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

    • 资源ID:6666266       资源大小:78.3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

    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习目标学测要求高考要求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明治维新后,随着军事实力上升,日本蓄谋侵略中国。(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2.过程(1)丰岛海战:1894年7月底,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3)黄海战役:中方主力

    2、尚存,李鸿章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本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占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刺激了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途径,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4.影响: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

    3、,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概念辨析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列强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就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19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主要形式有投资设厂、修筑铁路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判断正误(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实力落后于日本。()解析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学习西方,逐渐崛起,但中国开展洋务运动,大力学习西方科技,在实力上并不落后于日本。中国之所以战败根源在于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避战的政策。(2)马关条约是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开始。()解析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在

    4、中国投资设厂合法化,事实上鸦片战争后英国就开始在中国开设船坞等工厂企业。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过程(1)战争开始:1900年6月,英、美等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顽强阻击: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3)妥协投降:慈禧太后逃跑途中命令清军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三、辛丑条约的签订1.时间:1901年9月。2.内容和危害内容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

    5、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改设外务部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3.影响: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思维点拨辛丑条约尽管没有割地、开辟通商口岸的规定,但它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特

    6、别是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的规定,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归纳总结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水陆两军在朝廷战和两派的争吵声中一败涂地。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抢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华民族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京师、烧杀抢掠的民族耻辱步履蹒跚地迈入20世纪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知识结构主题一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探究点1马关条约的内容史料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中日马关条

    7、约思考史料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对中国有什么严重的危害性?答案权益:在中国开设工厂。危害: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商品,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探究点2马关条约的影响史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款的2.3亿两白银,相当于中国当时全国财政收入3年的总和,把当时中国的国家财富几乎都掏干了。史料二漫画展现了“大清”那不堪一击、任人宰割的景象。围着大饼的是手中握有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惟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有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思考上述史料反映了马关条约的哪些危害?答案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

    8、心。甲午中日战争的深远影响(1)对中国而言,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中华民族的危机愈加深重,国内掀起救亡运动高潮。(2)对日本而言,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它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对外扩张更加疯狂。(3)对远东而言,远东的政治格局发生改变,日本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中国国际地位大幅度下降,同时列强对远东的争夺更趋激烈。主题二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史料一下图中那个人物得意地说:“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已变成外国侵略者任意摆布的工具。提线木偶史料二大清国国家应允许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

    9、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思考(1)史料一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从史料一中找出依据。(2)辛丑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这一变化?史料二反映了列强怎样的侵华方式?答案(1)变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据:“提线木偶”“中国政府已变成外国侵略者任意摆布的工具”。(2)内容: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方式:“以华制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10、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3)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首诗反映了某历史事件产生的后果,这次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

    11、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判断出台湾被外国割占,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D。2.(2018江苏常州学业水平一模)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C.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D.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可知反映的分别是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故正确答案为C项。3.(2018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模拟)某同学在查阅申报时,发现一篇文章写道:“俄国前

    12、派兵舰五十艘出地中海不准日人割辽东地面。”俄国的军事行动是针对()A.南京条约签订 B.马关条约签订C.辛丑条约签订 D.“二十一条”签订答案B解析南京条约签订时申报还没有创办,故A项错误;马关条约签订,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俄国出兵干涉,故B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没有涉及割让土地问题,故C项错误;“二十一条”签订没有涉及割让辽东半岛,故D项错误。4.(2018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在这一次战争中,侵略者一开始就明确地表明,他们进兵北京并不是与清朝政府为敌,恰恰相反,他们倒是要来拯救这个政府,使他不至于在“暴乱”的人民群众的挟持下继续干自己所并不想干的事情。“这一次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13、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进兵北京并不是与清朝政府为敌”“使他不至于在暴乱的人民群众的挟持下继续干自己所并不想干的事情”可知是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正确答案为D项。5.(2019镇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面对列强提出的和议大纲,清政府宣布今后的对外方针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更厚颜无耻地说:“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随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

    14、,不割我土地,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可以看出,这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清政府的对外方针,当时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是辛丑条约,故选C。6.(2019宿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列国之兵士,恃威横行。”这次战争后()A.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C.欧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外国军队已经攻入北京城,可知为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以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外国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正确。一、选择题1.(2018江苏淮安学业水平一模)下图为沉船

    15、“丹东一号”打捞上来的瓷盘底部文字复原图,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说,从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经过长达3年的水下考古,多处重要遗物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证明“丹东一号”就是当年沉没的致远舰。该材料可用于研究()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国共合作抗日答案B解析材料中“丹东一号”“致远舰”说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故正确答案为B项。2.梁启超说:“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与文中所涉及内容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及所学知

    16、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项正确。3.(2018江苏镇江学业水平模拟)革命元老吴玉章曾回忆道:“当时正在北京会试的各省学子纷纷集会、请愿,康有为联络其中的一千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图强。”他们上书要求拒签的和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1895年的马关条约签署后,康有为借各省学子进京会试之机,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公车上书”,故C项正确。4.(2019江苏省江阴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割占土地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

