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烈士陵园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6429208       资源大小:93.79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烈士陵园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1、增设塔周青石雕刻护栏。通过改变其材料、质感、颜色来强化视觉效果,突出烈士纪念碑的庄严;2、改造烈士墓群:对546个烈士土墓冢、石碑及墓区进行改造,购置墨玉墓碑546个(30060030mm),墓体青石条546块(1200450250mm)和1092块(1200500250mm),铺设墓区周围干道 ,墓区内瞻仰便道 ,并增设地灯照明和绿化;3、改造维修瞻仰大厅:改造维修瞻仰大厅屋顶、墙面 平方米,增设烈士遗物陈列室和多媒体宣传墙,用现代化形式宣传烈士的英雄史迹和革命战争史;4、改造纪念广场:处理广场地面 。采用 地砖铺设,广场东西两侧设置石椅12个,每个石椅长2米;5、恢复纪念雕塑:在纪念碑正对

    2、面恢复修建高3m、长20m的麻石群雕1座,雕塑内容以“澄合战役”、“荔北战役”和连开耀战斗英雄塑像等为题材;6、修缮纪念牌楼:修缮古建纪念牌楼 ,更换鎏金大字 个;7、改造园区内排水系统:铺设排水干管 m,其中纪念广场D300混凝土管长 m,纪念墓区D200塑料管长 m,纪念厅D200塑料管长 m,检查井等设施建设。1.7项目估算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万元,其他投资 万元,工程预备费 万元。建设资金主要通过项目单位争取专项资金450万元,县财政配套 万元解决。1.8项目建设工期1.8.1建设工期项目建设总工期为12个月。1.8.2 进度安排2010年9月-10月:项

    3、目前期阶段。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及报批程序的完成。2010年11月-12月:项目准备阶段。完成项目保护改造方案设计及施工图设计,资金筹措到位,同时开展项目招标。2011年1月-7月:项目建设阶段。完成项目全部建设内容施工及辅助设施建设。2011年8月:项目验收阶段。完成项目质量验收及竣工决算。1.9项目编制依据1、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377号令(2002.10.28);3、1995年7月20日民政部发布的第2号令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办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

    4、部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1986年7月12日发布);5、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编报2009年全国重点烈士纪念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09524号文件);6、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省级重点烈士陵园保护改造工程建议方案的通知。(陕发改办社会2010881号文件);7、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2006.8.4);8、陕西通志(陕西人民出版社);9、关于编报省级重点烈士陵园保护改造工程项目建议方案的通知【陕发社会(2010)881号】10、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及报告编制人员现场勘察收集的有关数据资料;11、*县民政局关于编制*

    5、县革命烈士陵园保护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10研究范围根据国家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及要求,阐述项目建设的理由及必要性,提出*县革命烈士陵园保护改造项目的类别、性质,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工程技术方案;阐述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提出项目环境保护和消防安全措施方案;提出项目建设进度计划;进行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提出资金筹措方案及使用计划;对建设项目社会效益进行分析。1.11研究结论经调查研究,首先,*县革命烈士陵园保护改造项目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在革命纪念设施受到严重损坏与威胁时进行保护改造是必要的。其次,目前实施保护在技术手段上是可行的,对于部分损坏

    6、进行恢复性保护改造,展示其真实历史容貌,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革命遗迹和文物,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后,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改善革命纪念设施的残缺形象,同事具有更重要的社会效益。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2.1革命烈士纪念建筑设施情况2.1.1全国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基本情况自鸦片战争起,在中国的各个时期有很多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强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和缅怀这些革命先烈,全国各地修建了各种烈士纪念碑、塔、馆、堂、亭、祠、烈士塑像及烈士陵园等各种烈士纪念建筑物5300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600余处。它们

    7、都是革命历史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褒扬革命先烈,向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2001年公布了第四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至此,全国已有110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长期以来,各级人民政府为革命烈士修建的烈士纪念建筑物,作为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重要场所,通过展现革命斗争史实和弘扬革命先烈崇高精神,对于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发挥了重要的阵地作用。据统计,全国现有大小烈士纪念建筑物近8000处,每年前往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各界群众达6000万人次。2.1.2陕西省革命烈士设施筑基

