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名词解释考试重点简版Word格式.docx

    • 资源ID:6449524       资源大小:26.4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名词解释考试重点简版Word格式.docx

    1、以黄宗羲及其弟子万斯同、再传弟子全祖望等为代表的。他们高举“经世致用”的旗帜,在当时史学阵地上冲锋陷阵。黄宗羲明儒学案以及黄与全祖望合著宋元学案是我国第一部学术史专著。二、简答1、简述三国志与后汉书的各自特点。三国志(晋)陈寿,阐述自黄巾起义到晋灭吴近百年的历史,叙事井然有条,成为我国纪传体史书中的杰作。文笔洗练,叙事备约,人物形象生动,史实准确,取材严禁,尊魏褒晋,曲笔回护。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为纪传体东汉时。作者的史学观点较班固大为进步,在体例有所发展。范晔在纪传体史书基础上,创立文苑传、列女传,把历史载笔扩展到占人口半数的妇女方面,为皇后写了本纪,还为“逸民”、“独行”“党锢”“孝子”

    2、立传,使纪传体史书更加完备。重视史论,主张作史书要“以意为主,以文传意”,在史论中有不少唯物主义的言论。但范晔的思想中有很多迷信色彩,如专门为“方士”立传。并且范晔并未完成后汉书的写作就被危害,遗稿为后人所编排,难免有与原著不符之处。结构严谨、剪裁得体、资料丰富、完备周详、以类相从、别具一格、体大思精、系以年月;褒贬分明、崇尚名节;揭露黑暗、思想进步。但是他重文采求简要;崇门第,贱寒门。重政治,轻经济,最大局限就是丢掉了史记重视农民起义的传统。2.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原因是我国第一次激烈变动的时期,地主豪强各霸一方,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异常复杂,朝代更迭频繁,分裂局面长期的不到统一。困惑的统治阶

    3、级,在现实中找不到治乱的药石,因而就想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在这个时期,由于不断混战,军人跋扈,奸臣弄权,文人学者的地位和生命没有保障,常常无故遭到贬斥或杀戮,因此有些文人学者在仕途失意之际退而从事史书的著作,以书愤懑。这一时期纸已广泛使用,字体也较前简易,特别是突破了汉儒经学的网络之后,学术思想较为自由,为学术发展提供良好条件。3、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的特色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的?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较为自由、活跃,是我国史学“百花齐放的”时代,除了后来兴起的“典志”、“会要”、“纪事本末”、“学案”等史书类型以外,重要的史书类型在这个时期都先后创立起来了。史学已经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

    4、在学术领域里,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刘宋开始,国家所设置的四种专科学校,以史学为专科之一。“史学”这个名词即将出现于这个时期,表明了史学已有其突出的地位和重要性,也表明了史学本身的发展。不过,就一般情况来说,这一时期的史学是“文胜于质”的,不少史著都具有山林风月之色和佛玄鬼神之气,可说是有别于其他各代史学的特色。4、“史学”概念最早出现在我国晋书文献的记载中。史学专科学校最早设立在魏晋南北朝的刘宋时期5、结合实践谈谈你对史家三观“史才”、“史学”、“史识”的看法。史才-掌握文献的能力,运用体裁、体例的能力和文字表达的能力。史学-各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文献知识,也包括社会知识以及自然知识。史识史

    5、家的胆识和器局。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的关于编写史书的原则均体现出这种器局和胆识。其最高标准是“好是正直,善恶必书”。认为“君子以博闻多识为工,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是学者、良史的区别。刘知几的史识观:对于符合他提出的编史原则的左传和不为一般人所重视的两部史书:宋孝王的关东风俗传和王劭的齐志,刘知几屡予表彰,备加赞誉,体现了他不同于流俗的“史识”。在惑经篇中,他批评春秋这部书“巨细不均,繁省失中”,“真伪莫分,是非相处”,指出春秋不过是一部“菁华久谢”的陈籍。在疑古篇中,他批评了尚书和论语,指出虞书赞美尧“克明俊德”,能识别大才大德,是编造出来的“奇说”;尧、舜禅让的美谈,是捏造出来的“虚语”。总之

    6、,他认为“远古之书,其妄甚矣”,不能轻信,更是不遗余力。还值得提出的是他的“直书”说,他认为修史以“直书”为贵。刘知几在史通直书篇里对于古代史家为直笔而牺牲的极为赞叹,说“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为瓦砾长存。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畏强御;韦(韦昭)崔(崔浩)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遗芳余烈,人到于今称之!”刘知几对史家队伍,那种毫无品节“故为异说,以惑后来”的丑类,大力口诛笔伐,说他们是“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应把他们“肆诸市朝,投畀豺虎”。但是,刘知几毕竟是一个地主阶级的史学家。他的思想带有很大的时代和阶级局限。如他把农民起义的领袖,诬蔑为寇盗,把历史成败

