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地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 资源ID:6553790       资源大小:70.66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1、地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地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摘要】本课题提出主要是适应市教育改革发展,尤其是追求“均衡、协调、优质、高效”发展的需要,是科学有效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的需要。本课题研究的地域课程资源指市这个特定地域范围内的能形成课程来源的因素,旨在探索地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一般规律,形成本土化的经验,挖掘整理地域课程资源,丰富教育教学的载体,拓展教育教学的内涵与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形成学校特色,促进区域教育改革的发展。发挥市教研室、教科所在资源开发与应用方面的专业引领作用,集聚各基地学校的团体攻关力量,采用“以行

    2、动研究为主,以文献研究、经验总结、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相辅”的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一大特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是:在资源开发方面,运用课程资源筛选机制,明确地域课程资源筛选应遵循“教育性、适应性、优势性、经济性”四大标准;尊重主体,灵活组合,形式多样,采用了“区域开发、联片开发、校本开发”齐头并进的方式,开发建设“实践基地、资源文库、区域网络”三大资源中心,拓宽地域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及方法;加强资源开发“培训、调研、规划、研讨”的过程指导及管理,切实提高开发效度,达成资源开发的“引领、合作、主动”三维互动,以求得地域资源开发的“互补、共享、共赢”。在资源应用方面,坚持多元加持续利用原则,

    3、积极主动地将地域课程资源广泛应用于德育活动、学科教学、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从而打破资源间的壁垒,求得地域课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应用中强化评价,完善管理,促进地域课程资源开发及应用常态化。本研究的主要成效表现为:提高了对地域课程资源价值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地域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管理的本土化经验;“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和“行政决策”繁荣并逐步规范了地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的新课程改革;系列开发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新课程教育资源,尤其为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研究实践使一大批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明显增强,地域课程资源开发及应

    4、用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地域课程资源的应用,拓宽了教学时空,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地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本研究将继往开来,不断深入。【正文】一、课题的提出2001年年底,市成为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2002年秋新课程实验正式启动,实验教师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行为有了转变;但随着课改的推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其中的困难之一就是课程资源的缺乏。实验教师越来越感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课题组在2003年2月对全市初中小学923名教师问卷,其中对“从你身边分析,制约你有效参与课改的主要因素是

    5、什么”的回答,有268名教师选择“与新课程配套的教育资源缺乏”,占28.8%。因此,重视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的理论研究,探索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必然成为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对课程资源的重新定位和认识,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走出教科书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狭窄天地,使课程由狭变广,由静变动,使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将学科知识、学生生活、社会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将打开我们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眼界,也使我们脚下的路更加宽阔。地域的社会、历史、人文、经济、自然之所以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是因为其丰富多彩的地域教育资源使得课程资源呈现出多样性、

    6、具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课程资源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适应水平。 所以,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的部分难题,探索地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一般规律,形成本土化的经验,挖掘整理地域课程资源,丰富教育教学的载体,拓展教育教学的内涵与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形成学校特色,促进区域教育改革的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任务。二、课题研究概况(一)概念界定1、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本课题研究的课程资源既不仅仅是校本课程的资源,也不仅仅是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而是既包括校本课程也包含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德育活动及学科课程在内的课程资源。2、地域课程资源:地域,指“按历史、地理、语言和一般文化人为划分的大地区;地方(本乡)”(现代汉语辞海242页,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本课题研究的地域课程资源指市这个特定地域范围内的能形成课程来源的因素,这里的特定地域范围包括两层涵义,它既指这个全市层面的地域,也指市范围内的一些空间上相近、文化特征上相似的小地域。3、地域课程资源的开发:开发,指“开采;使人或事物从潜力不明、不曾实现或完全实现的状况变成外显的部分或完全现实性的状态”(612页,同上)。这里指潜在的、零散的区域

    8、课程资源经过开采、加工成为现实的、比较完整的课程资源。4、地域课程资源的应用:应用,“为了某种实际目的而使用”(1425页,同上),这里指为了教育、教学目的而对地域课程资源的有效使用。(二)地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理念、原则及特点:1、理念通过地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有利于教师特长的发挥、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建立,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2、原则(1)目的性原则:地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与应用是为了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课程目标,是指导地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灵魂,不同的课程目标,应开发与利用与之相适应的地域课程资源。(2)因

