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习题.docx

    • 资源ID:6624368       资源大小:195.23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习题.docx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习题考点4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对应学生用书P007 (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1考向大气的受热过程起保温作用的环节是()A B C D答案C解析该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依次为太阳总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起保温作用,把部分热量返给地面,所以正确。2考向大气的受热过程某地地方时13时势力最强的环节是()A B C D答案B解析一地地方时12时势力最强的是太阳辐射,13时势力最强的是地面辐射,14时势力最强的是大气辐射。3考向大气的受热过程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增强 B较

    2、强 C减弱 D不变答案B解析沙漠地区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2017广东湛江一模读北半球1月份和7月份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完成46题。4考向大气的垂直分层与气温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C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D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答案D解析图中横坐标表示纬度和月份,左侧纵坐标表示高度,右侧纵坐标表示气压,从图中可看出,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是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高;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故D项正确。5考向大气的垂直

    3、分层与气温在平流层底部,冬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区域为()A1010 B4060C7090 D7090答案B解析北半球1月表示冬季,由图中可看出平流层底部4060处气温最高,故B项正确。6考向大气的垂直分层与气温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条件C下垫面性质 D热量来源和空气密度答案D解析对流层热量来源于近地面,因此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越弱,气温下降得越快,故D项正确。2017湖北七校联考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见下图)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结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见图一),

    4、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见图二)。据此完成79题。7考向热力环流风塔高过屋顶部分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B便于采光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D便于室外空气流入答案D解析“风塔”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塔下建有一个水池,水的热容量大,水面气温较低,引起空气收缩下沉,因而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动。风塔高过屋顶部分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外空气流入,通风降温。8考向热力环流室内水池的主要作用是()A储存生活用水 B增加室内湿度C美化居室环境 D降低空气温度答案D解析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增温慢,天气炎热时温度较低,对空气起到降温的作用。9考向热力环流有关图示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

    5、是()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下降气流答案B解析水池处温度低,气压高,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室内空气从水池流向四周。强素养争夺分水岭2017山西太原期末河谷地带一般水分充足,植被繁茂,可是在西藏东部的昌都(31.13N,97.8E)地区,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大多峡谷却是干旱少雨的“干热河谷”,其河谷中可看到生长茁壮的仙人掌,森林则分布在山顶,形成倒置的垂直植被带。据此完成1011题。10考向热力环流昌都地区干热河谷的形成原因是()A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B受干热的东北信风影响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下沉气流增温减湿作用明显答案D解析该地区为三江并流地区,地

    6、势起伏大,山高谷深,气流经过此处容易形成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的过程中,升温快,蒸发旺盛,易形成干热河谷。故选D项。11考向热力环流下图是“山谷风”示意图,其中与干热河谷森林分布在山顶有关的气流是()A B C D答案B解析森林分布在山顶,说明山顶水热条件较好。白天,山坡盛行上升气流,山谷盛行下沉气流,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此时吹谷风。风在由山谷吹向山顶的过程中,形成降水,产生森林植被。故选B项。2017浙江五校模拟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1213题。12考向热力环流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OPMNO BPOMNPCMNPOM DNMOPN答案A

    7、解析读图,M、N海拔相同,数值较低,应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原理可判断,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故A项正确。13考向热力环流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项正确。2017全国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

    8、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14考向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答案B解析膜内温度高于自然状态下的温度,且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要小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平均温度日变化,故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有积雪时的温度日变化要小于无积雪时的温度日变化,则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15考向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答案C解析图示为膜内温度日变化,其中变化很小,而有较大变化;又分别

    9、为丰雪年、枯雪年的温度日变化,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即C项正确。图示为平均气温日变化,最低平均气温接近16 ,则该地最低气温可能在某些时间会短暂低于16 ,则A项错误;图示曲线变化一致,说明积雪状况差异对气温日变化影响不大,故B项错误。读图可知,丰雪年膜内温度日变幅较小,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D项错误。下图为某城区与郊区之间的大气水平运动俯视图。读图回答1617题。16考向热力环流地面风力最强应该出现在每天的()A日出前后 B正午前后C日落前后 D子夜前后答案A解析地面风力最强应出现在城区和郊区的气压差最大(温差最大)时。日落后,郊区温度迅速降低,而城区温度受人为因素影响降低速度较