    7、的“人事”,解释为帝王将相的个人作用。所有这些,说明他还没跳出唯心史观的窠臼。6.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的关于编写史书的原则?1)史书“以实录直书为贵”。记载史事应该“善恶必书”,不掩恶,不虚美,不文过饰非,曲笔诬书。2)史事内容记载“事关军国,理涉兴亡”的大事,二不应该记载小事、锁言。3)人物要有选择,不能“愚智毕载”,要区别流品,给予正确的评价。4)体例要“详求却义”谨严合理,不能“名实无准”。5)搜集史料,不仅要“征求异说,踩着群言”,还要细心鉴别,明其真伪。6)叙述史事,应以“应以简要为主”,要“文约而事丰”,反对“虚加练饰,轻事雕彩”。7)记述人物的语言,要用“当世口语”,“从实而书”,

    8、不要“怯书令语,勇效昔言”。7、隋唐史学发展的原因?为什么唐初出现了八部正史的著作?1)帝王的重视。唐太宗亲自制定有分有合的修史制度,鼓励官修正史;自身文化修养高,重视当代史的修纂。2)重视史学人才的培养。3)典籍的收藏。4)国家组织许多学识渊博、文笔风流的人从事编修工作。5)印刷书出版发行水平的提高。6)大一统,社会稳定。唐初八部正史著作:李世民领导撰修的晋书;姚思廉梁书陈书;李百药北齐书;令狐德棻与庾俭周书;李延寿南史北史;魏征隋书。8、十通:(唐)杜佑通典是中国第一部典制通史。旨在“争诸人事,将施有政”,强调人事应当适应时势,“随时立制,遇弊则变”。全书两白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

    9、乐、兵、刑、州郡、边防八门,自上古叙到唐中叶,宋郑樵通志纪传体通史。其中二十四略占全书四分之一,是全书的精华。郑樵主张“会通”,即会各种学术文化,通古今之变。他提倡“实学”,强调“核实”,反对任情褒贬,指责五行相应说。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典制通史。全书三百四十八卷,分为二十四考,自上古叙至宋嘉定末,分类较细,内容丰富。但马端临旨在通古今的典制,而不涉及时政。因以汇聚考核典制为特点,故以后凡与此同类之书均称通考。后来又“续三通”“清三通”等,合称“九通”。加上清人刘锦藻清朝叙文献通考,称为“十通”。9、国榷明朝编年史,谈迁把公元1328-1645年间的大事按日编写,主要根据明实录和明代学者的著述。

    10、他惨淡经营,先后改了六次,历经36年之久,编修成了四百多万字的巨著。在私著明史中,篇幅最好繁,包罗最宏富。10、黄宗羲明儒学案以及黄与全祖望合著的宋元学案是我国第一部学术史专著。它为我国史学的发展又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说,黄宗羲不仅是清代史学的开山,也是我国史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黄宗羲的主张、对史学批判(材料)经世致用】明夷待访录思想倾向、宗旨、材料要旨(材料)对君权给予全盘否定。明夷待访录一书,是反映黄宗羲政治、经济思想和历史观的代表作。在该书中,黄氏从多方面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他根据古代公天下的传说,认为君主的设立,本是为天下兴利除弊的,可是后世的君主却把天下当成了自己的

    11、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给天下造成无尽的灾难。因此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着”。他认为官吏的设置是为了与君主分工共同治理天下,而不是“私其一人一姓”,官吏的工作,不仅以君主的好恶是非为依从。并主张要以“法治”来代替“人治”。使学校具有“养士”和议政的作用。这些已经带有近代民主政治的色彩。11、考据学派代表人物、作品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主要校正原书上的文字和释训名物。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尤重典章制度与史实谬葛考证。赵翼廿二史札记,侧重提出原书中的重要问题,罗列史料加以论证。全祖望:经史答问杭世骏:诸史然疑、洪亮吉:四史发伏。12、清代史学成就-经世史学(经世致用)蓬勃发展: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和其它著

