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猪场的管理细节及母猪的营养需求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6528139       资源大小:25.6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猪场的管理细节及母猪的营养需求Word文件下载.docx

    1、 有些疫苗毒株不稳定存在返祖、返强的可能。目前我国还没有弱毒活苗毒株返强的报道。但在丹麦发现了猪呼吸与繁殖综合症活疫苗弱毒株返强的报道。 疫苗中可能污染其它病原。无形的传播,所以在使用猪瘟疫苗时,正常猪群建议使用细胞苗。3、 抗体水平不太整齐。或高或低,在猪瘟抗体监测时很明显。免疫剂量不准:过少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过多容易产生免疫麻痹;2006年,我们曾对一猪场进行口蹄疫免疫,开始时在45天注射1.5ml,70日龄注射2.5ml,检测抗体不足;后改成55天注射2ml,70天注射3ml ,再检查时大多数合格;也就是开始时注射剂量太小了。母源抗体的影响我们经常发现,仔猪21日龄注射猪瘟疫苗后,在保

    2、育阶段检测抗体,往往有部分猪的抗体指数不够,这是因为在母源抗体与疫苗抗原中和的缘故;但由于不同个体母源抗体高低不同,注射疫苗的时间也就难于确定,不论哺乳阶段什么时间注射都会有一部分猪抗体不足。建议:产房和保育加强管理,减少疾病感染的机会;到保育后确认抗体降到很低时注射疫苗,这样更确实。初产母猪的影响初产母猪产死胎木乃伊比例明显大于经产母猪,初产母猪所产仔猪黄痢发生的比例也要高得多,主要原因是疫苗免疫不到位或是初产母猪的特殊性造成的;特别是繁殖类疫苗多是首次注射,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在作抗体检测时,发现初产母猪的抗体指数明显低于经产母猪,这样,初产母猪所仔猪的母源抗体也就低于相同日龄的其它仔猪

    3、。我曾想过初产母猪在产前三十天左右再次注射一次猪瘟疫苗,这样可增加初生仔猪的抗体指数,可能和经产母猪所产仔猪更接近,便于以后注苗时统一进行。疾病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猪在发病期间不能注射疫苗,因这时的猪处于应激状态,不可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但实际上许多猪场都没有按这个要求去做,有的是不懂,有的是为了省事(因未注苗的猪需要记耳号,会影响其它疫苗的注射计划等),这样这些病弱猪将是受危协最大的群体。我们曾对一些猪场的弱小仔猪进行剖检,不少猪有明显的猪瘟感染迹象(肾脏、喉头、膀胱等有出血点,回盲口附近有纽扣状溃疡等),这就需要怀疑这些猪在注苗时是不是处于患病或亚健康状态。注射部位疫苗稀释后,失效很快,而遇到

    4、高温影响更大。疫苗注射时多要求肌肉注射,是因为肌肉吸收快,疫苗很快进入血液,而如果注射到皮下,吸收减慢,效力降低,而如果注射进脂肪,吸收就更慢了,大部分疫苗将失去作用,也就相当于注射剂量不足。生产上给猪注苗时,多采用飞针为主,如果没有足够的熟练程度,没有高明的技术,注射部位很难准确,同一天注射同样剂量,也会出现抗体指数不一的情况。一些猪场强调,仔猪注苗时要抱起,后备猪要用保定器固定后注射,是有道理的。疫苗的保存期一些疫苗都有明确的有效期限,但这也是有前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如冻干苗需在零下十五度以下,油苗多在2-8恒温保存。生产上,许多因素将改变保存环境,如长途运输,开箱取苗,停电等,每一

    5、次都会大大缩短疫苗的有效期。所以除尽可能防止各种因素的影响外,在使用临近失效期的疫苗时,应适当加大剂量,以补充贮存时所引起的部分损失。近几年来,使用的“猪瘟细胞培养活疫苗”,它稀释后的降解速度加快,有效时间缩短,即稀释后,在气温15以下的6小时内用完,15-27应在3小时内用完。有的资料要求稀释后两小时内使用。疫苗的保护力世上没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更很少一针就能终身免疫的疫苗,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工艺不同,保护力也有差别。选择疫苗时,要选择可靠性大的疫苗种类和厂家,即使是最好厂家的疫苗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保护,因为影响因素太多了。所以建议各猪场应进行定期的抗体监测,以便更好掌控猪场的免疫情况。

