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矿业论坛矿井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6534528       资源大小:28.6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矿业论坛矿井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整个井田边界为自然断层。井田采用双斜井开拓方式,主斜井长运煤、进风,副斜井长行人、运料、进风,立井深,提升矸石,兼做回风。主副斜井采用砌硂、锚喷联合支护,立风井采用混泥土浇灌支护。二、“六大系统”现状1、监测监控系统;矿井装备有天地常州KJ95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两套,并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对井下风门安装有风门开启传感器,局扇及其它主要设备开停传感器;对井下采掘各工作面分别安装有瓦斯传感器、风速传感器、一氧化炭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瓦斯断电仪,实现了地面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炭浓度、井下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测监控。并且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有专人负责,定期

    2、对各种传感器进行校检。在保证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监控有效的同时。2、人员定位系统;矿井安装有KJ69N人员定位系统两套,全面覆盖矿井井下人员分布状况,实现了地面对井下实时监控和及时调度,做出准确指挥。3、供水施救系统;地面建有200m3的消防降尘水池和井下疏水降压钻孔(水压3.0MPa,涌水量60 m3/h)供水系统联网向井下各用水地点供水。由主斜井铺设直径89mm管路向井下主要轨道巷、皮带巷供水,辅助供水管道直径50mm的钢管向井下各个用水地点供水。在主斜井、主要运输大巷每隔50m设一个三通阀门,其它巷道每隔100m预设一个三通阀门,做到了每条巷道都有

    3、供水管道。4、压风自救系统;地面安装同等型号OGFD-22.2/8B/132KW单螺杆空压机,一备一用,由地面空压机房经付斜井向井下供风,主管道采用直径108mm钢管、辅助管道采用直径89mm钢管和50mm钢管向井下各采掘地点供风,主要巷道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袋,采掘工作面2540m处设有压风自救袋,每组不少于5个。5、通信联络系统;地面机房装有JSY2000-06数字程控交换机一部,MYQ-0.3/0.5KW通讯电缆和KTH矿用防爆本安型电话机通讯,目前井上、下安装通讯电话110部(地面70部,井下共架设40部),铺设线路3500余米。实现了井下每个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20m范围内都装有畅通电

    4、话,同时在井下井底车场、变电所、绞车房、泵房、机电硐室、各皮带机头机尾等重要地点全部安装了通讯电话,保证井下各工作地点,岗位能与地面安全生产调度室、领导办公室、主管科室等部门直接联系,确保井上、下通讯畅通。6、安全避险系统;井下作业人员配备有ZH15型隔离式化学氧自救器500台。三、成立“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领导组组 长: 王金庭副组长: 毛金松 张明杰 成 员: 王永军 王建军 冯文杰 杨荣昌 李银行 范江红 孙玉群 田 标 吴战敏 景继省张松得 张玉平 刘白涛 董书强 杨林坡具体分工:1、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自动化安全生产调度系统;监控中心负责2、供水施救系统和避难硐室;生

    5、产科负责3、压风自救系统和30分钟隔离式化学氧自救器 ; 安教科负责 4、井下通信联络系统;机电科负责四、建立完善“六大系统”的目标任务建立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以超前预防为主的“防灾”和以应急避险为主的“减灾”有机统一;是防范事故发生、降低事故危害程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的要求;也是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到实处的有力举措。建立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任务是:用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全面达到“探头看门,鼠标检查”安全监控和井上下安全生产指挥调度自动化、数字化;全面推广人员定位系统,所有入井人员佩戴识别卡或携带具有定位功

    6、能的无线通讯设备;进一步提高井下通信、压风、供水系统可靠性;建立健全应急避险设施。到2013年底前使矿井 “六大系统”达到“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要求。五、建立完善“六大系统”的基本要求1、检测监控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地面中心站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监测监控系统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做到监测

    7、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电源保持闭锁状态;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保证设备性能稳定、灵敏可靠;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值班、带班人员责任,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迅速采取断电、撤人、通知作业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预警作用。. 2、人员定位系统。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要求,在矿调度监控中心设人员定位系统地面中心站,配备显示设备,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按规定设置井下分站和基站;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入口和出口分别设置人员定位系统分站,

    8、对出、入紧急避险设施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准确掌握井下人员动态分布情况和采掘工作面人员数量;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有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对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实时准确掌握;进一步完善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3、紧急避险系统。严格按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三级紧急避险系统,一要为井下作业人员配备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为灾变发生后人员快速脱离灾害影响范围或到达安全避灾地点提供支持,构成井下第一级紧急避险。二要在采掘工作面附近和局部区域

