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南大学社会心理学西南大学社会心理学.docx

    • 资源ID:657421       资源大小:15.6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南大学社会心理学西南大学社会心理学.docx

    1、第三次作业一、单选题1、爱人者,人恒爱之说的是人际交往的: A:交互原则A:交互原则 B:功利原则 C: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D: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2、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稳定的内部因素的是: D:能力A:努力 B:命运 C:心境 D:能力3、三度归因理论认为归因遵循的总原则是: D:协变性原则A:区别性原则 B:一致性原则 C:一贯性原则 D:协变性原则4、在印象形成中对印象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品质被称为: A:中心品质A:中心品质 B:重要品质 C:关键品质 D:极端品质5、人们社会化的直接背景是: A:亚社会A:亚社会 B:文化 C:*人 D:社会角色6、最早以社会心理命名的书籍是:

    2、 A:塔尔德的社会心理研究A:塔尔德的社会心理研究 B: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 C:罗斯的社会心理学 D: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二、论述题1. 印象形成的方式有哪些?答:(1)加法模式。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也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2) 平均模式。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3) 加权平均模式。在形成对别人的总体印象时,不只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多少,以及特征自身的明显程度,而且还考虑每一个特征的重要性。(4) 中心品质理论。人们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并不平等看待各个特征的重要性,某些特征比另一些特征更能影响人们的总体

    3、印象。2. 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包括哪些?答:1、知觉者的情绪状况;2、投射作用;3、内隐人格理论;4、知觉者对被知觉者的熟悉与个人情感卷入。3. 沟通对于人类有什么意义?答:1)沟通提供了人身心发展所必需的信息资源。(2)人凭借沟通交换信息并建立、维持相互联系。(3)沟通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途径。一、填空题1.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可信的信息源所产生的态度改变量逐渐减少、而由低可信的信息源造成的态度改变量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增加,这种现象叫做 差异 。2. 社会化最重要的目标是 语言社会化 。3. 行为意向模型认为预测人们是否将采取某种行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其 态度 。4. 从众 指个人

    4、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5. 社会心理学经验描绘期最有意义的事件是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的出版和 罗斯社会心理学 的出版 。6.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 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社会交互作用和社会交往。7.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遵循的原则包括客观原则、 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交往原则 和人道原则。8. 人际行为三维理论认为人的三种基本需要为 包容需要 、支配需要和感情需要。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2. 社会心理 :3. 社会化: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

    5、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不断的选择和建构,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4. 反向社会化 :二、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并扼要说明理由。1. 社会心理学形成时期最有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是,1908 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导论。1908 年,在北美与欧洲大陆,几乎同时出现了两本专门的社会心理学系统著作。一本是该年 6 月出版的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另一本是 10 月出版的英国本能主义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罗斯第一次将社会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对待,并专门讨论了这门学科的本质与范围。麦独孤则明确提出:

    6、“社会心理学必须说明个人的心理天赋如何形成社会上的一切复杂精神生活,及这种生活如何反过来影响天赋。”2. 当代社会心理学只存在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3. 社会化就是社会教化和塑造人的过程。三、论述题1. 试述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社会化的内容重要包括(1) *社会化。个人逐渐接受被现在的社会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信念和规范,形成特点的*态度和行为的过程。它是一般社会化的核心。(2)道德社会化。 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过程。(3) 性别角色社会化。由于人们的性别差异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持有不同的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

    7、行为模式。2. 举例说明学校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与作为学生状况的实际教育后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机制。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积极,期望较高,那么他们对学生的系统积极对待会直接造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社会处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各种有意无意的支持和鼓励下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概念,并据此形或较高的自我期望,使学习的动机水平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并最终导致积极的教育后果学习成绩优良、智力发展加快、个性的各个方面平衡健康地朝社会期望的方面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良性的教育后果会使教师对学生产生更为积极的态度、期望和与之相适应的积极对待,并最终促成新的积极的“皮格马利翁效

