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资源ID:6353387       资源大小:112.25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四川省南充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酬和(h) 沉湎(min) 龙吟凤哕(hu) 吹毛求疵(ch)B. 炽痛(zh) 缄默(jin) 咫尺天涯(zh) 花团锦簇(z)C. 顷刻(qng) 陨落(yn) 长吁短叹(y) 怒不可遏()D. 狡黠(xi) 狩猎(shu) 遍稽群籍(j) 汗流浃背(ji)【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沉湎(min)(min) 吹毛求疵(ch)(c); B. 炽痛(zh)(ch) 花团锦簇(z)(c); C.长吁短叹(y)(x);D.正确。故答案为D。 2. 下列词

    2、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告罄 骇人听闻 一泄千里 杂乱无章B. 荣膺 迫不及待 眼花瞭乱 粗制滥造C. 蓬蒿 迥乎不同 在劫难逃 月明风清D. 倒坍 既往不究 恻隐之心 贪赃枉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形的识记。A.一泄千里一泻千里; B.眼花瞭乱眼花缭乱; C. 正确; D既往不究既往不咎。故答案为C。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看日出,徒步登山队队员趁着夜色早早爬上泰山山顶。他们登峰造极的精神真让人钦佩。B. 五星花园四周的建筑鳞次栉比,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尽显城市别样风情。C. 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

    3、度。D. 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登峰造极:意指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适用对象错误。B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使用正确。C相得益彰:互相配合和补充更能显出长处、发挥作用。褒贬误用。D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应该改为“不以为意”。据此,答案为B。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有头脑的人类为了控制某些不受待见的生物,居然采取了一些污染整个环境的做法,而且这些做法甚至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B. 经典咏流传节目

    4、中的歌词,意境优美,婉转悠扬,深受观众好评。C. 通过5月22日在西安举办的以“伟人故里灵秀南充”为主题的南充旅游推介会,再一次把南充旅游业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D. 上级通知王明同学6月5日前去参加我市“红旗飘飘,伴我成长”演讲活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正确。B搭配不当,歌词不能“婉转悠扬”。C缺少主语,将“通过”去掉。D句子成分残缺,在“我市”后加“举办的”。据此,答案为A。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B. 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

    5、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C.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用“社稷”代表国家。D.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B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的编年体史书。故答案为B。6.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人民艺术家”老舍在骆驼祥子中,运用肖像描写、心理刻画等表现了主人公祥子由老实、坚韧、满怀希望到麻木、狡猾、自暴自弃的性格变化,深刻揭露

    6、了旧中国“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罪恶。B. 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其辛辣的讽刺中包含了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隐含了作者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C.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绘了潺潺的流水、青翠的藤蔓、悠闲的游鱼、清幽的竹林。全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D. 写记叙文,可以用人物作为线索,如胡适的我的母亲;可以用事件作为线索,如莫怀戚的散步;也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作为线索,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C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

    7、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据此,答案为C。7.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A. B. C. D. 。【答案】A点睛: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然后依

    8、据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句序。排序完成后要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通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花朵,但实则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中世纪数学家比萨的莱奥纳多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它是这样一组数列:l,1,2,3,5即后一数字为前面两个数字之和。那么,数列和花朵有什么关联呢?请耐心点,答案马上为你揭晓!自然界中,一些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都是非常符合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在一定条件下,细致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向El葵的花盘中有2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虽然不同的向日

    9、葵品种中,这些嘤逆螺旋的数目并不固定,但往往不会超出34和55、55和89或者89和144这三组寂字,这每组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2个数,很有趣吧!这样排列的目的,是为了让植物最充分地利用阳光和空气,繁育更多的后代。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里还有许多体现。例如,树木的生长。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技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这个规律,就是生物学上著名的“鲁德维格定律”。

    10、为什么自然界中有如此之多的斐波那契数列巧合呢?这是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就像盐的晶体必然是立方体的形状一样。当然,受气候或病虫害的影响,真实的植物往往没有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8. 选文的说明对象恰当的一项是( )A. 数学中的斐波那契数列 B. 大自然里的斐波那契数列C. 生物学上的“鲁德维格定律” D. 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规律9. 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段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树木的生长情况来说明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的体现。B.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了逻辑说明顺序。C. “向日葵的花盘中有2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

    11、并且彼此相嵌。”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向日葵花盘中螺旋线的特点。D. “当然,受气候或病虫害的影响,真实的植物往往没有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一句中“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0.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都是非常符合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B. 虽然向日葵的顺逆螺旋的数目并不固定,但每组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两 个数。C. 盐的晶体形状是立方体,也是斐波那契数列在大自然界中的体现。D. 一株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各个年份的枝桠数,构成斐波那契数列,体现了“鲁德维格定 律”。【答案】8. B 9. C 10. D【解析】8.

