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政工师考试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 资源ID:6581261       资源大小:51.68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政工师考试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1、政工师考试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基础过关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I: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这两大发现是(A) A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8唯物论和辩证法 C劳动价值和科学社会主义 D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 8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阶级立场是(B ) A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制度 8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

    2、根本利益 C致力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求真务实 D与时俱进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人人平等 D实现无产阶级人权6作为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 A马克思恩格思创立的理论和学说 B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学说体系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7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 A科学性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阶级性 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8马克

    3、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C) A科学性和现实性 B真理性和革命性 C阶级性和实践性 D现实性和真理性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从阶级属性说,马克思主义是( A D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B社会主义和革命建设的学说 C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学说 D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2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 A B C D ) A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C关于资本主义如何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学说 D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作

    4、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 C D )A马克思主义人文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B 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英法启蒙思想5马克思主义两大科学发现是( C D )A辩证法 B阶级斗争学说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6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是( A B C D )A认识规律 B把握规律 C遵循规律 D运用规律7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最根本就是要(A B C D )A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B坚

    5、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再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D坚持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围攻产主义而奋斗8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分清( A B C D )A那些是必须要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那些是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那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是理解 D那些是必须要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工业革命(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实践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 )4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参考答

    6、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答案 1A【解析】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明确指出由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C【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B【解析】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由马克思理论本性决定的 4D【解析】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理论品质。 5A【解析】 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

    7、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6B【解析】 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7B【解析】 强大的生命力根源在于它的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的统一性 8c【解析】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二、多项选择题Il: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A、D【解析】 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ABCD【解析】 略 3BCD【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

    8、,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主要部分 4ABC【解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个理论来源。 5CD【解析】 马克思一生两大科学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6ABCD【解析】略 7ABCD 8ABCD 三、判断对错答案: 1X【解析】 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x【解析】略 3【解析】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解析】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基础过关习题一、单项选择题I:下列每题给出的四

    9、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哲学两大对立的派别是( D )A辨证和形而上学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B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 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C有崇高的理想 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3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 D )A方法论 8认识论 C自然观 D世界观4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解决( C )A其他一切科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B人类存在和发展问题的前提和基础C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D人们所有生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

    10、原是(A)A物质 B意识 C实践D存在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时空特性D可知性7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 C )A物质 B时空 c运动 D存在8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灵魂是( B )A唯物辩证法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相互关系的原理9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 C )A人的活动 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D上层建筑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A ) 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科学的实践观点 C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D人的本质的观点1 1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C ) A用矛盾分析

    11、法分析一切事物 B坚持科学的实践观 C一切从实践出发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2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C ) A扬弃 B斗争的观点 C对立统一观点 D否定之否定13导致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 A相互作用 B相互依赖 c相互联结 D相互排斥14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 A ) A 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B物质静止的绝对性 C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物质运动的相对性15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 C ) A同一性和斗争关系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 C共性和个性关系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原理16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

    12、作用的原理是(A ) A主要矛盾 B根本矛盾 C非主要矛盾 D非根本矛盾17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 B ) A客观分析法 8矛盾分析法 C具体分析法 D调查研究法18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前提是( A ) A尊重客观规律 B以人为本 C摆脱自然的束缚D实现人的自由 二、多项选择题Il: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的基本内容是( A B C D ) A物质和意识、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B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C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

    13、关系是怎样的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的问题有( B D ) A世界是否发展的问题 8世界本原的问题 C世界是否具有矛盾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3辩证法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承认( C D ) A世界的统一性 8世界的物质性 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D世界是过程的联合体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 A C ) A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B坚持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问题 C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实现了可知论和物质论,辩证法发展观和辨证实践观的统一5关于物质和存在正确的说法有( A B C D

    14、) A万事万物的最高共性是客观现实性 B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世界是一和多的统一C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D物质都具有可知性6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所回答的是( A B C ) A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 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共同的本质的问题 C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共同的本原的问题 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发展变化的问题7时问的特点有( A B C ) A客观性 B不可逆性 C一维性 D可逆性8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A B C ) 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们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单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15、基础 D人类自身的繁衍发展是是一个自然的过程9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A B C D ) A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 B是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C是一种主观见与客观的活动 D是一种社会历史性的活动10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因为( B C D ) A实践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 B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C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D人类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1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即联系具有( B C D ) A必然性 B客观性 C普遍性D多样件12.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区分为( C D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对抗

