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细胞生物学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6603467       资源大小:41.95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细胞生物学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D、蛋白质与脂类的有机组合、 膜脂分子不具备的运动方式是A、向各方向运动 B、侧向扩散C、翻转运动 D、弯曲运动、 糖分布在细胞膜的A、内表面 B、外表面C、内、外表面确良 D、内、外表面之间、 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其转运方式是A、主动运输B、简单扩散C、易化扩散D、胞吞作用、 Na+K+泵转运Na+和K+的方式属A、单运输 B、协同运输C、共运输 D、对向运输、 Na+K+泵水解一分子ATP可转运A、3 个Na+、2个K+B、3 个K+、2个Na+C、2 个Na+、2个K+D、3 个Na+、3个K+、 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Na+入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一起带入胞内,此转运方式为

    2、 A、共运输 B、对向运输 C、协同运输D、单运输、 Na+H+ 交换载体在使Na+入胞的同时将H+排出细胞, 此转运方式为、 不受条件控制的跨膜通道为 A、配体闸门通道 B、离子闸门通道 C、电压闸门通道 D、持续开放通道细胞无选择地吞入固体物质的过程为 A、胞吞作用B、吞噬作用 C、吞饮作用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细胞摄入LDL颗粒的过程是 A、自由扩散 B、吞噬作用 C、主动运输 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有被小窝的作用是 A、使特定受体聚集B、吞入大分子物质 C、防止大分子泄漏D、使细胞膜牢固、 膜受体具备的功能是A、识别、结合配体 B、 引起胞内一系列反应C、识别、结合配体并引起胞

    3、内一系列反应D、引起离子跨膜转运、膜受体与配体结合的部位是 A、活性部位B、结合部位 C、调节部位D、催化部位、 细胞膜上某种膜受体的数量有限,只能与一定量的配体结合,此性质是A、特异性B、可饱和性C、高亲合性 D、可逆性、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跨膜转运的是 C、易化扩散D、主动运输、在膜受体转导信号时,不能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 cAMP B、cGMP C、G蛋白 D、IP3和DG、 催化受体完成信号转导是靠 A、开启离子通道B、激活G蛋白,使之活化某种酶 C、自身TPK活性 D、cAMP、在G蛋白中,亚基的活性状态是A、 与GTP结合,与分离B、与GTP结合,与聚合C、 与GDP结合,与分

    4、离D、 与GTP结合,与聚合24、偶联G蛋白的cAMP信号途径中刺激型和抑制型途径的共同点是A、G蛋白都作用于AC B、都有同样的G蛋白C、都有同样的受体D、都使cAMP含量上升25、AMP信号途径和IP3和DG途径的共同点是A、都活化ACB、 都活化特异的磷酯酶CC、都要通过G蛋白活化特定的酶D、都只产生一种第二信使26、在催化受体完成信号转导时,充当第二信使的是A、TPKB、磷酸化的靶蛋白C、cAMP D、Ca2+27、细胞表面是指A、细胞外的糖被B、糖被及细胞膜C、细胞膜D、糖被、细胞膜及膜下溶胶层28、在“细胞融合”实验中,作为细胞融合诱导物的是A、甲醇 B、乙醇C、冰醋酸D、聚乙二醇

    5、29、细胞融合是指A、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的过程B、 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核合并成一个细胞核的过程C、两个或两个以上膜性小泡合并的过程D、细胞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的过程30、融合率=A、(融合的细胞数/总细胞数)100%B、(融合的细胞核数/总细胞核数)C、(融合的细胞数/总细胞核数)D、(融合的细胞核数/总细胞数)三、填空题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和。2、磷脂分子是兼性分子,它具有和两个不同性质的部分。3、根据膜蛋白与膜脂的关系,可将其分为 蛋白和 蛋白。4、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主要有 三种方式。大分子物质主要通过完成膜泡转 运。5、大分子物质要进入细胞,可通过 或或来实现。6、帮

    6、助物质进行易化扩散的膜转运蛋白有两类,即 。7、靠易化扩散跨膜的物质包括、8、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开放的跨膜通道有9、主动运输需要 才能逆浓度梯度转运物质。10、Na+K+泵在主动运输时,利用的能量是,它的转运方 式属11、Na+与葡萄糖的伴随运输中,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转运,其能量来自12、载体蛋白的转运方式可根据其转运物质的种类和方向不同分成三种。13、膜受体的生物学特性是14、通常膜受体的胞外区域为部位,而胞内区域为部位。15、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膜受体可分为 三类。16、离子通道受体是靠 来转导信号。17、催化受体是靠 来转导信号,其第二信使为18、偶联G蛋白受体要通过将信号传给19、G蛋白