    12、 试题分析:确定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定要有整体意识。要紧扣文章的主体,搞清各段的内容及段落之间的关系,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析比较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再把它转换成答案。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A文章不是讲“数学中的斐波那契数列”;B“大自然里的斐波那契数列”是文章说明的对象。C文章并没有具体说明“生物学上的鲁德维格定律”。D.文章也没有说明“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规律”。据此,答案为B。9. 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向日葵的花盘中有2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一句运用列数字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向日葵花盘中螺旋线的特点,说明

    13、了“自然界中,一些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都是非常符合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据此,答案为C。10.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对比分析能力。本题作答将题目中的信息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即可作答。A项原文是“一些”植物,并不是所有的植物。B原文说的是“往往”而这里是全部。C“这是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就像盐的晶体必然是立方体的形状一样”表明这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不是事实。D正确。据此,答案为D。11. 默写填空。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_。(艾青我爱这土地)(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欧阳修醉翁亭记)(3)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4)温庭

    14、筠的望江南一词里,表现闺中少妇由失望到绝望,从而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5)过零丁洋一诗中,诗人借比喻将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子是_,_(6)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_ ,_ ” 两句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意境相似。【答案】 (1). (1)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 (2)云归而岩穴暝 (3). (3)烟笼寒水月笼沙 (4). (4)肠断白蘋洲 (5). (5)山河破碎风飘絮, (6). 身世浮沉雨打萍 (7). (6)山随平野尽, (8). 江入大荒流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

    15、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12. 诗歌鉴赏。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澳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上阙描写_(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_。 (2)下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_【答案】 (1). (1)春天或春季 (2). 兰芽、子规 (3). (2)借溪水西流,表现作者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近即可)【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和主旨分析作答。(1)上阕写清泉寺幽

    16、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抓住“兰芽”“子规”来富有季节特色的景物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据此理解填写作答。(2)词的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两句词,这是词人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据此理解,结合词句分析即可。13. 综合性学习。 初三某班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1)活动一:拟写主题。请围

    17、绕“微笑面对生活”结合语境,补全下面主题标语。 _,学习有乐总需放歌。(2)活动二:设计形式。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办专题板报 写话题作文 _(3)活动三:畅谈感悟。面对挫折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答案】 (1). (1)生活很美记得微笑 (2). (2)讲励志故事 (3). 开展辩论赛、谈生活感悟(切合主题,其他形式也可) (4).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遇到挫折打击,我们应把失败看作成功的垫脚石。微笑面对生活,这样我们就会树立信心,迎接成功。 (意近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拟定活动主题。活动的主

    18、题确定要依据活动的内容。语言要简洁,要能体现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2)活动形式设计。拟写活动设计要围绕着“活动主题”来写,仿照示例拟写设计活动形式即可,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3)主观性试题。围绕着主题,从“笑对生活”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曹洁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轻轻踏在大地上,

    19、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

    20、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

    21、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

    22、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

    23、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2018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14. 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15.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16. 请简要赏析第段中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17. 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答案】14. 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

    24、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 点明写作内容 暗示文章的主旨 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15. “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 (意近即可) 16. “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7. 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25、;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解析】14. 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15. 试题分析: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即可得分。本句中的“

    26、小”是院子的空间小;“大”小院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据此理解,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16. 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本题可以从比喻修辞、化静为动和句式的使用等角度结合语境分析作答。17. 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

    27、息范围,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对筛选出的信息认真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语句子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重点筛选文章411段中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点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周国平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

    28、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

    29、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

    30、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18. 文章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段的


    注意事项

    本文(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