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综合训练二 含答案.docx

    • 资源ID:6352937       资源大小:36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综合训练二 含答案.docx

    1、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综合训练二 含答案综合训练二(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66分) 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古代交通工具一般只有两类:一类是陆路的车马,一类是水路的舟船。正如南朝梁江淹在别赋中所写:“船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古代送别诗词中出现的“长亭”和“南浦”意象,就与运用这两类交通工具出行密切相关。秦汉时期,自两京始,在车马所行的官道两旁,已经开始设置邮亭与驿站。邮、亭、驿的设置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唐代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时说“邮,行书舍也”,可见邮是负责递送文书的机构;而汉官旧仪中记载“亭长持

    2、三尺板以劾贼,索绳以收执盗”之语,可见亭的职能是抓捕奸盗。驿站的设置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古代制度,驿的功能主要是递送朝廷文书或为朝廷任命的使者和官僚提供上任与出使的旅行服务。邮、亭、驿三者有区别也是有联系的,功能上有太多的重合,故有邮亭、邮驿、驿亭等复称。北周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大多是文学家夸张之词,而非实录。汉官旧仪所载“十里一亭”“五里一邮”,并言邮亭相去“仅二里半”,汉代也未曾付之实施,这么密集的邮亭,得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朝廷与民间的负担又是多少,可想而知。但长亭短驿,在中国古代交通体制中确实长期存在。说郛中记载了宋人一首打油诗:“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

    3、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这首打油诗就道出了中原地带有“长亭短驿”这样一个事实。古代诗人们在南方写的诗词和在北方写的诗词,其所选用的意象形成的意象群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古代送别诗词中,这种差异同样存在。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词,长亭、短亭、阳关、古道等意象,相对较少。如楚辞中,“长亭”“短亭”等意象的用例几乎没有;相反,与河流相关的“浦”或“南浦”的意象却极为常见。这种现象,与中国南北不同的地理特征紧密相连。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表,其赋中多见“浦”字,九歌中有“望涔阳之极浦”之语,离骚中也有“送美人兮南浦”之句。对于“浦”,说文解字解释说:“浦,水滨也。”风土记说:“大水小口别通为浦

    4、。”这里有大小河道分流处,理所当然成为舟船停泊之所。“南浦”是什么时候开始演变为水路送别诗中比较固定的意象,据初步考察,或与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但使“南浦”这一意象和送别情怀形成比较固定联系的,完全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如江淹别赋中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谢朓送远曲诗中也有“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的诗句。唐诗宋词中,“南浦”意象俯拾皆是,王维送别诗曰“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诗曰“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在何处?”,柳永倾杯词曰“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诗人承继屈原这一手法,不断将离愁别绪的文

    5、化因子,添加到“南浦”之上,以致使“南浦”这一意象成为送别之地的代名词。李贺黄头郎诗曰:“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清人王琦注曰:“南浦,送别之地。”叶葱奇也注曰:“古人送别之地多称南浦。” (节选自2018古典文学常识第1期)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两段内容的理解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古代送别诗中经常出现“长亭”和“南浦”意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代运用车马、舟船这两类交通工具出行有密切关系。B. 邮、亭、驿功能有别,邮负责传递文书,亭主司奸盗,驿则兼有传递朝廷文书或保障官员出行之责。C. 汉制规定,十里一亭,五里一邮,邮亭相距要近,实际上汉朝没有能力

    6、完成如此密集的交通设置。D. 说郛中记载了一首宋代人写的打油诗,提及宋代在很多地方设置了长亭短驿的事实,说明这种交通体制确实长期存在。2.下列关于“南浦”这一意象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中经常出现与河流有关的“浦”或“南浦”等意象,这与南方交通多走水路、多用舟船有关。B.“南浦”与送别产生固定联系,源于屈原,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在唐诗宋词已经成为极其普遍的文学现象。C. 屈原的九歌和离骚中有关“浦”的诗句赋于“浦”以文学的内涵,而说文解字和风土记则赋予它以地理的意义。D.“南浦”从一个地理名称升华为文学意象,历代文人的文学创作活动起到了关键性

