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

    • 资源ID:6687185       资源大小:296.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

    1、 很细的结晶物注:(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3、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土壤的组成 固体 土壤非生物 液体 空气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 腐殖质(有机物)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二、各种各样的土壤土壤分类土壤质地土壤

    2、性状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细输送,不易粘结;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差;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保水、保肥性最好;通气透水性差;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1、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2、根具有固定和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功能。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范围

    3、比枝叶大,把植物牢牢固 定在地上;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3、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植物的种类和土壤的结构、肥力、水份和通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地下水位越高,植物根系平均长度越短。4、植物根吸收水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在农业生产中,移植作物幼苗要带土移植的原因:以免损伤根尖,提高移植成活率。 根 冠:位于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输送,内部细胞小、 排列紧密。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生长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侧,长约1-3毫米。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排列紧5、根的结构 密。分裂能力强,大部分成为伸长区细胞,进而形成根的各部分

    4、结构 (自下而上) 伸长区: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生长伸长 根毛区: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根的 吸收面积)。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器官是根,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6、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原理): 一般情况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高于土壤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溶液中的水分由浓溶液流向稀溶液)7、植物放入清水中,吸水;放入盐水中,失水,出现萎蔫现象(失水造成的)。因此,施肥过多使土 壤中溶液浓度过高,容易造成“烧苗”。8、植物的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

    5、份外,还需要吸收无机盐,特别需要较多的含有氮、磷、钾 三种元素的无机盐。9、不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作用:氮、镁:合成叶绿体的原料;氮、硫:合成蛋白质的原料;钾: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磷: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10、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缺氮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缺磷的症状:植株暗 绿带红;缺钾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许多褐斑11、植物和土壤的关系:(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2)植物可以帮助土壤积累有机物, 使土壤更为肥沃。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常提倡“秸杆还田”,以提高农田的肥力。植物无法直接吸收有机物。但是动植物尸体、排泄物等有机物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

    6、分解变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后,然后才能被植物吸收。12、长期施用化学肥料的危害: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 四、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茎的分类 (1)按生长方式不同分: 直立茎:最常见,直立向上生长如:果树 缠绕茎: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如:牵牛 匍匐茎: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匍匐生长如:草莓、甘薯 攀援茎:借助他物,常借助茎,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上升如:丝瓜 (2)按组成成分分:草质茎(单子叶植物,一般为绿色,较细),木质茎(双子叶植物,较粗)无论茎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 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2、茎的功能:输送作

    7、用;支持作用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间隙小,起保护作用 树皮 韧皮部: 筛管:长筒形活细胞,向下运输有机物 韧皮纤维:机械组织,支撑作用 形成层:分生组织,只有2-3层细胞,筒状,较小,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向外形成 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茎的结构 导管:长筒形死细胞链接形成,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质部: 木纤维:机械组织,增加茎的强度,支撑作用 髓:茎最中央,储藏营养物质(1)木质茎(双子叶植物)有形成层,因此茎能不断加粗;草质茎(单子叶植物)没有形成层, 它们的茎不会加粗生长,如:水稻、小麦、毛竹等3、年轮:木质部生长,由于气候等条件的不同,尤其是温带地区,在气温、降水、光照等外界气候因素呈现

    8、周期性变化影响下,前一年的秋材和后一年的春材,有比较明显的分界线,每年生成一轮,(只在木质部中,不包括树皮、韧皮部、形成层等环状结构),其中较光亮且宽的线条生长于春季,较暗且窄的线条多生长于秋季。4、年轮的作用:根据木质部中年轮书可推算树的年龄;推断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气候状况;识别方向:环境越好,光线越充足,植物生长越快,年轮越疏松,故,年龄较稀疏的地方为南方, 较狭窄密集的地方为北方5、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刀片切成斜面:增大面积,有利于物质运输;横切面现象:木质部被染色;纵截面现象:越向上,染色越浅(说明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是自下而上)6、筛管:位于韧皮部

    9、(树皮),运输有机物,自上而下运输树皮环切后,伤口的上部出现膨大的瘤状物(有机物不能向下 运输,在伤口的上方积存,导致上方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五、植物的叶和蒸腾作用1、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如:潮湿、阴暗环境下,叶片一般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增大换气面积;干旱环境中,植物叶片较小且退化成刺状或小鳞片状,叶表面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叶柄 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保护作用 分上下2、叶的结构 表皮 保卫细胞:半月形,两个形成气孔 表皮 叶片 叶肉: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主要场所 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输送水分和养料3、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

    10、 (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 大气中的过程。事实上,根吸收的99%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极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4、蒸腾作用的意义:在高温时降低叶片的温度;是根吸水的动力 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5、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大气温度、湿度和气体流速(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气流越大,蒸腾作用 越强) 6、蒸腾作用的水分是由上下表皮中的气孔散发出来的,且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多。蓝色的氯化钴试纸遇水变红色,水越多,颜色越深7、气孔: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体(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进出的门户水份充足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水份缺少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8、气孔的开闭可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9、水从植物吸收到蒸腾散失的途径: 土壤根毛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气孔叶外六、保护土壤1、目前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2、化学污染: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 生物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3、土壤资源的流失: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4、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黄土高原4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