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梁坚习题答案.docx

    • 资源ID:6590017       资源大小:48.58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梁坚习题答案.docx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梁坚习题答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后习题答案梁坚第一章(相对供求模型、贸易三角形)1.1. 错。国际贸易是独立关税区而非国家之间的贸易。2. 错。不同独立关税区之间,而且是商品而非限定货物。3. 对。贸易的背后意味着国际分工和资源的世界范围配置。4. 对。市场较小国家,分工的范围受到限制;分工的深入对国际市场依赖更深。5. 错。商品包括货物、服务和技术、专利等等。6. 错。一个国家可能有多个独立关税区。7. 错。国际贸易总额由各独立关税区的出口值或者进口值加总而得。8. 对。定义如此。9. 错。贸易条件指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10. 对。间接贸易中间包含转口贸易。11. 错。

    2、转口贸易只是间接贸易的一个环节。12. 错。转口贸易存在商品的二次所有权转移(出口国与转口国之间,转口国与进口国之间),过境贸易不存在商品所有权出口国和过境国之间的转移。2.出口依存度=出口总值/GDP=12016/49928=24.07%进口依存度=进口总值/GDP=10056/49928=20.14%贸易依存度=贸易总值/GDP=22072/49928=44.21%3.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主要出口品和主要进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比都相对较高,数量极为庞大。主要出口品的大幅增加导致国际市场供给大幅增加,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下跌。主要进口品随着国内的需求的大幅增加,导致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进口价格

    3、)上升。某种程度上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为一种不得已的结果,但是另一方面也为影响相关商品的国际价格提供了基础。4.1. 对。PPF曲线表示特定技术约束下的资源禀赋的最大产出能力。2. 对。更加简单的表述为对应于机会成本的递增、递减和不变。3. 对。规模报酬递减意味着边际成本递增,也就意味着机会成本递增。4. 对。生产可能区域内任何一点,要么表示资源没有完全被使用,要么表示资源的使用效率过低(资源被完全使用时)。5.1. 等收入曲线的斜率=-PX/PY=-10/2=-2;因为相应的方程为:Y=R/ PX - PX / PY*X2. 最优生产点的条件是MRST= PX/PY=2; 最优点的单位机会成本

    4、等于MRST=2.6.边际替代率(MRS)表示横轴商品(X)替代纵轴表示商品(Y)的能力。当X商品的消费不断增加而Y商品的消费不断减少时,前者的边际效用不断下降,后者的边际效用则不断上升。使用一种边际效用不断下降的商品去替代边际效用不断上升的商品进行消费,在保证消费的总效用不变的前提下,一定是替代能力越来越差。7.1)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PX/PY=-100/200=-0.5; 截距=M/ PY =1000/200=5.2) 最优点上,MRS= PX/PY =0.5.8.封闭经济中,由于没有贸易,消费来源于生产;所以最优消费点与最优生产点重合。9.PPF-IC MODELRS-RD MODE

    5、LOC MODEL优点分析能力强。价格、福利、分工方向都能表示出来简单。明确地反映出贸易前两国产品相对价格的形成简单。明确地反映出均衡贸易条件的形成缺点比较复杂无法反映其他信息无法反映其他信息10.贸易三角形为TAE.能够告诉我们以下信息:1) 贸易条件2) 贸易分工方向3) 出口量4) 进口量11.画图参照教材图1-6.1) 按照题意,开始时两国之间没有贸易的可能。两国在所有产品的供求影响因素都相同,则相对供求曲线必定也相同;由此确定的产品相对价格也必定相同,不存在贸易的套利空间。2) 出现技术进步一国,X商品的成本下降,相对供给曲线必定向右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此决定的X商品的相

    6、对价格必定低于另一国。所以该国将会专业化于X商品的生产,另一国将于专业化于另一种商品的生产。12.画图参照教材图1-7.1) 中国大规模的基建将会使得中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大幅增加。表现为本国的出口商品的提供曲线右移,或者他国的铁矿石的提供曲线右移,最终导致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2) 外国媒体的抹黑,将导致外国对于中国服装偏好的减弱、需求下降。表现为中国出口商品服装的提供曲线的右移,最终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条件恶化。第二章(绝对优势、相对优势、比较优势)1.1) LPCM=1/100=0.01;LPAM=1/200=0.005;LPCM LPAM,所以在手机生产上中国具有绝对优势。2) 单位劳动