    6、应激与免疫抑制猪在处于应激时免疫力会降低,在免疫系统受侵害时免疫力也会降低。如果猪场出现园环病毒和蓝耳病感染,会引起免疫抑制,以前所做的免疫效果大大降低,常发生做过免疫的猪发病。所以在猪处于应激时或有上述两种病毒感染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环境或药物预防,以防继发感染引起更大的损失。稀释液和佐剂的影响用蒸馏水或凉开水等做稀释液时,疫苗中的细胞、活病毒或活细菌就会加速它的崩解或灭活,尤其是病毒大多存在于细胞中,细胞遇到这种渗透压不同的稀释液时会遭到破坏,致使病毒粒子被暴露而加速疫苗的失效 国外疫苗价格比国内的贵,是因为佐剂不同;佐剂的影响可以举例说明,比如说我们前几年使用伪狂犬灭活苗时,经常发现

    7、猪颈部起脓包;使用口蹄疫I号苗是,过敏的猪很多;这些都是佐剂不好的缘故。好的佐剂,使疫苗的作用很好发挥,但不好的佐剂,可能使疫苗没有作用。超前免免许多猪场给初生仔猪进行超前免疫,但效果往往不理想;如果超免效果不理想,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 能否做到仔猪生后及时放进保温箱,如果有几窝猪同时产,同时,或是几个猪舍同时产仔时,而接产员只有一人怎么办? 疫苗要求稀释后两小内使用;夜班人员有没有机会两小时去冰箱内取一次疫苗?他们是否愿意这么麻烦?如果是提前将疫苗放到产房,在常温下,疫苗是否会降低效果?3、 能否做到每头仔猪出生后做标记,与产仔记录上相符?4、 能否做到有专门的超免仔猪箱,因为许多产仔保

    8、温箱封闭并不严实,仔猪饿后可能挤出来。5、 能否做到到时间后及时将仔猪放出吃初乳?否则将推迟仔猪获得母源抗体的时间,降低其抗病能力。6、 能否做到抗体监测?监测的时间定在什么时候?如果定在哺乳期间,与母源抗体混合,难以确定是母源抗体起作用,还是超免起作用;如果定在断奶后一周时间效果会好些,因此时的母源抗体基本消失,能测出的抗体是只能超免产生的。如果注意了上面的细节,超免是可以成功的。抗体监测抗体监测是验证免疫效果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现在的检测手段很难将野毒产生的抗体与疫苗产生的抗体分清楚,也是需要注意的事情。如果猪群正处于病态,而抗体指数很高,也可能是野毒产生的抗体,也就是猪群正在发病;而如果

    9、猪群正常,一般是疫苗的抗体;但如果遇到隐性感染,猪体已经带毒,但不表现病态,则更难判定。所以抗体监测结果,也只能作为参考,判定免疫力是否合格,还需要以猪群的健康状态作参考。后备母猪营养一 备母猪营养与其使用年限小母猪在初情期以前是其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蛋白质沉积速度逐渐下降,脂肪沉积的能力逐渐加强。小母猪体重为23、68、91、114kg时,躯体脂肪比例依次为25%、32%、34%、38%,而躯体瘦肉组织比例分别为62%、58%、56%、52%。可见,小母猪在初情期以前有很强的沉积脂肪的能力。1、 况和饲养水平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影响母猪使用年限的因素很多,小母猪开始其繁殖生涯时的体况便是其中之

    10、一。现代育种的结果使后备母猪在其繁殖生涯开始时的体脂储存水平降低。此时低水平的体脂储存可能会导致高水平的淘汰率。一般而言,随着胎次增加,因不发情所致的淘汰比例下降,而其它原因所致的淘汰比例上升。目前仍未清楚较低水平的体脂是否与现代母猪使用年限短(低于3胎)有关。有推测认为,以降低背膘厚度为目标的育种选择对母猪的长期繁殖性能有负面影响。Gaughan等(1995)用1 072头大白后备母猪对育种过程中不同背膘厚度(高、中、低)与繁殖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配种时的背膘厚度与母猪终生繁殖性能呈正相关,部分结果见下表。背膘厚度的育种选择方向显著性低中高母猪终生平均利用胎数2.813.473.75P

