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东省梅州市届高三总复习质检二模文综历史 精校解析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6644864       资源大小:73.2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梅州市届高三总复习质检二模文综历史 精校解析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B. 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 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D. 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答案】B【解析】材料“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反映技术的世代传承,故C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故D错误。故选B。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

    2、 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A. 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B. 背离了儒家的思想C. 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D. 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答案】D【解析】材料“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并不能体现反对专制的近代民主思想的内容,故A错误;李贽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不是背离儒家的思想,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经世致用的学风,故C错误;“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故D正确。故选D。4. 费正清所著的中国新史中引用研究者的观点称:“中国算盘的计算

    3、效率尽管惊人,却只限于十二位数左右一次数组计算,不能做高级代数计算。中国在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这段时期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这一观点认为A. 算盘限制了古代中国数学发展B. 算盘的普遍使用开始于明朝C. 算盘便利了古代中国商品交易D. 算盘是外国传人的计算工具【答案】A【解析】材料“中国在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这段时期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反映了算盘的便利性使古代中国数学发展缺乏创新动力,故A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算盘的普遍使用开始于明朝,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算盘便利了古代中国商品交易,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算盘是

    4、外国传人的计算工具,故D错误。故选A。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算盘的便利性与古代中国数学发展缺乏创新动力之间的关系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5. 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B. 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D. 中国卷人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解析】

    5、材料中的“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是因为茶叶出口受到西方欢迎,出口农产品获利较多,从而出现材料中的现象。A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只针对种茶面积的扩大,排除。6. 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中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A.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B. 主张改造传统文化C. 有遵循进化理论全盘西化的倾向D. 力图挽救民族危亡【解析】材料“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反映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富强的愿望,故D正确;

    6、新文化运动片面否定传统文化,并不是“认识深刻而全面”,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改造传统文化,而是挽救民族危亡,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进化理论的内容,也不能说明全盘西化的倾向,故C错误。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挽救民族危亡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主旨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7. 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提出“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的口号。据此分析,该文认为A. 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开始觉醒B. 凝聚抗日力量是赢得国家独立的法宝C. 中共已独立领导抗日民族统一

    7、战线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全社会的拥护【解析】日本侵华战争并不是中华民族开始觉醒的起点,在此之前中华民族已经开始觉醒,故A错误;材料“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说明凝聚抗日力量是赢得抗战的基础,故B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不是中共独立领导,故C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全社会的拥护,故D错误。8. 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6年,国内共出版了20余部美国外交史专著,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美国外交史论文332篇。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中,与美国外交史有关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上述现象反映出A. 美国在当今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B. 学术研究多元化发展趋

    8、势的影响C.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建设需要D. 中美建交后外交关系发展的推动【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从2001年至2006年”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WTO,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为应对挑战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对先进国家的研究,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建设需要的说法正确,故选C。中国学者研究美国的论文和专著的增加主要是为了国内建设的需要,与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学术研究多元化,而是强调中国学者研究美国的论文和专著的增加主要是为了国内建设的需要,排除B。中美建交为197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9. “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例如,希腊人是作

    9、为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而不像我们对他们的认识那样,如果指责古希腊人对自己没有像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这种观点认为A. 应根据现实需要去得出历史认识B. 认识历史应把握历史发展方向C. 应从全球视野和文明角度认识历史D. 认识历史应立足于历史时空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特定的历史时空考查历史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0. 中世纪的瞅洲,教会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罗马法成了国王反对罗马教皇以及教皇支配的教会的有力武器。这反映出罗马法的一项重要特征是A

    10、. 维护罗马帝国的国家利益B. 强调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C. 倡导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D. 以人权名义否定宗教信仰11. 1871年有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A. 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B.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不利于统一的真正实现C. 联邦制国家不利于国海内外市场的开拓D. 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德意志【解析】材料“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反映了德国统一过程中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带来

    11、消极影响,故D正确;当时德国建立起了代议制,故A错误;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促进了统一的实现,故B错误;联邦制国家体制并不属于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故C错误。12. 苏联在实施斯大林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没有居民证及相关的证明文件,苏联公民就不能异地流动;居民证只发给城镇居民,农民则没有居民证。该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 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 强化城市政权以镇压反革命C. 加大劳动力的计划管理力度D. 杜绝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解析】材料“居民证只发给城镇居民,农民则没有居民证”反映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禁止农民流动的政策,故A正确;农民并不是反革命,故B错误;居民证制度在城乡的差异主