    7、投入系数:CM=100;AM=200;CMAM, 所以中国具有手机生产上的绝对优势。与1)中的判断结果一致。3) CCAM=100/200=0.5; CCAP=20000/10000=2;CCAM LPCAP,所以中国在手机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5) 两者的结论完全一致。6) CMPC=100/20000=0.005; CMPC=200/10000=0.02; CMPC CMPA,所以中国具有手机生产上的比较优势。7) CPMC=20000/100=200; CPMA=10000/200=50;CPMA CPMC,所以美国具有飞机生产上的比较优势。8) 两者的结论一致。一国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上都具

    8、有比较优势,也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上都是比较劣势。9) 三者的结论完全一致。2.1) 对。2) 对。3) 对。4) 对。3.画图参考教材图2-1.1) 比较优势理论表述:每个国家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各国都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和分工,社会福利水平都将得到提高。2) 中国和朝鲜的比较优势阐述;3) 中国和朝鲜的专业化分工方向分析;4) 结合图形予以说明;5) 结论。4.1) 必要条件:两个国家在两个产业上的机会成本不相等。2) 充分条件:贸易条件位于两国的机会成本之间。5.1) 美国人的看法是错误的。构成商品成本的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即使是理论上限定于一种要素劳动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等于其平均成

    9、本,等于工资率与单位劳动投入系数之乘积,或者说等于工资率除以劳动生产率。中国人的工资低,但是未必会一定导致中国商品的低价格优势,理由在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很低。2) 中国人的说法也是错的。一个国家所产商品的价格优势受到该国相对工资率的影响,但是同时也受到该国相对劳动生产的影响。只要美国的相对高工资,没有高于其相对劳动生产率,就不会导致美国产品的高价格,从而不会影响其比较优势的形成和维持。第三章(要素禀赋、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斯托帕尔-萨缪尔森定理)1.1) 中国的劳动充裕度=TL/TK=4/20=0.2; 越南的劳动充裕度=TL/TK=0.3/1=0.3;中国的劳动充裕度小于越南的劳动充裕度,

    10、所以越南是一个劳动充裕国家,中国是一个资本充裕国家。2) 在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下,中国的劳动的相对价格也就是相对工资率应该高于越南。2.1) ; 2) ; 3) 连衣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自行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4) ; ; ; 所以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自行车是劳动密集型产品。5) 自行车与连衣裙比较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与汽车比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结论是: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取决于和哪一种产品相对而言。3.1) 手机价格上升时,其使用的要素劳动和资本的价格都将上升。原因在于要素的需求是产品需求的派生需求。短期内,可以考虑手机的供给不变,手机价格上升可以看做是手机需求增加带

    11、来的结果。所以背后意味着对于劳动和资本的需求也上升,所以其价格会上升。2) 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更大。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产品,使用资本的比例相对更大,所以手机价格的上升以及其背后的手机需求的增加,对于资本的派生需求比对于劳动的派生需求的影响更大。也就意味着,资本的价格即资本收益率所受到的影响会更大。3) 生产商将会使用资本来替代劳动。资本密集度会上升,劳动密集度会下降。4.要素密集度用于表示一种产品生产中对于某种要素的依赖程度。该种产品属于特定要素的密集型产品与否,取决于与另一种产品相比较的结果。要素密集度会随着特定要素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要素密集度不发生逆转,意味着一种产品相对另一种产品是

    12、某种特定要素的密集型产品,则不管这种要素的价格如何变动,该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始终大于另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比如,甲产品如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乙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当劳动的相对价格出现上升时,两种产品的劳动密集度都会出现下降,但是甲产品的劳动密集度总是高于乙产品的劳动密集度。5.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偏向一国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的性质。德国作为一个资本充裕国家,其相应的PPF曲线会偏向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一端;缅甸作为一个劳动充裕国家,相应的PPF会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端。6.1) 画图参照教材图3-3。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中国的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一般制造业产品)和肯尼亚的充裕要素密集型的矿产品。2

    13、) 要素禀赋理论陈述。3) 中国资本充裕,肯尼亚矿资源充裕4) 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制造业,肯尼亚的比较优势在于矿产品。5) 两国按照比较优势开展贸易,中国专业化于制造业,肯尼亚专业化于铜矿产业,两国的社会福利都会得到提升。7.1) 画图参照教材图3-4。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中国的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越南的密集要素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2) 要素禀赋理论陈述。3) 中国资本充裕,越南劳动和农业资源充裕4) 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南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5) 两国按照比较优势开展贸易,中国专业化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南专业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两国