    9、设置移动式救生舱或建设临时避难硐室,配备一定数量的食物、饮水和呼吸支持系统,使逃生人员能够就近快速进入安全环境紧急避险,构成煤矿井下第二级区域避险。三要在采区上下山附近或井底车场建设固定式避难所,利用贯穿岩层达到地面的钻孔或井下自生氧装置以及压风、供水、通讯等系统为避难所内持续地输送氧气和洁净水,实现通讯、环境监测等功能,具备最可靠的等待救援能力,为整个采区或矿井避灾人员提供应急避难空间,构成煤矿井下第三级避险;矿井紧急避险系统与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互连接,在紧急避险系统安全防护功能基础上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实际

    10、,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在自救器所能提供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160米水平进风大巷和井底车场设置固定式避难硐室或救生舱;避难硐室外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避难硐室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硐室内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根据井下采掘实际及时对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补充完善和调整。4、压风自救系统。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压

    11、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的要求,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更新完善现有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管路:地面至井筒主管路150mm;井下各运输大巷分管路(采区主压风管路)及岩巷掘进工作面100mm;煤巷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50mm;所有采区避灾路线上均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米。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3米3/分人,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做到系统操作简单、快捷、可靠,外表面光滑无毛刺,管件表面涂、镀层均匀;系统零、部件连接牢固可靠,不

    12、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mm的现象;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 MPa(在0.3 MPa压力时,每台压风自救装置的排气量应在100150 Lmin范围内);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 dB(A);在距采掘工作面2540米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巷有人作业处等地点设置压风自救装置;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增设压风自救装置的设置组数,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可供58人使用;采掘工作面巷道内压缩空气管道上设置的压风自救装置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压风自救装置设置要求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保持在0.5米以上) 。

    13、5、供水施救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在采掘作业地点和人员较集中地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供水管路无跑、冒、滴、漏现象。供水水源引地面自消防水池和井下水源供水管网形成系统,采区避灾路线上敷设供水管路,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安装供水阀门,阀门开关灵活、流水畅通;供水管路与紧急避险设施相接,水量和水压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需要,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的20米供水管路采取有保护措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6、通信联络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地面机房及入井通信电缆入井口处具备防雷接地装置及设施;在主副井口、井底车场、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

    14、机电硐室和采掘工作面安设矿用本质安全型通信电话;井下避险硐室(救生舱)、水泵房、变电所设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距掘进工作面3050米范围内、采煤工作面两端1020米范围内分别安设矿用防爆通信电话,井下主要运输大巷运输设备机头机尾安设防爆电话,在没有运输设备长度大于1000米的巷道中增设电话;保证有线系统有效通信距离应不小于10km;无线通信距离应不小于100m;系统终端设备的输出功率、信号装置数量、终端设备数量、信号装置或系统内终端设备并发数量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无线设备工作频率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电网停电后,系统中设备的备用电源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小时。另一方面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

    15、播系统,发生险情时,要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六、 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规划和方案矿井“六大系统”计划今年完善五个系统的建设,共计投入资金 万元,紧急避险系统为2012年的重点规划项目。其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完善投入资金 万元;人员定位系统完善投入资金约 万元;压风自救系统完善投入资金 万元;供水施救系统完善投入资金 万元;通信联络系统完善投入资金 万元; 更换化学氧自救器500台,投入资金 万元。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现有天地常州KJ95N系统两套进行升级改造,将井下10台分站485-1信号更新为485-2信号和各种传感器及相关设备。计划资金 万元。完成时间:2011年5月底。2、人员定位系

    16、统矿井现有江苏常州KJ69N人员定位系统两套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工控机、无线编码发射器、无线数据监测站等设备,共计投入约 万元。2011年5月15前完成。3、压风自救系统斜井地面2台OGFD-22.2/8B/132KW单螺杆空气压缩机(0.22m3/min),计划风井地面增设1台SCR340/132KW 风冷式单螺杆空压机,完善矿井主、支管路及配套设施,达到有巷道必有压风自救管路及压风自救配套设施,管路铺设具体路线为:斜井主管路:地面空压机 108mm60m副斜井108mm1000m 副井底车场108mm120m东、西轨道大巷1800m共计约6520m。掘进工作面每5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袋,每组

    17、自救袋数量为57个,并保持距迎头2540m的距离;放炮撤人地点要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57个袋)。采煤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以处2540m范围内设置一组自救袋,自救袋个数为20个;其他巷道有人作业地点安装一组(57个)压风自救装置。共计投入约 万元。工程计划时间为2011年12月30日前完成,4、供水施救系统(消防降尘洒水系统)地面建有200m3的消防降尘水池和井下疏水降压钻孔(水压3.0MPa,涌水量60 m3/h)供水系统联网向井下各用水地点供水,保障供水源。主管路为108钢管由主斜井铺设至井下各运输大巷,支线管路为50钢管。具体路线为:地面水池 108mm30m主斜井108mm1100m 副井底车场108mm120m东、西轨道大巷1800m支线管路:共计约:6590m, 共计投入约 万元。计划工期为2011年5月底完成,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矿业论坛矿井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