    7、用,赋予它以离情别绪的文化因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诗人们在南方写的送别诗多选取“南浦”一类的意象,在北方写的送别诗则多选取“长亭”“短亭”等意象。B. 南朝梁江淹别赋中的文句,引发了人们对“长亭”和“南浦”等意象的文化联想,生发了与“别”相关的情愫。C. 文中多处选取屈原的诗句,来论证“南浦”的文学内涵,缘于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表,具有极强的说服力。D. 唐代李贺的黄头郎中的诗句“南浦芙蓉影”中的“南浦”意象已经定位为送别之地,后人对这种理解也多认同。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潘良贵,字子残,婺州金华人。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迁秘

    8、书郎。时宰相蔡京方以爵禄钩知名士,良贵屹然特立,亲故数为京致愿交意,良贵正色谢绝。靖康元年,钦宗问孰可秉钧轴者,良贵极言:“何、唐等四人不可用,他日必误社稷。陛下若欲扶危持颠之相,非博询于下僚,明扬于微陋,未见其可。”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既见,请诛伪党,使叛命者受刃国门,即敌人不敢轻议宋鼎。又乞封宗室贤者于山东、河北,以壮国体,巡幸维扬,养兵威以图恢复。黄潜善、汪伯彦恶其言,改除工部。良贵以不得其言,求去。除考功郎,迁左司。宰相吕颐浩从容谓良贵曰:“旦夕相引入两省。”良贵正色对曰:“亲老方欲乞外,两省官非良贵可为也。”退语人曰:“宰相进退一世人才,

    9、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士大夫受其牢笼,又何以立朝。”以直龙图阁知严州。到官两月,请祠。起为中书舍人。会户部侍郎向子諲入见,语言烦亵,良贵故善子諲,是日摄起居,立殿上,径至榻前厉声曰:“子諲以无益之谈久烦圣听!”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良贵求去,既归,不出者十牟。李光得罪,良贵坐尝与通书,降三官。卒,年五十七。良贵刚介清苦,壮老一节。为博士时,王黼、张邦昌俱欲妻以女,拒之。晚家居贫甚,秦桧讽令求郡,良贵曰:“良贵不敢为也。”其谏疏多焚稿,仅存杂著十五卷,新安朱熹为之序。 (选自宋史潘良贵传,有删改)4. 下列对文中

    10、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B. 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C. 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D. 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释褐:

    11、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B. 陛下: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王后,故借用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C. 幸维扬:文中指皇帝到维扬。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D. 请祠:请求担任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潘良贵有操守,有主见。宰相蔡京拉拢名士,通过潘良贵的亲戚朋友表达愿意和他交往的心意,被他拒绝;他大胆指出何、唐等人不能任用,否则,会误国。B. 潘良贵忠于国家。他请求朝廷清除

    12、奸臣,惩罚叛徒,威慑敌人;他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他建议养精蓄锐,恢复国家。C. 潘良贵敢于直言。吕颐浩私下告诉潘良贵要提拔他,潘良贵直言担心这种做法;向子諲和皇帝说废话,潘良贵厉声制止,而得罪了皇帝,被皇帝罢官。D. 潘良贵不攀附权贵。他做博士时,权臣王黼、张邦昌都想把女儿嫁给他,被他拒绝;晚年在家很贫穷,秦桧暗示让他求官,也被他拒绝。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5分) (2)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5分)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89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

    13、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将:岂。纪:经营。8.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9.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是什么乐趣,这种乐趣又是怎样表现的。(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14、部分。(6分)(1)离骚中表达世俗本来就适合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意思的两句是“ , ”。(2)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两句是“_ ,_”。(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 ,_”。二、(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4分)磨刀匠李德霞正是麦收时节。麦收如打仗,麦场如战场。为了收割、晾晒有个好天气,庄稼人收麦是要抢天的。手把镰刀一下地,人人心里憋着劲,麦田里听不到人讲话,只听见镰刀割处的“沙沙”响。只是,忙碌的田间地头,时不时会传来几声吆喝:“磨镰刀咧。”将收割的麦子捆扎,一