    12、作里给予全盘否定。唐甄潜书里斥言:“自秦汉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王夫之读通鉴论,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竟也不顾一切,就连封建制度的基本教条,所谓“君臣之义”,也全抛开了。清初统治者同时也采用以礼优待的办法,收罗文人。他们大开“博学鸿词科”、“经学科”,笼络人才。并搜集各类著作。缮写永乐大典,编纂四库全书,开馆撰写明史。纪事本末体有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通鉴有毕沅续资治通鉴,夏燮明通鉴。邵二云。章学诚等“均卓然成家”,对史学的贡献是历史上少有的。13、明代史学成就永乐大典,四书大全。14、清史学家,对历史进行比较研究:马骕的绎史(马三代)。顾炎武极为赞赏,认为是“必传之作”。除马

    13、外,还有严衍的资治通鉴补。15、梁启超“四弊”“二病”“三恶果”:四弊: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二病:能铺叙而不能别裁;能因袭而不能创作。三恶果:难读,难别择,无感触。梁启超在研究史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强调纯纯客观研究,反对“强史就我”,主张“裁抑其主观,终史于客观”。认为理想的中国史,应包括以下五方面:1.智力(指思想史)2.产业(指经济史)3.美术(指艺术史)4.宗教5.政治16、材料梁启超说:“清初诸师,皆治史学”,因为他们“于宗社之变,类含隐痛,志图匡复。故好研究古今史迹成败,地理厄塞,以及其他经世之务。(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4、)1.清代史学特征-经世致用。2.为何研究地理厄塞与经世之间的关系?(黄宗羲希望通过著史来总结明清兴亡的历史教训,为现实服务。明夷待访录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对忘明的历史进行了分析、批评,意在通过总结明亡的经验教训,改造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弊病,为理想中的圣君明主提供治国之法。)17、宋代史学特点:南北两宋始终是主张“治心以治世”的史学流派占主要地位,所以对于褒贬义例,撰史用字,正统篡逆之争特别活跃,“阐幽发微”的史论比比皆是。它在史著、史家、史体、史料学等各个方面,确实达到成稳的水平,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极大。宋以后至清,史学基本上呈下坡路趋势,没有出现超越宋的成果。宋代史学,由于其当时社会的政

    15、治、经济、文化、技术诸条件影响,以及前代奠定的深厚的史学传统和基础,其丰硕成就中具有成熟期的疑古和考析的特点。宋代对史学上的重要贡献:1对史料的收集工作,类书上千卷2史料的考订工作,较前代更加精密3是用私人力量修改政府所修的“正史”4是对历史知识普及工作的重视。宋代史家编的各种“平话”对普及历史知识起了极为有力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我国史学面向群众的一个良好开端。18.最早史书尚书,春秋是中国传世最早的编年体史书19简述史记汉书汉纪的成就和各自特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在先秦史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史书体例。严谨实录、客观公褒贬分明。成就“1史记以“网罗天下放失

    16、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亡之理”为目的,写成一部贯通三千多年的历史,堪称为一家之言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2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力图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3对社会经济关系十分重视。在货殖列传里,提到经济发展有其自身所遵循的到来,是行政命令不能勉强的。创立纪传体史书的体例,贯通古今的通史体裁,集政治经济,氏族文化为一体的综合编史方法秉笔直书的实录风格,摆脱史学对经济学的衣服,构建史学的独立地位,夹叙夹议爱憎分明的“书法”,详尽系统的记载3千年的历史,保存大量历史资料,记载汉民族及四夷的历史。汉书:东汉班固沿用史记的体例,加以发展编撰而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编篡体例上,班

    17、固把史记里的“书”改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全书由纪,表,志,传等四个部分所组成。史料翔实记事完备,语言庄严工整,多有排偶句式。缺点:历史观非常矛盾,完全站在当时儒家正统思想的立场上,为封建王朝服务,使汉书成为“追述祖德,附会权宠”的“官史”。成就它扩大了历史研究领域。为我国的政治制度史,法律史,经济史,水利工程史,艺术史,目录学以及历史地理学科的学术源流,都提供了一些开创的著述开创断代史,保留了大量的重要历史资料,文赡事详。扩大历史研究的领域,完善史学的书志体,发展完善目录学。汉纪:东汉荀悦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步编年体的“断代史”。成就:从史学观点上说,荀悦较班固进步。在他写的申鉴卷三中,

    18、曾公然否定“天人感应”和卜噬的作用。汉纪在史书体裁上的发展,也有十分重大的贡献。他以“通比其事,例系年月”的八字方针,按年月把史事通通地排列起来,加以类比。大大地减少了编年体以年月的局限所造成的记载上的困难。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20,清代地理方面有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读史方與纪要,官修的大清一统志等等。21,史学理论的新发展:清史论名著成就最大的是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章学诚继承浙东史学派的优良传统,对当时徒托空言的经学,进行了猛烈抨击,提出了“六经皆史,盈天地之间,反涉著作之林,皆史学”,大大地提高了史学在清代学术的地位。其“发凡起例”多为后世史家所推崇。史学观点和具体理论,都在刘

