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学案.docx

    • 资源ID:6601012       资源大小:137.6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学案.docx

    1、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学案专题三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学习目标】重点: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括出列强侵华的危害。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课堂合作探究】思考:从1840年1949年整个中国近代史贯穿着两条主线,请问是哪两条线索?侵华史 抗争史(探索史) 分两条主线和三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西方列强接连不断地向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所构成的中华民族屈辱史;一条主线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在这两条主线中,侵略史或抗争史是决定近代中国历史主要内容的线索,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线索。而抗争史则

    2、决定了中国历史走向发展的内容,决定近代中国最终是什么样的结局,也是不可或缺的主线之一。纵观列强列华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侵略战争,包括两次鸦片战争) 刚刚进入工业国的列强,为了占有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疯狂地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才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鸦片战争”成为本专题第一个重点。 第二阶段:(发生在19世纪末的侵略战争,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代表)这个阶段正是西方列强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阶段。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出现。垄断集团迫切需要开拓更多的市场和原料产地,疯狂

    3、地向海外扩张,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掀起了瓜分狂潮。于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成为本专题的第二个重点第三阶段:(指以发生在20世纪三四年代为重点的、又一轮更为疯狂的日本侵略战争)此时,在西方大国的纵容下,世界上法西斯势猖狂到了顶点,全世界都笼罩在法西斯战争的阴云下。正是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敲响了列强百年侵华史的丧钟。此时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直至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抗日战争成为本专题第三个重点。1.国门洞开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

    4、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说明:清朝统治者固步自封,虚骄自大、闭关自守 )归纳出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本,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国内外形势)归纳出19世纪中期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为什么被侵略两方面)中国英国经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军事力量自然经济完成工业革命对外政策装备陈旧,军纪败坏船坚炮利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殖民扩张中英贸易出超入超综合国力日趋衰落世界强国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时间茶叶(

    5、万镑)生丝(包)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5801013220185199192304018531012262896内:从中国自身来看,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清政府日益腐败,国防废弛,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而且面积大,人口多,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理想目标。外: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及船坚炮利的优势,积极在全球抢占所需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问题探究二】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如何一步步打开中国大门?这个过程如何体现阶段性?(概括近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鸦片战争材料二: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

    6、,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问题探究三】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形式,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英国为什么发动对华战争?一个国家会不会公然为“保护鸦片走私”而进行战争?其真正目的是什么?英国欲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市场)工业革命 生产力提高 生产效率提高 生产更多商品 国内市场狭小 原料消耗增大 国内原料有限【问题探究三】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哪些方面主权?哪些条款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军事辅助手段) 材料三: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

    7、,“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赁” “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赁” 【问题探究四】通过上述条款,列强从中国获取哪些特权?损害了中国的哪些主权?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除了上述权利,列强又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贸易自主权)(“利益均沾”)、居住及租地权(逐步发展为租界,成为列强侵华据点)、军

    8、舰“巡查贸易权”(破坏中国领海),传教士传教权(文化侵略,精神麻痹)等特权领事裁判权:国际法术语,指领事有权利按照本国法律审理在驻在国犯罪的本国公民,不受驻在国法律的干涉。对驻在国来说又称“治外法权”,它破坏该国的司法主权。在一国家内,对于这个国家来说的外国人在当地犯罪,可以不接受这个国家的法律审判,而这个审判的权力,归属于外国派来的领事官(外交官)这种特权在国际惯例上,仅交给外交官,一般人民不得享有。领事裁判权(consular jurisdiction)即在一国家内,对于这个国家来说的外国人在当地犯罪,可以不接受这个国家的法律审判,而这个审判的权力,归属于外国派来的领事官(外交官)这种特权

    9、在国际惯例上,仅交给外交官,一般人民不得享有。 片面最惠国:外交特权之一,又称“一体均沾”。指正常交往的两个国家中,一方给予第三国的权益,另一方也可以享受。一般来说,应该是双方互相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否则即为“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甲午中日战争材料