    10、慢,因此两者的温差逐渐增大,日出前后温差达到最大。17考向热力环流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风向冬季和夏季相反B地面风向白天和晚上相反C其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D城区的气流上升答案D解析图中的城市热力环流的风向不随季节和昼夜而变化,其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无关;城区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近地面风向轨迹,地有稳定风向。据此回答1819题。18考向大气的水平运动图示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等压线最密集,其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则风力最大。19考向大气的水平运动下列对图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和地气压梯度力方

    11、向相同B四地风向的变化与地转偏向力无关C地和地的摩擦力方向相同D摩擦力不能改变风力大小答案A解析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对风向变化有影响;地和地风向不同,则摩擦力方向也不同(摩擦力方向和风向相反);摩擦力可以改变风力大小。2018重庆一中考前热身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地表热量分布不均造成,下图为浙江某沿海气象观测站在8月中旬某两天测定的风力大小统计图。读图,回答2022题。20考向海陆风关于该气象站M、N两日的判断,合理的是()AM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BM日次日天气晴朗C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高DN日次日为风和日丽答案B

    12、解析M日是一个正常热力作用的海陆风,白天气温高风力大,乙时是M日最大的风力,应该是接近正午。读图可知,乙时M日风力大,说明正午气温相比更高,故A项错误;M日白天风力大,夜间风力小,昼夜风力差异较大,说明海陆气温差别大,为晴天,M日次日天气晴朗,故B项正确;N日正午风力小,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小,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故C项错误;N日夜间风力太大,说明大气不稳定,次日以大风阴雨天气为主,故D项错误。21考向海陆风乙时刻大约是()A6:00 B15:00 C19:00 D24:00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M日乙时风力最大,由于夜间低空热力差别不如白天大,因此无论气流速度还是环流高度,陆风环流都比海风环流弱

    13、,说明乙时接近正午,午后23时气温最高,海陆气温差异最大,风最大,所以乙是午后23时,故B项正确。22考向风向的判定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答案C解析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力接近10级,这不可能是海陆风,因是浙江某沿海气象观测站在8月测得,最可能为台风,且位于台风的西侧,吹西北风,故C项正确。2017广东揭阳一模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周围多荒漠。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

    14、左右。回答2324题。23考向湖陆风试推测出现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D解析湖陆风强弱取决于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冬季湖泊水位低、水体面积小,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最小,故湖陆风最弱。24考向湖陆风影响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主导因素是()A植被 B气温 C盐度 D地形答案B解析当湖泊温度高于陆地时,湖泊气压低于陆地,则此时吹陆风;相反,当湖泊温度低于陆地时,吹湖风。陆风转湖风的时间即湖泊温度由高于陆地变为低于陆地时。夏季湖泊水体面积大,升温慢,而陆地升温快,故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早于冬季。提智能勇攀最高峰2017中原名校质量考评在天气

    15、晴朗时,珠穆朗玛峰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穆朗玛峰旗云。其水平方向飘动主要受高空西风的影响,垂直方向飘动主要受上升气流的影响。登山运动员可根据它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结合珠穆朗玛峰旗云成因示意图(图甲)和景观图(图乙),回答2526题。25考向热力环流关于珠穆朗玛峰峰顶附近空气对流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其热源为阳坡的冰雪面B其水汽来源为峰顶附近的碎石C对流运动的上升气流的成因类似谷风D上升气流带来强大的高空西风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海拔7 500 m以上气流上升,而该处为碎石面,白天,碎石面快速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引起空气对流,所以其热源为阳坡的碎石面;而阳坡的冰雪面反射作用

    16、强,吸收的太阳辐射极少,温度低,A项错误;峰顶附近水汽由高空西风输送而来,B项错误;图中白天太阳辐射强,碎石面升温快,气流沿坡面上升,类似谷风,C项正确;高空西风为全球性的大气运动,与山地局部上升气流无关,D项错误。26考向热力环流从珠穆朗玛峰旗云的状态可知天气。若珠穆朗玛峰顶部的云扶摇直上,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已形成大雪天气,不宜登山B西风风力较大,不宜登山C对流弱,天气晴朗,适宜登山D西风风力小,适宜登山答案D解析若珠穆朗玛峰顶部的云扶摇直上,则说明西风风力弱,当日适宜登山。2017江西重点中学一模热岛强度是热岛中心(城区)气温减去同时间同高度(通常是距地1.5 m高处)附近郊区的气温