    15、束束运回自家的场上,已是日落时分。父亲回到院里,刚洗了把脸,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一位五十多岁的汉子,酱红了脸,扛个板凳跨进院门。一看便知,这是一位走村串户的磨刀匠。磨刀匠对父亲说:“兄弟,天色晚了,赶不回去,想在你家借个宿,不知方便不方便?”那时候,走村串户耍手艺的人多,借个宿是常有的事。父亲呵呵一笑说:“有啥不方便的?空屋有的是,只要老哥不嫌弃,只管住。”磨刀匠把肩上的凳子拣一处墙边放下,跟着父亲就进了大哥在家住的那间屋子。母亲早已把晚饭端上了桌。父亲就招呼着磨刀匠过来和我们一块儿吃。磨刀匠犹犹豫豫,推让着不肯上炕,父亲恼了,脸一板说:“咋?嫌我家饭菜不可口?”磨刀匠又红了脸:“哪里,

    16、哪里。只怕讨扰了兄弟。”吃着饭,父亲问磨刀匠:“老哥哪个村的?”磨刀匠说:“山那边,沟里村的。” 父亲脸上一喜,身子往前探了探,说:“老哥,可认识一个叫柳义的人?” 磨刀匠脸上一愣,停下筷子,笑笑说:“一个村里住着,咋不认识?兄弟也认识柳义?” 父亲摇摇头,咽下一口饭说:“我大儿子在县砖瓦厂上班,处了个对象,叫香香,就是你们沟里村柳义家的闺女。儿子托媒人去提亲了,可香香的父亲柳义不点头,这门亲事就定不下来呀” 磨刀匠说:“柳义不点头,恐怕是不了解你家情况吧?嫁闺女那可是大事,哪个当爹的都不敢马虎。兄弟你说是不是?”父亲点点头。磨刀匠又说:“我回去跟柳义说说,这事应该能成”乡村的夜晚静悄悄。下半

    17、夜了,父亲突然被隔壁传来的一阵阵呻吟声惊醒。父亲披衣下了地,掌灯进了隔壁屋。摇曳的灯光下,只见磨刀匠蜷缩着身子,一张脸痛苦地扭曲着,额头上沁着汗珠。父亲被吓呆了,手里的油灯端不稳,晃晃悠悠,灯光忽明忽暗起来。父亲惊慌地说:“老哥,怎么啦?”磨刀匠说:“肚子疼得要命哦”父亲放下油灯,伸手摸了摸磨刀匠的手,冰凉冰凉的。父亲扭身出屋,很快就请来村里的金先生。金先生给磨刀匠扎了针,又让母亲熬了一碗红糖水给磨刀匠喝下去。磨刀匠的肚子终于不疼了,一会儿便安静地睡着了。送走金先生,父亲却不敢回屋睡觉了,就搬了个凳子陪在磨刀匠身边,一直守到天大亮。早晨,磨刀匠醒来,看见坐在身边打着盹的父亲,眼眶里闪烁起晶莹的

    18、光。母亲又特意给磨刀匠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磨刀匠再三推辞不过,就含着眼泪“吸溜吸溜”地 吃了下去。搁下碗,磨刀匠从口袋里掏出了五块钱,抖抖索索地递到父亲跟前。父亲一看,急了,一把挡回去说:“出门在外,谁没个难处?老哥,你这不是打我脸吗?”磨刀匠只好把钱装回口袋,那只手还是抖索着。磨刀匠扛着板凳要走。父亲不放心,把磨刀匠送出村外二里地天气真是遂人愿,一连串的四五天,都是艳阳当空。地里的麦子都收完了,只有三五成群的鸟儿时而在田间觅食,时而振翅空中,自在地欢叫着。五天后,天将近午的光景,磨刀匠又来我家了。这回,磨刀匠没扛板凳,而是领着个俊俏的大姑娘。父亲看看磨刀匠,再看看那姑娘,惊诧地说:“老哥

    19、,这姑娘是谁?”磨刀匠嘿嘿一笑说:“她就是香香,你儿子的对象。香香今天来,是想认个门儿”父亲欢喜得直搓巴掌:“这么说,柳义答应这门亲事了谢谢老哥!”磨刀匠哈哈一笑说:“兄弟,谢我啥呀?我就是柳义啊”父亲吃惊地张大了嘴巴。半天,回过神来的父亲冲我喊:“小二,打酒去!”(有改动)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开头独立成段,简洁明了。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揭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B父亲招呼磨刀匠吃饭,他却“犹犹豫豫不肯上炕” 在父亲的催促下又“红了脸” 这既表现了他感谢主人家留宿而不愿再添麻烦