    8、应”,出现一种良性的循环。相反的一种情况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每况愈下,甚至对其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 试论社会化的社会学习机制及其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二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 社会认知 2.晕轮效应 3.社会刻板印象4.归因 5.态度二、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并扼要说明理由。1. 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认知,只要看其面部表情就能清楚地知道了2. 首因效应是指熟悉的人之间最近的次见面留下的印象,会更长久的留在人的记忆中3.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是从可控与不可控的角度分析成败原因的。4. 态度构成成分的 ABC 模式是罗森伯格提出的。5.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是

    9、指在封建社会中,有情人难成眷属。三、简述题1. 社会认知与一般物认知的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1)认知对象不同。一般物的认知是对自然的、静态的物的知觉, 而社会认知是对人、对己和对社会群体的认知。(2)对象特性的不同。物更多的是自然属 性,其特征是易于掌握且相对稳定的,而人具有社会属性和意识支配属性,其特征是不易 掌握和易于变化的。2. 凯利的三度(维)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3. 态度的作用4. 菲斯廷格认识失调理论的主要内容三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 侵犯行为 2.亲社会行为 3.人际吸引二、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并扼要说明理由。1. 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只是场合不一样,其他没有什么区别2. 人际关系

    10、的状态从无关到关系密切,根据其相互作用的水平,可描述出由零接触逐渐发展到深度卷入的五种状态。3. 深度卷入的人际关系表明交往的双方达到了完全一致,双方完全融为一体。4. 人的亲社会行为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的本能的反应三、简述题1. 人际吸引有赖于哪些个人特征2. 简述人际交往的交互原则3. 去个性化与侵犯的关系去个性化是指在一个不能辨认个体真实身份和姓名的场合,个体的自我同一性意识下降,责任意识和被处罚的顾虑消失,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一种存在状态。也被称为匿名化状态。在去个性化的情境(状态)中,个人通常的恐惧、内疚、羞愧和责任意识等压抑不良动机外露的阈限大大降低,通常不会做的违*规范的行为也

    11、会轻易发生,犯罪行为增加。 社会现实中的球迷*、网络犯罪,黑幕之下的官员*等,都是去个性化状态下诱发侵犯行为的有力的证明。4. 减少侵犯的方法与途径四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群体规范 2、群体极化二、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并扼要说明理由。1.群体形成的基本条件只有一个,就是行为目标的一致。3.冒险转移指个人决策较之群体决策,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冒险性的方案3.服从与依从的心理机制是相同的,两者没有差异三、简述题1. 群体的类型2.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3. 社会助长及形成的心理机制四论述题1. 试述脑力激励方法的操作步骤2. 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试述班级中社会惰化的表现、形成原因、以及减少惰化的

    12、方法第一章 绪论第五节 归因偏差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理论第三节 节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二章 社会化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实质第二节 社会化的心理机制第三节 社会化的影响源第四节 社会化的结果第五节 成人社会化第三章 态度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第三节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第五节 劝导与态度改变的过程第六节 有关态度改变与说服的理论第七节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第八节 态度防卫与保护第四章 社会知觉第六章 沟通第一节 沟通的概念第二节 沟通的结构第三节 沟通的种类第四节 非语词符号的沟通第五节 沟通的改善方法第七章 人际关系第一节 人际关系

    13、概述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第八章 助人第一节 助人行为及其根源第二节 责任分散与助人决策第三节 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第四节 社会作用力理论第五节 助人行为的培养第九章 侵犯行为第一节 侵犯行为的概念第一节 社会知觉的概念第二节 印象的形成第三节 社会知觉偏差第四节 印象管理与自我表现第五节 内隐社会认知第五章 刻板效应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第二节 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第三节 性别与性别角色第四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第二节 侵犯行为的理论解释第三节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第四节 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为第五节 侵犯行为的预防与控制第十章 群体第一节 群体及其形成第二节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第三节 群体相互作用第四节 合作与竞争


    注意事项

    本文(西南大学社会心理学西南大学社会心理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