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训练浙江省学考选考专用Word下载.docx

    • 资源ID:6534392       资源大小:57.7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训练浙江省学考选考专用Word下载.docx

    1、6.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维新后的西周政治()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依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周天子掌握诸侯之废立周公为天下唯一之大宗A. B. C. D.7.“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A.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B.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C.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8.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有() 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开辟“

    2、五尺道”,并在当地委任官吏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A. B. C. D.9.关于秦朝疆域图圆圈部分的叙述,下列选项中不当的一项是()A.此地当时被称为“西南夷” B.为征服此地秦开凿了灵渠C.此地首次归属中央政权版图 D.秦已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10.许多学者认为,秦朝建立后,官僚政治逐渐取代了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A.丞相位高权重,掌握实权 B.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C.皇帝制度的建立 D.颁布秦律,讲求法治11.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3、,这些官员不包括()A.郡守 B.郡尉 C.刺史 D.监御史1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13.“刘彻(汉武帝)派他们去监督地方豪强、官吏,他们的地位很高,作用相当于钦差大臣”。此处“他们”的身份应是()A.监御史 B.枢密使 C.刺史 D.参知政事14.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

    4、省六部制15.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署敕,结果把这事闹黄了。魏征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说明()A.唐朝门下省有权参与中央最高决策 B.唐代尊卑等级秩序不是很严格C.唐朝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开始动摇 D.门下省有草拟、审核诏令大权16.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载:“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旨在()A.削弱门下省审议权 B.减少决策失误 C.完善中央监察制度 D.集权于中书省17.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

    5、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最能反映上述现象的政治制度是()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18.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职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分割宰相的军权 B.制约皇权 C.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D.分割宰相的行政权19.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这种中枢机构的设置应在()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20.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为此,宋太祖()A.“罢相,设五府、六部

    6、分理天下庶务” B.(于)“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C.“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打破士族垄断官场局面 D.(令)“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21.某史书记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文中划线处应为()A.刺史 B.参知政事 C.理藩院 D.宣政院22.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A. B. C. D.23.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

    7、下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24.明弘治四年,礼部尚书丘溶与吏部尚书王恕俱加官太子太保,官位都是从一品,当年,丘溶入阁。以前,六部以吏部尚书为长,弘治六年后,丘溶位在王恕之上。这说明当时()A.入阁官员的地位较高 B.六部是内阁下属机构C.六部与内阁机构合并 D.内阁阁臣间纷争不休25.明史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见,

    8、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 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26.雍正时,军机处在职军机大臣始终没有超过三人,其下所设的军机章京也一直维持在十人左右。乾隆时,政务繁忙,于是扩大了军机大臣人数,一度有10人。这突出反映军机处的特点是()A.机构健全 B.保密性强 C.精干高效 D.职能转变27.史载明代内阁“掌献替可否,率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是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机构代行丞相职权,统率六部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官吏

    9、众多,分工明确,行政效率较高A. B. C. D.28.唐摭言记载:“三百年来,科举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喻显贵)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由此可知该制度()A.打破了世家大族特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官员的素养 D.实现了社会平等29.据史书记载:元初“世祖皇帝始立御史台以总国宪”,元中“天下大治,不有宪台布在中外,则何以肃纪纲、正风化,辅成朝廷之大政,而休息吾民者乎!”但至元末,“台宪官阶皆谐价而得,往往至数千缗”,“肃政廉访司官,所至州县,各带库子检钞拜银,殆同市道”,吏治已是“荡然无复纪纲”。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元代御史台掌管中央和地方的监察

    10、 B.吏治清明与否和监察制度密切相关C.监察官员仅仅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D.监察制度的效能大小决定王朝兴衰30.下图所示,雍正帝为解决该地区的难题,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设立军机处 B.推行密折奏事 C.改土归流 D.设理藩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1.在古代中国,有些称呼具有深层次的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过去这二十年考古发现的另一个重要启示在于王畿和东部地区在体制上的不同。譬如,不管东方的诸侯在传世文献中怎样称呼,在考古发掘所得的青铜器铭文中他们均自称为“侯”相反地,在陕西王畿地区的贵族宗族之长从未有称“侯”,而常常是被称为“伯”,有时为“仲、叔

    11、、季”。许倬云西周史材料二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体制角度分别指出上述两类称呼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皇帝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体现这一地位的具体制度。(6分)32.从秦到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材料一秦代虽然确立了郡县制这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他的残暴统治,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复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后汉书刘焉传记载:东汉末