    14、的社会福利都会得到提升。8.S-S定理可以推论出,贸易会导致充裕要素的收入上升,却会导致稀缺要素的收入下降。1) 农用地是美国的充裕要素,所以农场主会从贸易中受益。2) 劳动是中国的充裕要素,大葱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所以种植大葱的农民会从贸易中受益。3) 台湾的充裕要素在于高科技资本,所以作为高科技资本的所有者的代工工厂主人,会从贸易中受益。4) 德国的充裕要素并非是高科技工人,所以贸易会对这种稀缺要素的收入产生负面的影响。9.1) 要素价格均衡化定理陈述。2) 贸易应该导致中国的产业工人工资应该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看齐。3) 现实是,除了最近两年,产业工人的工资并没有大幅增加,与发达国家

    15、的工资水平差距巨大。4) 工资没有均等化的原因在于,中国并没有满足S-S定理所要求的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国际贸易也没有完全自由化。第四章(专用要素、生命周期、代表性需求)1.1) 椰子产业的名义日工资为50美元,粗布产业的日工资为20美元。2) 椰子产业和粗布产业的真实日工资用椰子表示为50只椰子和20只椰子,用粗布表示为5米和2米。3) 由于存在工资差异,椰子产业高于粗布产业,所以劳动可以充分流动,必然出现劳动流向椰子产业。4) 名义工资,椰子产业将下降,粗布产业将上升,直到两者相等。真实工资,椰子产业将下降,粗布产业将上升。5) 随着雇佣工人人数的增加,椰子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将下降。名义工资

    16、和真实工资都将下降。原因在于边际收益递减。6) 由于配套使用的资本钩刀的数量上升,导致劳动的生产率上升。边际产出增加,真是工资和名义工资都上升。2.1) 岛国的名义工资将上升,实质工资将下降。椰子受出口的拉动,需求增加,价格上升;这将会导致对于要素劳动和钩刀的派生需求的增加。同时由于这个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的需求的增加特别明显,导致劳动的价格也就是工资率上升。真实工资由于由边际产出决定,随着椰子产业工资的提升,劳动会由粗布产业转移到椰子产业,边际产出下降;所以出现下降。2) 钩刀是椰子产业的专用要素,由于椰子需求的拉动,其需求会上升,所以名义价格出现上升。真实收入等于边际产出,由

    17、于配套使用的劳动由粗布产业转入而提升。3) 织布机是粗布产业的专用要素,受进口的挤压,粗布需求会下降,所以对于织布机的需求也会下降,最终导致其价格也就是织布机的名义收入下降。同时由于,配套使用的劳动部分转移到椰子产业而下降,边际产出下降,织布机的真实收入也会跟随者下降。3.1) 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表述为:产品具有生命周期,在每一个阶段蜕变为不同性质的产品(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该阶段拥有充裕要素吻合产品使用要素密集度的国家,拥有比较优势。2) 美国、德国与中国分别是技术、资本和劳动的充裕国。3) 在录音机的发明、成熟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时期,美国、德国和中国应该分别拥有该阶段

    18、的比较优势。4.1) 要素禀赋理论表明:一国具有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的比较优势。2) 生命周期表明:在产品周期的特定阶段,如果密集使用的要素吻合一国的充裕要素,则会导致该国拥有该阶段产品的比较优势。3) 本质上两个理论都说明,一国的比较优势源自于该国充裕要素。从这个角度而言,两个理论没有本质的区别。虽然前者说明静态产品的要素禀赋导致的比较优势,后者说明动态产品的要素禀赋导致的比较优势。6.1) 代表性需求理论可以表述为:一国的代表性需求能够培育一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最终导致该国在该产业上的比较优势。2) 中国的在汽车产业上的需求为低端需求,也就是中国的主流需求为中低端汽车。所以中国