    7、由 个亚基组成,其中能与GTP结合并激活效应器的是 亚基。20、在cAMP信号途径中,第二信使是,第一信使是该途径有 型和 型,但两途径的效应器均为21、无活性的G蛋白中,亚基呈 状态,有活性的G蛋白中,亚基呈 状态。22、在DG和IP3信号途径中,受体通过G蛋白激活的效应器为 ,DG和IP3均23、胞吐作用可分为两种途径。四、是非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括号中以“+”示正确,“”示错 误)1、( )膜脂分子的运动是膜流动性的主要原因。2、( )因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所以它属于液体物质。3、( )细胞膜的内外表面都覆盖有一层糖类物质。4、( )在脂双分子层中,因为脂分子的亲水头部都朝向两个

    8、表面, 因此,脂分子是对称性分布的。5、( )所有膜脂和膜蛋白都是兼性分子。6、( )载体蛋白即负责小分子物质的主动运输,又负责易化扩散。7、( )所有的胞吞作用都是经过受体介导的。8、( )胞吐作用和胞吞作用在转运大分子物质的同时,进行细胞膜与细胞内膜的交流。9、( )Na+K+泵在消耗ATP时,将Na+和K+转运到细胞内。10、( )当配体与受体结合时,直接引起离子通道的开启,此类受体是离子通道受体。11、( )催化受体是靠自身的TPK活性来完成信号转导,TPK就是 第二信使。12、( )偶联G蛋白受体的效应器是酶或离子通道。13、( )G蛋白是三聚体,只有在聚合状态时它才能作用于效应器。

    9、14、( )cAMP途径中刺激型与抑制型途径共用同种G蛋白和同 一效应器。15、( )cAMP、cGMP、IP3和DG都是第二信使。16、( )有被小窝、有被小泡与细胞选择性转运特定的大分子有关。17、( )细胞表面就是指细胞膜。18、( )细胞识别仅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辩认和鉴定。19、(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的学科。20、(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五、问答题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区别?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特点是什么?3、液态镶嵌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有何异同?5、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膜转运蛋白在物质跨

    10、膜转运中起什么作用?7、在细胞膜上Na+和K+是如何转运的?8、膜受体分为哪几类?它们各有何特点?9、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转运有什么不同?10、举例说明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11、在 cAMP信号途径中,刺激型途径与抑制型途径有什么联 系?12、cAMP信号途径与IP3和DG途径有何异同?13、细胞如何选择性摄入大分子物质?14、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5、什么是细胞识别?试举例说明。16、在细胞膜上脂类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二、单选题1D2D3D4B5C6A7B8C9D10A11A12B13D 14B 15D 16A 17C 18C 19B20A21C22C

    11、23A 24A 25C 26B 27D 2 29A30B1、 脂类、蛋白质、糖类2、 亲水头部、疏水尾部3、 膜内在、膜周边4、 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胞吞作用、胞吐作用5、 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载体蛋白、通道蛋白7、 非脂溶性小分子、极性小分子、离子8、 配体闸门通道、离子闸门通道、电压闸门通道9、 载体蛋白、代谢能(ATP)10、ATP、对向运输Na+的电化学梯度单运输、共运输、对向运输特异性、高亲和性、可饱和性、可逆性调节、活性离子通道受体、催化受体、偶联G蛋白受体开启离子通道17、自身的TPK活性、磷酸化的靶蛋白18、G蛋白、效应器(酶或离子通道)19、三、

    12、20、 cAMP、配体、刺激、抑制、A C21、聚合、解离22、特异的磷酯酶C、第二信使、23、结构性分泌、调节性分泌四、是非题1、+ 2、- 3、- 4、- 5、-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五、问答题(答案要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区别?1)细胞核:前者无核膜、核仁,环状DNA裸露于胞质中;后者有核膜、核仁,链状DNA与组蛋白结合成染色质,存在核内。2)内膜系统:前者无或具极简单的内膜系统;后者具极复杂的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3)细胞骨架:前者无,后者有。、细胞膜的分子

    13、结构特点是什么?1)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2)膜蛋白以镶嵌和附着的方式存在脂双层上;3)具有流动性;4)膜物质呈不对称分布。、液态镶嵌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它把生物膜看成是嵌有球形蛋白质的脂类二维排列的液态体,膜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特点的结构。、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有何异同?异:前者无需借助膜转运蛋白,转运脂溶性、非极性小分子;后者需借助膜转运蛋白,转运非脂溶性、极性小分子或离子。同:物质均为顺浓度梯度转运,无需消耗细胞的代谢能。、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的能量,物质是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转运的,而主动运输消耗细胞的能量,物质是逆浓度梯度转运