    11、0.05母猪终生产仔总数27.4734.8537.55母猪终生产活仔总数24.0330.8632.76仔猪出生重(kg)1.511.341.32仔猪断奶重(kg)6.876.716.47母猪终生断奶仔猪总数21.9127.6330.08仔猪死亡率(%)24.2725.1522.76有关后备期间母猪饲养水平、初情期体况对其繁殖性能、使用年限影响的研究很少。Gueblez等(1985)发现,体重100kg时的背膘厚度与其使用年限高度相关,即背膘厚在20mm以上时,46%的母猪可利用到第四胎,而背膘厚在14mm以下时,只有28%的母猪能利用到第四胎。Vangen(1980)有类似报道。Sorense

    12、n等(1993)设低、中、高三种给饲水平,使得后备母猪在6周龄至配种期间的采食量有显著差异(配种时体重分别为109、129、134kg,每头猪采食量分别为286、401、456kg),其后连续4胎的繁殖结果表明,产奶量、窝产仔数、断奶至发情的时间间隔无显著差异,但就窝产活仔数、窝断奶仔猪数而言,低水平组的较低而中水平组较高,部分结果见下表。给饲水平窝产活仔数9.110.19.90.26窝断奶仔猪数8.69.49.30.19初生窝重(kg)15.417.316.60.57断奶窝重(kg)72.275.675.80.51与此类似,Den Hartog和Verstegen(1990)也发现,如果后备

    13、期间小母猪自由采食,则其后所产仔猪窝数低于后备期间限饲组。后备期间小母猪饲喂水平等于或高于2.5倍维持需要能量时会降低繁殖性能(Den Hartog,1984)。近年来的一项研究表明,1325周龄期间后备母猪能量摄入量为自由采食的90%或75%时可提高怀孕后头30天的活胚胎数(Klindt等,1998)。Long等(1998)在120180日龄期间让后备母猪自由采食或限饲高能高蛋白(18%)饲粮,或自由采食高能低蛋白(13%)饲粮,结果表明,虽然各试验处理对头胎繁殖性能无影响,但头4胎的分娩率以限饲组最高,而自由采食高能低蛋白饲粮组头4胎的淘汰率最高。不过Rozeboom等(1996)发现第一

    14、次配种时的体况对母猪头3胎的繁殖性能和使用年限无影响。 2 、营养与运动问题后备母猪四肢是否健实是决定其使用年限的一个关键因素。Dewey等(1992)发现,青年母猪每年因运动问题导致的淘汰率为13%,成年母猪则为11%。DAllaire等(1992)报道,母猪每年因运动问题导致的淘汰率高达20%45%,运动问题包括一系列现象,如跛腿、骨折、后肢瘫痪、受伤、卧地综合征等。引起跛腿的原因有骨软骨病、烂蹄、传染性关节炎、溶骨病、骨折等(Hill 等,1986)。骨软骨病是引起青年和成年母猪腿弱的主要原因(Martin 等,1987,Dewey 等,1993)。营养与腿病关系目前仍不太清楚,因为很多

    15、因素如营养的地面条件、环境、遗传等都与腿病有关,所以有关营养与腿病的研究结果常常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例如,有些研究认为生长速度快的猪更易出现运动问题(Vaughan,1971;Grondalen,1974),但有些研究却发现两者间并无必然联系(Nakano和Aherne,1977;Nakano等1979)。此外,研究营养因素对母猪腿病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所需时间长、动物数量大,一般难以满足(Dourmad等,1994)。人们希望得到后备母猪较为精确的营养需要量,以保证母猪整个繁殖生涯体格健实,但目前这方面的数据不多。有关后备母猪骨骼发育所需常量元素和维生素需要量的研究很少;在后备母猪蛋白质营养、

    16、矿物元素与能量互作方面的研究也不多。在能量摄入量为自由采食的78%时,将饲粮钙、磷水平提高至NRC(1973)推荐量的150%,并未改善母猪后备期和繁殖期(连续3胎)的体格健实度。有些研究就后备期和繁殖期饲粮能量、饲养水平、体况三者与腿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如Sorensen等(1993)在后备期将饲养水平分为高、中、低3组,结果高水平组母猪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中、低水平组。3 、营养需要与饲养实践后备母猪6月龄前的营养需要与生长育肥猪相似,不过一些常量与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需要量可能有所差别,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后备母猪饲粮中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添加量应与妊娠母猪相同。目前尚鲜见后备母猪能量需

