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陕师大《鲁迅小说研究》作业答案.docx

    • 资源ID:6604214       资源大小:34.4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陕师大《鲁迅小说研究》作业答案.docx

    1、陕师大鲁迅小说研究作业答案2015年陕师大鲁迅小说研究作业答案一、解释题1.“迫害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从“日记”的内容来看,狂人是受封建势力迫害而致病,但已开始觉醒的反封建战士。2、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 社戏这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3、彷徨彷徨写于“

    2、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4、“一代不如一代”鲁迅小说风波里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意思是:她生下来九斤,儿子八斤,孙子七斤,曾孙女只有六斤,“一代不如一代了”。这不是简单的写她不满的情绪,而是要揭示出陈旧腐朽的保守观念,从中也能看出农民的狭隘性。作者把国粹家“一

    3、代不如一代”的论调折射九斤老太的身上,表现了对复古家、国粹家的一种讽刺。5、“柿油党”柿油党语出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是“自由党”的谐音。鲁迅在谈起阿Q正传时曾说到(大致意思):由于乡下的人对词语理解不好,为了不妨碍下层老百姓对这篇小说的阅读,所以我在创作时,就故意把“自由党”讹成他们都能理解的“柿油党”了。 6、“差不多”论方玄绰有一套理论是“差不多”论,对什么事情都随随便便;而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鲁迅许多小说中都有许多“似乎”、“也许”、“仿佛”、“大抵”、“大约”、“确乎”、“末必”等表示不确定意义的词语。二者有相同之处。我们可以看作这是鲁迅的一种创作风格,语言特点,也可以理解为与“差不多

    4、”论一致的对社会的一种故意糊认识态度。7、“白光”鲁迅短篇小说,作于1922年,收在小说集呐喊中。作品刻画了一个因科举考试落榜而发疯而死的应试者形象,深刻揭露了旧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8、“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的戏,大致可以分为庙会戏、节令戏、祠堂戏、喜庆戏、事务戏、平安大戏等等。 9、“画眼睛”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 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 花白的头发;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

    5、出他的精神胜利法 ;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 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10、“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语出自于鲁迅小说孤独者里描写主人公魏连殳的一句话。是随辛亥革命的成败进退,先被推上资产阶级意识的潮头,后被淹没在封建意识波底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的孤独灵魂。孤独,是鲁迅许多作品的情感基调,魏连殳是鲁迅创作的孤独者谱系中最著名的一个。他的孤独首先来自与故乡宗法制社会的障壁。他从封建家族中冲杀出来,被视为“异类”和“吃洋教”的“新党”。祖母

    6、谢世,他去奔丧,族长排定礼教阵势,向这个“承重孙”张开必须“穿白”、“跪拜”、“请和尚道士做法事”的火力网。遗老遗少预想的双方对垒因他答应了三个条件而归于尴尬,他又被目为“异样”。入殓时同族皆哭,他竟不落一泪,表示默对封建家族的孤傲。大殓完毕,人将走散之际,他却突然号咷如旷野的狼嗥,宣泄惨伤里夹杂着的愤怒和悲哀。11、“狮子似的雄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指把人比喻成狮子一样凶狠,肉食动物,残忍,或比喻成像兔子这样的素食主义者一样胆小,看到狮子这样的凶狠动物就胆怯,又或者比喻成像狐狸一样的狡猾,因为狐狸会狐假虎威12、“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说明孔乙己生活非常贫困落魄,却还死要面子,穿

    7、一件破旧不堪的长衫,摆读书人的架子,说明了他的迂腐和旧日的封建思想对他的毒害。13、“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鲁迅的小说药的主题向来众说纷纭,笔者亦甚迷惑。说这篇小说以“药”为题,对症下药的意思应该是明显的。结合鲁迅的“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救希望”1,“药”这一标题的语义双关也是明确的:其一指小说中用以贯穿情节的“人血馒头”,其二指治疗中国社会弊病之良药。14、“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语出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当写到车夫搀扶老女人走向巡警分驻所时,作者对“我”作了一段精当的心理描写:“我这时突然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