    17、差值。下图为拉萨市热岛强度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2728题。27考向热岛效应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晚上气温较白天低,城市热岛强度大B受上班人流、车流影响,各季节热岛强度在早上7时前后均达到高峰值C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较大D冬季低温,白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效应最明显答案D解析图示919时(基本为白天),在四个季节中,冬季的热岛强度最大;依据材料中关于热岛强度的定义,可判断此时间段城区与郊区温差最大;冬季白天郊区气温很低,城区因为有人为释放较多热量而气温明显高于郊区,故D项正确。图示不同季节热岛强度最大值出现时间不一样,并不都出现在晚上或早上7时,故A、B两项错误;风力越大越

    18、利于空气交换,则会降低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差,故热岛强度会随风力增大而减小,则C项错误。28考向热岛效应下列对热岛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污染物的大量增加会加大白天时的热岛强度B加大城区建筑物高度能减小热岛强度C出现逆温现象能加大热岛强度D热岛强度总体与风速呈正相关答案C解析出现逆温现象时,不利于城郊之间的空气热量交换,故会加大热岛强度,则C项正确。城区建筑物越高越不利于热量扩散,则城郊之间温差越大,故会加大热岛强度,B项错误;大气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城区,污染物大量增加会降低城区太阳辐射,则会降低白天城区气温,故会降低白天时的热岛强度,A项错误。风速越大,市区的热量越容易散发,越能减弱热岛强

    19、度,二者呈负相关,D项错误。2017江西调研考试温度平流是指冷暖空气水平运动引起的某些地区温度降低或升高的现象。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暖平流”;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称“冷平流”。冷暖平流是大规模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变化图。据此完成2930题。29考向大气的水平运动目前受冷平流影响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为冷平流,而冷锋锋面附近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状况可知,处为冷锋,故选A项。而处为暖锋,位于高压脊,不符合。30考向大气的水平运动在暖平流影响下,常出现()A大风 B降雪C气压升高 D连续性降水答案D解

    20、析在暖平流影响下,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气流温度逐渐降低,常出现降水。由于暖平流运动是暖气流推动,而暖气流一般运动速度较慢而多连续性降水。方法技巧依据等压线画出风向,结合位于北半球确定冷暖气流性质,可判断冷暖平流。天气现象可理解成冷暖锋来判断。 (共3题,共4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312017石家庄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风能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材料二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1)当

    21、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_(时段)。(4分)(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甲、乙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填“变大”或“变小”)。(4分)(3)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4分)答案(1)816时(2)变小(3)见下图:解析第(1)题,材料二中近地面,海洋一侧等压面向上凸,表示为高压,而陆地一侧等压面向下凹,表示为低压,故判断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第(2)题,风力变小,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故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变小。第(3)题,根据图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乙处气压较甲处高,故

    22、近地面的水平气流由乙流向甲,进而完成热力环流。强素养争夺分水岭322017安徽蚌埠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材料一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为了躲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为炎热的酷暑呢?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将讨论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材料二见下图。(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设计研究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的思路。(6分)(2)简要描述材料二图中气温曲线分布特点,在图上绘制城市上空和郊区之间的空气流动方

    23、向。(6分)(3)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8分)答案(1)读图,认识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搜集、阅读资料,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讨论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建议。(2)分布特点:城市中心的气温高于郊区,城郊居民区的气温高于农田。见下图:(3)环境问题:在“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上空的云、雾会增加,使有害气体、烟尘在市区上空累积,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地区降雨量显著增加;城市气候资源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等。解析第(1)题,研究思路可以从认识、成因、影响、建议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图上可直接读出,城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再根据城郊风原理

    24、标出运动方向。第(3)题,根据城郊风的气流运动方向从大气污染、降水、云雾等方面进行分析。提智能勇攀最高峰332017郑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5分)(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3分)答案(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

    25、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解析第(1)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使室内温度升高,起到保温作用;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减少了室内热量的散失,加强了保温效果。第(2)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主要通过大气中的CO2和水汽等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开发利用新能源,人类活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那么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气温升高减缓;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所以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


    注意事项

    本文(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