    17、模开办工厂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勒索巨额赔款A.B.C.D.答案B解析以甲午中日战争为界,之前列强经济侵华基本上处于商品输出阶段,所以逼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多涉及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如。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和马关条约签订的刺激,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属于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故排除A、C、D,选B。5.(2018江苏扬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輶轩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从该诗中不能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是()A.甲午海战战斗壮烈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C.台

    18、湾人民开展反割台斗争D.反割台斗争得到清政府支持答案D解析A项与材料中“龙泣舰沉波”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签订马关条约与材料中“上相輶轩出议和”相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台人号泣秦桧歌”反映了反割台斗争,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中“台人号泣秦桧歌”不符,割台的就是清政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6.(2019睢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19世纪末,邱逢甲在往事中写道:“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台湾成为“异域”是在()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

    19、侵华战争后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台湾被割让,依据所学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台湾割让给日本,故本题选C项。A、B、D不符合题干要求。7.庚子诗鉴载,1900年间,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据此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义和团痛恨西方列强侵略B.义和团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C.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D.农民阶级展开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体现的是义和团认为西方国家残忍,因而痛恨并加以反抗,故A项正确;从材料可知,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故B项错误;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制华”

    20、的工具是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的影响,故C项错误;义和团没有反封建,故D项错误。8.(2019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这一报道出现于下列哪一战争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时并没有“使馆区”,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也没有“使馆区”,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并没有“进攻使馆区”,故C项错误;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进攻使馆区,八国联军侵华后向列强卑躬屈膝,故D项正确。9.(2018江苏宿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英

    21、国人这样有步骤地在中国进行掠夺,并使中国人服从其指挥,乃至于他们实际上成了这个国家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贸易、报纸、商港和政治。”这一情形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使中国人服从其指挥,乃至于他们实际上成了这个国家的主人”可知该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与英国无关,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正确。1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B.

    22、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C.拆毁京津沿线炮台D.准许列强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答案B解析注意关键信息“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B项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11.(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淮军将领宋庆统率诸军时,只有身边的“毅军”各营听从调度,而“新募之伍,集不以时。其他军之征调者相与徘徊,观望不肯出关(山海关)。即关外从征之师,又或瞻徇依违,败不相救”。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材料中“其他军之征调者相与徘徊”,可知反映的是军队编制混乱,各部互不隶属,不能配合作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各部互

    23、不照应互不配合现象的描述,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12.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C解析“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指的是割让澎湖列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新约”是指马关条约,结束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是南京条约,故A项错误;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的是南京条约,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24、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故C项正确;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故D项错误。13.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A.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B.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D.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反对者认为议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带来列强侵略中国的巨大危害,C正

    25、确;这些反对者都是封建统治者,不可能深刻揭露清政府的腐朽本质,A排除;题干反映反对者对时局的认识较清,没有涉及“天朝上国”的观念,B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4.(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题)法国媒体曾刊登一位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撰文记述:“仅在河北任丘县一处,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以用人头抵人头为口号,就杀害了中国无辜农民680人。”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A.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B.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26、D.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答案D解析美国传教士杀害中国无辜农民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故D项正确。15.(2018江苏苏州高三期初调研)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答案D解析材料中“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表明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革命开始成为中国革命主流

    27、,故D项正确。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6.(2018江苏宿迁学业水平模拟)马关条约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开工设厂,列强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进一步增大,故观点正确。17.(2017江苏学业水平)辛丑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开展了反割台斗争。()答案B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开展了反割台斗争,故说法错误。三、材料题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军攻占旅顺后,对城内进行了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死难者约2万人。据英国法学家胡兰德的关于中

    28、日战争的国际公法记载:“当时日本官员的行动,确已越出常轨。他们从战后第二天起,一连四天,野蛮地屠杀非战斗人员和妇女儿童。在这次屠杀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中国人,全市中只剩36人(后考察生还者有800余人)。而这36人,完全是为驱使他们掩埋其同胞的尸体而留下的。”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材料二一份出版于明治二十七年十二月六日(公元1894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郑家杭村现身。该报以10个版面的容量,详尽报道了当时日军入侵中国的重大时事新闻,其中有日军血洗旅顺的大幅版面。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让人触目惊

    29、心。材料三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请回答:(1)材料一中旅顺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你如何看待日本一些史学家所述“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观点?(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瓦德西说的“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原因。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4)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认识?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该观点是错误的。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日本长期对外扩张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战前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而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国

    30、力落后,成为被侵略的对象。关于甲午中日战争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观点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2)时事新报成为昔日日本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罪证;为中国人民反思战争、研究当时那段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3)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方式: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警钟长鸣,以史为鉴;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勿忘国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解析第(1)问由“1894年”“旅顺”等关键词可判断是甲午中日战争。评价日本史学家观点时应首先否定,然后结合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及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必然性,点出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第(2)问,要明确时事新报是重要史料,既为研究当时历史提供资料,同时据其内容看又是罪证。第(3)问结合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危害分析回答。第(4)问要向反思战争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