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月亮阐释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6491885       资源大小:69.24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月亮阐释文档格式.docx

    1、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

    2、,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

    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

    5、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1、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现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而这一切,皆因月起。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 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一句写出了一幅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

    6、波涌,大江东流的雄浑情景与浩瀚气势。通读全诗,我们会很容易发现本诗是写诗人垂暮之年漂泊的凄苦景况。而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以乐景抒哀情。 2、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是诗人哀思的借托,是诗人心境的写照。 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此诗前两句写出了一幅残阳暮日的悲壮情景;后两句则写出了一幅明星弯月的凄清景象。这两幅景象虽美,但一个“可怜”揭示了诗人真实的情感。暮时风景固然壮阔,然已近黄昏;夜时情境纵然美丽,独无人欣赏。以美景写哀景,哀意之深实在难以言喻。月在此,早

    7、已不可与诗相分离了。 3、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的出现,常常将诗人的内心悲苦上升到一个极高境界。 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人用“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一句写出了一幅极度悲凉的情景,令人读到此句便感伤万千,月在此,功不可没。 又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全是诗人在船舱里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所有这些都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使他不能入睡,秋深,夜静,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此情此景,使诗人越发感到凄凉难耐。 其它咏月

    8、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的诗词不还有很多: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等。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

    9、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李白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亘古如斯,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这几句诗句将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意味深长,荡气回肠。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本诗开篇便用“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极为壮阔的月夜之景,纵横历史,时空交错,物是而人非。本诗表面上看写月夜的美景与对李广老将军的推崇之情,实际上,诗人以李广自喻,抒发了自己欲建立像李广一样的丰功伟业,但却因为小人的陷害而无所作为的无奈与悲凉之情。月在此,成了跨越时

    10、空的见证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年年如此,人物代代无究已,诗人从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 苏轼前赤壁赋中有:“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千百年来,诗人们对明月、新月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咏她!情由景生,景由情变。人心好,景色美;人心灰暗,景也灰暗。景色自在人心中!面对亘古的月亮,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环境,各有不同的感受,都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绘景寓情,便有不同的吟月诗

    11、五、历代文人墨客钟情于月的文化探源 1、从文化渊源上看,月文化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中国民间有赏月的传统习俗,赏月赋诗唱和,更是文人雅士的交游活动之一。据有关专家考证,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至唐代已出现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至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节日里有祭月、拜丹、赏月、吃月饼之俗。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 2、从月亮的亮度和质感上看,月光虽明亮,但与太阳的光辉相比,她仍然显得有些清

    12、幽,不像太阳那样让人感到温暖,有时甚至让人感觉有些凄清、悲凉。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鸟鸣涧),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春山的清幽与雅致,烘托出清幽宁静的意境。又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是何等的凄惨悲凉,读到此句便让人感伤万千,月在此,功不可没。 3、从月亮的特征来看,尽管人们身在不同的地方,但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是和这一特性有关的,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看着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

    13、同一轮明月。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如出一辙,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再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借这轮同照两地的明月,来传达自己对朋友的一片真心,通过诗人的艺术想象,无知的月亮,就这样成为了李白与王昌龄心灵之间的纽带。 4、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又如“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

    14、,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等得团圆是几时?“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弯弯的月牙儿的残缺形象与夫妻别离、飘散的孤苦形象交互辉映,摧人泪下。 5、月亮的亘古不变,很容易让人们把它看成跨越时空的永恒见证者。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江畔何人初见月?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等。多情的月亮唐诗宋词“月亮”意象的解读作者:不详时间:20

    15、08-12-18 16:41:09来源:会员转发人气: 4152 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陶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的隐逸情趣,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独酌)的飘逸心性,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的思乡情感,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的放旷情怀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而且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月亮”意象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本文

    16、试解读高中语文课本中唐诗宋词的“月亮”意象,以观照月光世界里诗人的心灵律动。 松间明月:王摩诘令明月蒙上淡淡禅意 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皓月当空,清冽的月光轻柔洒落于松林的幽径;泉水淙淙,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过山溪的卧石。月、松、泉、石四个意象组合成空明幽妙的意境,而“明月”则是其中的主体意象因月之“明”,方可见泉之“清”。这是多么幽深明净的超脱境界:又是多么令人神往的隐居所在!王维笃信佛教,中年以后即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一“诗中有画”之境带有淡淡的禅意,映照出诗人恬静闲适的心境。“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禅林”酬张少府,结合王维的这些诗句看,“