    14、的。、膜转运蛋白在物质跨膜转运中起什么作用?膜转运蛋白可帮助物质进行跨膜转运,它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通过与被转运物质结合、变构,使物质转运过膜,其转运过程有的是耗能的主动运输,有的是不耗能的易化扩散。在转运方式中,有的载体蛋白只能转运一种物质(单运输),有的同时同向转运两种物质(共运输),或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物质(对向运输)。通道蛋白则是靠在膜上形成极性通道转运物质,此过程都属不耗能的的易代扩散。通道蛋白形成的通道有的是持续开放的,有的是在特定条件控制下间断开放的,包括配体闸门通道、电压闸门通道和离子闸门通道。、在细胞膜上Na+和K+是如何转运的?一般情况下,K+内K+外,N a+内

    15、N a+外。由于存在内外的离子浓度差,两者均可在转运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梯度过膜(易化扩散)。另外,在细胞膜上还存在着 Na+K+泵,该载体蛋白每分解1个ATP分子,可逆浓度梯度转运3 个Na+和2个K+(主动运输)。、膜受体分为哪几类?根据膜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可将其分成三类,即离子通道受体、催化受体和偶联G蛋白受体。离子通道受体本身是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偶联,它与配体结合时,靠开启或关闭离子通道来转导信号。催化受体的胞质区域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配体与该受体结合时,后者靠自身的TPK活性来转导信号。偶联G蛋白受体与配体结合时,其胞质区域通过激活G蛋白作用于效应器(酶或离子通道)来

    16、转导信号。、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转运有什么不同?小分子物质的转运是靠直接穿过细胞膜来实现的,称跨膜转运,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而大分子物质不能穿过细胞膜,只能靠膜性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实现转运,称膜泡转运。大分子进入细胞为胞吞作用,排出细胞为胞吐作用。胞吞作用中,按吞入物质的性质和形成内吞泡的大小分成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按特异性则分成非特异性胞吞和特异性胞吞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举例说明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 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如:偶联G蛋白是一类跨膜糖蛋白,胞外区域为与配体结合的调节部位,胞质区域为对G蛋白发挥作用的活性部位,该

    17、受体在膜两侧的结构不对称,功能也不同;而与该受体偶联的G蛋白也只存在于细胞膜的胞质面,在膜外表面则无对称的蛋白质。、在 AMP信号途径中,刺激型途径与抑制型途径有何联系?1)有共同的效应器(腺苷酸环化酶AC),两条途径靠不同的G蛋白作用于AC,前者激活AC,后者抑制AC;2)Gs与Gi具有共同的。Gs靠Gs起作用,Gi靠Gi起作用,但二者在与聚合时都会失去活性。在两条途径中,其中一条途径发挥作用时,可通过解离出的抑制另一途径中的G。、两条途径都是膜受体通过G蛋白作用于效应器。1)膜受体、G蛋白、效应器不同。前者效应器为Ac,后者效应器为特异的磷酯酶C。2)第二信使不同,前者为cAMP(一种),

    18、后者为IP3和DG(两种)。、1) 细胞膜上受体选择性地与某物质结合;2) 膜上有被小窝将受体聚于其中;内陷、融合、脱离3)有被小窝 有被小泡(进入胞质) 、1)膜脂分子中脂肪酸链的长短和不饱和程度(链短,分子运动快;不饱和程度高,分子运动频繁);2)胆固醇的双向调节作用:一方面防止磷脂过度运动,保持膜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防止磷脂的碳氢链相互凝聚以保证膜的流动;3) 膜蛋白的含量。(多 流动性 )、细胞识别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辨认和鉴别及细胞各种生物大分子与各种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子的相互识别和结合、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衰老红细胞都属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辨认和鉴别;细胞通过受

    19、体识别并结合配体,则属于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构成膜的主体; 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 其运动决定膜的流动性;4) 提供稳定膜蛋白的疏水环境。第二部分 内膜系统:指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相关的内膜体系,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等。 多聚核糖体:附着或游离的核糖体常由mRNA串连在一起进行蛋白质的合成,被串连的核糖体排列成环状或玫瑰花状,称为多聚核糖体。 粗面内质网:由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所形成的结构,其主要功能为负责蛋白质的合成与转运及蛋白质的修饰加工等。 微粒体: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内质网断裂成许多封闭小泡,称之为微粒体,它仍具有内质网的基本特征。