    17、求的推荐标准。采食量和饲粮营养物质浓度应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有所调整。在育肥后期和配种前一段时间适度限饲,以防止母猪过重过肥,使后备母猪在第二次发情配种时的体重在110120kg。限饲时,每天饲喂含代谢能13.51MJ/kg、总赖氨酸0.8%的饲粮2.252.5kg,每天提供30.4033.78MJ代谢能和1820g赖氨酸,使后备母猪不至于过肥但又不影响初情期时间。在某些实际生产条件下,对采食量进行限制不可行时,可采用一些低能原料配制低能饲粮进行饲喂,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饲粮。由前述可见,一方面,后备母猪各阶段如果保持高营养水平,则因运动问题而被淘汰的几率增加;另一方面,后备母猪开始其繁殖生涯时如果

    18、脂肪储备不足,则繁殖性能降低。这两种情况都会缩短母猪使用年限。二 初情期后备母猪初情期一般在200220日龄,不过遗传、环境、生长速度、体况、年龄等均对初情期有影响,所以初情期可在很宽的范围内(102350日龄)变化(Hughes,1982)。人们试图研究年龄、体重、体组成各自对初情期的影响,但这3个因素是紧密相连的,所以研究并未取得较为一致的结论。一种理论认为,母猪必须达到一定体重或体组成后才有第一次发情。Armstrong和Britt(1987)报道,发情周期恢复后的母猪与不发情的母猪相比,前者体重比后者重,但两者背膘厚相似。该试验提示发情周期停止和恢复期间母猪体组成有差别。Rozeboo

    19、m等(1993)对青年母猪实行不同程度的能量限制,测定休情期的体组成。结果发现,在休情期间,不管能量限制程度如何,母猪体组成个体差异很大。可见,体组成不是决定初情期的主要因素。另一种理论认为,年龄是决定初情期的主要因素,当母猪达到一定年龄后就会出现初情期,此时体组成对初情期的影响很小。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会增加,体组成也会改变,所以很难将年龄的影响与体重、体组成两个因素的作用分离开。初情期的出现很可能是年龄和体组成两者达到一定阈值后的结果(Kirkwood和Aherne,1985)。当年龄和体组成达到该阈值后,它们不再是初情期出现的限制因素,其它因素就可能成为决定初情期的主要因素。Burn

    20、ett等(1988)发现,随着后备母猪年龄的增长,从与公猪接触到初情期出现的时间间隔缩短,并且该时间间隔在个体间的差异变小;在一定的年龄,体重大的母猪第一次发情较早。1 营养与激素互作母猪体内代谢状况也许是比年龄和体组成更为重要和直接的初情期启始调控因素。Rozeboom等(1993)认为年龄和体组成对母猪发情无直接影响,只不过这两者与体内代谢状况有一定相关而已。Sehneider和Wade(1989)研究表明,能源代谢物水平(如葡萄糖、脂肪酸)显著影响母仓鼠发情周期,即在绝食期同时抑制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可使母仓鼠发情周期停止。限饲时体内促黄体素水平较自由采食时低;但在限饲时如果同时注射葡萄糖

    21、,则可使促黄体素水平升高至自由采食时的水平(Armstrong和Britt,1987;Booth,1990)。可见,葡萄糖对繁殖系统功能的发挥起到一种信使作用。与营养摄入相关的胰岛素也被认为是一种与繁殖有关的重要激素(John-ston,1988;Pettigrew和Tokach,1993)。瘦体素(leptin)由脂肪细胞分泌,它在血液中的浓度与体脂呈正相关(Kiess等,1999),机体有可能通过瘦体素水平来监测体脂状况,不过瘦体素与母猪繁殖间的关系尚未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2 营养与初情期有关后备母猪适宜营养需求的研究不少,不过很难将营养对初情期的作用与体组成和体重改变对初情期的影响分开

    22、。Kirkwood和Aherne(1985)综述认为,采食量过分偏高或偏低均会延迟初情期,但采食量处于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时,营养对初情期的作用尚不清楚。到目前为止,后备母猪适宜的营养需求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限制后备母猪(体重30100kg)能量摄入或蛋白质摄入会延迟初情期。综述认为,后备期日增重提高,则到达初情期的年龄缩短。虽然Rozeboom等(1995)发现初情期与日增重无显著相关,但达初情期的年龄与瘦肉日增重呈负相关。综合看来,应该给后备母猪提供充足的营养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从而促使其进入初情期。进入初情期后,则应限制采食,以防止配种前过肥。限饲程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很大。与不限饲