    8、本情况陕西省有烈士纪念建筑物83处,安葬烈士共14356人,陈展烈士共6381人。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绝大部分烈士陵园得到了新的发展和有效保护,特别是“杨虎城烈士陵园”、“四八烈士陵园”、“刘志丹烈士陵园”、“子长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全省有37处烈士陵园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较好地发挥了褒扬烈士、教育后代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陵园面貌比较陈旧,各种设施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全省优抚事业单位的发展,优化优抚保障服务网络,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2001年9月陕西省民政厅通过了在全省光荣院、烈士陵园开展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活动

    9、的意见和评比标准,为进一步推动全省优抚事业单位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1.3渭南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基本情况渭南也是现代革命者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现主要革命纪念地为*烈士陵园、渭华起义革命旧址,韩城烈士陵园、*烈士陵园、*烈士陵园、杨虎成将军纪念馆、王尚德纪念馆等烈士纪念建筑物。如*烈士陵园和渭华起义革命旧址等有典型纪念意义。*烈士陵园位于蒲城县东部的洛河东岸*镇。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在*战役中壮烈牺牲的300多名死难烈士,教育后代和发扬革命传统,1958年蒲城县委、县人民政府修建了该陵园。*战役是1948年11月,我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副总司令和王震将军亲自领导和指挥下的一次战役,是冬季攻势中

    10、的重大步骤。*革命烈士陵园于1987年8月被列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7年陵园被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民政部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渭华起义革命旧址位于*县高塘镇。渭华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渭南、*县为中心的陕西东部地区的一次装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渭华起义革命旧址1957年5月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省、市、县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多年来,先后有学生、干部、解放军战士、农民及国内外仁人志士50多万人次前来接受教育。2.2 项目区概况2.2.1 *县概况1、

    11、地理位置*地处陕西东府中部,东隔大峪河与*县毗邻,西临*县与铜川市相望,北依梁山与延安市的黄龙县相连,南与大荔县、蒲城县接壤。距省会西安市180公里,距渭南市120公里,属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地跨东经1094630-1100550,北纬345545-352705。*是黄河流域的古老县份,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古属雍之地,春秋属晋,秦始设古徽县,从北魏始建*县,县名县治沿用至今已有1540年。这里是历代屯兵御敌的战略要地。吴起在此屯兵,郭子仪率兵征叛,李自成抗击官兵,王震率领的西北野战军浴血奋战等,都在古徽大地留下过深沉的足迹。这里土厚水淳,风和俗美,梁原起伏,山川壮丽,隋文帝修

    12、建行宫,唐名相魏徽在此受封。2、气候气象*县属关中平原暖湿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1,夏季极端最高气温为40.3,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17.6。无霜期204天,年平均降水量648.1毫米,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57.0%。年平均日照2501.7小时。最大冻土深度52厘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最大风速每秒18米。自然灾害天气主要有干旱、干热风、暴雨、霜冻、冰雹和连阴雨等。是陕西延安以南热能辐射量最高值中心,无污染性工业源。3、矿产资源*县境内探明的矿产有煤炭、铝土矿、耐火粘土、高岭土、硫铁矿、水泥用灰岩、石膏、建筑用灰岩、砖瓦粘土等10余种,其中以煤炭、石灰岩、

    13、砖瓦粘土、矿泉水等居优。4、交通运输京昆、商榆高速在境内交汇,西侯、西包、黄侯铁路连接国内,108国道穿境而过,省道202线、106线贯通南北,境内县级公路四通八达。5、水文地质*区域内河流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该县水资源贫乏,地表径流量仅有6014.62万立方米。区域内有大浴河、县西河、长宁河、马村河、孔走河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汇入浴河,其中大浴河、洛河分布东西,构成与*和*、蒲城的天然分界线。6、电力设施*县建有110千伏阳庄变电站和*变电站2座,城区已形成环网供电。全县14个乡镇,266个行政村全部通电,普及率达到100%。县境内建有火电厂2座,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45万千瓦,确保了县城居住