    19、最终会在中低端汽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3) 德国在汽车产业上的代表性需求为高端需求,对于高质量的汽车存在庞大的需求。所以德国会在高端汽车的上升上具有比较优势。7.1) 代表性需求理论可以表述为:一国的代表性需求能够培育一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最终导致该国在该产业上的比较优势。2) 中国的人均收入较低,国人对于价格较低的低端手机存在庞大的需求。换言之,中国对于手机的代表性需求是低端手机。3) 中国的庞大需求会培育起中国在低端手机上的巨大竞争力。4) 所以,我们看到的山寨手机在世界市场上的巨大的比较优势和极强的竞争力。第五章(规模经济、先发优势、干中学效果)1.1) 规模报酬不变。2) 规模经济。

    20、内部规模经济。3) 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4) 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加上外部规模经济。2.1) 内部规模经济源自于企业产出量扩大导致的每一个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的下降;2) 外部规模经济源自于产业规模的扩大导致的每一个企业能够享受到的外部共享效果,包括专业化市场、劳动池和技术溢出,以及其他的资源共享。3) 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没有必然的联系。某种程度上,或者可以说处于集聚状态下众多企业的内部规模扩大导致产业规模扩大,有可能产生外部规模经济。但是外部规模经济的产生并不依赖于内部规模经济存在与否。3.如果PPF模型中横轴和纵轴表示产品都具有规模经济,生产点位于PPF曲线的中间位置意味着两个

    21、产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大,享受到的规模经济都不明显。由中间位置向任何一边移动,意味着其中一个产业的规模扩张,能够享受到该产业上的规模经济。所以PPF曲线呈现为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4.1) 由于什么都相同,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代表性需求理论看来,法国和德国没有任何的比较优势也没有任何的比较劣势可言,所以不会存在贸易的机会。但是,基于对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由于两个国家分别专业化于一个产业上会享受到规模经济,会导致两个国家共同产出的扩大,所以存在贸易的可能。2) 画图和分析参照教材图5-3以及相关的说明。5.画图和解析参照图5-4以及相关的说明。6.画图和解析参照图5-5以及相关的说明。7.

    22、1) 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一国由于有先发优势占有比较优势。2) 比较优势带来的贸易对手国的需求,会导致出口国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使得该国的内部规模经济发挥得更加明显。3) 更加明显的内部规模经济,会导致更加明显的比较优势。4) 这种循环影响不断进行下去,就实现了内部规模经济下的比较优势的自我强化。8.1) 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一国由于有先发优势占有比较优势。2) 比较优势带来的贸易对手国的需求,会导致出口国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使得该国的外部规模经济发挥得更加明显。3) 更加明显的外部规模经济,会导致更加明显的比较优势。4) 这种循环影响不断进行下去,就实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下

    23、的比较优势的自我强化。9.1) 干中学效果指随着经时累积产量的增加而导致的产品平均生产成本下降的现象。源自于经时产出的增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2) 动态的外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产业规模动态扩大而导致的企业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3) 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成本的跳跃式下降,表现为平均成本曲线的向下移动。4)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产生的原因不同。前者在于不同批次产品的生产中累积的生产经验以及由此而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后者则在于产业规模扩大产生的共享效果的强化。10.我们可以把美国在飞机产业上的比较优势看作是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以及干中学效果共同存在情况下,先发优势型比较优势的自我强化的结

    24、果。11.画图参照教材图5-7。对于贸易的参与国,不但会带来产品品种的增加,而且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12.完全同质的产品,依然存在贸易的可能。处于不同的两国的两个垄断企业参与相互倾销会导致这种贸易的出现。这种贸易会导致两个国家的完全垄断的市场,转换为寡头垄断的市场,从而强化竞争,最终导致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带来福利的提升。13. 第六章(罗伯津斯基定理、恶性经济增长、出口导向型、进口导向型、荷兰病与去工业化)1.1) 出口偏向型经济增长。2) 进口竞争偏向型经济增长。3) 平衡型经济增长。4)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5)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6) 中性技术进步。2.1) 画图参照教材图

    25、6-2.2) 罗勃津斯基定理:在产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种要素的禀赋量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种要素的产品的铲除增加,却会导致费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的产出减少。3) 地理的变化,导致中国可耕土地的大幅增加。4) 土地的增加将会导致密集使用土地的农产品的产出的增加,却会导致费密集使用土地要素的工业品的产出减少。3.分析参看教材6.3节关于台湾经济的分析。4.1) 画图参照教材图6-4.2) 恶化性经济增长的定义。3) 哥伦比亚是咖啡出口大国。4) 哥伦比亚咖啡的大幅增产和大幅出口,一方面导致PPF曲线向着偏向咖啡产业的方向外移;另一方面,同时导致咖啡的国际相对价格的大幅下降。5) 产出效应导