    16、性矛盾 D非对抗性矛盾 13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表现在(A B C D ) A.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B形式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 c内容决定形式 D形式反作用与内容14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就要做到( A B D ) A,要认识客观规律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弯要动前要首先考察人的能力 D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判断对错lll:(对的打错的打) 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化的客观唯心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 3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的依据是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17、 )4.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目标,这体现了总的量变过程中的质变原理( )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否定之否定(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I1.D【解析】 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将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这两大派别。 2.B【解析】 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D【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世界观的含义。4c【解析】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5A【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18、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是自然界的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6B【解析】 列宁的物质定义深刻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7c【解析】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8B【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9C【解析】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其中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10A【解析】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因此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11c【解析】辨

    19、证唯物论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以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真实把握和认识为基础,才能通过实践达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目的。 12c【解析】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3A【解析】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4A【解析】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

    20、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15c【解析】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明确指出,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16A【解析】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17B【解析】 矛盾分析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因此,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法。 18A【解析】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D【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思维存在、精神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

    21、3CD【解析】 辩证法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回答世界是怎样的问题,而世界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世界是一个发展过程的集合体。 4AC【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5ABCD。 6ABC【解析】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7ABC【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时问的特点,即一维性,不可逆性,时间作为物质存在的形式是客观的。 8ABC【解析】

    22、 D不是构成社会的物质性的要素。 9ABCD。 10BCD【解析】 A夸大了实践的能动作用因此不选A 11BCD【解析】联系并不都是必然的联系,因此选项A不正确。 12CD【解析】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形式。 13ABCD。 14ABD【解析】本题考察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统一,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就需要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判断对错 1【解析】 正确应该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X【解析】 正确应为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34 5【解析

    23、】 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6【解析】 正确应为对立统一规律。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基础过关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I: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 A实践观点 B反映论的观点 C辩证观点 D唯物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实践的客体是( D ) A自在自然 B自然界 C客观世界 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从根本上说,认识的唯一来源是( A ) A社会实践 B感性认识 C客观世界 D理性认识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D ) A经验论和唯物论的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D反映论

    24、和先验论的对立5理性认识的突出特点是( B ) A直接性 B抽象性 C生动性 D丰富性6认识的最终目的是(C) A发现真理 B认识世界 C改造世界 D适应环境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8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具有( A ) A直观现实性 B普遍性 C辩论性 D主观能动性9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C )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和为其补充的手段。 C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

    25、条件的制约。D不同的的人、不同的阶段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10关于价值观的错误说法有( B ) A价值观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B拥有科学知识就一定能保证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的正确。 C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D马克思主义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价值评价的标准。1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 D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8一切从原则出发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12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A ) A实事求是 B实践标准 C具体总是具体分析 D历史唯物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主体和

    26、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B C ) A评价关系 B实践关系 C认识关系 D审美关系2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 B C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进行D通过履行主观世界面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3实践目的是指( A C ) A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 7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进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

    27、在( A B C D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人的认识是( A B C D ) A从实践产生 8为实践服务 C随实践发展 D并受实践检验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人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C D ) A适应与被适应的关系 8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C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D实践基础上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7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 B C D) A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B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C必须

    28、为群众所掌握 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法8毛泽东指出: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有( A B C D ) A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就是由物质到精神的阶段 B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就是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 c物质和精神是以可以相互转化的 D物质和精神的区别是相对的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说明( A D ) A是实践到认识和认识到实践多次飞跃的综合 B只有通过这一总过程才能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C只有通过这一总过程才能获得绝对真理 D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0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 A D )A无条件性 B有限性

    29、C有条件性D无限性11既然真理是相对的,那么就不存在( A B )A终极真理 B永恒真理 c绝对真理D客观真理12关于真理的检验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B C D ) A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能及符事的程度 B用一种认识去检验一种认识,达不到检验的目的 C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的问题,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13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评价在实践中的作用是( A B D ) A激励 B制约 C评估 D导向 14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制约表现在(A B C ) A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 B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站价值实现的程度 C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再的状况 D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真理15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应该做到( A B C D ) A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8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C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D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16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是( A B ) A认识世界 B改造世界 c创造价值 D利用规律 17创新的重大意义在于( A B D ) A它是一


    注意事项

    本文(政工师考试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