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完整.docx

    • 资源ID:6593320       资源大小:51.78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完整.docx

    1、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完整地球的宇宙环境1、地位作用:本节课不单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还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课。学生只有对本节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后,才能对自然环境中诸多自然现象的来龙去脉和地球整体概貌有一个清晰的科学的了解。2、课程标准:能够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八大行星基本

    2、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3、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二、教法:同时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六分钟看人类探测到的宇宙,将知识直观化。学法:针对天体的分类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我会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我将采用活动探究与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五、1、课前准备:在上课之前,我将会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1的天体的类型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等基本知

    3、识。2、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六分钟带你观看全人类观测到的宇宙的视频直观导入本节课的开始,把学生带到神秘的宇宙空间,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一拉一伸,既可透彻解剖知识体系,又可创造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作好铺垫。3、知识点讲解:看过视频之后,让学生展开思维回答:什么是宇宙?使学生明白“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再让学生回顾刚刚看的视频中提到的光年,什么是光年?天体的类型和相关知识由于课前已经让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的这一部分,所以我会采用多媒体展示导学案这个知识点的答案,并让学生核对答案之后,我会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部分天体的图片,向学生演示各种天体的特点和视觉性状。让学生通过图片加深

    4、对天体的了解。同时向学生提问:飞机宇宙飞船和是天体吗?提醒学生行星的附属物不属于天体。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会让学生自学79页的内容,独立思考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并回答导学案中的探究一和探究二(太阳系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小行星带位于哪两个轨道之间?根据八大行星结构特征,可把其分为那三大类?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动的三大特征等)相对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抢答的形式进行回答。相对困难的问题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再得出答案。然后请同学根据导学案提示归纳天体系统层次图,并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最后是本节课的重点兼难点,地球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我会根据太阳系模式图及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分析

    5、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它存在高级生命。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会根据书本上第11页探究活动,带领学生完成活动3个题目。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加上时间的关系,我会采用直观讲解加上板书带领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通过地球存在生命的的原因引申出拓展思考题:为了解决地球上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人们提出移居月球的幻想,要想把幻想变成现实,你认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自由小组讨论,自由回答。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地位作用:本节课以“宇宙中的地球”为基础,以太阳为例,进一步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掌握太阳为地球提供

    6、能量的方式、分布规律、以及对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今后学习气压带和风带、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等只是做好了铺垫。2、说教学目标:新课标下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根据课程标准,结合高一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a.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2、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只要影响。b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3.参与探究活动,利用图表分析法初步掌握三维空间分布图的判读。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

    7、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4、教学重点: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二、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讲授法、以问题探究为主,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三、1、课前准备2、设问导入:太阳对地球到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3、学习内容:自主学习回答,太阳辐射的定义,波长分类,能量来源。观看多媒体播放的“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的四幅图结合生活体会,小组探究合作讨论并派代表回答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影响。板书总结。活动探究:读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的时空分布规律三维图和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和分

    8、布,让学生归纳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和太阳辐射对地球景观的影响。通过这个活动探究能让学生学会判读空间三维图像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二战期间,英国海军防卫部接到各地的雷达报告,说雷达收到了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活动方向一致。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通过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知识点。展出太阳黑子图,仔细观察太阳表面,由太阳黑子图引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的定义,以及黑子和耀斑的特点,并说明耀斑与黑子同步发生,带来大量粒子流。对于太阳风和日珥则简单的带过。学生自学教材,小组合作归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活动探究:分析北半球三个不同纬度带的

    9、降水量和黑子的相关性。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光、热生物生长的条件2)温度降水、天气变化的关键3)能源煤、石油4)太阳能地球的自转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是,首先非常希望能够成为中学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下面进入我的说课。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地球的自转。课型是新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四大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一、首先我将从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三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课主要学习地球的自转的基本规律,以及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

    10、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对后面学习大气的环境等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新课标下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2.能正确判断晨昏线3、能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及区别4、根据要求计算地方时、时区和区时5、能运用地转偏向力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演示实验,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2通过观察光照图找出晨昏线的一些特点。2通过对比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找出每幅图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话说明地球自转对三角洲的形成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辩

    11、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4.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我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地球自转的特征,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难点设置为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二、说学情。从知识掌握程度上看,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昼夜长短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学习能力上看本节课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特点,图形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学习难度大,但是本节知识在生活生产上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好奇心大,积极性高。三、教法学法。那么在一个

    12、课时中运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以达到教学目标呢?接下来我说说教法学法指导。本节课我将使用导学案的手段进行教授,通过目标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展示,思考抢答,反馈练习这五个方面,由浅入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于昼夜更替我将结合多媒体演示法,实物演示法加深学生空间思维感。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完成地方时和时区计算,地转偏向力产生的地理现象。三、那么如何把我的教法和学法运用到我的教学中呢下面我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在上课前我会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展示的教学目标,自学课本完成自主学习1