    9、地制宜原则:从地域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地域资源优势,与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科特性、学生个性结合,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地域课程资源。(3)共享性原则:地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与应用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它包括开发过程中不同主体间的相互合作,更包括应用过程中的相互共享。通过共享,能充分实现地域课程资源的价值。(4)实效性原则:地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必要的开支与一定的成本是需要的,但在此期间要尽可能用最少的付出,达到最理想的成效。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认真分析地域课程资源的性质与特点,精选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最有用的课程资源,从而实现地域课程资源的最大实效。3、特点(1)地域性:由于经济

    10、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环境的差别,各地间课程资源所拥有的质和量都不相同。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应当围绕课程目标,仔细分析本地课程资源的地域优势,明确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2)潜在性:地域课程资源在开发与使用之前,不是现实的课程要素和重要条件。只有课程主体自觉能动地加以开发和应用,才能转化成现实的课程成分和相关重要条件,发挥出地域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3)开放性:通过地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打破了教材与课程资源、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间的割裂状况,实现了多个层次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体现了地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开放性。(三)课题研究的管理机制组建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

    11、同时设立研究的基地学校。领导小组以行政力量为主,组长为教育局陈维金副局长,成员由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课改办的领导及各基地学校的校长构成,便于统筹、协调研究工作。研究小组由教研室、教科所、课改办的研究人员及基地学校的教科室主任构成,研究实力较为强大。基地学校先是有代表性的8所初中、小学,后来充实为13所。(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1、研究过程本课题在2003年3月成为省级重点立项课题开始,研究开展了三年多时间。2003年5月在宾王中学进行了开题仪式,06年5月进行了总结会,中间有三次中期汇报研讨会、三次专题研讨会。2、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的方式,结合文献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法。三、课题

    12、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本课题重点研究地域课程资源筛选标准、地域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方法、地域资源开发的过程规划、地域课程资源的多元应用及持续利用问题。主要措施有:(一)运用课程资源筛选机制,明确地域课程资源筛选标准。地域之中可以开发的资源多种多样。有来自于自然界的,也有来自于社会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有人力的,也有物力的等等。多种多样的地域资源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域资源都是地域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能够进人课程并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才是现实的地域课程资源。那么,哪些地域资源真正能进入课程并与教育教学相关呢?这是地域资源开发与应用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13、 开发和利用有价值的地域课程资源,必须通过筛选机制过滤才能确定。从课程理论的角度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见右图)据此,我们确定地域课程资源的筛选标准如下:1、教育性标准; 2、适应性标准;3、优势性标准;4、经济性标准。(二)尊重主体,灵活组合,形式多样,拓宽地域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及方法A、按照课程资源开发主体不同的组合方式,地域课

    14、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主要有区域开发、联片开发、校本开发。1、区域开发区域开发指由地方教育部门组织当地的教科研力量(包括教研室、教科所、师范院校及学校等机构和专家个人),统整各学校的课程开发力量,对所属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求得地域资源共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指出, “地方教育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课程管理上的优势与便利,积极创造机会,协调或整合当地有限的课程资源,建立和健全校际资源共享的机制,并努力协助学校与社会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切实加强地域课程资源的区域整体开发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城乡资源一体化开发,达到“互补、共享、共赢”。另一方面鼓励优势互补式开发,促进资