    17、明月”、“清泉”暗含空洁灵动之意,成了诗人追寻隐逸生活和佛学境界的物化形式。鉴湖皎月:李太白引皎月作为人生知己 在古代诗人中,李白以难以计数的咏月诗句构筑了自己独特的月光世界。他时而上天揽月(“欲上青天揽明月”),时而寄愁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时而邀月同饮(“月光常照金樽里”),时而赊借月色(“暂就东山赊月色”“且就洞庭赊月色”)最常见的,是李白的泛月、乘月诗:“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东门泛舟)。月为诗人如影随形一知己。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便出现了类似诗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多情的月亮,陪伴

    18、着孤独的诗人。清高的诗人,邀来了同样清高的月亮结伴东游。在李白的情感体验中,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冰清玉洁的一轮皎月,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知己。“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独漉篇),月本皎沽,我亦皎洁;月本无心,我亦无心。诗人在月影中孤芳自赏:同样孤独,同样透明,同样清高。人格化的月亮意象,与诗人的心灵世界契合为一体。秦淮旧月:刘梦得请旧月见证悲凉历史 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李瑛诗法易简录:“六朝建都之地,山水依然,惟有旧时之月,还来相照而已,伤前朝所以垂后鉴也。”寂静的群山,冰凉的潮水,荒废的空城,诗人描摹的是“故国”“寂寞”的现实,返视的却是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六朝国祚短促,

    19、骤兴骤亡,刘禹锚请出月亮见证了这一段悲凉的历史。“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旧时月”实亦“今时月”。但是在敏感的诗人笔下,月亮却有着强烈的时间意识。石头城无一句写到六朝繁华的过去,但读者无一例外会从拍击“空城”的潮声中触摸到历史的沧桑巨变。诗人巧妙地以“旧时月”作为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成功地组接了历史时态和现实时态,传达的是诗人深沉的历史悲凉感。江心秋月:白乐天邀秋月聆听人间仙乐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是琵琶行中以环境描写烘托琵琶女高超演奏技艺的名句。急管繁弦戛然而止,听众心折无声,江月分外澄澈。这给

    20、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巨大空间。一方面,连江心秋月也在聆听琵琶女的“仙乐”,琵琶女的演奏技艺的确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另一方面,琵琶声“似诉平生不得志”,读者已从中领略到琵琶女那种凄楚之情漂泊之意,而敏感的诗人,也从对久已不闻的“京都声”的陶醉中复归现实,触发出一种迁谪沦落的感伤之情。秋江月冷,月照离人,“别时茫茫江浸月”,江心秋月为“天涯沦落人”的情感交融提供了最适宜的时空背景。沧海皓月:李义山托皓月感伤凄凉身世 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明月高悬,蚌得月光,光莹明澈,这是一个美丽的传闻。月是天际明珠,珠是水中明月,一轮皓月笼罩于沧海之上,颗颗明珠闪烁于烟波之中

    21、,这是何等美妙的境界!这是诗句的表层意蕴。其深层意蕴则具有多解性。“如果将这些作品看作李商隐以爱情感受为主要依据,融合全部人生经验,而以感伤身世为基本主题的抒情诗,或许与事实相去不远。”(吴庚舜、董乃斌主编唐代文学史下册,第386页)这里,不妨将锦瑟视为感伤身世之作。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此篇乃自伤之辞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汪师韩诗学纂闻:“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诗人将伤悼身世的“遗珠”“不遇”之叹,寄寓于“沧海月明珠有泪”这种朦胧缥缈的境界之中,给读者带来的审美趣味是无限的。小楼凄月:李重光用凄月演绎生命绝唱 清人陈廷焯评虞美人词:“一声

    22、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云韶集卷一)据宋代王锤默记卷上:“后主在蝎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发之,遂被祸。”亡国之君李煜最终被宋太宗以牵机药毒死,李煜相伴着一轮凄月,演绎了风流君主的人生绝唱。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词人的李煜的月亮情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秋月”像一面镜子,观照过词人纵情逸乐的欢颜,也映照出词人阶下罪囚的愁容。“正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望江南),“去