    8、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一描写,表现了人物“我”这个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于劳动人民高贵品质的赞美和敢于解剖自己的革命精神,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这里的“小”对应车夫的“大”,是人物“我”对车夫崇高品质的自惭形秽。15、“故乡全不如此”“故乡本也如此”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当时矛盾的心情他见到的故乡已经十分萧条 完全不像以前那样可他又不愿意相信故乡如此落魄 只好安慰自己适应为自己的心情不好才对故乡产生了不好的错觉这三句话是鲁迅思想过渡的全过程。16、“从来如此,便对么?”“从来如此

    9、,便对么?”这是鲁迅在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中借主人公狂人之口,所表达的审视历史和反叛传统的心声。在狂人日记小说本文的语境及其创作的社会时代语境下,“从来如此,便对么?”这一反问句传达的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习惯、流俗等等的质疑、否定、批判、变革的意识。二、简答题1、概述狂人日记的思想意蕴。小说以日记的形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以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本质。狂人生活在一个封建家庭里,因而也被禁锢在封建宗法和礼教的“囚牢”之中,狂人的“狂”,实际上是封建制度迫害的结果。他的大哥作为封建家长时时处处奉行“仁义道德”,实际是迫害“狂人”,甚至策划着吃人

    10、吃掉狂人和他的妹妹。这虽是狂人的疯话,却深刻地揭示了在血缘关系掩盖下,封建宗法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小说还借狼子村吃人的传闻,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普遍存在着“人吃人”的本质;狂人并由此上推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在字里行间也都是歪歪斜斜地写着“吃人”二字,从而表现了作者对整个封建制度的彻底否定。当然,狂人的“狂”又是他觉悟的表现。他敏锐地观察到整个封建阶级都有着“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他对他大哥的一切胡言乱语地抗争,是当时中国新旧两种势力被统治的民主力量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激烈冲突的曲折反映。尽管狂人因精神被害而处于“病态”,但他对于封建制度的憎恨是强烈的,揭露是深刻的,否定是彻底

    11、的。狂人日记发表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初期,以它彻底的反封建的战斗内容和新颖的构思,最早地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成就;它是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正确地体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战斗方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石。2、综述孔乙己的艺术特色。 1、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作品通过酒店小伙计的回忆,将小说的主要片段集中在镇口酒店这个典型环境中。利用情节的巧妙裁取,逐步完成了对孔乙己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比如,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排出九文大钱”时的神气,最后一次盘着被打残的腿,喝完最后一碗酒的凄惨。一个迂腐穷酸、潦倒落迫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2、白描手法和生动的细节描写。鲁迅在小说中用简

    12、朴清晰的笔触勾勒人物形象,刻绘细腻传神的细节。如写孔乙己的脸色,最先是“青白脸色”,临终是“黑而且瘦”。又如,最先不穿短衣到最终穿着破夹袄等。这些细节对塑造孔乙己的形象有画龙点睛作用。 3、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窃书不能算偷!”“多乎哉,不多也”等独特语言,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挣”。 另外,环境气氛的渲染,人物言行的描述,为典型人物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烘托和铺垫作用。3、简析鲁迅创作药的意图。小说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五四”运动前夕,由于当时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妥协,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他们脱离群众,空想依靠少数人的力量(包括使用恐怖手段)代替群众的革命

    13、运动。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后被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心肝炒食。秋瑾也因此被告发而入狱,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鲁迅先生以此为背景,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于是提笔开药。鲁迅先生确曾这样讲述过药的创作意图: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作者以“夏瑜”影射了秋瑾,随之又以“夏”字引出“华”字,把华家和夏家的故事暗示为“华夏”故事。华夏者,中华民族之谓也。那么,华夏两家的悲剧,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悲剧。小说以华家人、夏家人、茶客的麻木不仁,愚昧落后,暗示了国民的麻木不仁,愚昧落后。进而暗示,要想使民族解放,国家昌盛,必

