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图版 生态工程与生物安全单元检测 2.docx

    • 资源ID:6577910       资源大小:290.59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图版 生态工程与生物安全单元检测 2.docx

    1、中图版 生态工程与生物安全单元检测 2生态工程与生物安全单元检测1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一工程属于 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B.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C.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D.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问题:荒漠化(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盲目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对策:实施系列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案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防沙治沙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故选C。考点:生态工程的案例分析。点评: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2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发展中国家面

    2、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你认为走下面哪一条路是最佳选择()A.先污染、破坏,后治理B.边污染、破坏,边治理C.污染、破坏,不治理D.少污染、少破坏,及时治理【答案】D【解析】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要做到少污染、少破坏,及时治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3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种的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现象是只考虑自然效益,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整体考虑,违背了整体性原理。故本题选B。考点:生态工程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生态工程的原理,属于对识记、理

    3、解层次的考查。4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之一,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A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B防风防沙生态工程C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D“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答案】D【解析】5根据下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什么生态工程原理 ()A. 整体性原理 B. 协调与平衡原理C.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污染物和能源消耗来看,都是排放,没有再生、循环利用,因此严重违反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原理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6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

    4、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A协调与平衡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进行生态工程设计时,要考虑社会自然经济的整体影响,即生态工程设计时要遵循整体性原理,否则容易造成“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原理。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7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的是 ( )A、沼气工程 B、桑基鱼塘 C、长江两岸加固河堤 D、退耕还林还草【答案】C【解析】A、B、D都是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实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C与生态工程无关。8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西方国家的生

    5、态工程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我国的生态工程则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A B C D【答案】D【解析】我国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不那么强调经济效益;我国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9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B. 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恢复C. 对湿地的恢复主要通过人为的干扰来实现D

    6、. 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依据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C【解析】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恢复,B正确;对湿地的恢复主要通过自然演替机制来实现,C错误;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依据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正确。10下图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装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曝气池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厌氧性细菌B污泥中的细菌都属于异养生物,主要通过厌氧呼吸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C污泥中的细菌 属于异养生物,主要通过需氧呼吸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D利用沉淀池的污泥产生沼气和废渣,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

    7、图分析,用翼轮旋转,增加生活污水中的含氧量,使得好氧性细菌能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A错误。污泥中的细菌应主要是异养生物,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C正确。利用沉淀池的污泥产生沼气和废渣,产生较多的无机盐能实现物质循环,但是能量是单向流动的;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11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以上都不是

    8、【答案】B【解析】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考虑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等问题,依据的是整体性原理;故选B。12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为了不受大自然的惩罚,必须具备正确的观点是( )。A.只有讲求生态效益,才能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B.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大力扩展耕地面积C.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D.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答案】A【解析】大力扩展耕地面积、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都会破坏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必须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13

    9、有位农民在自家庭院里搞了一个小型生态农业,使0.25亩的庭院创收达几万元。其物质和能量流动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该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人的因素非常关键,其中生产者是葡萄B.该系统体现了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和高效转化C.该系统内蚯蚓和甲烷菌为分解者D.猪在其中为三级消费者【答案】D【解析】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一个家庭庭院也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且人的作用非常突出。该生态系统属于一种小型的农业生态工程,体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猪以鸡粪为食,猪从鸡中获得的能量为零,猪不属于三级消费者。14现在转基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前不久美国批准转基

    10、因三文鱼进入市场,旨在利用生物技术提升水产产量,不过这种转基因三文鱼目前只能在加拿大和巴拿马饲养,关于转基因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DNA分子的杂交B、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人类史上很多难题,是有利无害的C、现在很多转基因食品包装都有警示标志,就是揭示潜在的安全性D、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营养更丰富,因此在不久之后转基因食品会替代传统食品【答案】C【解析】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人类史上很多难题,但不一定全有利,B错误;现在很多转基因食品包装都有警示标志,就是提示潜在的安全性,C正确;目前,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D错误。【考

    11、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转基因技术的相关知识15转基因技术就是对某一物种具有特殊性状的基因进行分离,并把它转移到另一物种中去,从而使这一物种具有组合基因。然而转基因技术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下列选项中不是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弊端的是( )。A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如抗除草剂作物的产生会破坏农田生物多样性B使近亲野生物种具有抗性基因,可能会变成“超级杂草”C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加工带来食品污染D转基因生物的大规模繁殖导致生态入侵【答案】C【解析】“食品加工”带来食品污染应属“加工”过程而非转基因技术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16胚胎干细胞在基础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下图是胚胎干细胞获取方法图解。下列四

    12、项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早期发育的胚胎分为卵裂期、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等阶段B. C、D细胞分别为原始性腺和内细胞团,它们的形态特性是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C. 胚胎干细胞具有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疾、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研究细胞体外分化等应用前景D. 我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是因为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可能克隆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等【答案】B【解析】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分为卵裂期、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等阶段,A项正确;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据此可推知:C、D细胞分别为内细胞团和原始性腺,它们的形态特性是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

    13、仁明显,B项错误;胚胎干细胞具有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疾、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研究细胞体外分化等应用前景,C项正确;由于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可能克隆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等,我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D项正确。17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B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D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为了转基因的安全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14、故A正确。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故B正确。现在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故C正确。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而不是干扰素,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安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8转基因作物(gmc)是通过转基因对农作物进行精确的改造而产生的,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在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改进,极大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着危害。2000年2月27日,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此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说:“毫无疑问,转基因作物对

    15、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可能带来危害,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现在是,将来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与此同时,这种新的科技成果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就以上材料你以为下列说法欠妥的是( )A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B若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反思转基因技术C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答案】B【解析】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A正确;若转基因作物