    12、要是为工业化服务,不是加大劳动力的计划管理力度,故C错误;“杜绝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并不是主要目的,故D错误。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作为政府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在一次向参议院宣布政见的演说中,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不应限制女子所享权利。受传统“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的禁锢,男女同校在高等小学即无法实行,在大学更是不允许。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在他的推动下,1920年春北大即准予9名女生入校旁听,自秋季起则开始正式招收女生。蔡元培还大力主张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1922年10月间,他就曾抗议北洋政府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剥夺女子参政权

    13、,但未有结果。摘编自赖朝霞蔡元培与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文史知识2004年第8期)材料二美国社会中早就形成阻止妇女参政的顽固传统,政党大佬们长期以来反对赋予妇女选举权。1897年,科罗拉多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州,到1914年,西部12个州也先后实行了类似改革。意识到改革的不可避免,国家层面的政党领袖开始改变立场,共和党在1916年的总统选举中支持赋予妇女选举权。随着一战期间从事工商业的妇女人数猛增,妇女地位和作用无法否认,改革变得不可抗拒且势在必行。1919年,国会批准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1920年8月,第19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摘编自陈其美国历史中的妇女(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

    14、年第3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女权思想并加以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中国的女权运动与20世纪初期美国的女权运动在争取妇女参政权方面的不同结果,并说明其原因。【答案】(1)思想:女子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男女同校;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评价:有利于打破封建礼教的思想禁锢;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或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政治和文化的近代化进程。(2)结果:美国妇女获得了参政权(选举权),并上升到法律层面,而中国妇女没有获得参政权。原因:美国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有利于妇女争取参政权,而中国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剥夺妇女的参政权

    15、;启蒙思想宣扬平等自由观念,为美国妇女参政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中国妇女则深受封建礼教禁锢;一战时美国妇女地位提高,推动妇女参政权的改革,而当时中国妇女地位依然低下,不利于推动妇女参政权的改革。【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不应限制女子所享权利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还大力主张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女子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男女同校、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等方面概括蔡元培的女权思想。再从打破封建礼教的思想禁锢、推动中国近代女权运动、促进中国教育、政治和文化的近代化进程等方面加以简要评价。(2)本题根据材料二“国家层面的政党领袖开始改变立场随着一战期间从事工商业的

    16、妇女人数猛增,妇女地位和作用无法否认1919年,国会批准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美国妇女获得了参政权、中国妇女没有获得参政权等方面指出民国初期中国的女权运动与20世纪初期美国的女权运动在争取妇女参政权方面的不同结果。再从美国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中国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启蒙思想宣扬平等自由观念、中国妇女深受封建礼教禁锢、一战时美国妇女地位提高、中国妇女地位依然低下等方面说明其原因。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晚清涌现出来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实践意义,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当时思想家们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了憧憬,也表明他们

    17、对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国情知之甚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上思考不够成熟。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社会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拟一具体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提示:概括材料观点为,晚清社会思想有实践意义,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但过于理想化,对其实践考虑不成熟。考生所拟论题和论述要围绕这些方面进行论述。也可以反对材料中的观点,如认为晚清社会思想能得以很好实践,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论述需有理有据。示例:维新思想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但未能指导维新变法运动取得成功。论述:维新思想是近代中国重要社会思想,它把西方民主思想

    18、和中国传统经学相结合,把进化论思想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相结合,宣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治,要求在中国开展变法改革和救亡图存运动。在其影响下,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运动,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民族解放,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而告终,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因此,维新思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在实践上考虑不够成熟。【解析】本题根据材料“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上思考不够成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围绕“晚清社会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拟一具体论题。例如:再结合

    19、所学知识从维新思想要求变法改革和救亡图存、戊戌变法运动推动政治民主化和民族解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而告终等方面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北宋到南宋,赵氏王朝一直面临严峻的外来威胁,其立足点始终在巩固统治、稳定政局方面。所谓“欲理外,先理内”,正反映了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内在心态。因此宋政府不仅对北方政权采取守势,而且在外交上也遵循收缩、内敛的原则,并不积极追求宗主国的地位和万国朝拜的荣耀,而是平淡地,有时甚至是放任地处理外交关系。这种外交政策和态度固然无法带来唐王朝那种崇高的国际威望,却使中外关系更多的呈现出平等、平常的状况。与以往

    20、历代政权在对外交往中极力表现天朝威严和华夷有别的情况不同,宋政府更多的是从追求实利的角度来看待对外关系,对海外贸易,尤其是民间对外贸易采取积极鼓励的政策,不仅大幅度放宽国内民众参与海外贸易的限制,而且还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招徕外商前来贸易。与此相联系,对于带来虚名的贡赐贸易,则采取严格限制的态度,由此促成了对外关系的重心由官方向民间的转移。摘编自陈国灿江南与宋朝对外开放(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对外政策的影响。(1)特点:守内虚外;重利轻义;外交重心由官方转移到民间;中外关系相对平等。(2)影响:有利于使宋朝形成和谐平等的国际外交关系;促进了