    13、地球自转基本规律相关的填空内容。2、导入:引用毛泽东的着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提问学生这种情况是否能发生。讨论后给出明确的结论:可以,因为地球在不停的运动,从而引出与人类最为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3、课前已经布置好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小地球仪。然后小组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并小组共同讨论填写以下表格内容。自转运动定义旋转中心运动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由于考虑到部分同学可能会参照参考书来填写答案,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了解不透彻,所以我让小组派代表回答相应表格的内容后,用多媒体展示答案,并对需要补充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讲到运动方向时,然后带领学生边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边提问:从

    14、北极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怎样。这样做能使学生全面认识地球运动方向,为分析各种地球运转示意图打好基础。在讲述自转周期时,涉及到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别,这个问题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采用模拟演示法进行说明。我会利用课室讲台南边的窗的方向代表一颗遥远的相对于地球来说可以看作是不动的恒星,用桌面上的水杯代表太阳,自己代表地球,我的鼻尖代表地球上的某一点,通过地球绕太阳公转和自转来演示恒星日和太阳日周期角度不同。从而形象深刻的把书本上的图1-12还原到现实的模拟实验中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然后让学生结合模拟实验完成16页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并强调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日,但是太

    15、阳日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24小时。然后学生完成思考抢答一的问题:假如今晚八时在某一位置看到某颗恒星,明晚要在同一位置看到同一颗星,应在什么时刻去看?以这样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检测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讲解地球自转速度时,通过介绍角速度的概念,由学生自己计算得出角速度大小,这样可加深理解。在介绍线速度概念后,多媒体展示不同纬度经度线速度三维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出线速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可增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此时可回应导入新课时提出的问题。最后思考抢答:两极角速度和线速度怎样,加以巩固。4、对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这个重难点。我会分点进行讲解。我将使用演示实验法加多媒体展示探究法进行突

    16、破。首先设立情境,假设太阳光是从教室后面黑板照射过来,地球仪放在讲台上,不运动,引导学生思考,此时地球会不会形成昼夜现象,以及昼夜现象形成的原因。再通过地球仪引出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的概念及晨线和昏线的区别和通过板图法引入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并说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和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然后学生完成思考抢答 1、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不动的?它的移动方向怎样?2、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3、一天中哪时的太阳高度角最大?通过思考抢答让学生巩固晨昏线和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然后用红色粉笔在地球仪上标志出一点代表大家所在的地方,太阳光依旧是从后墙黑板照射过来,演示地球的自转,让大家观察红点所在

    17、地看到的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由此得出地球自转的第一个意义,昼夜更替。进而引出昼夜更替的原因和周期。然后完成思考抢答昼夜更替对我们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通过问题即可以达到知识迁移的作用,又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的生活性。对于第二个地理意义地方时的产生,我将用宾馆内显示不同时刻的时钟来引入。用演示法在地球仪同一纬线上标识两点,在转动地球仪的同时,让学生观察这两点哪点先进入白天。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得出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要让学生注意这里说的早和我们平时生活中说的早晚的区别。进而引出地方时的产生。通过回顾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得出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让学生意识到经度上的

    18、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然后在黑板上举两道相对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掌握对地方时的计算。对于时区和区时,提问学生各地都用自己的地方时行不行,全球都用同一个地方时呢?讨论后得出划分时区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打开地图册世界时区的划分图,讲解世界时区的划分依据和原则。并强调相邻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个小时,在同一日期内东早西晚。并让学生区分地方时,时区和区时的概念。对于时区和区时的计算,我将用与练习结合的方式进行总结性学习。层层递进的完成导学案相应的练习通过练习得出时区和区时简单的计算方法。(1、计算116E,10E,5W所在时区。总结出时区的计算方法。2、计算东八区和东二区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八

    19、区和西五区相差多少个小时。从而得时区差的计算方法:异区相加,同区相减。3、已知东八区八点,求此时西五区和东十区的区时。掌握东加西减原则)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18页活动的三个问题,从问题中引出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相关知识。并用板图加深学生理解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该如何变化。并让学生思考抢答为什么国际日期变更线所在时区很特殊?同时强调地球上有两条日界线,一条是前面学的180国际日期变更线,另一条是零点所在的经线。对于自转的第三个意义,产生地转偏向力。让学生自学18页阅读内容,根据导学案提示总结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并向学生强调是顺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然后展示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情况

    20、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案例探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然后根据板书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小结,然后让学生进行疑问反馈,把对本节课的疑问提出来当堂解决。最后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反馈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以上便是我对这节课的说课,有说得不好或者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地球自转的意义一、昼夜交替1、昼夜的形成2、晨昏线3、昼夜交替的原因和周期二、地方时1、地方时的产生2、时区和区时3、日界线三、地转偏向力地球的公转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公转。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分

    21、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四大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首先我将从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三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1地位和作用。 本课主要学习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以及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球公转是地球自转的延伸,同时也对后气压带风带和气候等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说教学目标。新课标下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能够描述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速度、及黄赤交角的产生。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

    22、,并能画出其运动规律。3.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增强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2.通过模拟演示试验和展示多媒体动画,增强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难点设置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二、说学情。从知识掌握程度上看,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同时上节课也学习了地球