    23、相比,如果后备母猪早期饲喂水平高(2.7倍维持需要)、育肥期和配种前降低饲喂水平(1.65倍维持需要),可使初情期延迟,同时使自然发情率和第一次输精的受孕率降低(Den Hartog和Verstegen,1990)。Den Hartog(1984)发现,与低饲喂水平(1.82.1倍维持需要)相比,后备期采用高饲喂水平(2.53.0倍维持需要)会降低母猪受胎率。可见,一方面,需采用高饲喂水平使初情期提早,但另一方面,进入初情期后又需限饲以控制体增重,这两方面需进行精细平衡。三 配种前后营养1 催情补饲在配种前1014天提高饲喂水平以增加排卵数的措施叫催情补饲。催情补饲提高排卵数的主要原因是能量摄

    24、入的增加而不是蛋白质摄入的增加,代谢能摄入量增加25.10MJ可使限饲的青年母猪获得理想的排卵数(Kirkwood和Aherne,1985)。催情补饲一般增加排卵数23枚,不过也有大于此数值的报道(Flowers等,1989)。催情补饲能增加促黄体素的分泌和胰岛素浓度。胰岛素对卵巢具有促性腺作用。催情补饲后总的排卵数不会超过正常的排卵总数。在初情期至配种期间,大部分母猪都有一定程度的限饲而这种限饲回抑制排卵,催情补饲的作用就是降低限饲的这种负面影响,从而保证了限饲在控制体重方面的正面作用。虽然卵子受精、发育成胚胎以至产仔的总数因排卵率增加而有提高趋势,但排卵率增加的幅度与产仔数增加的幅度不一定

    25、相同。2 胚胎存活妊娠早期胚胎存活率可能受配种后早期采食量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妊娠第一个月如果给予与催情补饲相似的高饲喂水平,会降低胚胎存活率(Den Hartog和Van Kempen,1980),不过这种影响还未得到较为一致的肯定。Jindahl等(1996)报道,如果配种后第一天将采食量降低至近维持水平,则不会降低胚胎存活率。妊娠后头几天保持高饲喂水平,可使肝血流量增加、孕酮清除率上升,从而导致血中孕酮水平下降;而血液中需要足够的孕酮水平以保持胚胎和母体子宫间的同步协调发育。四 小结对后备母猪的培育应在早期开始,以便为其以后的繁殖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从45kg开始,后备母猪饲粮钙和磷水平

    26、应该比典型的生长育肥猪饲粮高0.1%。大约从150日龄开始,需要适当控制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这可通过适当限制能量摄入达到(降低脂肪沉积而保持一定的瘦肉增长速度),同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应与成年母猪相同。配种前1014天进行催情补饲以提高排卵率;配种后早期须将饲养水平降低至催情补饲前的水平,以降低胚胎死亡率。对于单栏饲养的母猪而言,采食量比较容易控制;如果是群饲,确定配种后限饲开始的时间则比较难,因为并不是所有母猪都在同一天发情配种,不过一般在10%20%的母猪配种后就对群饲母猪限饲,这样既对大多数母猪进行了有效的催情补饲,又使胚胎死亡率降到最低。发情的同步性对配种后限饲开始时间影响很大。

    27、总之,后备母猪营养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推荐猪场免疫程序表免疫日龄疫苗种类种 猪每年五月份前注射乙脑疫苗种公猪、母猪每年口蹄疫、丹毒、肺疫苗各免疫二次配种前730天母猪、公猪均接种一次细小病毒、猪瘟、喘气病疫苗经产妊娠母猪产前4042日龄大肠杆菌、伪狂犬疫苗产前30日龄魏氏梭菌、萎鼻、猪瘟疫苗产前15日龄大肠杆菌 、萎鼻疫苗初生仔猪超免(乳前免疫)仔猪出生后立即免疫,2小时后再哺乳37日龄大肠杆菌苗15日龄伪狂犬、喘气病疫苗20日龄猪瘟、喘气病疫苗30日龄仔猪副伤寒、口蹄疫苗4560日龄猪瘟、肺疫、丹毒疫苗(单苗)70日龄萎鼻疫苗90日龄口蹄疫苗注意:本表为推荐使用,疫苗还是要结合本场的具体情况,红色的疫苗种类可以根据情况注射


    注意事项

    本文(猪场的管理细节及母猪的营养需求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