    20、核糖体循环:在细胞质中,不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的大小亚基是分开的,当开始合成蛋白质时,大、小亚基结合在mRNA上,在合成多肽链的过程中,核糖体不断向前移动,多肽链合成完毕后,大、小亚基从mRNA上分离、脱落,再进入下一个多肽链的合成,这一过程称为核糖体循环。 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由mRNA上位于起始密码后的信号密码编码翻译出的肽链。它可与胞质中SRP结合,形成SRP-核糖体复合物,然后把核糖体带到内质网上,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高尔基中间膜囊:高尔基复合体中,位于形成面与成熟面之间的片层膜囊结构,主要执行糖基修饰、糖酯形成及多糖合成等功能。 吞噬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自身产物或细胞摄

    21、入的外来物质相互融合所形成的结构称为吞噬性溶酶体。 蛋白质分选:在某些细胞器如高尔基复合体中,蛋白质经修饰加工后带有分选信号,然后通过分选信号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被送到细胞的不同部位,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分选。10、残余小体:吞噬性溶酶体到达末期阶段时,由于水解酶活性下降,还残留有末消化分解物质,形成在电镜下电子密度较高、色调较深的残余物。这种溶酶体称为残余小体。11、自噬作用:溶酶体消化胞内某些物质或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过程。12、异溶作用:溶酶体经胞吐作用释放酶,消化分解其它细胞或物质的过程。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 与真核细胞的粗面内质网直接接触的是A、60S的大亚单位B、4

    22、0S的小亚单位C、50S的大亚单位B、30S的小亚单位2、 下述哪种蛋白质的合成与粗面内质网无关A、消化酶 B、抗体蛋白C、溶酶体蛋白 D、大多数可溶性蛋白3、 粗面内质网不具备的功能是A、核蛋白体附着的支架B、参与蛋白质合成C、解毒作用D、物质运输的管道4、 高尔基复合体的小囊泡主要来自A、溶酶体B、粗面内质网C、微粒体D、滑面内质网5、 高尔基复合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A、蛋白质合成B、合成脂类C、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D、参与细胞氧化过程 6、 高尔基复合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A、扁平囊B、大囊泡C、小囊泡D、微泡7、 滑面内质网不具备的功能是A、脂类和固醇类的合成B、蛋白质及脂类的运输C、

    23、糖原代谢 D、肽类激素的活化8、 所含内质网全为rER的细胞是A、平滑肌细胞 B、癌细胞C、培养细胞D、胰腺外分泌细胞9、 全为滑面内质网的细胞是A、肝细胞 B、肾上腺皮质细胞C、横纹肌细胞 D、浆细胞10、内质网膜的标志酶是A、胰酶 B、糖基转移酶C、葡萄糖-6-磷酸酶D、RNA聚合酶11、高尔基复合体的特征性酶是A、磺基-糖基转移酶B、磷酸脂酶C、甘露糖苷酶D、NADP酶12、滑面内质网不具备的功能是A、参与水和电解质代谢B、解毒作用C、生成胆汁 D、参与蛋白质糖基化作用13、蛋白质涉及N连接寡糖的糖基化作用发生在A、粗面内质网腔内 B、滑面内质网膜上C、粗面内质网膜上 D、高尔基复合体内

    24、14、高尔基复合体不具备的功能是A、参与细胞分泌活动 B、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C、参与溶酶体形成D、参与多糖的合成15、自噬作用是指溶酶体消化水解A、吞饮体B、吞噬体C、残质体D、自噬体16、细胞清除衰老破碎的细胞器的作用是A、溶酶体的自噬作用B、溶酶体的异噬作用C、胞内消化作用D、溶酶体的粒溶作用17、溶酶体所含的酶的是A、氧化酶 B、ATP合成酶C、糖酵解酶D、酸性水解酶18、溶酶体的水解酶形成磷酸甘露糖标志的受体在A、粗面内质网 B、滑面内质网C、溶酶体 D、高尔基复合体及粗面内质网19、异噬作用是指溶酶体消化水解A、吞饮体或吞噬体B、自噬体C、残质体D、自溶体20、溶酶体对细胞内过多分泌颗粒的水解是A、吞噬作用 B、异噬作用C、粒溶作用 D、自溶作用21、初级溶酶体内的酶是A、无活性的酸性水解酶B、有活性的酸性水解酶C、有活性的中性水解酶D、有活性的碱性水解酶22、溶酶体在胞内作用的基本形式是A、溶酶体膜破裂释放水解酶B、溶酶体膜可透出水解酶C、将被消化的物质转运入溶酶体内 D、初级溶酶体与吞噬或自噬体等结合形


    注意事项

    本文(细胞生物学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