    14、生活及工业用电的需求。7、通讯条件*县程控电话普及到各个乡镇,实现村村通电话,无线市话(小灵通)覆盖县城所有区域,互联网宽带业务全面贯通为用户提供ADSL、LAN业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基站建设遍布城乡,实现了*大地处处通。8、金融支持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信合均在*有支行,可承办人民币及外币存放、汇兑、结算等业务;成立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已开办了60余个险种。9、基础设施*县实施了新区开发、旧城区改造以及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城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发展面积由10年前的6.0平方公里发展到17.28平方

    15、公里,城区人口已发展到12万多人。县城形成了以西环路、南北大街、中心街、古徵街、西禹大街为主的五纵十三横总体框架,建成区现有道路18条,供、排水管线各38公里,城区路灯照明已普及,电力、声讯设施健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城区基本形成了“一城三区”的基本框架,即中心城区、南部工业区和北部工矿区。10、社会经济概况*县现辖8镇6乡、266个行政村,14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5万。全县总面积1121平方公里,其中塬地占54.5%,沟壑丘陵占34.8%,山地占10.7%,耕地90万亩,人均2.8亩,荒山荒坡面积34.6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29.6万亩)。这里山水毓秀,物华天宝,人文钟灵

    16、。*人勤劳朴实,素有*老哥之美誉。*县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县。良好的人文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水土资源,*人的诚信本色,营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成为一片发展的热土、兴业的宝地、投资的乐园。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2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02亿元,第二产业完成 10.10亿元,第三产业完成8.39亿元。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为67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65元。工业:工业经济经过“九五”以来的投资改造和“十五”时期快速发展,目前形成了“一烟、二能(煤、电)、三化工、四建材、五加工”的发展格局。主要产品有卷烟、铝锭、碳素、原煤、电力、硫磺、石灰、釉面砖等。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工业企业不

    17、断增加,工业收入在全县财政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农业:农业以粮食作物种植为基础,重点发展果林业和现代设施农业及特色果蔬业。该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经济作物以烤烟、辣椒和大棚蔬菜为主,并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苹果和杂果是该县的优势产业,已成为陕西省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并跨入果品生产全省四强和全国百强县行列。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16万吨,苹果总产28万吨,烤烟总产2200吨。畜牧业:*县的畜牧业发展也较为迅猛,盛产国家优良牛种秦川牛,*县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是国家级秦川肉牛育肥基地。全县生猪存栏31万头,羊存栏万只,牛存栏4.5万头,鸡存栏135万只。现有50头以上的黄牛育肥场5个,

    18、10头以上的养牛户125户。配套服务上,已建成小尾寒羊扩繁群5个,牛、羊配种点12个,良种猪人工授精点35个。防疫上猪瘟防疫密度100%,鸡瘟疫苗防疫密度95%,人工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皇竹草等优良饲草5万亩,年青贮秸杆1.8万余吨,氨化饲草300吨。已建成县秦川肉牛育肥场、远大禽业公司、金农牧业公司、逸达公司、丰源种猪厂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基地加农户的畜牧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文化教育:经济的腾飞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发展,全县初中实现了教学实验场所楼房化。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国重点职业中专和较高规格的县级职教中心。悠久的历史遗存了丰富的文物,有被专家誉为“地上兵马俑”的石雕栓马桩,有在全国最早记载简化

    19、汉字的*铁钟,乐楼晨曦、古塔夕照、壶梯翠柏、龙首飞瀑等古迹胜景。商贸流通:在流通领域,以购物商城、华元商场、商贸大厦、永达超市、世纪美晨、友谊购物广场等为代表,国有商业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档次在西北地区县级名列前茅。城区南郊的*大市场与新建投用的物资综合市场连为一体,占地千余亩,内有千户门店,上千摊点,可供3000人交易,成为渭北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11、发展前景*县城总体规划在逐步形成,市政工程也在逐步完善。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区的基础设施在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至2010年规划控制区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人口为15.0万人。2.2项目建设单位简