    14、须找到治疗国民精神的良药。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药的创作意图正是如此。4、简析一件小事中的白描手法的运用。一笔一物,勾画景物 用白描手法,勾画景物,在散文中常见。一般景物描写 ,在文中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之作用。例1、袁鹰的散文白杨开头一段: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黄一体。评开头的这一段,是景物描写,采用白描手法。这两句就描写出了戈壁滩的特征,为白杨提供了生活的特定环境,这对表现白杨树的高大、生命力强的特点,起到了很强的衬托作用。5、鲁迅创作头发的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15、这篇文章讲的某年10月10的一天,小说中“我”的一个朋友来串门,朋友叙说国人对待辫子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辫子,从不自发的去改变,或被逼蓄发与被迫剪发,双十事变(1911年月10月10武昌起义),并未成彻底改变人们的觉悟,反而被人们遗忘与漠然视之。革命需先从改变愚昧的国民思想开始。在旧社会,劳苦大众对革命非常不理解,一方面对现实不满,另一方面却又不愿去改变这种局面。作者希冀从思想上唤醒愚昧沉睡的国民,中国几千年来的皇权文化,使人们形成一种被动“等”的思想,等着皇族施恩,等着政府救济,双十事变从根本上来说是为推翻满清统治解救劳苦大众,而民众却认为与己无关尽是嘲笑与讥讽。这一阶段鲁迅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在

    16、批判国民的劣根性,民众思想的愚昧与无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6、简析故乡的思想脉络。儿时的“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沉寂、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悲哀”。其实以前的“故乡”也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我们读这篇小说,要从作者对“故乡”的感觉变化中,探讨小说要表达的主题。这篇小说的主题,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

    17、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以闰土为例:少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动作: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羽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对生活的态度:天真活泼,无忧无虑。中年闰土:外貌: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动

    18、作: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对“我”的态度: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对生活的态度: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他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理解这样的主题,可以深入探讨演变的原因:过去现在(推断变化的因)。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从闰土父子和杨二嫂身上,可以看出这样轮回的影子:闰土:少年 小英雄中年 木偶人水生:少年“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中年 现在的闰土杨二嫂:年轻 豆腐西施中年 圆规也许他们的后代,也会步他们的后尘,在这样的轮回中挣扎。因为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广大民众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过来

    19、的,好像黑暗隧道中看不到尽头(无数农民起义推翻封建王朝,然后又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再爆发农民起义,再历史不停地轮回着,民众的苦难也不停地轮回着)。(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再回故乡,“我”和闰土、杨二嫂等人已经有了深深的精神上的隔阂。闰土叫“我”“老爷”,杨二嫂认为“我”“放了道台”,孩提时代那种真诚、友善的关系,已经完全消失了。“我”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的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在阿Q这一人物形象上,熔铸着鲁迅的历史沉思和对现实人生的深刻解剖,它警醒人们去认识普遍存在于国人的灵魂中的精神病症是怎样麻醉了民众,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历史

    20、惰性。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在近代帝国主义侵略面前接连失败的中华古国屈辱地位的产物,是一种丧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安于并掩饰民族落后与被奴役命运的民族精神状态。鲁迅认为这是民族觉醒与振兴的严重阻力,因此以最伟大深刻的自我解剖,警醒国民、寻求民族的希望与道路。这正是塑造阿Q这个形象的主旨与价值。同时,阿Q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少数具有不朽艺术生命力的文学典型之一,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鲁迅对人类一种精神弱点的发现与解剖,它表现的不仅是国民心理,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结构,在人们面对不平等、不合理的环境,而又无力改变现状时,人人都有可能无可奈何地自我嘲解,在心理幻影中求得心理的平衡。8、简析阿Q正

    21、传的结构艺术。阿Q正传可以说是属于“传记体”。也就是说,根据内容需要,小说不是描述阿Q生活的某一片断,而是几乎一生的历史。因此,与这种“传记体”相适应,作品在结构上就采取了点线结合的方式。阿Q的思想性格与未庄和县城各种人的社会冲突,构成了全篇的主线即基本情节。未庄的阶级和社会关系以及辛亥革命的某些时代风貌都紧紧围绕这条主线穿插布局,使情节既具有丰富的社会和历史内容而又脉络分明。另一方面,作者没有平均用力地去铺叙阿Q的生活经历,而是抓住最能体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些生活片断,重笔描绘,如他被打嘴巴、恋爱悲剧、他的“革命”和假洋鬼子的“不准革命”使一个近代旧中国农村的落后农民的愚昧、不幸的灵魂,鲜明地

