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完整升级版西师版第七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6418649       资源大小:128.98KB        全文页数:1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整升级版西师版第七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练习一第7页第1题。 第2课时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课本第45页中的例3, “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例3的教学情境挂图。一、前题诊测 1、提问: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2、计算:244806 205584322355

    2、2518400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3。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意。从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先让学生用分步式独立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这个问题,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组织讨论“213-783”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此题的顺序,进而探讨出用小括号“()”来帮忙。引导归纳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2、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议一议”。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三、巩固深化指导学生完

    3、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四、全课小结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五、作业布置第6页第5题。第3课时 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课本第56页第3、4题。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复习引入 出示下列习题:12425 400-2016 213(102-99) (120-63)45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

    4、进行全班订正。1、教学第3题。出示第3题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的问题: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2)自主探索教师提示学生试着用线段图来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3)合作交流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引导分析,画图讲解,让学生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4)即时练习。2、教学书6页上的第4题。出示第4题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3)合作交流。三、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与3、4题类型的题让学生练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书第6页

    5、第7题。第4课时 练习课课本第6页中的习题及。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2、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一、复习导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吗?指导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书第6页上的第6、8题。1、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运算顺序。2、第8题。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分析题意,再列算式。全班交流。三、全课小结对本节课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一单元 多位数的认识第1课时:认识数位顺序表课本第8页的教学内容1、结合

    6、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记忆能力。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理解十进制计数法。数位顺序表1、复习提问。(1)我们已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3)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4)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谈话导入新课。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1)、猜一猜。谁能猜一猜比万更

    7、大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数一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2、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数单位。教师指出:从上面的数数中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10个一万是一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1)认识数位。出示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数位。(2)认识数位分级。师: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3)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规律。小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从观察中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指名学生汇

    8、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补充。三、巩固练习1万级的数位有哪些?2、从右起第三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右起第七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3、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1题第2课时:多位数的读法课本第1910页例1、例2, “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1、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2、结合读数,培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掌握多位数的读法。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读法。让学生读一读单元导入图的文字内容,从而导入课题。(1)、读一读。先让学生读一读以下两个数:592、328。再出示例题的数位顺序表和数:和。教师范读,

    9、学生跟读,再指定学生读和学生自由读。(2)、议一议。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怎样读这些数,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归纳读法。(3)指导学生讨论第14页的“想一想”。2、教学例2。出示例题。让学生根据提示,读一读书和这两个数。(采用个别读和全班齐读形式)(2)、试一试。让学生尝试读和这两个数。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读、互听、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及时纠正错误的读法。(3)、议一议。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议一议:上面的数,哪些0要读,哪些0不读,接着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

    10、完成课本第10页“读一读”中的练习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强调读多位数时,先把多位数分级,再读数。练习二第2、3、4题。第3课时:多位数的写法及大小比较课本第1112页的例3、例4和“课堂活动”。1、在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读法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写法。2、学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3、培养类推、概括能力。掌握多位数的写法,学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在( )里填上或。290( )300 456( )4803700( )3720 2223( )2229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让学生看一看前两道小题,想一想含有万级的多位数应怎样写,并与同伴交流想法。学生独立写出

    11、“七亿”这个数,并与同伴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写多位数时,也应从最高位写起。2、即时练习。完成“写一写”。先让学生看前两道小题,想一想,含有0的多位数应怎样写,并与同伴交流。学生独立写出“五千万零四”这个数,并与同伴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议一议。怎样写多位数呢?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多位数的写法法则:(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2)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4、教学例4。(1)让学生独立尝试,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2)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多位数的

    12、大小比较方法。1、写数。三百零四万零七十 写作:四亿零三百万零二 写作:三千万零三 写作: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989898和 73544和73579写多位数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练习二第5题 第4课时:练习课课本第1314页练习二中的第611题。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多位数。2、熟练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3、进一步感受多位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面。在“多位数的读写”这一节内容里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读写多位数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学生依次回答,教师评判肯定。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中的第611题。第6题。先让

    13、学生按题意要求写数,再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行错题评析,学会检验自己写的数是否符合题意要求。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指名说一说怎样比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进行全班交流,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进行全班交流。第3小题,教师应多提醒学生认真审题,认识“多1”与“多1万”是不同的。第1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情境图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四、布置作业出类似题,教师自行处理。第5课时: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课本第1516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

    14、试”、“想一想”;第16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1、学会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学会将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后面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3、培养数感和符号感。4、培养学生类推、归纳能力。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多位数的近似数。课本15页例1的教学情境挂图,及写有多位数的数字卡片。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读一读我国陆地总面积及人口总数。2、教师指出:这都是多位数,在读、写时很不方便,又容易出错。为了读、写更方便,我们常用“

