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学习指引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6615968       资源大小:20.4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学习指引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文档格式.docx

    1、课程说明:1. 教学方式:2考核方式:出勤+期末论文 学期总评成绩(100%)=出勤(20%)+学期论文(80%)教 学 进 度 与 教 学 内 容 概 览 周数日期讲授内容第2周09.20全媒体时代媒介的转型与重构(胡正荣)第3周09.27媒介融合与学科交叉下的传播研究的三个路径(隋 岩)第4周10.04关于中国传播学问题的本体性反思(陈卫星)第5周10.11转型期的媒介伦理:问题与主义(龙 耘)第6周10.18中外受众研究比较(刘燕南)第7周10.25发展传播学研究及在我国的研究现状(王锡苓)第8周11.01传播效果研究(段 鹏)第9周11.08媒介与女性专题研究(刘利群)具体教学安排:第

    2、一周课时数4主题主要内容全媒体时代媒介的市场结构转型、组织结构重构和生产流程的再造重点、难点及思考1、媒介融合对媒体市场结构的转型;2、全媒体时代媒介组织结构的重构;3、全媒体时代媒介产业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变迁;4、全媒体时代媒体内容生产流程再造。第二周媒介融合与学科交叉,传播学研究的不同路径,传播学研究与传播实践的互动1、媒介融合带给传播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2、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传播学研究路径探索3、传播学研究对传播现实的指导与观照第三周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历史逻辑;传播的本质;社会转型命题;经济全球化与历史纵深性1、中国的传播学界应该挑战西方理论和本土经验的学术不平等关系2、回到本土语境,重新梳

    3、理本土文本3、从文献到考证、从事实到经验、从模式到理论提炼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传播学叙事第四周伦理学的基础理论,社会转型期的媒介伦理1、社会转型期与媒介伦理;2、媒介伦理涉及范畴和核心问题;3、媒介伦理的中国语境;4、自由市场的媒介伦理模型。第五周受众概念及演进,西方受众研究概览,受众分析导读 1、新媒体环境下对受众概念的拓展、替换甚至颠覆2、西方受众研究的传统3、结构性受众研究对传播实践的指导作用第六周发展传播学的理论脉络,发展传播学与中国社会现实1、发展传播学对于中国的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2、发展传播学与中国社会现实的对接与适应;3、我国发展传播学的研究现状。第七周传播效果研究历史,传播效

    4、果研究核心议题1、传播效果研究历史上的核心议题、概念焦点、里程碑式的研究2、新媒介环境下传播研究可能的理论创新与突破第八周性别议题,性别主流化,性别研究的视角,性别研究的基本特征,性别研究与传播学研究的交汇融合1、在媒介呈现中,性别议题的广泛度如何?2、对于媒体而言,性别研究的意义、价值和焦点何在?3、解构了当代性别制度后,如何建构一个健康的、均衡的良性的性别制度?参考书目:著作与论文:Jensen, Klaus Bruhn. Media Convergence.Published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10August E.Grant, Jeffrey

    5、S.Wilkinson.Understanding media convergence:the state of the field. Published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Graham Meikle, Sherman Young. Media Convergence: Networked Digital Media in Everyday Life. PublishedNew York : Palgrave Macmillan, 2012Henry Jenkins.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

    6、d New Media Collide. PublishedNew York :NYU Press,2008John Watkinson. Convergence in Broadcast and Communications Media.PublishedFocal Press,2001陈卫星:关于中国传播学问题的本体性反思,现代传播,2011年第2期(法)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马丁阿尔布劳著:全球时代超越现代性之外的国家和社会,商务印书馆,2001年罗兰罗伯森著:全球化社会理论与全球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戴维莫利等著:认同的空间,南京大学出版社

    7、,2001年(美)尼考劳斯扎哈里亚迪斯:比较政治学:理论、方法和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美)鲁恂W. 派伊著,任晓、王元译,:政治发展面面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4年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孙立平:总体性社会研究改革前中国社会结构的概要分析甘惜分:多种声音一个方向论党在新时期的新闻政策德阿多诺,张峰译:否定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3年德M.霍克海默、T.W.阿多诺,洪佩郁等译: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爱德华W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东方学,三联书店,1999年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迈克

    8、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菲利普帕特森、李威尔金斯:媒介伦理学(中文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马修基兰著,叶皓、方延明、张培伦译:媒体伦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尼克史蒂文森著,顾宜凡等译:媒介的转型:全球化道德和伦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克里斯蒂安等著,蔡文美译:媒介公正:道德伦理问题真的不证自明吗?(第5版),华夏出版社,2004年3月 David Berry(2000). Ethics and Media Culture: Practices and Representations. FocalMatthew Kieran(19

    9、97)Media Ethics: A Philosophical Approach. PraegerLee Wilkins, Renita Coleman(2005). The Moral Media: How Journalists Reason about Ethic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Matthew Kieran (1998). Media Ethics. RoutledgeJohn C. Merrill, Ralph D. Barney (1975). Ethics and the Press: Readings in Mass Media Mo

    10、rality. Hastings House, 1975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丹尼斯麦奎尔著、刘燕南等译受众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刘燕南著电视传播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罗杰迪金森等著,单波译:受众研究读本,华夏出版社,2006年刘燕南: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利文斯通著,龙耘译: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新华出版社,2006年约翰塔洛克著,严忠志译:电视受众研究-文化理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

    11、2004年 菲利普著,陈积银译:受众经济学:传媒机构与受众市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Daniel Lerner, “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ociety Modernizing the Middle East”,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58.裘正义:大众传播与中国乡村发展,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年3月版。陈崇山、孙五三主编:人媒介现代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张国良主编:中国发展传播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美 韦尔伯施拉姆著,金燕宁等译: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北京:华夏出

    12、版社,1990年1月第1版。段鹏: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美)格兰斯帕克斯著,何朝阳、王希华译:媒介效果研究概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美)希伦A. 洛厄里,梅尔文L. 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简宁斯布莱恩特,道尔夫兹尔曼主编,石义彬、彭彪译: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9年1月刘利群主编:媒介与女性研究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刘利群著: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Cynthia Carter, Linda Steiner:批

    13、判性读本:媒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卜卫,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曹晋: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理论与实例,上海:三联书店,2008Tuchman, Gaye and Daniels, Arlene Kapan and Benet, James.(1978)Hearth and Home: Images of Women in the Mass Media,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Charlotte Krolokke, Anne Scott Sorensen.(2005)Gender Communication Theories a

    14、nd Analyses: From Silence to Performance (Hardcover) , Sage Publications, Inc .Lana F. Rakow and Laura A. Wackwitz(eds). (2004) Feminist Communication Theory: Selections in Context,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期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Communication TheoryPublic

    15、 Opinion Quart.Critical Studies in Media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Mass Media EthicsMedia, Culture & SocietyCommunication MonographsCommunication ResearchCommunication Law and PolicyConverge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Journal of Women, Politics & Policy传播与社会学刊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 从2011年级起,培养方案中每门专业课程须填写“研究生XXXX课程学习指南”,而且有学院专业指导小组组长(成员)或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或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由学院确认)的签字,否则,研究生院培养办不予排课。其他说明: 专业指导小组组长或成员签字:或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签字或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签字 200 年 月 日所在学院(所、中心)意见: 负责人(签名):研究生院备案: (签名):


    注意事项

    本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学习指引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