    15、源的增值。主要措施有: 一是加强课程资源开发的地方指导与管理,提高学校开发的效度。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教育局制定出台地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指导性意见(详见附件),建立地域课程资源开发协作团队,定期召开地域课程开发及应用专题研讨会,使城乡学校协同推进资源开发工作。具体策略有:全面启动策略。全市所有初中、小学都必须按新课改的要求启动地域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优势发展策略。总结、反思区域性研究的经验,总结发掘各校资源优势,明确课程资源建设主攻方向。课题带动策略。坚持地域课程资源开发与课题研究一起抓,以课程开发促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带课程开发。整体建构策略。倡导各中小学校校际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16、,共同发展,形成全区共同开发地域课程资源的整体。二是加强城乡资源交流,实现地域间资源共享。地方教育部门应强化供各校统一使用的公共资源间的相互联系与共享。如建设好区域资源网,城乡间资源实现网上交流;又如建设好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教育中心、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公用活动场所,为城乡的每一所学校提供区域资源服务。同时,在地方教育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城市学校的资源中心应主动向农村学校开放;另外,还应加强农村乡土文化场所的建设,如民间棋院、乡村俱乐部、乡村文化陈列室等,为城市学校提供下乡体验的实践场所。市区域资源建设一览表(部分)资源中心区域资源共享情况资源中心区域资源共享情况科技教育中心面向全市学校开放

    17、稠州影视,语文、社会、综合等网站(稠州中学)为全市初中提供网络资源支持国防教育基地为各校提供军训等教育项目金正洪事迹陈列室(前店小学)义务为其他学校德育活动提供教育场所毛店劳动基地为城区学校提供劳动实践场所拨浪鼓文化陈列室(廿三里初中)面向学校及社区开放纵观我市各校的地域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呈现出了“优势资源特色化”特点。由于各校所在的区域功能定位不同,课程开发呈现不同的态势:主城区学校的课程往往以“商”为主,副城区学校的课程与“工”相关,城郊区学校的课程与“农”贴近,而远郊区学校的课程跟“生态”联系紧密,各校都充分关注了地域之中优势资源的开发。具体情况见下表:地域资源优势辖区学校及相关课程(

    18、部分)主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商贸、会展、物流、信息、文化、旅游等产业福田小学:我爱国际商贸城保联小学:走进商城商贸类:探访市场变迁史;访名店、老店;专业街知多少副城区国际性小商品制造基地饰品、化妆品、文化用品、玩具、服装等优势产业开发区学校:走进经济开发区苏溪镇中:生活课程苏溪一小:服装情结服装小历史服装的种类苏溪镇的衬衫企业企业家的故事城郊区农业发展区都市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加工上溪镇中:百草园之光义亭镇中:希望的田野夏演初中:醇厚的梅溪红糖飘香话糖梗:义亭糖梗对土壤气候的要求;制作红糖的基本环节;制糖下料如何利用远郊区自然保护区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赤岸小学:赤岸文化1、名

    19、人文化;2、景观文化;3、特产文化;4、民俗文化2、联片开发:联片开发指的是几所学校出于自身课程建设的需要,共同围绕某个项目对地域资源进行联合开发,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共用的开发模式。联片开发的出发点是构建学校之间资源开发共同体,架设校群间有效参与研发的通道,实现优质教研资源增值放大,逐步实现校际之间形成和达到优质资源共生互动共享。夏演初中、上溪初中、吴店初中同处义西一带,三所学校联合起来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三所学校师生深入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广泛收集资料,于2003年上学期编写出了话我义西文本材料,内容包括义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河流湖泊、历史变革、行政区划、名人文化等,为三所学校提供了较为丰富的

    20、校本课程资源。又如佛堂镇中、佛堂小学两校强强联合,开发出我的家乡佛堂地域课程资源文本,并基于两所学校的不同学段的特点区别选用其中内容。联片开发基本流程见右:联片开发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课程开发的负担,促进校际合作,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联片开发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同一地域的初中与小学的联片开发应注意学段间的衔接。由于同一学区内的初中、小学处于同一地域,在地域资源的开发方面极容易出现重复类同的情况,因此,初中、小学之间应加强沟通,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使之相互衔接。高一级学校尤其应对学生原先的地域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充分考虑学生现阶段的实际需求。(2)不同地域的同类学校联片开发应