    20、介1、*县民政局概况2、*县革命烈士陵园概况2.3*县革命烈士陵园概况*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县城南端,始建于1954年,现占地40余亩。陵园内存埋着546位烈士的忠骨,主要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著名的*战役、荔北战役、澄合战役、壶梯山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及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特等战斗英雄等。烈士涉及全国多数省市,他们当中牺牲时年长的60岁,年龄最小的仅14岁。其中团级以上将领2人,营连以下干部、战士544人。*县革命烈士陵园无论是占地面积、建筑规模、烈士人数及涉及的重要战役等在渭北乃至全省均是少有的。其作为渭南市及陕西省一处重要的爱国和国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来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

    21、以及部队参加祭扫纪念活动的干部、群众、学生、军人数以万计。陵园现有烈士墓群、烈士纪念塔、瞻仰大厅、镶嵌林伯渠题字“千秋昭著”的古建纪念牌楼等重要纪念建筑。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县革命烈士陵园现状3.1.1整体布局紊乱*县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档次低、质量差,加之几十年来没有进行必要的维修保护,显得陈旧、落后,建设规划明显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受当时施工条件和技术限制,没有按照完善的烈士陵园建设配套,零星维修造成表面显色不一,风格不协调,没有统一绿化,树木形状类别各异,整体效果参差不齐。3.1.2建筑物不同程度受损*县革命烈士陵园建成以来,在各级政府和省、市民政部门的

    22、关心支持下,各项附属工程及配套设施初具规模。但由于当时工期紧迫,加之受施工条件限制和长期风雨侵蚀、地质变化、人为损坏、尤其是“512”地震的再次重创等原因,建筑物不同受损。1、陵园的中心位置的纪念碑烈士纪念碑塔基裂缝、外饰大面积脱落、塔座破损,碑文及题字色彩暗淡、字迹模糊,周边缺乏排水系统,基础容易受到地面积水浸泡。2、纪念广场经多年的雨水冲刷和人流踩踏,原有硬化设施挤压变形、破损残缺,地面凹凸不平,遇到下雨天就会出现大面积的积水,危及烈士纪念碑地基安全。有的地方地砖已经断裂,大面积松动空鼓。天气干旱时,广场的尘土随风而起,弥散整个陵园,恶化了陵园的环境,对园内纪念设施造成一定影响。3、纪念雕

    23、塑经历多年的风雨侵蚀,年久失修,经风雨冲刷几乎残缺殆尽,失去了必要的展示和纪念意义,这对陵园的整体形象有所影响,同样也影响游人参观陵园。需对纪念雕塑进行彻底的修复,以使陵园的面貌焕然一新。4、烈士墓地全部为土冢,鼠洞、蚁穴很是普遍,部分烈士坟墓已出现坍塌,墓区内杂草丛生,遇到下雨天墓区内会汇积雨水,加剧了烈士墓冢的损害。墓区内墓冢表面藤蔓植物较为浓密,缺乏行走便道,烈士家属无法近距离祭奠瞻仰。特别是干旱季节火灾隐患十分突出,急需对烈士坟墓进行修缮和保护。5、陵园的排水设施配套不完善。整个陵园现在只有自然的排水方式,根本无法满足陵园的排水要求。陵园的整个地面凹凸不平,如果遇有阴雨天气,就会出现排

    24、水不畅通,到处都是积水,雨水将蔓延整个陵园,这样会对陵园的建筑和墓群都有很大的影响。 6、陵园瞻仰大厅自建成至今还没有对纪念厅进行过整修。屋面漏水严重,地基周围外饰纵横裂缝遍布,装饰性护栏破损不堪,室内空旷,天花板脱落,照明线路老化,缺乏必要的烈士遗物陈列和烈士生平简介设备。如不改变现状,许多烈士遗物得不到有效保存,烈士事迹无处展览,庄严肃穆的气氛大大减弱,革命教育意义大打折扣。7、纪念牌楼位于烈士陵园入口处,入园抬头可见,经过风吹日晒,油漆斑驳、裂缝随处可见、彩雕琉璃瓦等剥落龟裂,部分建筑造型构造残毁、木质部分腐蚀、流金题字色彩剥落、模糊不清,影响烈士陵园第一感官形象,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大