    15、万”和“亿”作单位表示这些大数。(揭题板书)(1)探索改写方法。先让学生读一读例1中的两个多位数。学生在读数的同时,教师作出如下板书:=960万=13亿再让学生读第二幅情境图,教师板书:=7245万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上面三个等式,看看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用亿作单位表示整亿的数只需要去掉亿后面的八个“0”,并写上“亿”字(2)尝试练习。让学生完成书上的两个填空练习和“试一试”。全班交流,教师强调:改写时,不要漏写了“万”或“亿”字。(1)引导学生认识求近似数的必要性,认识四舍五

    16、入法。(2)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出示例2。先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名学生板演,然后教师组织小组交流,让学生议一议:在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在求近似数时,534670千位上的数比5小,应该怎能么办?39290千位上的数比5大工业,应该怎能么办?3、练习。让学生完成第15页中的“试一试”和“想一想”。指导学生完成第16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你认为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时要注意什么?练习三第1题、第4(2)题。第6课时 求近似数【教学内容】第17页例3、例4,课堂活动的第2题及练习三的第4、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

    17、法求近似数。2让学生明确学习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重要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四舍法”或“五入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几位新同学,为了增进大家的了解,谁愿意用数据向他们介绍一下自己或者我们学校的情况?学生1:我今年10岁,身高大约140厘米。学生2:我的体重在36千克左右,我家有3个人,爸爸妈妈每月的收入大约1万元。学生3:我们学校有学生2125人。在刚才介绍的这些数据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学生:10、 3、2125是准确数,大约140、36千克左右、大约1万是近

    18、似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准确数,这时就要用到近似数,比如:2004年重庆市总人口约3100万,中国大陆总人口约13亿等都是近似数。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二、学习新知1 探索“四舍五入”法。(出示:534607)这是一个准确数,如果改成一个近似数,大约等于多少?约等于五十三万四千六百。也可以约等于五十三万四千。还可以约等于五十三万、五十万。教师:了不起,还写成了用“万”作单位的数,你们认为“五十三万”和“五十万”谁比较合适?我认为五十万比较合适,因为这样的近似数比较简单。我不同意,我认为五十三万比较合适,因为五十万与准确数相比,比准确数少了三万多,相差太多,而五十三万

    19、与准确数很接近,只相差四千多。五十四万怎么样?不行,与准确数相差五千多了。我发现,只要千位上的数没有达到五千,就可以直接去掉万位后面的数,约等于五十三万。对,当千位上的数达到或者超过五千,就可以在万位上增加1,再把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约等于五十四万。38290)按照大家刚才讨论出的办法,38290约等于多少万?千位上是8,满了5,所以,万位上增加1,约等于4万。2归纳方法。同学们表现很出色,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整理出“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小于5,就把万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千位上的

    20、数是5或者大于5,就向万位上进1,再把后面的尾数舍去。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学生看书第22页例2,质疑) 3练习。(1)教科书第22页的试一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学生独立完成,评讲)(2)教科书第23页的课堂活动第2题。师生活动:老师出示卡片,学生说近似数。同桌活动,一人写数,一人说近似数。4扩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它的近似数是多少?先回忆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想一想,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交流)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看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该看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约等于2亿。也就是省略哪

    21、一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看那一位后面一个数位上的数“四舍五入”。三、小结(略)四、课堂练习教科书第19页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第7课时:课本第1920页练习三中的第610题。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把整万、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一、指导练习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中的第26题。1、第6、7题。练习时,先指名把题中的两句话读出来,然后让学生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说一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练习时,先指名读一读表中的各数,然后让学生独立按要求改写多位数,在此基础上组

    22、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4、第9题。先指名读出题中的各数,然后让学生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的练习,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装进行全班反馈、矫正。5、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按要求解决题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反馈、矫正。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第8课时 数字编码课本第2122页“数字编码”教学内容。1、通过研究邮政编码和学生学号等实例,体会数字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装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一些由数字组成的号码。(如车牌号、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学生

    23、学号等。一、引入课题 课前,你收集到哪些由数字组成的编码吗?指名汇报,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获取信息。(1)了解邮政编码的含义。根据这幅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邮政编码中各个数字分别表示特定的含义。(2)了解邮政编码的作用。你认为邮政编码有什么作用?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即时练习。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1)自学。让学生自学例题内容,并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知道了什么?(2)交流。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学号“”中,“03”表示什么意思?“1

    24、0”表示什么意思?“24”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3)解决问题。根据这种编号的规则,从略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认识这个学号表示2005年入学的2班的40号女生。这班有45人,最后一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先让学生独立编写,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2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结合学生表现情况进行小结。课本第22页练习四中的第2、3、4题。第9课时 计算器的认识及简单应用教学内容:书第23-24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2、学会使用计算器。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快速、准确、方便)。4、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只是一种工具,不能过于依赖,仍要积极思考。5、培养学生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利用急用计算器计算教法:整体建构教学法教(学)具:计算器、课件活动过程:一、课前互动1、播图片及资料,引出课题。近几年我们滨州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滨州的风景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看完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老师统计了五海的占地面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升级版西师版第七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