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

    • 资源ID:6671545       资源大小:32.90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

    1、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3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关于原子结构只要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暂不作要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等内容在化学2主题1和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1中学习。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5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此处化学变化的本质仍限于初中化学的要求,不要求从化学键角度认识。(原无)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6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作要求。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目前只限于分子数、原子数、离子数等微粒数之间的计算,而涉及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等的计算,待讲过原子结构有关内容后再作要求。7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8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非标准状况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不作要求。9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10学习实验研究方法,了解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组成

    3、、结构、性质等的重要方法和途径。11学习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认识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12学习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知道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常用方法。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13认识化学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关注化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14认识化学在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5赞赏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1创设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建议设计易

    4、产生认知冲突的实验情境进行探究。2通过离子反应发生条件、金属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等有关实验,初步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3初步学会物质检验的实验技能。 以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训练实验操作技能为主。相关内容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过程中逐步提高。4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5初步学习蒸馏、萃取等分离和提纯的方法。6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7能初步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的常见标识,知道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

    5、急处理方法。8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9在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学会合作与分享。10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1通过必修课程中有关化学实验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关加深和拓展的实验内容在选修模块实验化学主题2中继续学习。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

    6、物质进行分类。物质分类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并在后续学习中逐步完善。2了解物质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3认同分类法对于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4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5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去掉了解胶体的重要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不要求。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6关注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对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探究,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科学探究能

    7、力。过氧化钠与水、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可在过氧化钠特殊用途中列举。CO32-与酸的分步反应,CO32-、HCO3-、Al3+、AlO2-等离子的水解反应等内容在选修模块中学习(见化学反应原理主题3内容标准第4点)。7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8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分别与氧气、水、酸、碱、盐等物质的反应情况。(去掉了解共性和个性)9了解氧化钠、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分别与水、酸、碱等物质反应的情况。10了解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制备方法,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了解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铜(原无)的受热分解。11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

    8、、与酸的反应,初步学会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CO32-与酸的分步反应暂不作要求,CO32-、HCO3-、Al3+、AlO2-等离子的水解反应暂不作要求。12了解Fe3+的氧化性,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仅限于Fe3+分别与Fe、Cu的反应,以及Fe2+与Cl2的反应。13了解钠、钾的焰色反应。14能列举钢、铝合金等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15通过对钠、铝、铁、铜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认识比较,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方法。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16知道酸、碱、盐在溶

    9、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原无)可溶性盐等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暂不作要求。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在选修模块中学习(见化学反应原理主题3内容标准第1点)。17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较复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暂不作要求。18初步学会Cl-、SO42-、CO32-、(去掉Al3+)Fe3+、NH4+、Na+、K+(原无)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19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产物和还

    10、原产物的概念及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子得失守恒原理在化学计算等方面的应用等内容在选修模块中学习(见化学反应原理主题1)。20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逐步理解物质被氧化、被还原的涵义。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概念、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暂不作要求。21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22能配平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初步学会用单线桥、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电子得失守恒原理在化学计算方面的应用暂不作要求。23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6通过实验了解氯、 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4了解氯、氮、硫、硅等

    11、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几种硅酸盐制品的制备方法,在相关选修模块中逐步补充。对有关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一般暂不作结构上的分析,相关内容在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学习。25了解氯气的氧化性(与氢气、钠、铁、某些盐等的反应)及与水、碱的反应,知道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了解硫的可燃性和氮气的稳定性。知道硅元素在自然界以SiO2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知道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能说出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主要用途。26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认识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认识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漂白作用的区别,了解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了解二氧化硅与氢氟酸、与碱性氧化物、

    12、与强碱的反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暂不作要求。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转化暂不作要求。27了解氨气与水、与酸的反应,了解氨水的成分以及氨水的不稳定性。了解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等性质。28了解次氯酸、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硫酸、硝酸分别与Cu、C的反应。了解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认识工业上生产硫酸、硝酸的反应原理。29了解陶瓷、玻璃、水泥等硅酸盐产品的用途。几种硅酸盐制品的制备方法暂不作要求。30认识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