    12、灵帝中平五年,朝廷派中央的高官九卿出任州牧,“镇安方夏”,“州任之重,自此而始”,东汉州郡县三级制随之形成。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元朝行省制度的定型,标志着地方大行政区划形成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表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确实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并说明他采用这一体制的原因。东汉地方上出现的新行政设置“州”与西汉时形成的哪一制度有关?(5分) (2)根据

    13、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是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的。专题训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材料“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意思是说,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强调的是诸侯、大宗对国家安全的巩固作用。结合所学分封制的作用可知,空格处应为分封制,故B项正确。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特点;礼乐制度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世袭制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制度;A、C、D三项都与题意无关,排除。2.C西周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等,鲁国是姬姓贵族的封国,宋国是商朝旧贵族的封国,两者不

    14、同姓,根据材料“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通婚”可知鲁国和宋国是可以通婚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燕国是姬姓贵族的封国,齐国是功臣姜尚的封国,两国不同姓,是可以通婚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根据前面分析鲁国和燕国都是姬姓贵族的封国,两国是不能通婚的,故C项符合题意;宋国和齐国也不同姓,两国是可以通婚的,故D项不符合题意。3.B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诸侯是周天子分封,具有世袭统治权的,而不是任命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A项反映了诸侯的权利拥有封国统治权,C、D两项反映了诸侯的义务定期朝觐,服军赋、力役,故均排除。4.C材料反映了西周开始有了君臣之分,有了天子之尊,强调的是等级,故选择C。依据材料“功臣”可知血

    15、缘不是唯一纽带,故A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下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神权,故D错误。5.D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正确;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正确。禅让制在图中无法体现,故 选D。6.A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周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故正确。分封制和宗法制,都能够体现出血缘关系的特征,故正确。诸侯一旦获得地位,就会世袭下去,故错误。周公被

    16、封鲁国,是鲁国的大宗,“天下唯一”说法错误,故错误。正确,选择A项。7.A“上古三代”指的是夏商周三代,“商朝人天帝的眷顾”和“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天命所抛弃”都反映出王权与神权的结合,故A项正确。权力的传承靠的是血缘而非德行,所以B项错误。上古三代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且材料也没有这方面的体现,故C项错误。血缘关系是权力传承的依据,但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失德与否成为王朝更迭与否的依据,故D项错误。8.A秦始皇为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管理,开凿了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灵渠,故正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有效地控制西南地区,派人修筑了“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

    17、地区任命官吏,故正确;为了安定北方农业生产,加强边防,秦始皇派兵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故正确;西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不是秦始皇的措施,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9.B图示地区属于秦朝西南地区,当时被称为“西南夷”,秦朝在该地开辟了“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A、C、D三项正确,与题意不符;灵渠是沟通湘水和漓水的通道,是为了统一岭南地区开凿的,位于现在广西境内,B项错误,符合题意。10.B贵族政治基于血缘关系,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享有世袭特权。官僚政治体制下官员没有传统的世袭权力。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郡县制的确立,长官由

    18、皇帝直接任免,而非世袭,因此选B。11.C材料体现秦朝时期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不是秦朝设立的,C项符合题意。12.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始皇帝”可知是皇帝制,依据“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可见是将帝位传之子孙。故选C项。A项分封制错误,秦朝时废除了分封制;B项中的中央集权制材料没体现;D项中的两个制度材料都没有体现。13.C监御史,秦官,与郡守、郡尉同为秦朝“郡”的长官,分掌监察职责,故A项错误;枢密使为唐宋时期的官职,故B项错误

    19、;题干中“刘彻(汉武帝)派他们去监督地方豪强、官吏,他们的地位很高,作用相当于钦差大臣”,此为汉代的刺史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故D项错误。14.C材料没有涉及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制度出现在明朝,明朝建国之初,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管理六部,不可能出现“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的信息可知,该朝臣认为皇帝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是“乱政”,他希望加强中书省的权力,即加强相权,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

    20、现出他反对三省六部制,故D项错误。15.A材料反映了门下省有权审核和封驳中央决策,故A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央决策的运行过程而非等级秩序,排除B。门下省审核主要是为了避免决策失误,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故排除C。草拟政令的权力在中书省而非门下省,故排除D。16.B材料不涉及三省间的相互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体现了军国大事决策审慎,集思广益,故B项正确;中书省不属于中央监察制度的范畴,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三者相互制约,分工明确,故D项错误。17.B由材料信息“即使是专制君主规章制度”可知,体现了该官僚组织具有法定地位,一定

    21、程度上制约了皇权。隋唐时期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各司其职,其中中书省、门下省各掌决策、审议之权,对皇权有一定制约,故B项正确;A项为选官制度,体现不出对皇权的制约,明朝的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顾问机构,始终不是法定意义上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中央决策权完全集中到皇帝一人手里,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18.D宋朝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所以本题答案选D。宋代通过枢密使的设置来分割宰相的军权,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分割宰相的权力是为了加强皇权;设三司使管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C项错误。19.C宋代分割宰