    23、自转的基本规律和地理意义,为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从学习能力上看本节课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图形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学习难度较大。但是本节知识在生活生产上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好奇心大,积极性高。三、那么在一个课时中运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以达到教学目标呢。接下来我说说教法学法指导。本节课我将使用导学案的手段进行教授,通过目标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展示,思考抢答,反馈练习这五个方面,由浅入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将用导学案结合多媒体演示法和作图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将使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自主学习和作图法

    24、完成本节课的目标四、那么如何把我的教法和学法运用到我的教学中呢下面我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在上课前我会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展示的教学目标,自学课本完成自主学习1地球公转基本规律相关的填空内容。2.我将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多媒体列表让学生回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等内容,这样便于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联系。然后自然的导入新课,地球的公转。3.对于地球的公转的基本规律,我会播放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通过认真观看动画,发现规律,并结合课本自学填写导学案上表格内容,包括:公转的定义、绕转中心、绕转轨道面、方向、周期、速度。播放多媒体动画增强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空间想象感。在同

    25、学自由回答了相应答案后,我会对需要补充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例如讲到公转的速度时,涉及到近日点和远日点的知识,学生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近日点地球公转的速度比远日点快,我将用板图结合开普勒第二定律进行解释。学生较容易接受。然后设置悬念:按照常识,地球距离太阳越近就越热,为什么在近日点时,我们这里是寒冷的冬季,而在远日点时是这里反而是炎热的夏季”让学生产生疑问。然后给学生点明:地球距日远近与地球本身获得的热量多少影响不大,而主要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即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随着地球的公转而在不断的南北运动的。然后再启发学生什么原因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从而引出“黄赤交角”这一重要概念。我将用模

    26、拟演示法加强学生对黄赤交角产生的空间感,假设讲台上空与讲台平行的平面是黄道面,叠在一起的粉笔盒代表太阳,模拟地球的公转。提问学生假如地球是正着身子公转的,那赤道面和黄道面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可得出是重合关系。再提出事实上地球是倾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强调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从而得出黄道面和赤道面存在一个夹角,叫黄赤交角。让学生读图1-15,明确黄赤交角的大小和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的大小。通过举例说明平行的太阳光线与球面和平面的关系,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太阳直射点。然后用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动画,一边观看动画一边引导学生作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正玄曲线。通过动画演示增强了学

    27、生对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过程的空间感,同时通过绘图加强了学生的归纳动手能力。同时提出回归年和南北回归线的来历,及提醒学生注意远日点和近日点位置与夏至日和冬至日位置是不同的,并在图上做好相应的标识。然后学生完成导学案中思考抢答的问题,1、归纳地表各地一年太阳直射的次数。2、假设地球不公转,只自转,太阳直射点有什么变化?3、假设地球不倾斜着自转,即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有什么变化?从这两个思考问题得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共同作用结果。4.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我将使用画图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归纳进行突破。首先让同学们回忆现在昼夜长短和春节的时候相比

    28、较有什么变化呢?把生活常识融入到地理学习中,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带领同学画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并指出图中的晨昏线,昼半球,夜半球,昼弧,夜弧,让学生学会通过昼夜弧长判断昼夜长短,并带领同学分析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夜分布情况。并把结论填写在导学案相应的空格中。根据相类似的条理小组合作讨论北半球冬至日和春秋分日全球的昼夜分布情况。并小组派代表回答结果。分析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后,播放全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而变化的动态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动画根据导学案提示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导学案是列表展示北半球、南半球和赤道分别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夏至日到秋分日,秋分日到冬至日,冬至

    29、日到春分日四段时间昼夜长短的变化。然后通过思考抢答的方式回答课本活动的三个问题,得出极圈的由来,并回顾南北回归线,得出五带的划分,并通过画图加深学生的记忆。5.对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我先画图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太阳高度,然后通过提问一天中有多少个太阳高度,何时太阳高度最大?来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书本上图1-161-18中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归纳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然后演示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动态变化图,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和多媒体动画演示小组合作探究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然后分别提问,归纳讲解。导学案中分别列表对北半球夏至日冬至日的太阳直射纬

    30、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的地方和一年达最小值的地方进行总结。学生完成列表后,小组派代表回答,后,我再用多媒体展示答案。然后学生回答导学案中思考抢答问题: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对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求解,由于时间关系,我会直接列出公式,让大家运用公式计算出我们乳源当地(24N)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后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补充部分太阳高度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日影长短的问题和我国南北方建楼楼距差别的原因等。6、五带和四季形成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学完成目标。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体系,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

    31、角增大5,五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四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不存在还有四季吗?四季最明显的纬度是?(课堂小结)(板书)一、公转的基本规律1、定义、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2、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纬度变化规律2、季节变化规律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定义2、变化规律3、计算:H=90纬度差4、应用四、五带、四季的形成地球的结构1、地位和作用教材主要讲述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学好地球的圈层结构能为以后学习人类生存环境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课程标准: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

    32、,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2.知道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2.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3、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教学难点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2.地球的内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完整.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