    22、呈现于读者面前。9、简析在酒楼上中吕纬甫的形象。在酒楼上中的吕维甫在学生时代曾经是一名革命的闯将,他曾经“到城隍庙里去拔神像的胡子”,并且,“连日议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他曾勇敢地站出来向封建神权挑战,是一个“敏捷精悍”、英姿勃勃的青年。然而在辛亥革命失败后,随着时代风云的变化,历史的逆转,使他失去了方向,逐步磨光了棱角,蜕变为封建教育的传声筒。他千里迢迢从山西太原回到江南S城,不过是为了给早就死掉烂掉并且踪迹全无的小弟“迁葬”,以骗骗母亲,安慰自己。他自己在办完这些无聊的事情之后,仍然要去教什么“子曰诗云”,用孟子、女儿经中的封建思想去毒害青年。他就这样敷衍者过日子,混着日子,“连

    23、明天怎样也不知道”。吕维甫的退伍、落荒,继而颓唐、消沉,终而由战斗者变成了苟活者。他不甘心颓废,却又无力自拔,明知道在消沉,也可不去振作。按着他自己的比喻说,像一只苍蝇,“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下,即刻飞走了,但是只飞了一个小圈,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吕维甫这一甘心落伍又不能自拔的悲剧,是辛亥革命以后,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部分革命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剧。10、试析肥皂的讽刺艺术。在肥皂里,鲁迅以独到的白描,刻画人物言行,构成喜剧。四铭的下意识行为和他的表面道貌岸然、骨子里的男盗女娼的假面具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作品以肥皂为贯穿道具,带动了其它细节,充分暴露了他淫恶的精神状态。让他那无耻的潜意识一直

    24、支配着他的行动。一些细节也常常紧扣道学虚伪的本质,写他走路,“发出又重又缓的布鞋底声响,” 7(p44)写他吃饭,“独据一面,很像庙里的财神” 7(p50),摆出稳重庄严的姿态,却念念不忘最好的“菜心”。透过一系列的下意识描写、细节白描,人物的内心暴露无遗。在肥皂里,作者借四铭买肥皂这一生活中极为真实普通的事,导演出一幕五四以来长袍马褂的道学家的喜剧,嘲讽了道学家的假道学,表现出了他们的卑劣动机和肮脏灵魂。在四铭看来:秀儿她们也不必进什么学堂了。女孩子,念什么书?九公公先前这样说,反对女学的时候,我还攻击他呢;可是现在看起来,竟究是老年人的话对。你想,女人一阵一阵的在街上走,已经很不雅观的了,

    25、她们却还要剪头发。我最恨的就是那些剪了头发的女学生,我简直说,军人土匪倒还情有可原,搅乱天下的就是她们,应该很严的办一办1同时,作者将吃饭这件生活中极为平凡的事,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揭示出深刻的讽刺意义。其中的讽刺,我们通过这段话中的动作细节就可得以深刻体会。招儿带翻了饭碗了,菜汤流得小半桌。四铭尽量的睁大了细眼睛瞪着看得她要哭,这才收回眼光,伸筷自去夹那早先看中了的一个菜心去。可是菜心已经不见了,他左右一瞥,就发见学程刚刚夹着塞进他张得很大的嘴里去,他于是只好无聊的吃了一筷黄菜叶。1当四铭早已“看中的菜心”忽然塞进儿子“张得很大”的嘴里,心中十分恼火。在他看来,儿子抢先吞下老子看中的东西就是大逆

    26、不道。于是便又开始以那纠缠不清的“恶毒妇”借题发挥:“学程,”他看着他的脸说,“那一句查出了没有?”“那一句?那还没有。”“哼,你看,也没有学问,也不懂道理,单知道吃!学学那个孝女罢,做了乞丐,还是一味孝顺祖母,自己情愿饿肚子。但是你们这些学生那里知道这些,肆无忌惮,将来只好像那光棍”“想倒想着了一个,但不知可是。我想,他们说的也许是阿尔特肤尔。1以封建道德观来教训儿子,这就将四铭顽固的维护封建礼教和贪婪自私的丑恶本质暴露了出来。在这里,鲁迅虽然取材于极为平常而真切的生活小事,却让我们在艺术的显微镜下,看到了被讽刺对象的真实性,反动性,感受到旧势力的可笑和可恶,从而使他的讽刺艺术在对日常生活小