    21、注意尽量保持口径一致。对同一类资源,由于开发者的不同,极有可能造成对资源认识的不一致性。因此,使双方共同使用的地域资源包存在着资源冲突,从而影响学生对资源的正确理解。3、校本开发所谓校本开发,就是充分发挥学校在地域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从学校实际出发,努力解决课程实施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资源短缺问题及满足学校发展产生的资源新需求,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校本开发的具体做法主要有:(1)校级统筹安排由学校统一组织相关教师对地域课程资源进行集中开发,统筹编排,统一使用。具体形式有:(1)编写地域课程资源包,供学生选择性使用。(2)校方建设地域资源陈列室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学习。(3)校方联系社会机构

    22、,动用地域人才资源、环境资源及物质资源,并由学校统一设计资源使用方案,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实践。(2)班级自主申报班级根据学生的需求,向学校提出地域课程资源开发的申请,具体完成地域课程资源中某一领域资源开发工作。溪华小学在“民间棋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在学校统一筹划下,让各班级学生选择自已喜爱的民间棋,并让各班自主规划开发方案,然后根据方案开展民间调查、资料收集及整理工作。各班搜集汇总而成的民间棋类共有61种之多,内容包括棋的历史、规则、典故、制作等等,还绘制了不少关于民间棋的儿童画、墙报,提出了不少传承民间棋文化的合理化建议,大大丰富了学校的“民间棋文化资源库”。(3)社团积极介入学

    23、校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组建一些社团,安排相应的指导老师,并由学校提供基本的资源,来协助社团开展活动。具体形式有:(1)项目分担。根据学校的任务,由社团分担相应的子任务,然后由社团寻找资源或动用资源,完成具体的活动项目。(2)自主开发。由社团自我开发活动项目,充实活动资源库。B、根据地域课程资源的呈现方式,地域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主要有实践基地式开发、文本式开发、网络式开发。1、实践基地式开发建立实践基地是为了拓展教育活动中学生的活动空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会。依据地域资源建立校内外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实践基地所具有资源集中、便于管理、适应性强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提高课程有效性的

    24、重要途径。在开发主体上,基地建设主要是以校级层面开发为主,因为校方具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调配权。 实践基地选择标准如下:丰富性空间足够,资源丰富多样,具有一定的规模。教育性已具备基本的集体教育环境与教育条件。功能性具有多功能,集参观、教育、实践为一体。适应性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方便性离学校近,时间省,花费少。安全性无安全隐患。基地类型有:(1)校内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可利用校内空余的教室,将从民间收集而来的地域性材料陈列其中,并制作相应的文字说明,建设成为乡土资源文化陈列室,供学生参观学习;也可利用校内空余的场地,种植本土的植物、农

    25、作物,建设成为乡土植物园或学农基地;还可利用校内场所,建设成为开展特色活动的实践天地。校内实践基地主动地化校外资源为校内资源,给学生实践提供了便利。我市不少学校也根据自身的需要,采取“内外兼修”的策略,校内出现了诸多独具本校文化特色的实践小园地,牡丹园、民间棋院、学农基地、拨浪鼓文化室、红领巾气象站、大寒山文化走廊等纷纷成为学生深入探究的活动场所。如尚阳小学因陋就简,利用教学楼与围墙间狭长的空间将之建设成为大寒山文化走廊,左右各开辟出“画墙”与“诗墙”,供学生自由实践。稠北小学将校内一处空地建设成为“种豆”劳动基地,班班利用小型的劳动基地开展“窗外的小豆豆”活动,分“种豆赏豆收豆尝豆”四阶段设

    26、计项目,分项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劳动的酸甜苦辣,获得劳动的积极体验。(2)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可根据本校、地域特色和学生的兴趣,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建设观光基地,让学生了解社区或家乡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增进学生热爱社区或家乡的情感, 学校可利用地域内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会展中心等能丰富学生生活的重要场地,将之发展成为考察基地,进而培养学生对科技、历史、经济等各领域的广泛兴趣,为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校外空间。学校可利用当地的工、商、农业场地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学生社会体验基地,以此增强他们的社会经历与体验,增强学生参与社会事业的热情与信心。学校可利

