采用的量表制度。比

    25、例量表的制作方法:分段法和数量估量法。15.顺序量表的制作方法: 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这个方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所有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顺序,这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两个刺激中哪一个的这种特性更为明显。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所以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如共有10个刺激则

    26、可配成45对。最后依各个刺激更优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16.对偶比较法制作中需要控制什么: 对偶比较法的两类误差:如果各对样品同时呈现,则要消除空间误差如果是相继呈现,则要注意消除时间误差消除方法:抵消平衡法 对偶比较法建立的顺序量表是针对一个被试的,不能直接推广到更大人群中。 这一量表模型要求对偶比较的对象是可传递的,不可传递的物理量不能直接用对偶比较法。17.等距量表的制作方法: 感觉等距法: 制作等距量表最直接的方法是采用感觉等距法,它是通过把一个感觉分成主观上相等距离来制作。它要求被试将某种感觉上的一段心理量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分(同时性等分、渐进式

    27、二分)。 差别阈限法:差别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最小可觉差来实现。具体地说,用任何一种古典的心理物理法测出感觉的绝对阈限,并以此为起点,产生第一个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强度,以第一个最小可觉差为基准,再测量第二个最小可觉差。这样测得许多最小可觉差以后,以刺激强度为横坐标,以绝对阈限以上的最小可觉差数为纵坐标,画出的心理物理关系图就是等距量表。第四章1.人差方程(personal equation )2.反应时(Reaction Time ,简称RT):从刺激施予机体到机体做出明显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反应时。3.反应时的三种研究范式: 相减法:相减法是指一种用

    28、减数方法将总的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分析不同成分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基本逻辑: 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相加因素法: 斯腾伯格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这是相加因素法的一个基本前提。相加因素法认定:完成一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各自需要时间的总和;如果能够分离出影响某种作业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操作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这些因素对完成作业的时间的影响。基本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

    29、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两个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因素叧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两个因素的作用过程具有一种随机独立性;换句话说,它们的作用具有可加性,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开窗法: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往往由若干个具体的加工阶段组成;如果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那我们就可以得到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4.唐德斯A、B、C三个字母代表什么,英文是什么(Donders ABC): A反应时间,又称简单反应时间(simple reaction time) A

    30、反应时间一般叧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相对应 基线时间 B反应时间,又称选择反应时间(choice reaction time) 有两个戒两个以上的刺激相对应于不同的反应 包括了刺激的辨认和反应的选择两种心理操作过程 C反应时间,又称辨别反应时间(distinguish reactiontime)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但其中叧有一个刺激是要求做出反应的,而对其余的刺激则并不要求进行反应。 C反应方式中叧有刺激的辨别而没有反应的选择。第五章1.视敏度:视觉的空间辨别能力,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2.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

    31、,简称为CFF):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闪烁光产生融合感觉的频率,通常用频率的临界值来表达,所以又称为“闪光临界融合频率”。3.颜色的三个基本特征: 明度:反射系数 色调:波长 饱和度:纯度4.颜色混合的法则: 色光混合的加色法: (色光混合的方法:将不同色光刺激同时作用于眼睛而形成色光混合称为同时加色法;将两种以上颜色刺激以4050次/秒交替速度作用亍眼睛时的色光混合称为继时加色法。) 颜料混合的减色法5.三原色:红+绿+蓝白色中间色: 红+绿黄色,红+蓝紫色,蓝+绿青色,红+黄橙色补色: 黄+蓝白色、红+青白色、紫+绿白色6.三色说: 三色说假定在视网膜中存在三种基本色觉,即红、绿和蓝,与此相对应有三种视锥细胞,含有三种不同的感光化学物质。其中每一种感光化学物质的分解,刺激不同的神经纤维,它们的神经冲动传到视皮层的不同神经细胞系统。当3 种视锥细胞接受同等强度的刺激时,形成白色感觉。一切其他的色觉都可以由这三种感受器受到不同比例的合并刺激所形成的。( 近20年来,一些学者采用眼底反射分光光度法、显微分光光度法和单细胞电生理学方法等,已证明在规网膜中确实存在三种不同光谱敏感性的视色素,


    注意事项

    本文(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