    26、致国家福利增加,贸易条件效应导致国家福利的减少;后者超过前者,就导致了恶化性经济增长。5.1)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是指通过人为的市场保护措施,促进国内工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展,利用国产工业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以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2) 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是指通过贸易自由化等手段,促进本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不断积累资本和技术,最终促成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3) 1980年代坚持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的亚洲和南美国家,大多属于农业、矿产品和劳动充裕国家。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她们的比较优势在于农产品、矿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4) 这些国家强行推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大部分都遇到了

    27、无视自国比较优势,人为推动自己具有比较劣势产品的发展。这就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影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5) 所以,这些国家在经历了多年的工业产品成本奇高、发展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后,放弃了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向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回归,本质上意味向着能够发挥本国比较优势发展道路的回归。6.1) 罗勃津斯基定理:在产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种要素的禀赋量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种要素的产品的铲除增加,却会导致费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的产出减少。2) 中东、非洲等资源富有国家,由于不断有新矿藏发现,相对于其他要素而言,这些矿产品要素不断增加。3) 在罗勃津斯基定理的作用下,密集使用矿产资源的油气、采矿

    28、产业的产出就会不断扩大,而制造业的生产要素被矿产部门夺走,生产相应出现萎缩。4) 总之,中东、非洲等资源富国制造业不发达的现象,可以理解为罗勃津斯基定理起作用的结果。第七章(劳动的国际流动、要素价格决定模型)1.1) 本质上,偷渡可以看作为一种短期的劳动移动。2) 对于输入国家的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劳动的增加而其他要素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出将会递减,而其他要素的边际产出将会增加。由于偷渡者得到的工资会少于他们的生产价值;总的来说,输入国家的整体福利会增加。3) 对于输出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劳动的减少而其他要素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出将会递增,而其他要素的边际产出将会减少。由于偷渡者得到的工资会多

    29、于他们放弃原来在国内从事工作的工资所得;总的来说,输出国家的整体福利会增加。4) 全体而言,偷渡是一种世界劳动市场被政治人为分割情况下的要素市场的贸易,对于世界全体的福利具有一种增加的效应。2.1) 画图参照教材图7-1.2) 印度是一个劳动充裕而资本稀缺的国家。中东则是一些资本充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3) 作为劳动输入国的中东国家,由于与资本配套使用的劳动增加,资本的边际产出增加,将会导致资本家的收入增加。而作为劳动的要素所有者的中东工人,其边际产出会相应减少,所以工资会相应下降。但是在劳动相当稀缺的情况下,中东工人工资的下降应该不会太明显。4) 作为劳动输出国的印度,理论上由于劳动的流出,劳

    30、动的边际产出会上升;而资本的配套使用要素减少,会导致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少,从而导致资本家的收入减少。但是如果原来失业较为严重,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5) 现实中,由于印度人口众多而中东国家劳动极为稀缺,所以印度的劳工输出对于双方国家都存在极大的利益。3.画图和分析参照教材图7-2,以及相关的分析。中国作为一个穷国借款给富国美国的主要原因在于累积的庞大的贸易盈余客观导致的结果,并非刻意所为。从长期的角度而言, 过度追求顺差并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4.1) 商品贸易与要素贸易具有一种替代关系。原因在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背后,出口劳动;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背后,出口了资本。同理,进口也有着同样的倾向。2

    31、) 如果实现了充分的自由贸易,则无需劳动的国际流动;世界各国的要素价格也会实现一种均等化的局面。3) 在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情况下,包括劳动在内的所有要素的国际流动将失去动因,从而变得不再重要。第八章(贸易保护理论、重商主义、凯恩斯贸易乘数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重点战略性产业保护理论)1.1) 传统重商主义是指16-18世纪的重商主义行为;现代重商主义则指基于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追求贸易顺差的行为。2) 两者的相同点在于认同贸易顺差可以给本国带来财富,以及相应推行的奖出限进政策措施相同。3) 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理论依据的不同,前者的理论依据是财富贵金属论,后者的理论依据是凯恩斯的贸易乘数理论。2.幼稚产业判断标准主要包括:1) 穆勒标准:内部规模经济较强的产业,平均成本曲线表现较为陡峭的


    注意事项

    本文(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梁坚习题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