    10、四:“对于日本来说,几千年来都是向中国学习的,中国如同日本的恩师,中国在日本人心里也就意味着世界的中心,按照日本的思维逻辑,中国就是头部。于是很简单就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战败了,敌人一定是更强大的” “为今之计,我国不能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西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处理方式。”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西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入欧 到19世纪中期以后日本发生了什么变化?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他们采取何种政策? (对亚洲邻国持轻蔑

    11、态度;主张模仿欧洲列强侵略亚洲国家)【问题探究五】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变化:南京条约中列强要求“协定关税”,马关条约中则要求“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侵华经济方式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转变。这与当时的国际背景、时代背景有关系。 商品输出:在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以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因此列强希望打开中国市场,以高价出售加工好的工业品获取高额利润,资本输出:而在19世纪晚期则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生产力又大大发展,列强已不满足于商品输出所带来的利润,而是用过剩的

    12、资本向中国投资或者贷款,追求更大的剩余价值。(比如说,英国在本国用自己的原料、工人等造船,再运到中国,交了税,卖很高的价钱,这叫商品输出;而现在英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了,于是英国用便宜的原料、廉价的中国劳工、省去了运输费和关税,在中国本地生产再卖给中国人,还是卖很高的价钱,就可以赚更多的钱,)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经济特征是由上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那么在政治方面看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特征是什么呢?【问题探究六】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是继南京条约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它是继南京条约

    13、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5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甲午中日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分水岭。八国联军侵华【问题探究七】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其突出特点是什么?突出反映了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和奴役,以及对中国人民压迫。反映了列强改变了侵华战略:由瓜分灭亡中国到“以华治华”。(一是中国人民的反抗;二是列强之间的矛盾)【问题探究八】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为什么屡屡得手?(或“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主义战胜不

    14、了先进的资本主义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材料五:多媒体显示:1894年11月22日日军进入旅顺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历时四天。我国同胞遇害者达2万多人,全城幸存者仅36人。他们的脸上被刺有免杀记号,是日军留作专司掩埋尸体的。旅顺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本性。西方的报刊谴责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的论述 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1911年前后,全国铁路总长的93%以上,长江轮船航运总吨位的83.8%以上,全国进出口贸易的90%以上,全国机械采煤的93%以上,全国生铁生产和铁矿开采的100%,都掌

    15、握在列强手中。【问题探究九】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料提供:1、国家主权:是指一国在其领域内拥有的最高权力,即国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自主地决定其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际国内的一切事务。一国主权是完整无缺、不可分割而独立行使的,它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涵义:“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A。“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独立自主权,也就是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控制,是历史的沉沦; B.“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制度,又有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

    16、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因素在增长,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历史的进步。2、瓜分狂潮的过程及其危害:(19世纪末列强的侵华具有怎样的特征?危害如何?租界与租借地的区别是什么?)资料提供:1.租界:是列强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是列强侵略的据点,即“国中之国”。 2.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区。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3.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特殊权利,不许其他

    17、国家染指。) 问题1结合本目的三幅插图和P24的“知识连接”侵华战争简表,说明列强通过什么手段侵略中国的?回忆18401900年间列强入侵史实?列强发动的这几次侵略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问题2列强是如何践踏中国的国家主权的?中国的主权是怎样一步步遭到践踏?半殖民地化程度是怎样一步步加深的? 问题3请归纳出“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与清政府签定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问题4中国为何偏偏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问题5中国为何到19世纪末主权特别是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践踏几乎要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18、 问题6当时列强为什么未能将中国变成殖民地而仅是半殖民地? 【学法指导】多元史观解读历史历史主观试题多以文明史观为主线,归纳构建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史的主干知识体系。1.史观概念:史观是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即以什么立场、何种意识、怎样的价值取向认识历史,它是史学的灵魂。 文明史观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且注重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19、的过程,实质就是近代化的过程。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2.多元史观在历史高考中的应用多面、多视角、多元化史观高考能力要求历史基本方法(一)获取和解读信息阅读并提取信息全面、准确的提取试题所给信息中蕴含的隐性史观观点(二)调动和运用知