    16、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反思转基因技术,是在反对转基因作物,认为他有潜在隐患,就应该停止,意思与材料中相反,B错误;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C正确;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D正确【考点定位】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要求考生识记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了解人们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进行的争论,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19下列生态工程模式与典型实例(或措施)对应有错误的一组是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北京窦

    17、店村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B.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通过还林还草、筑坝等措施达到蓄水、降低土壤侵蚀的生态效果,同时考虑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C.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鄱阳湖恢复工程“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D.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生物圈2号”生物工程【答案】D【解析】北京窦店村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属于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A项正确;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中通过还林还草、筑坝等措施达到蓄水、降低土壤侵蚀的生态效果,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B项正确;鄱阳湖恢复工程属于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通过 “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措施,扩大湿地面积,恢复生态,C项正确;

    18、“生物圈2号”属于生态学实验范畴,不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D项错误。20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叙述合理的是A. 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B. 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是开发农田,增加农民收入C. 该生态工程恢复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D. 矿石的开采只是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其他危害【答案】C【解析】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A错误;矿区废弃地的土地条件极端恶劣,甚至有严重

    19、重金属污染,植被难以恢复而农作物更难以生长,大力发展农田,收效难以保证,B错误;该生态工程恢复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矿石的开采不仅是破坏生态环境,也会产生其他危害,如地表塌陷等,D错误。21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稻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鸭与害虫、杂草的关系是 。(2)生产的大米无公害的原因是:。(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4)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如图示,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的原因:。(5)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较低,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 。【答案】【解析】略22【生物-一选修三模块】科研人员从一些荒漠植物中成功克隆抗旱功能基因培育出抗旱耐盐碱和耐贫瘠能力明显的转基因紫花苜蓿新品系,它的研究成功对改良与利用大面积盐荒地、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回答下列问题:(1)题目中“克隆”是指_技术,其原理为_。(2)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需含有目的基因、终止子、

    21、_和标记基因共五部分。(3)紫花苜蓿为双子叶植物,常用的导入目的基因的方法是_。(4)若讲行个休水平的检测,需将该植株栽培于_环境中,以观察其生长状况。(5)“1+12”所体现的是_原理;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_原理失调造成的;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该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_原理。【答案】PCRDNA双链复制启动子和复制原点农杆菌转化法干旱、盐碱和贫瘠(写全得分)系统整体性整体性协调与平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基因工程和生态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

    22、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题目中说的“克隆”实际上指的是PCR技术,即在分子水平上克隆DNA分子。其原理是DNA双链复制;(2)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3)将目的基因导入双子叶植物常用农杆菌转化法;(4)对于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可以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三种检测方法分别有DNA分子杂交、DNA-mRNA杂交、抗原一抗体杂交;若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需将该植株栽培于干旱、盐碱和贫瘠环境中,以观察其生长状况;(5)“1+12”所体现的是系统整体性原理;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整体性原理失调造成的

    23、;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该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点睛】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

    24、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23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下图为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模式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该人工生态系统最基础的生物成分是_。(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的特点。(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的作用,形成了_,被植物利

    25、用。(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_。【答案】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生产者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多级利用 分解者 无机物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解析】(1)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模式主要遵循的是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中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成分是生产者。(2)前一问结合必修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回答。后一问注意是从营养结构即食物链(网)的角度来回答。(3)蚕粪、蔗叶所含的有机物不能直接被植物利用,必须通过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吸收和利用。(4)首先明确生态系统的功能主

    26、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故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点睛】把握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原则:应当能够体现生态学原理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应当能够构成一个合理的生产结构;应当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资源;应当减少环境污染;应当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所设计的农业生态系统,从理论上看应当能够实现良性循环。24甲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秸杆的再利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 。秸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 分解,产生的 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7、(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蛙后,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图乙中的A、B、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 A ;B ;C ;D 。 (3)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K或K/2)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 。【答案】【解析】略25研究人员在果树种植区,构建了如下图所示的“果一草一牧一菌一沼”生态农业模式。请分析回答:(1)在人工构建的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包括、,沼气池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果树和牧草可从菌土中获取用于生长发育。此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2)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传统)果园中某些昆虫的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在两类果园中调查上

    28、表昆虫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方法是。果园中的食蚜盲蝽与蚜虫之间是关系,姬小蜂和金纹细蛾幼虫之间的关系是。从表中结果可知,生态果园的建立形成了有利于生存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提高果品的品质和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答案】(1)沼气池中的微生物 食用菌 生产者 无机物(无机盐、矿质元素) 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2)样方法 捕食 寄生 害虫天敌 【解析】试题分析:分解者是能将动物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一类生物,从图解中可以看,分解者应包括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和食用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果树和牧草是生产者,可以把无机物

    29、转化为有机物,所以可以从菌土中获取无机物(无机盐、矿质元素);此生态系统属于生态农业模式,其意义是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对于植物及活动力能力较弱的小动物往往采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蚜虫是害虫,食蚜盲蝽是害虫的天敌,所以二者是捕食关系;而金纹细蛾幼虫体内有姬小蜂的卵,故二者是寄生关系。根据图解生态果园和对照果园中害虫天敌及害虫的对比情况可以发现,生态果园的建立有利于害虫天敌的生存,从而抑制害虫的生存。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构成、种群密度的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6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1)列出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的名称 。(2)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途径优于途径的主要原因是 、 。(3)该生态工程最突出体现了 这个基本原理。(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答案】(1)蚯蚓、苍蝇、细菌(微生物)(2)可以充分地利用垃圾中的物质(对物质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3)物质循环再生(原理)(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者是受损的生态系统)【解析】略27研究人员在一些果树种植区,构建了如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图版 生态工程与生物安全单元检测 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