    22、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管理行政,枢密院管理军事,三司使管理财政,C项正确;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清代设立军机处,A、B、D三项不合题意。20.DA项抓住“罢相”可判断是明朝。B项抓住“行中书省”可判断是元朝。C项反映科举制,抓住“打破”,可判断是隋唐时期。D项抓住“中书、枢密院、三司”判断是宋朝的二府三司制,故选D。21.D本题考查元朝宣政院。元朝的宣政院总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与材料“西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相符,故选择D。刺史是负责监察的,参知政事是掌管行政事务的,理藩院是清朝主管边疆事务的,故排除。22.B本题考查元代行省制。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23、排除带有的选项。23.C分封制之下的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体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与“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行省制下地方具有较大权力,但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故C项正确;内阁是明清时期辅助皇帝的国事咨询机构而非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故D项 错误。24.A根据材料“弘治六年后,丘溶位在王恕之上”,可得出与不入阁的王恕相比,入阁后两者虽然官位相同,但从地位上来看,入阁的丘溶地位较高,故选A项。

    24、部分六部尚书成为内阁官员,不等于六部是内阁下属机构,更不等于机构合并,故排除B项和C项。材料看不出内阁阁臣间纷争不休,故排除D项。25.C从“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内阁阁臣参与政务,从“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知内阁阁臣是皇帝的顾问,C项正确。26.C军机处有官无吏,机构简单,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提及保密性,故B项错误;由题干中“雍正时,军机处在职军机大臣始终没有超过三人,其下所设的军机章京也一直维持在十人左右。乾隆时,政务繁忙,于是扩大了军机大臣人数,一度有10人”,推知军机处人员较少而处理全国政务,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军机处职能转变,故D项错误。27.A明朝内阁和清

    25、朝军机处都具有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职能,与题意相符,故正确。从明代起,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务,实际上等于兼任宰相,把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且内阁、军机处均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无权统率六部百司,故错误。材料“以平允庶政”和“断不至有权臣”体现出两者都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故正确。军机处有官无吏,人员精干,故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选A项。28.A材料的大体意思是科举制度的确立,使没有家世背景的人可以指望通过它来提高门第,世家大族也可指望通过它来维持高门,否则都将导致家族的衰败。故A正确。B、C、D不是材料要讲的主题。29.B材料反映的是元初设立御史台,御史台“肃纪纲、正

    26、风化,辅成朝廷之大政”,从而使天下大治。到了元末,御史台自己贪污从而吏治混乱,故吏治清明与否和监察制度密切相关,选择B。A和C的表述均是正确的,但与材料要表达的主旨不符,材料阐述的是御史台履职好坏直接影响吏治清明,故排除A和C。材料并未阐述监察制度的效能大小,而是御史台的履职情况与吏治的关系,故排除D。30.C从示意图可以看出雍正帝要解决的问题是边疆少数民族问题。军机处是雍正帝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而设立的,故A项错误;推行密折奏事是为了加强皇帝的专制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故B项错误;改土归流是雍正帝为了加强对云南、贵州、四川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而采取的措施,即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设府、厅、

    27、州、县,委派有任期的朝廷官员进行地方管理,故C项正确;理藩院是清代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而非地方机构,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31.解析:第(1)问,据材料东方的诸侯在考古发掘所得的青铜器铭文中他们均自称为“侯”可知,东部地区按照分封制来称呼;据材料王畿地区的贵族宗族之长从未有称“侯”,而常常是被称为“伯”,有时为“仲、叔、季”可知,王畿地区按照宗法制来称呼。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秦王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和“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可见皇帝地位至高无上或天下独尊;第二小问,具体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 县制。答案:(1)原因:东部地区按

    28、照分封制来称呼;王畿地区按照宗法制来称呼。(4分,要对应写出,笼统写宗法制和分封制不得分)(2)地位:至高无上(或天下独尊)。(2分,答“大权独揽”“集各种最高权力于一身”给1分)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任写2点得4分)32.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混合体”,根据所学可知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复秦短命的覆辙”可以得出。第三小问“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州”由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演变而来。第(2)问根据材料“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和所学回答中央是如何节制地方的。(1)郡国并行制。(2分)郡县制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2分)刺史制度。(1分)(2)各行省重大的民政事务要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呈报枢密院;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行省官员不能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述职;省官互迁。(任意5点得5分)


    注意事项

    本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训练浙江省学考选考专用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