    20、识分析并联想所学运用合适的史观辨别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历史观点。(三)描述和阐释历史比较并归纳异同运用多元史观客观叙述历史事物、概括历史人物活动、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四)论证和探讨问题史证并史论结合调动多元史观对历史问题、历史观点进行判断、比较和归纳,并客观、全面的提出自己的看法。案例分析1.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作者所持的观点是 ( )A.革命史观 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社会史观3.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案

    21、例分析2:孙中山A成就:弃医从政.图谋救国领导革命.建立共和反对独裁.捍卫共和与时俱进.国共合作B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孙中山的评价?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甲说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心 所以乙说因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改变礼节等措

    22、施,所以丙说因为孙中山百折不挠的民主革命斗争促进了亚洲的觉醒,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所以丁说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案例分析3:多元史观解读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

    23、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材料三:法国著名史学家雅克勒高夫新史学中认为:“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而且还是习俗史” 。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 (从材料一的观点看)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双半社会的结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革命史观 (从材料二的观点看)新中国的建立,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 a.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石 现代化史观 b.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 c.思

    24、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条件。 新中国的建立,带来婚葬礼俗的改革:土葬为火葬,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时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风气的转变。社会史观 文明史史观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进一步推动中国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全球史观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同一史实,史观不同,得出的理解或判断会差异,甚至对立。案例分析3:对于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现象,运用何种史观会评价较高或较低?评价较高评价较低通商口岸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扶清灭洋”革命史观文

    25、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洋务运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案例分析4: 用多元史观解读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现代化史观: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全球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社会史观: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影响了其它地区

    26、。5.中国近代史 1.用文明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文明的差异、文明的冲突、文明的融合 (1)文明差异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不同程度。(中国农耕文明西方工业文明) (2)文明冲突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 (3)文明融合从文明的引进、吸收、融合的视角重新审视“西学东渐”和思想近代化进程(西 学东渐主线:器物制度思想) 2.用近代化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中 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6.工业革命对西方和中国的

    27、影响 对西方:(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力量的增强,提升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能力。 促使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和不断完善 使欧洲各国工人阶级力量逐步加强,导致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对中国: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外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 少数有识之士开始觉醒,主张向西方学习。7.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都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着眼点。文明史观更具有宏观视野,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则主要着眼于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应把各种史观有机结合而不是对立,我们应从不同角度

    28、认识历史发展的多元性。革命史观是“老史观”,其它四种史观是“新史观”当前史学研究动态是淡化革命史观,更加注重应用新史观解读历史。8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又分为初级农业文明阶段和发达农业文明阶段,青铜器和铁器成为划分的标志;工业文明分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两大阶段,工业文明的生产力主要是蒸汽机和电力,18世纪下半期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在此前,还有一个长达数百年的酝酿阶段。我们应以此掌握文明史的基本线索、基本史实,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过程和成果。9.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由于多种合力

    29、的影响,在同一生产力水平上会形成多种类型的文明,如在农业文明时代,就有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区、以伊斯兰文化为代表的中亚和西亚文明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明区。我们应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联系。10.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各种文明虽有强弱之分和大小之别,但没有优劣高低之别,都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各文明也不是封闭的、隔绝的,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通过这两种形式,加快了不同文明间的整合,促使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11.重视对“三个文明”的认

    30、识。政治经济思想1、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2、论法的精神 3、权利法案获通过4、18世纪中期北美殖民地经济快速发展5、美联邦宪法通过6、英国颁布航海条例7、哈姆雷特 8、华盛顿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9、惠特尼发明轧棉机10、沃波尔任财政大臣11、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1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一票通过13、政府论(洛克)3.5.8.10.11.12.1.4.6.9.2.7.13.法制化,民主化工业化全球化理性化科学化案例分析:请对以上事件按一定标准进行归类1、政治文明突出制度文明与制度创新。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两大基石。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和宪法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苏联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重要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以及一国两制等。2.物质文明应突出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农业文明的产生发展以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即农业革命和三次工业革命。复习时,要注意石器、青铜器、铁器对农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要高度重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物质文明的特点。具体来说可分解为:物质生产的技术技巧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