    13、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31通过对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有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学生实验教学要求本模块至少应安排以下内容作为学生分组实验:1粗盐的提纯2蒸馏水的制取3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或碘水中的碘)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5常见物质的检验6探究金属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7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8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9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0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去掉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实验化学2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1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的涵义

    14、。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排布式暂不作要求。 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排布式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1)。3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的概念及变化规律等暂不作要求。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的概念及变化规律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物质结构与性质主

    15、题1)。5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6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7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8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9认识化学键的涵义。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键长、键角、键的极性以及金属键、分子极性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2)。10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

    16、键长、键角、键的极性以及金属键、分子极性等暂不作要求。11了解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12能写出结构简单的常见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去掉了形成过程表示)13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14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15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限于含5个碳原子以下的分子)的同分异构现象。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的主要原因。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

    17、能的相互转化。2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涵义。反应热与焓变的涵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无)及盖斯定律等暂不作要求。反应热与焓变的涵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律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化学反应原理主题1)。3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4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较复杂的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不作要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化学反应原理主题1)。5通过制作简易原电池的实验,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等暂不作要求。4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

    18、电池的重要性。6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5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7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化学反应原理主题2)。8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等暂不作要求。9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乙炔、

    19、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有机化学基础主题2)。2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可燃性、取代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3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了解乙烯的工业制法和物理性质,了解乙烯的可燃性、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等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乙炔的性质暂不作要求。4知道苯的分子结构,了解苯的来源和物理性质,了解苯的可燃性、稳定性、取代反应等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苯的同系物的性质暂不作要求。5认识氯乙烯、苯的衍生物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醇的可燃性、与金属钠的反应、催化氧化等

    20、性质及主要用途。卤代烃、酚暂不作要求。卤代烃、酚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有机化学基础主题2)。7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酸的酸性、酯化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8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9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暂不作要求。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有机化学基础主题4)。10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4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

    21、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11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可引导学生收集海洋资源及其利用方面的资料,撰写从海洋资源中提取镁、溴、碘等物质的小论文或制成PPT文稿,展示交流。12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5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13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6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14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5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本模块

    22、至少应安排以下内容作为学生分组实验: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2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3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4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5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6探究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7探究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去掉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和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3.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目标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3、。 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运用图形、模型或电教手段等来说明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电子云。2知道电子云的涵义。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知道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4知道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电子自旋的涵义。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磁量子数等概念不作要求。5知道不同原子轨道的形状、伸展方向、能量高低顺序和表示形式。6知道不同电子层(能层)含有的原子轨道的类型、数目和不同能级(原子轨道)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7知道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

    24、循的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8了解电子排布式的涵义,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9知道元素的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的涵义,能根据元素原子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说出元素周期表分区的情况。3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10知道元素电离能的涵义。引导学生利用有关图表讨论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查阅有关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11认识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了解元素电离能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2能应用元素电离能说明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

    25、难易、元素主要化合价等的周期性变化。13知道元素电负性的涵义。14了解元素电负性和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关系,认识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15能根据元素电负性大小说出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4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16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17了解电子跃迁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简单应用。主题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1理解离子键的涵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2能根据典型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2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

    26、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3了解晶格能的涵义。(去掉知道晶胞的涵义)使用有关模型、数据,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4了解影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大小的因素。5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6知道离子晶体晶格能的大小和离子晶体熔点高低、硬度大小的关系。3知道共价键的主要 类型键和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7知道共价键的形成原因、本质、特征。要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比喻或模型等来说明有关问题。8知道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涵义。(去掉形成原理)9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去掉形成原理及强度相对大小)10知道共价键的键能、键长、键角等的涵义。11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

    27、单分子的某些性质。4认识共价分子结构 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12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可运用模型研究P4、P4O6、P4O10等共价分子的结构及相互联系,并预测其化学性质。13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14理解配位键的形成和表示方式。15了解配合物的概念,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5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16知道手性分子的涵义。(去掉手性异构体)可引导学生收集手性分子的应用的资料,并以板报、讨论等形式进行交流。17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6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