    20、的心理,也显示出他对主人的邀请是否出自真心的怀疑。C从情节的发展来看,磨刀匠柳义来“我”家借宿是有意为之,他是为了女儿的婚事,以“天色晚了,赶不回去”为由,特意来考察我们家的情况。D小说的情节自然绵密。如“磨刀匠又说:我回去跟柳义说说,这事应该能成暗示了他应允了女儿的婚事;又如前文提到父亲跟磨刀匠唠大儿子婚事的事,结尾处“小二,打酒去!”与之照应,天衣无缝。E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多,而“乡村的夜晚静悄悄”一句却成为点睛之笔,它不仅写出了乡村夜晚静谧安详的特点,还暗示着磨刀匠生病这一事件的发生。12小说结尾处安排磨刀匠主动带女儿来认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答: 13关于小说的主人

    21、公,有人认为是“父亲” 也有人认为是“磨刀匠”, 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10分)丁西林:君子不器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丁西林191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14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由英国学成归国后,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物理系主任。他任物理系主任期间,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

    22、时之盛。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1927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当时研究所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他面对困难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迄至抗战前夕物理研究所已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任物理研究所所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研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丁西林自幼喜爱

    23、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作于1923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自己的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作为一位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而用这

    24、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喜剧审美定势”。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找房子”“偷烟”“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喜剧的因子,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熟练的,而当他作为一位戏剧作家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从而使偶然性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自然化解,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

    25、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丁西林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还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了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他的语言,也以幽默俏皮为人称道,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建国后,丁西林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创作出多部话剧、舞剧、新编戏曲等。他的独幕

    26、喜剧久演不衰,北京人艺多次把他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搬上舞台。1974年4月4日,丁西林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他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为中国现代话剧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相关链接: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杨伯峻论语译注)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著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他出现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可是从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丁西林通常画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

    27、界、超越人类之上的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他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愤激。在黑暗中能看到光亮,在不可笑中发现可笑,让可笑变得更可笑。(郑以然行走在物理与戏剧之间) 1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丁西林在北大担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广纳人才、整订术语,树立起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风,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图书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B上海物理研究所创办时步履维艰,十年后就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与丁西林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C丁西林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

    28、,是因为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求学期间积淀了丰厚的文学底蕴。D丁西林的戏剧在题材上并无特色,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显出个性,善于用夸张丰富剧情,使情节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让观众欣赏后发出会心的微笑。E无论是从事物理学研究工作还是在建国后从事文化交流工作,丁西林都没有放弃对戏剧创作与发展的探索,剧作广受欢迎,意义深远。15. 文中说,丁西林“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丁西林的剧作有哪些“别样的色彩”。(6分)答: 第卷 表达题(84分)四、(24分)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近日,王宝强离婚

    29、风波炒得沸沸扬扬,随后,事件继续发酵,话题上升到了财产分割。日前有网友爆料称很多财产不是王宝强名下。近年来,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家电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家电出口额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令世人瞩目。经过4年艰苦谈判,哥伦比亚政府与该国最大反政府武装惺惺相惜,24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宣布达成最终全面和平协议,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武装冲突。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也如过江之鲫,投身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中去。就文艺而言,市场是把双刃剑:市场的存在使作家、艺术家得以成为一个职业,作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但市场也是压力和导向,唯市场马首是瞻必将使文艺家的创作走进死

    30、胡同。通常一本书的前言是要提纲挈领的,然而面对顾城,我却不愿这样下笔,并非不可为之,而是自觉资历浅薄,更重要的是顾城于我而言其实就是一部成长史。A. B. C. D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目前,少数政府网站成为花架子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员的建设没有跟上。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C崇安髭蟾蜍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D白醋富含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1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仿建复古商业街,不仅会造成城市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也会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致。破解城市发展中新与旧的难题,关键是需要更多的因地制宜,需要对文化的真心热爱。许多文物保护专家对城市化进程中对文物的“大拆大建”有过担忧和提醒。如果把文化底蕴深厚的旧城仅当作消灭的对象,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拆旧”与“仿古”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但同时也应该承认,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重建、仿建未必是坏事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综合训练二 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