    27、事的讽刺中显示出真实而又强大的生命力来。11、如何理解狂人日记的主题?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特点,鲁迅先生从他毕生的探索中看出了整个封建史就是一不吃人的历史。反映出的是在一个强权的社会制度下,强权的层级式的社会秩序与自由之间的矛盾,自由包括身体的自由和心理的自由等等,是一种不合理的社会秩序制约了人的绝对意义上的自由,进而造成了狂人日记的那种现象,因此社会需要呼唤建立一种更为合理的自发演化的秩序来平衡人的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的矛盾12、如何理解孔乙己性格的悲剧性?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造成其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是其性格矛盾的悲剧性冲突。孔乙己自尊又自卑、要强又懦弱、好喝又懒做,这诸多矛盾的性格相互

    28、对立,统一构成了孔乙己特殊的形象特征。首先,内心自尊与自卑心理的碰撞决定了孔乙己必然自欺欺人、故作清高和迂腐麻木的性格。其次,要强与懦弱的矛盾性格的冲突注定了孔乙己必被嘲弄羞辱的尴尬处境。好喝与懒做的性格冲突决定了孔乙己必然小偷小摸的恶习和由此导致的悲剧。13、药的题意是什么?小说标题为药,寓意深刻。穷苦的城市贫民以革命者的鲜血作为治病的良药,这是何等可悲的社会现实!革命者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克服脱离群众的弱点,发动群众起来共同斗争,这样才能推翻黑暗社会,这对于革命者是一剂良药。一个“药”字,不仅简明而集中此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尖锐地向读者提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14、明天的题意是什么

    29、?五四运动时期时期的中国,各样的思潮纷至沓来。在文艺上,西方现代主义的主要派别,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象派等在当时都得到了广泛的介绍;以现实主义著称的茅盾当年也掩仰不住自己对文学新潮的向往之情:“西洋的小说已经由浪漫主义进而为现实主义、表象主义、新浪漫主义。15、一件小事创作中对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一笔一物,勾画景物 用白描手法,勾画景物,在散文中常见。一般景物描写 ,在文中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之作用。16、如何理解头发的故事中辫子的意象?辛亥革命的纪念形式与辛亥革命中的牺牲者的被忘却这两段叙述中没有叙事上的连续性,它们在小说中的连续性依靠的是对比原则。讲完辛亥革命

    30、后,接下来一下子跳到头发的事件,先讲历史上的刑罚,再讲到满清入关的“拖辫子”,然后讲到洪杨时的辫子的遭遇。满清入关为了辫子曾经有过激烈的反抗,而待到“顽民杀尽了,遗老寿终了,辫子早留定了”,留定了就形成习惯。待到洪杨一来,百姓的辫子与生命相连,真是欲做奴隶而不得。待到洪杨平定,他们又得到留稳辫子的时代,他们又要辫子了,成了辫子的守护神,形成一个无名的包围圈,迫害率先剪去辫子的革新者、革命者。群众对于满清的辫子的接受是由于暴力,对于辫子的守护则出于遗忘与习惯。通过辫子显示的正是群众的守旧与善忘。这一段中国历史上的辫子谭,与上文辛亥革命的被忘却是呼应的关系。17、应该如何认识风波中赵七爷的形象?赵

    31、七爷:是一个不学无术,精神贫乏,空虚,善于韬晦且阴险凶狠,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他的咄咄逼人的言语,恫吓,欺骗的举动,说明封建复辟势力企图卷土重来的欲望与野心.他虽与七斤等人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但在一定意义上,他与七斤等人一样,同是专制统治下无信仰,无特操的子民,他的被人尊敬,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8、如何理解故乡的思想脉络?儿时的“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沉寂、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悲哀”。其实以前的“故乡”也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我们读这篇小说,要从作者对“故乡”的感觉变化中,探讨小说要表达的主题。(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19、端午节中方玄绰的人生哲学是什么?1、社会背景: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九月上海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九号。当时正处于五四落潮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激发起民众的反封建的革命热潮,但这种狂热随着军阀政府与封建旧势力的镇压,暂时退了下去。新旧势力的交锋出现了此消彼涨的状况。 2、中心思


    注意事项

    本文(陕师大《鲁迅小说研究》作业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