    27、用当地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发展成为研究基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一般流程: 资源考察:学校组织人员深入现场,按照“基地选择的六项标准”进行资源评估,写出相应的资源评估说明。 合作授牌:资源考核合格后,双方就教育内容、服务项目等达成合作共识,由校方给合作基地授牌。 项目准备:双方专题研究,共同挖掘基地内的教育资源,设计符合不同需要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认证。在此基础上,开发与项目相关文本、音像材料,供学生使用。 活动实施:由校政教处、团支部组织师生到基地实践。我市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地探索,现已形成地方建设与校本建设相结合的基地建设模式。如全市层面建有国防教育中心、科技教育中心

    28、、劳动基地;学校也有自己特色的校外实践基地,校外丰富的地域资源也为学校所用,老街,专业村、山水名胜,名人故居、国际商贸城等都成为学生走进社会的实践天地。校外人士也加入实践活动的指导师队伍中来,充实了指导队伍。上溪初中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情况如下:地域资源名称实践基地名称主要用途全国文保单位之一“黄山八面厅”、名胜“岩口湖风景区”、萧皇岩、圣寿寺、大草坪“旅游基地”、“摄影基地”、“美术写生基地”以校外教育基地为依托,分别开展了“小镜头,大世界”“到民间博物馆领略文化”、“当地名人研究”、“神奇的中医中药”、“特色农业调查”“寻访_小延安_”等主题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吴晗故居、陈望道故居人文研究基

    29、地上溪贝新法风湿病研究所中医中药研究基地茭白专业村长富、生姜村山坞、马铃薯村斯何特色农业调查基地义西工业园区“工业调查活动基地”;金义农庄、绿神食品有限公司“科技型农业基地”;上溪中学(职高)“航模活动的第二基地”2、文本式开发地域资源文本指的是为地域资源的有效使用而整理开发的直接用于辅助教学的图文材料,包括各类为德育活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校本课程服务的地域性文本材料。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可以编排以下几种类型的文本:(1)德育类读本德育类读本编写常采用要素组合式,既围绕德育的具体要求将选取的地域资源按德育目标的各组成要素整合式呈现。整体规划时将德育内容一一加以考虑,突出某些方面的道

    30、德要求,如爱乡、诚信等,在具体编排时可以按道德类型分门别类编排,也可将各种优良品质以统一体的形式出现在各篇章中。编排德育类读本,常会突出当地的道德教育资源优势,突出某方面的道德教育。我市开发的德育类读本,对“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精神中的关键要素体现得很充分。像廿三里初中开发的感受拨浪鼓文化读本,充分依托廿三里作为小商品市场发源地的地域资源的优势,通过拨浪鼓文化探究学习活动开展,使学生了解拨浪鼓之乡有关的知识,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刚正勇为、诚信为本、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优良品质,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的实践能力,从而从根本上促进

    31、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感受拨浪鼓文化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其中“乡土风情”的子课程“拨浪鼓之乡”,要求学生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画一张街道行政地图,感知社区概况;通过收集反映社区自然环境和历史沿革的故事,围绕“可爱的廿三里”为话题进行采访、摄影、演讲和写作,开展知识竞赛,与社区知名老人座谈等多种形式,领略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参与感。“商标广告”课程下的“广告”,促使学生带着探究的眼光,收集身边无处不在的广告,并对此进行分类、赏析,进而尝试创作广告词。借此,学生不但掌握了广告的基本常识,而且深刻领悟了诚信在广告这一商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诚信为本”板块的衍生课程“我和诚信有个约会”,共分春、夏、秋、冬四个乐章。学生分为3个小组,美其名曰:一诺千金组、一言九鼎组、驷马难追组。通过讲诚信名言、说诚信故事、演绎诚信小品7-1=0、集体宣誓等多种活动方式,使诚信的种子悄然萌动在学生的心田。(2)学科类文本学科类文本常采用项目拓展式,即从学科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出发,结合运用相应的地域资源,设计拓展式的专项学习活动。提到学科类的地域资源,不能不提到“乡土语文”、“乡土地理”、“乡土艺术”等广为人知的乡土地域课程资源。对于这些“乡土资源”,就需


    注意事项

    本文(地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