    25、大削弱了其褒扬烈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8、陵园办公条件差,管理手段落后,工作人员的办公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陵园的教育意义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当参观的人们进入陵园,到展馆里进行参观时,由于展馆里没有配备先进的电教设备,不能全面的向观众展示先烈们的光辉事迹。陵园的基础条件差,工作人员无法及时与外界沟通学习,使陵园的工作人员的知识面无法得到充实。为了更好的发挥陵园对先烈们的缅怀和教育,以培养青年一代的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自觉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接受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争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为目标,陵园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1 加强革命纪

    26、念性建筑物保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革命历史纪念性标志建筑物的价值在于其有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科学价值,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县革命烈士陵园同时拥有这些价值的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物,是珍贵的革命文化遗产。如不进行保护改造,则其价值无法体现,这本身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如不能体现其价值,就容易被社会忽略,被人们忘记,其就不容易得到重视与保护,所遭受的人为破坏就会更多。同时,纪念标志建筑是有寿命的,不进行保护和利用,再过几十年,在自然破坏与人为破坏下,可能会残存无几,被人们忽略。所以对革命历史纪念性建筑物本着尊重原貌、再现历史、加强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3.2.2 加强革命纪念性建筑物保

    27、护是中省相关政策的要求为充分挖掘和利用好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保护文物烈士纪念设施奠定了法律基础。在保护革命历史纪念性标志建筑物上支持科学修缮和保护。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重视新时期烈士的褒扬工作,以保护设施,弘扬精神为宗旨。2010年7月16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了“关于编报省级重点烈士陵园保护改造工程项目建议方案的通知”,这一意见对地方政府保护烈士纪念碑的潜在价值是有力的支持。*县革命烈士陵园保护改造方案完全可以参照这一精神。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物质

    28、生活相对充裕的条件下,人们淡忘了理想、信念,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建设好*县革命烈士陵园,给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良好的基地和教材,激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实践证明,通过对于革命历史纪念性标志建筑物的保护改造,将为开展社会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不断地促进和改变地方政府对于革命历史纪念性标志建筑物保护观念而言意义重大。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3.1项目建设有利于各界人士纪念烈士,缅怀历史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新中国建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

    29、重要内容。组织开展革命烈士纪念活动,深切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有利于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烈士崇高革命精神,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国防意识和双拥意识,激发人们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保护改造*县革命烈士陵园建筑和附属设施是时代的需要,是群众的呼声,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它是*县解放战争的又一见证。其作为渭南市及陕西省一处重要的爱国和国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来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以及部队参加祭扫纪念活动的干部、群众、学生、军人数以万计,尤其是清明期间日最多接待万人次以上。参加祭扫纪念活动的群众以本省、市的为主,也有不少来自外省、市(区)的

    30、。原军委委员付全友一行曾专程前来*县革命烈士陵园瞻仰,缅怀逝去的老战友,追忆战争年代先烈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壮烈情景,再三嘱咐一定要继续重视陵园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观陵园容貌,以慰烈士英灵。所以,改造保护好*县革命烈士陵园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3.3.2项目建设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把革命烈士陵园设施管理保护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使财政投入成为加大陵园建设投入的主渠道,保证烈士陵园等纪念建筑物管理服务机构有编制、有工作人员、有工作经费,确保烈士陵园维护工作得以正常运转。同时对保护改造项目建设高度重视,并确定为*县的重点革命遗迹文物保护项目,要求县各有关部门给予方便和大力支持,并制定出台了有关政策文件。因此,本项目在前期手续、建设规划、资金配套等相关手续报批办理


    注意事项

    本文(烈士陵园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