    23、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后庭花),这里描写的故国之“月”,亦即今时“不堪回首”之月。“秋月”,积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无穷的怅恨。过去令作者心旌摇荡神采飞扬的月光,而今变得冷艳刺目惨不忍睹,其中包含着多少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故国”明月,寄寓着词人李煜的生命体验。柳岸残月:柳耆卿借残月渲染离别情怀 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夹岸杨柳,参差拂动于凄凉晨风之中;天涯孤客,黯然独守于天际残月之下。柳永在舒缓而又哀恻的言辞中,传递出一种抑郁伤感的情调。昨晚别离,还在“都门帐饮”,还在“执手相看”,今朝酒醒,“晓风”驱散了精神的麻木,惟有清凉的一钩“残月”斜挂天际,陪伴着孤独

    24、的词人。烟水迷离的凄美中,透出的是百般的思念和百般的无奈。此句向被称作“千古俊句”。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三种意象的复合写离愁别绪,词家无出其右者。“杨柳”是寄寓离别特定内涵的意象,习习晓风、熹微残月,映衬出漂泊无依的行客绵绵不尽的愁思。宦游的士子、迁谪的官员、羁旅的商人,去国思乡,愁肠百结,都可能遭际此句设置的生活情境,引发恋家思乡的情感。从此句中,可以观照由“月亮”这一意象引发的怀人思乡这种共鸣效应。赤壁江月:苏东坡酹江月感悟人生哲理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赤壁祭奠江月,既有伤悼“千古风流人物”的吊古之情,更有感喟“早生华发”一事无成的个人忧伤。贬官黄州

    25、,是苏轼人生的不幸,“酹江月”的确反映出一种“人生如梦”的空漠情绪。但是,苏轼的过人之处正在于实现了精神的自我完善。在这一点上,苏轼笔下的月又充满了探索思辨的哲理意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秋词)的旷达情怀,令苏子在一贬再贬的苦难人生中不断实行着精神的自我调节。与赤壁词作于同一时期的赤壁赋,“以江风山月作骨”,反复出现“月亮”意象,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清风明月,主客“共适”,高贵卑贱,莫能变其规律,贩夫走卒,共享人生之趣,正是在“一霎那间留下了永恒”。大江滚滚东流,一去不返,是为变,然滔滔江水,流之不尽,是为不变;月亮月半盈满,月初空损,是为变,然风月无边,你我共适,是为不变。人生

    26、百年,何其短促,是为变,然千万年来,人类繁衍,绵绵不绝,物我同一,化作永恒,是为不变。人从自然而生,复归自然而灭,自然生生不息,人即生死同一。苏子涉月诗文表现的留恋人生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正是得之于无边风月的深刻启示。自此而后,咏月诗又增加了其哲理内蕴。西楼满月:李易安向满月倾诉闺阁忧怨 这是一个月满西楼的静寂之夜。“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夜不成眠的女词人李清照伫立西楼,推窗望月,想像着大雁飞回时,丈夫赵明诚或许会托雁传书,带来平安的信息。在一剪梅中,这一情境以一个倒装句推出:“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想像夫君的“锦书”,实写自己的思念。其时,李清照结婚未久,赵明诚负笈

    27、远游,夫妇天各一方,“花自飘零水自流”,所以才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叹。词人的闺阁之思也是人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月亏还盈,花好月圆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月满”而人不“圆”反衬出词人内心的一种忧怨。清澈的月光、飘浮的云影、轻飞的大雁,组合成一种朦胧的境界。李清照用她独有的女性视角和人生体验感知月象,情感显得特别的细腻和婉约。淮扬冷月:姜白石以冷月烘托劫后荒凉 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扬州,何其繁华阜盛。而今,维扬名桥静卧水上,但已不见了昔日的欢声笑语玉人笙歌。只有一轮“冷月”悄无声息投影清波随波荡漾。这是“胡马窥江去后”出现的残破景象。月,本无所谓冷热。月之“冷”是客观物象作用于词人心灵的感觉,似乎月也懂得人间的苦难。残桥、冷月、清音、凄情,构成了一种清远空灵的境界,词人以灵动之笔写出了扬州城昔盛今衰的黍离之悲。“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她是一种道具、一种背景、一种气氛,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一种审美意趣。她的空明、澄澈、高洁的品性,她的暗示、隐喻、象征等效用,令无数诗人倾倒。


    注意事项

    本文(月亮阐释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