    21、海外贸易(或商品经济)的繁荣和民生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朝贡体制和华夷之辨的观念;不利于宋政权对外政治上的进取及国家大一统的完成。(1)本题根据材料“欲理外,先理内对北方政权采取守势,而且在外交上也遵循收缩、内敛的原则平淡地,有时甚至是放任地处理外交关系对海外贸易,尤其是民间对外贸易采取积极鼓励的政策促成了对外关系的重心由官方向民间的转移”,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守内虚外、重利轻义、外交重心由官方转移到民间、中外关系相对平等等方面概括指出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特点。(2)本题根据材料“使中外关系更多的呈现出平等、平常的状况。与以往历代政权在对外交往中极力表现天朝威严和华夷有别的情况不同不仅大

    22、幅度放宽国内民众参与海外贸易的限制,而且还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招徕外商前来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平等的国际外交关系、海外贸易的繁荣和民生的改善、冲击传统的朝贡体制和华夷之辨的观念、不利于宋政权对外政治上的进取及国家大一统的完成等方面说明宋朝对外政策的影响。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联合国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组织,其对“和平与安全”的定义,即联合国的“安全观”,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前,其关注的是“传统安全”,包括国家安全、主权独立与民族国家平等的安全和免受外来干涉和军事侵略的安全70年代初以后,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等“非传统安全”更多受到联合国重视。70年代末,在国际

    23、有识之士推动下,涵盖环境、贫困、移民及发展等全球威胁在内的“新安全概念”逐渐形成。摘编向李东燕联合国的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材料二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联合国开始全面介入世界环境事务。自联合国将环境保护纳入其重要议事议程以来,联合国逐步设立了一些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机构,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世界各国间进行合作的机构和论坛。联合国大会在通过决议、召开立法会议和发起法典编纂上的权力,使它在与环境问题有关的许多方面的国际法发展上起中心作用。摘自那力、郭静联合国与环境保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多关注“非传统安全”的原

    24、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全面介入世界环境事务的措施及其作用。(1)原因:环境、发展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威胁人类生存;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国际上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2)措施:设立专门机构;召开相关会议;运用法律手段。作用:有利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推动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根据材料“70年代初以后,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等非传统安全更多受到联合国重视。70年代末,在国际有识之士推动下,涵盖环境、贫困、移民及发展等全球威胁在内的新安全概念逐渐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环境发展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威胁人类生存、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发展冲击两极格

    25、局、国际上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等方面分析联合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多关注“非传统安全”的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联合国逐步设立了一些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机构,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世界各国间进行合作的机构和论坛。联合国大会在通过决议、召开立法会议和发起法典编纂上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设立专门机构、召开相关会议、运用法律手段等方面指出联合国全面介入世界环境事务的措施。再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回答其作用。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42年,抗日名将戴安澜率国民党第200师开赴缅甸同日军作战戴安澜立下卓越战功并以身殉国,享年仅38

    26、岁。戴安澜给妻子的遗书中说:“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蒋介石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麂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1942年10月16日,国民党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周恩来的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毛泽东也为他作诗悼念。美国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l枚懋绩勋章,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历史上的今天戴安澜”材料二2014年11月25日是戴安澜将军110周年诞展,来自海峡两岸的黄埔同学及其亲属代表、有关黄埔组织代表23日下午来到芜湖市赭山公因将军墓前,

    27、敬献花篮,并三鞠躬,缅怀先烈。2014年11月23日纪念戴安澜将军诞展110周年两岸黄埔同学缅怀先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戴安澜将军能获得这些评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纪念戴安澜将军的现实意义。戴安澜抗击日本侵略彰显了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当时国共合作抗战,国共两党都高度重视抗战英雄人物;戴安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受到世界的尊重。(2)意义:海峡两岸共同纪念戴安澜将军,彰显了民族团结的精神,体现出对历史和民族英雄的尊重,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加强两岸交流、推进祖国统一进程。(1)本题根据材料一“戴安澜立下卓越战功并以身殉国,享年仅38岁蒋介石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周恩来的挽词毛泽东也为他作诗悼念美国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l枚懋绩勋章”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戴安澜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精神、国共合作抗战重视抗战英雄人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大贡献等方面说明戴安澜将军能获得这些评价的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二“来自海峡两岸的黄埔同学及其亲属代表、有关黄埔组织代表敬献花篮”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彰显民族团结的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两岸交流、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等方面回答纪念戴安澜将军的现实意义。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梅州市届高三总复习质检二模文综历史 精校解析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