    19、知几,郑樵所奠定的“史论”基础上,大大提高了一步。特别是对他对“史德”的提倡,更为史界树一新风。章学诚史学经世之说主要是强调知时而实用。提倡“史义”与“史德”所谓“史义”,是指历史著述的宗旨,或是指探索学术文化演变之法则。著述历史之义,要在记事行文的基础上,总结历史,表述思想,以达到一定宗旨。“笔削之义,不仅事具始末,文成规矩已也纲纪天人,推明大道,所以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谓“史义”之要旨。所谓“史德”是指著述历史的写作态度,也就是讲求史学家的思想修养。22龚自珍尊史古史钩沉总结史学与民族兴亡的关系,力求把当时学者从旧书堆里拉出来研治“经世致用”的史学。提出史学家应“善入”“善出”。“

    20、善入”是要求史学家熟悉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如数家珍;”善出“是对于上述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及其相互联系,史家要把它明白地表现出来,使人如观剧一样心领神会。否则,写出的史书就没有“至情高论”。他还说,机子啊史实必须与治乱兴衰之“道”结合起来,“入则道,出则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这样的史书才是真正的史学著作,这样的史家才是才是独具特色的“史之别子”【尊史研究历史的重要性,必要性,经子皆史;史与人类前途,国家民族有一定关系;强调史职的重要:善出善入】23, 史评著作的发展历程,代表,著作思想。司马迁曾说春秋是“礼义之大宗”,“采善贬恶”。指出史书的教育作用和政治意义。同时

    21、,他表明自己志在“继春秋”而写史,以“成一家之言”,表现了他以史学为己任的自觉性。班彪的前世略论是评论史学的专篇,谈到古来的史官和史籍。班彪这个思想,为其子班固所继承。两汉以来,史学评论渐多,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史传篇是史评专文探讨了古代史官的建置与职守。隋书?经籍志史部分为十三类,各类之序叙述各类史书的源流,并加以评论。史部十三类的序加在一起,就是较全面的史学总结。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著史通,对古代史学作了系统性的评论,在史学编撰,书事曲直,史家修养以及史馆监修等方面都提出很重要的看法。他主张直书,反对曲笔;主张一家独断,反对官府垄断;主张实事求是,反对附会臆说。这些都是进步的思想。司马光主编

    22、的资治通鉴。黄宗羲史论专著明夷待访录。这部书尖锐地批判封建政体的腐败,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缺点,主张对君权严加限制。王夫之提出了“理势合一”和:趋势更新”的进步历史观,又强调以史为鉴,以“求治之资”。他的代表作读通鉴论和宋论,往往以辩证的思想评论历史,史论中寓有政论。中唐以来,有关史学的议论不断出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万斯同等评论官修史之利弊,宋人议论史学中义理与史学孰重,明末学者评论明代史学与学风。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要推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与文史通义。清朝官修的四库全书总目,在史部评价古代各史书体例和得失,提倡历史考证,提高本朝高修史书,鼓吹“归正斥邪”。意图在于以官史压私史,以官方评论

    23、左右舆论,诱导学者好古而不问今,以加强其思想文化专制。史学理论家章学诚所著文史通义,对古代史学作了尖锐评价,提出了自己的史学见解。他既反对“务考索”,又反对“腾空言”,并讥讽官史之弊端。24、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的特色是什么?各类史籍获得全面的发展:正史三国志、后汉书、宋书、南齐书、魏书、别史袁宏后汉纪;常璩的华阳国志;鱼豢魏略,魏崔鸿十六国春秋起居注、普跌、家专多重视地方志书略阳伽蓝纪水经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术思想较两汉自由、活跃,是我国史学“百花齐放”的时代。除了后来兴起的“典志”、“会要”、“纪事本末”、“学案”等史书类型以外,重要的史书类型在这个时期都先后创立起来了。史学在这一历史时期,已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在学术领域里,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的史学是“文胜于质”的,不少史著都具有山林风月之色和佛玄鬼神之气。竹书纪年的出土与整理,发现了一些从来所不知道的史料,有力地纠正了过去对古史的一些错误说法,对古史研究上有十分重大的贡献。25、读通鉴论思想倾向、宗旨、材料要旨(材料)以辩证的思想评论历史,史论中寓有政论。王夫之的史学思想:提出了“理势合一”和“趋时更新”的进步史观,又强调“以史为鉴”,以“求治之资”。26、魏源的“三世说”:治平世、生平世、太平世。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名词解释考试重点简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